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中小学的语文教学都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的“三驾马车”,只有使之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开发好校本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个体语言发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每课必讲,讲得多了,便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客观上剥夺了学生的交际权利,扼杀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抑制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感其弊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年级的新生入学时的课堂是多么热闹,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但我们严格的课堂“规矩”,慢慢地磨圆了新生思想的“棱角”。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乖”了,但与此同时,课堂举手发言的少了。在一堂口语交际课上,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说不好,让我们写吧,我会写得更好些。”能写,但不会说,这是语文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端。总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写,忽略了说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习谋生和做人的道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将来,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允许孩子的“出格”语言行为,让孩子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的。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校本资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
  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也都有编排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对口语的话题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但是,有的内容与我们当地的情况不合,要加以调整。为此,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加强听和说的训练。口语交际中的听说训练比单纯的“听话”“说话”要求更高,除了听明白,说清楚外,还要根据对象与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注重的是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学习。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培养他们反应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2、通过看图讲述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语文教材中有的口语交际内容配有图画。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体现该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借助图画,鼓励他们想象、创新。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交往,并把自己的说法讲给大家们听。
  三、依托教学内容,创设交际情境,组织交际训练。
  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不过于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新课标提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训练的一定要重视情境创设。可以这样说,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有重要作用。
  创设口语交际环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模拟主人公,学说学做,创设角色。“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内容,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这些内容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2、充分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果把一件实物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个个会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气氛会非常热烈,将自己知道的知识讲给同学听,丰富了知识的积累,强化了口语的训练。
  3、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理解、分析、判断媒体传播的信息、选择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说明、辩论的能力,培养人际和谐交流的态度。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
  4、利用教师语言描绘情境。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和和故事情景,可以扣动学生心弦,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5、结合生活实践,真实再现生活的情景。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和欲望。
  四、重视运用切合实际的激励性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激励性教学评价,是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的。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
  中小学生的内部语言的发展均还处于起始阶段。这表现在有些学生举手发言后都不知所云,也表现在有些学生发言时第东一句、西一句,重复颠倒。所以,教师在口语训练的评价中,要注意加强指导。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努力组织好自己的内部语言。
  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呢?原则上要掌握以下三条:
  第一、为学生创造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情境。
  第二 、应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第三、为学生提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从事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总之,要通过口语交际的评价,让学生愉快地从事口语交际实践,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口語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既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我们只有转变传统的观念,重新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意义,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依托教学内容,创设交际情境,重视运用切合实际的激励性教学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当下,在全世界对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工作中尚无完全有效手段的前提下,要有效的预防并控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最佳的思路是开发出一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 ”,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必然趋势。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形象,强调背诵记忆的教学方式,将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你教我学,你说我记等传统的课堂呈现将无法在适应教改的今天。呼唤新型的课堂形式已成为我们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因素,那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本文我就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读读课文”、“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这一类的话来衔接进行教学过渡。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实是没有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中各环节过渡的效果与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和注意
本文讨论了仿人机器人 BHR-1的视觉伺服控制系统。利用视觉伺服实现 BHR-1对运动物体的实时跟踪和定位。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visual servo control system of the
笔墨和纸张统治了课堂上千年,虽然可以再挖掘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已近极限,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日渐升温的计算机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进步,且随着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产生,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作为外语教学的突破口。理论研究表明:我们的学习所得有94%左右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