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圣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丰城,梅小芳有一外号,叫剑圣。
  梅小芳是旦角,本不叫梅小芳,叫什么,人们已忘记,只记得他初出道时登台亮相,启朱唇,展烟眉,唱道:“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那声音,珠圆玉润,每一个字落地,不沾一点灰尘。
  有到北平听过梅兰芳唱《霸王别姬》的,一声喟叹:“了不得,赶上梅兰芳了。”从此,梅小芳叫遍丰城,传遍西安、武汉。
  演虞姬有段舞剑戏,梅小芳舞剑是一绝,只见剑光,不见人影。
  舞到紧要处,一声凄惨长叫:“大王保重,妾身先行一步了。”这句,《霸王别姬》唱词没有,是梅小芳自己加上去的,尤其一个“了”字,余音袅袅,凄楚哀婉。随之,剑光收为一点白芒,人已倒地。
  有观众说,梅小芳舞剑,可比唐代公孙大娘的。
  另一人问:“你见过公孙大娘?”
  对方摇头。
  问的人道:“所以说,这是独一无二的。”
  于是,一面“剑圣”牌子挂在了梅小芳门前。
  丰城上连西安,下接武汉,水陆交通,车船往来,被称为小南京。无论北上的,还是南下的,到此都要住几天,不为别的,为的是看看梅小芳的《霸王别姬》,然后咂巴着嘴,意味无穷地离开。
  梅小芳演出的地点,就在双戏楼。
  双戏楼是一个场地,两个舞台,一座在东,一座在西。梅小芳单日在东,双日在西。
  那天一早,梅小芳起来,刚喝了一口茶,就听到戏楼上传来隐约的丝胡声。不一会儿,弟子阿福气喘吁吁跑来,在他耳边嘀咕一句。
  “他?不是回去了吗?”
  阿福摇摇头。
  梅小芳慢慢站起来,带着几个弟子,到了双戏楼。东边戏楼上,正在演出《霸王别姬》,虞姬凤冠霞帔,凌波微步,赢得一片掌声。
  然后,是霸王悲歌泣下。
  再然后,虞姬舞剑,一团剑光罩着身子,只见白光缭绕,不见虞姬人影。再一次,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梅小芳知道,这是赵川。
  他的弟子中,只有赵川学了他的真传。
  赵川自远方来,慕名拜师。赵川聪灵,深通京剧三昧,很得梅小芳喜爱,因此,梅小芳倾囊相授,包括剑术。前天,赵川拜别师父,说要回家。谁能料到,他并没回去,却和另外一个戏班一起,在这儿演出《霸王别姬》。
  今天,按例梅小芳应在东戏楼演出。赵川知道,却偏也在東戏楼演出——显然是打擂。
  梅小芳转身离开。
  戏散后,他让阿福请来赵川。一杯茶后,他挥退他人,问道:“赵川,你如此做法究竟是什么目的?”
  赵川一笑告诉他,自己不姓赵,姓张,叫张川,是张子菊的儿子。
  梅小芳“哦”了一声,许久道:“你爹的死与我无关。”
  张川点头:“他是病死的。”
  “那你为啥这样?”
  “你打败了他,我要替他捞回来。”
  梅小芳告诉张川,自己是不得已的。当年,张子菊带人来此,不但在西戏楼演《霸王别姬》,还挑明要和自己比赛舞剑。他年老体弱,舞剑中不小心,脚步一滑摔倒,实在难怪别人。
  张川扔一句话:“我得让我爹瞑目。”
  梅小芳无奈,微笑摇头。
  丰城人得知梅小芳师徒打擂,都来赶热
  闹。梅小芳说:“当年张子菊败在舞剑,今天,继续比赛舞剑吧。”于是,两个戏台,两个虞姬两把剑,都洒开一片白光。然后,梅小芳脚步一滑,摔倒在地,剑飞了出去。
  “剑圣”的牌子被张川摘走了。
  阿福不服:“师傅,你为啥故意让他?”
  梅小芳一笑:“他也是孝道啊。”
  此后不久,日本人就到了丰城。
  日军队长名小村三郎,说中国话,唱京剧,每个字都圆润老到。他唱许仙,唱张生,也唱花脸,一声吼,有张飞长坂坡倒喝的气势。
  小村每次带着部队进山搞“三光”,回来必演戏,以示庆贺,地方就在双戏楼。那次,他带着一身血迹,再次得意而归,写下请帖,在西戏楼演唱《霸王别姬》。小村饰霸王,张川饰虞姬。演出结束,小村大呼:“和张先生合作,真是太愉快了。”
  张川知道,丰城人对他如此极为不满。可是,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他想想,跷着拇指道:“梅先生的虞姬,更是这个。”
  小村连连点头,下午,就请梅小芳和自己登台再演《霸王别姬》。
  锣鼓响起,二胡咿呀。
  小村扮霸王,醉卧在军中帐。梅小芳扮虞姬,不着彩服,一身缟素。戏到精彩处,虞姬舞剑,瑞雪飘飘,白光飞飞。突然,梅小芳脚步一滑,摔倒在地,长剑脱手而飞,化一道白光,直射小村,只听“啵”一声,由前胸直透后背。
  台下鬼子炸了窝,枪声如豆,梅小芳胸前中弹,微笑着缓缓倒下。
  张川望着眼前一切,眼睛一片模糊。当晚,他将梅小芳葬在郊外,拿出“剑圣”牌子,插在坟头上,做了墓碑。
  张川不见了。
  以后,抗日队伍中出现一个战士,每次白刃战中,长剑如雪,杀得日军纷纷倒地。有认识的人说,那就是张川。
其他文献
一  村子不算小,自古以来树多。十几株老樟树绕了村子长,几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其实是老辈人刻意那么种的。多少年过去了,有成百上千年吧,那些树都成了几人合抱也抱不拢的大树了,密枝浓叶,树把村子全遮蔽了。远远地在山里走,看不出那地方有人烟,要不是鸡鸣狗吠,你很难知道那有村子。走近,先是狗的喊叫声,让你觉出人间烟火。再走,老樟树下就有响动,是伢们疯张的嬉闹喧嚣,知道那不是清静地方。  走入那片浓荫,烟火
期刊
你说文学的要义是什么?  鲁奖评委王春林教授说:好作品必须是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发现。鲁奖获得者马金莲说,是写作和阅读的“心花怒放”。鲁奖评委梁鸿鹰说,创新。因为千人一面的东西过多,精心打磨得不够。鲁奖获得者刘大先说,是一种价值体现。以此可以类推。鲁奖评委刘亮程说,文学本身是对作家最好的奖励,因为他思考了,有的思考过度。鲁奖获得者纪红建说,文学是一种嗜好。是一种对生活的审美和思辨。鲁奖评委李朝全说,
期刊
“个人化”写作概念之于近40年来的当代文学,具有发生学意义。或曰,正是“个人化”写作,开启了1980年代文学巨轮对日常生活、私人情绪的承载,逐步摆脱对“时代精神”潮流的依附,驶入“多元化”的广阔海洋。海子在《日记》中写到,“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正是这个转型的隐喻。硬币都有两面,“个人化”写作发展到当下,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过度沉溺于个人遣兴,无法与时代发生有效链接等。如何认识和看待
期刊
1  凌晨一点半,夜色静寂,城市已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马路上一个鬼影都没,只有寒风呼啸着。吴梅还在外面游移着,一身纯白的修长羽绒服踩在纯黑的粗跟皮靴上,在路灯的映射下,显得格外凄清。她手里拖着一个白色行李箱,在浦东一所小区门口踱来踱去。她还不时地低头看手机,查看滴滴打车软件,十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司机接单。  “今天真他妈冷。”她在心里念叨着,一会看看马路,一会看看手机,似乎害怕错过了什么。  忽
期刊
蒋殊(以下简称蒋):首先要恭喜您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也感谢您给读者奉献了一部优秀的散文作品《山河袈裟》。领奖时您的获奖感言,还记得吗?  李修文(以下简称李):全文不记得了,但是其中的某些观点还是记得的,我当然很高兴获奖,但还是提醒自己要迅速忘掉这件事,因为那段时间正在为如何写下一本书而殚精竭虑,心里也容不下其他的杂念。  蒋:其实那已经是几个月平静后的冷静了吧。得知获奖第一时间的真实感受还
期刊
姚享福慢腾腾地走,差不多一步一回头。与唐翡翠说话,话题有两个:一个关于唐翡翠,一个关于他自己。有风,树叶像拍巴掌,哗哗响,把姚享福的话搅成了碎片。唐翡翠哼哈应答,没有否定,只用一个“嗯呢”,搪塞了他所有问话。姚享福也不计较,喘着粗气,偶尔清清嗓子,那话,还是不住地往外掏。唐翡翠想说,你到家再说呗,不怕嘴皮磨薄喽,可劲儿说。话到嘴边,立马打住,她觉得,尽管自己不耐烦,初次见面,还是不要那么尖锐扎人。
期刊
一  这些年的梦境里,反反复复出现的场景,总是离不开小城书店,逼真,琐细,仿佛重活一回。  过往如黑白片,时不时于梦境中复活。小城有一座师范大学,毗邻镜湖之畔,周边遍布书店,新华书店、南方书店、萃文书店等,再走几步,是北京路,坐落着一个中等规模的邮局。梦境里的我逛完几家书店,一定也会光顾一下北京路邮局。狭长的临街门面房,一溜儿陈列十余米长玻璃柜。若想看什么杂志,示意服务员,她拉开玻璃柜门,取给你。
期刊
火车软卧车厢,以前是有钱人坐的,自从飞机、高铁普及了之后,火车软卧就成了穷人里的有钱人坐的。  而农民工吴强泥这次坐软卧车厢,并不是因为有钱,而是他带着两个孩子。老大男孩吴俊峰6岁,老二女孩吴俊琪2岁半,上车以后列车员让他补票,两个孩子必须补一张座位票,这样,三个人只占着一个床位就有些吃亏了。这种吃亏的念头一直盘旋在吴强泥的脑子里,让他有些不爽,可显然补交的300多元钱也不足以拿下对面的软卧床。望
期刊
我竟把左手的手套  戴在右手上去。  ——阿赫玛托娃  引 言  我是十九世纪法国诗人兰波未完成的半部诗篇,藏在对《地狱一季》的诘问中,被命运安排,去寻找未来的母体。  经过漫长的找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游荡到了中国一个叫作“晋虚城”的小镇,终于在一座教堂的赞美诗中,看到了即将成为我母亲的蓝波。  那时,蓝波还是个少女,她住在晋虚城龙翔路。她身边有一个少年,也许是我的父亲,但我不知
期刊
儿子十一岁,白白胖胖,篮球打得棒,被同学们封为“灌篮高手”。小家伙十分得意,冲着这封号,每天清晨,我们都还没醒,他就走了,练球十分积极。  好马配好鞍,好人配好衫。儿子心之神往有一套好球衣。  五月的一天,我和我姐我妹三家人聚会,儿子嘟着胖胖的脸,噘着红红的嘴巴,说:“我快过节了。”我们都听出了潜台词,那就是,你们送什么礼物给我呢。我姐连忙接过话头:“六一儿童节,姑姑送你一套球衣。”这天离六一节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