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因此而感努力无点,教者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我对目前小学的语文教学现状做一浅析,并提出改革浅见。
一、正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读写严重脱节。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教者常未识到两者的联系,分开进行,造成脱节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没有经常進行练笔,所以难以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要表达,但因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做不到“吾手写吾口”。
2、教者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一部书乃至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一个词语也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者如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是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笔者曾看到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3、重于德育思想教育,轻于现代意识地渗透和现代思维地培养。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要的。但应引以注意的是,学习其他的学科也同样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无必独揽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经结合学科的特点,传给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4、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去整体领悟作品。对文章局部的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中叙写精美之处,教者有意将其“凸”化,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支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却会看得头昏目眩,不能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二、针对以上所述的现实问题,可分两阶段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1、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学复杂缤纷,总的说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我们要紧围这些目标来展开工作。
①强调多读。书要多读,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先人对读书是十分注重的。知识源于生活,但书本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地积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我们将其读熟,可以化百家为己有,从而迅速地提高作文水准和文学修养。
②读写结合。笔者于前已分析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读写脱离现象,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严肃对待。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丁有宽老师所提倡的“仿写”是一条可行之路。举个例子,在丁氏教材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课文对杨梅树和杨梅果进行描写,重点写杨梅果的颜色、形状和滋味,从而表现出作家对杨梅地喜爱之情。教材要求学生要仿照写法来介绍家乡的一种水果,这为初习写作的学生如何去描写一种日常见惯的水果,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降低了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有的人会担心这样会造成学生作文“立竿见影”的效应,但笔者认为事物总是按从大同小异走向小同大异的,没有仿写便没有创造。
③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老舍曾说:“每个星期才写一篇文章的作家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家。”我们虽然不一定要当作家,但要学好语文,作文还是要勤写的。每日都动动笔,不管写得精彩还是失败,让这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这样日以继日,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准定会日益提高,他们不难写出有创意的佳作出来。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或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我们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笔者在教学《江姐》、《私塾先生》等小说时,曾多次让学生扮演小说中不同角色,演绎小说情节。结果发现学生参与的热情出奇的高,而且有的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创造性地加入些情节,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演戏”比单调的课堂讲解,要成功得好多。
2、提高语文能力的阶段。在学生的基础学生得扎实之后,教者须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单读课文,受益还是很有限的,将十二册教材叠在一起,还不见得如一部《红楼梦》的内容丰富。故,在学生读透教材之后,我们要强硬要求学生读课外文章,并利用时机举行汇报会,让学生介绍所读书名、文题、内容大要等,从而吸收外面的营养来补充自己的能量。课外书不像正规教材那般严肃,对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只要是内容健康的,都可以鼓励学生多读。须知,好多优秀作家并没有真正上过几年学校,都是这些来取得成功的。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不要以为文学创作只有作家才能做到。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内心中有教师意想不到的创意。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想法借助文墨表现出来,学生往往因为有着教师的鼓励而成材,少年作家韩寒便是最好的例子。韩寒自识字起,如没老师的引导与鼓励,定然不会有《三重门》这样的优秀作品传世。只要我们细心挖掘,也许平日并不为人所重的学生便能成为第二个韩寒,甚至胜过韩寒。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一、正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读写严重脱节。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教者常未识到两者的联系,分开进行,造成脱节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没有经常進行练笔,所以难以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要表达,但因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做不到“吾手写吾口”。
2、教者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一部书乃至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一个词语也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者如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是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笔者曾看到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3、重于德育思想教育,轻于现代意识地渗透和现代思维地培养。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要的。但应引以注意的是,学习其他的学科也同样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无必独揽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经结合学科的特点,传给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4、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去整体领悟作品。对文章局部的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中叙写精美之处,教者有意将其“凸”化,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支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却会看得头昏目眩,不能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二、针对以上所述的现实问题,可分两阶段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1、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学复杂缤纷,总的说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我们要紧围这些目标来展开工作。
①强调多读。书要多读,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先人对读书是十分注重的。知识源于生活,但书本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地积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我们将其读熟,可以化百家为己有,从而迅速地提高作文水准和文学修养。
②读写结合。笔者于前已分析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读写脱离现象,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严肃对待。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丁有宽老师所提倡的“仿写”是一条可行之路。举个例子,在丁氏教材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课文对杨梅树和杨梅果进行描写,重点写杨梅果的颜色、形状和滋味,从而表现出作家对杨梅地喜爱之情。教材要求学生要仿照写法来介绍家乡的一种水果,这为初习写作的学生如何去描写一种日常见惯的水果,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降低了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有的人会担心这样会造成学生作文“立竿见影”的效应,但笔者认为事物总是按从大同小异走向小同大异的,没有仿写便没有创造。
③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老舍曾说:“每个星期才写一篇文章的作家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家。”我们虽然不一定要当作家,但要学好语文,作文还是要勤写的。每日都动动笔,不管写得精彩还是失败,让这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这样日以继日,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准定会日益提高,他们不难写出有创意的佳作出来。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或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我们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笔者在教学《江姐》、《私塾先生》等小说时,曾多次让学生扮演小说中不同角色,演绎小说情节。结果发现学生参与的热情出奇的高,而且有的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创造性地加入些情节,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演戏”比单调的课堂讲解,要成功得好多。
2、提高语文能力的阶段。在学生的基础学生得扎实之后,教者须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单读课文,受益还是很有限的,将十二册教材叠在一起,还不见得如一部《红楼梦》的内容丰富。故,在学生读透教材之后,我们要强硬要求学生读课外文章,并利用时机举行汇报会,让学生介绍所读书名、文题、内容大要等,从而吸收外面的营养来补充自己的能量。课外书不像正规教材那般严肃,对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只要是内容健康的,都可以鼓励学生多读。须知,好多优秀作家并没有真正上过几年学校,都是这些来取得成功的。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不要以为文学创作只有作家才能做到。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内心中有教师意想不到的创意。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想法借助文墨表现出来,学生往往因为有着教师的鼓励而成材,少年作家韩寒便是最好的例子。韩寒自识字起,如没老师的引导与鼓励,定然不会有《三重门》这样的优秀作品传世。只要我们细心挖掘,也许平日并不为人所重的学生便能成为第二个韩寒,甚至胜过韩寒。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