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活动又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在活动和交往中慢慢形成。小学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小学生创造性培养、健康人格形成意义重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1. 积极的主观体验
积极心理学主张提高个人的主观积极情绪。它研究个人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首先,在面对过去方面,主要研究幸福感、 满意度等积极体验。心理学主要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幸福的指标。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感受的指标。积极心理学指出,幸福并不是由发生的事情所决定,而是决定于人们如何看待所发生的事情。过去所经历的种种事情,所处的家庭成员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其次,在面对今天方面,主要研究快乐等积极体验。快乐往往跟现在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当前状态环境不甚相关,而与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动机水平更有关。最后,在面对未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乐观涉及认知、情感和动机成分,其作用主要是在认知水平上起调节作用。乐观的人更可能养成促进健康的习惯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拥有乐观精神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关键。
2. 积极的人格特质
21世纪开始,以塞林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首次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人的积极品质作为实证研究的课题。这是心理学发展中,首次对以病态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式的矫正。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积极心理学开始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积极的人格特质一方面是指接受自我,有生活目标,能够把握环境因素以及挑战,另一方面是指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在积极的人格特征下,个体能够在各种环境和形势下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3. 积极的社会环境
相对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摆脱了过分偏重个体层面的缺陷,在关注个体心理研究的同时,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的人及其体验的再认,强调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群体、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与交互作用。同时,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当周围环境为个人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个人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并达到自我实现。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
中国教育倡导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来,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很多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是调皮捣蛋、行为怪异的学生,只需要面向问题学生开展个别的心理辅导就可以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辅导形式单一、片面,甚至不科学,缺乏丰富有效的校园活动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对于开展校园活动方面缺乏深层的认识,活动只追求热闹,甚至还带有功利色彩,并没有真正从育人层面来出发考虑,这样做也是对学生文化、情感等方面心理需求的漠视。开展丰富多彩且有效的校园活动,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活动策略
1. 增强小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提高主观幸福感
在小学音乐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使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遵循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根据积极心理学着重积极主观体验主观层面的研究思想,要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信心。因此,在小学音乐活动的开展中,就始终要将这些思想渗透其中,近两年来,我们新元小学本着“阳光每一天”的育人理念,举办了很多深受学生欢迎而富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班级合唱节比赛、新元好声音、鼓手技能比赛等活动,通过艺术节、新元好声音及鼓号手技能比赛等活动,让那些音乐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尽情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己,提高适应校园生活的能力;通过班级合唱节比赛,引导小学生认识班级、热爱班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孩子们通过在一起排练以及声部的分工演唱,在合唱节中展现合作成果,有效树立了集体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培养合群开朗的健康人格。总之,有效的音乐活动都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素质的生成。而在每次校园音乐活动开展的前后,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达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享受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积极情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質 提升良性行为循环
在活动建设中,我们要始终注意对照积极人格培养思想,在行为文化上不断内化,在精神文化上长期熏陶。如在小学音乐课《斑鸠调》中,音乐教师就可以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法,结合其欢快、风趣、热情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要素展开有效的音乐活动,从情境创设到音乐欣赏,从角色扮演、歌唱表演再到音乐形意律动,从音乐体验、音乐表现再到音乐创造,让音乐课堂形象有趣,充满变化,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积极情感。例如在音乐课《奥赛之死》中,我们可以根据其音乐要素,结合小学生当前年龄段对悲伤情绪的理解范围,注重欣赏该音乐之前的情境铺垫,结合演奏乐器音色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用心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懂得体谅别人的痛苦,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引导学生从小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3. 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 实现共同积极成长
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在校园中,个人的健康成长与校园的积极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我们也要重视学校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管乐队等队伍的发展,时刻关注学生在其中参与团体音乐活动的心理状况及表现。孩子们因为同样的兴趣和特长走到一起,从训练到展示,其活动周期长、合作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该避免出现功利或临时抱佛脚的训练意识,不断创新训练方法,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1. 积极的主观体验
积极心理学主张提高个人的主观积极情绪。它研究个人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首先,在面对过去方面,主要研究幸福感、 满意度等积极体验。心理学主要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幸福的指标。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感受的指标。积极心理学指出,幸福并不是由发生的事情所决定,而是决定于人们如何看待所发生的事情。过去所经历的种种事情,所处的家庭成员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其次,在面对今天方面,主要研究快乐等积极体验。快乐往往跟现在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当前状态环境不甚相关,而与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动机水平更有关。最后,在面对未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乐观涉及认知、情感和动机成分,其作用主要是在认知水平上起调节作用。乐观的人更可能养成促进健康的习惯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拥有乐观精神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关键。
2. 积极的人格特质
21世纪开始,以塞林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首次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人的积极品质作为实证研究的课题。这是心理学发展中,首次对以病态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式的矫正。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积极心理学开始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积极的人格特质一方面是指接受自我,有生活目标,能够把握环境因素以及挑战,另一方面是指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在积极的人格特征下,个体能够在各种环境和形势下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3. 积极的社会环境
相对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摆脱了过分偏重个体层面的缺陷,在关注个体心理研究的同时,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的人及其体验的再认,强调人的内在积极力量与群体、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与交互作用。同时,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当周围环境为个人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个人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并达到自我实现。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
中国教育倡导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来,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很多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是调皮捣蛋、行为怪异的学生,只需要面向问题学生开展个别的心理辅导就可以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辅导形式单一、片面,甚至不科学,缺乏丰富有效的校园活动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对于开展校园活动方面缺乏深层的认识,活动只追求热闹,甚至还带有功利色彩,并没有真正从育人层面来出发考虑,这样做也是对学生文化、情感等方面心理需求的漠视。开展丰富多彩且有效的校园活动,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活动策略
1. 增强小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提高主观幸福感
在小学音乐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使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遵循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根据积极心理学着重积极主观体验主观层面的研究思想,要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信心。因此,在小学音乐活动的开展中,就始终要将这些思想渗透其中,近两年来,我们新元小学本着“阳光每一天”的育人理念,举办了很多深受学生欢迎而富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班级合唱节比赛、新元好声音、鼓手技能比赛等活动,通过艺术节、新元好声音及鼓号手技能比赛等活动,让那些音乐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尽情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己,提高适应校园生活的能力;通过班级合唱节比赛,引导小学生认识班级、热爱班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孩子们通过在一起排练以及声部的分工演唱,在合唱节中展现合作成果,有效树立了集体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培养合群开朗的健康人格。总之,有效的音乐活动都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素质的生成。而在每次校园音乐活动开展的前后,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达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享受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积极情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質 提升良性行为循环
在活动建设中,我们要始终注意对照积极人格培养思想,在行为文化上不断内化,在精神文化上长期熏陶。如在小学音乐课《斑鸠调》中,音乐教师就可以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法,结合其欢快、风趣、热情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要素展开有效的音乐活动,从情境创设到音乐欣赏,从角色扮演、歌唱表演再到音乐形意律动,从音乐体验、音乐表现再到音乐创造,让音乐课堂形象有趣,充满变化,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积极情感。例如在音乐课《奥赛之死》中,我们可以根据其音乐要素,结合小学生当前年龄段对悲伤情绪的理解范围,注重欣赏该音乐之前的情境铺垫,结合演奏乐器音色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用心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懂得体谅别人的痛苦,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引导学生从小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3. 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 实现共同积极成长
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在校园中,个人的健康成长与校园的积极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我们也要重视学校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管乐队等队伍的发展,时刻关注学生在其中参与团体音乐活动的心理状况及表现。孩子们因为同样的兴趣和特长走到一起,从训练到展示,其活动周期长、合作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该避免出现功利或临时抱佛脚的训练意识,不断创新训练方法,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