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葡萄酒学院院徽的人都对它印象深刻,背景是中国地图,一个葡萄酒杯放在中国西部的区域上,酒杯上有一个五角星,整体设计简洁明快,寓意鲜明。院徽的设计者正是现任学院院长王华,这个设计在2000年1月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在中国地图的西部放一个酒杯,代表学院所在地也代表中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区在西部,五角星代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预示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院徽凝聚着葡萄酒学院的使命和责任感。”王华告诉记者。
对王华院长的采访是通过电话进行的,那时她正在前往机场的路上,由于要筹备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活动,“时间都在工作上,三点钟才睡觉,把所有时间用了都不够,”王华院长在回答记者“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谈道。作为葡萄酒学院的创建者之一、现在的掌舵者,王华院长对于学院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她的人生感悟也让我们对葡萄酒学院以及学院团队有了更加具象的认知,从而获知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原动力。
创业与艰辛
“中国没有哪一个大的葡萄种植者没有听过我们的辅导,世界上也没有哪一个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没有我们的毕业生。”学院的奠基人李华老师曾这样自豪地评价葡萄酒学院。谈到葡萄酒学院在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行业中的地位,王华院长认为:“葡萄酒学院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是1994年开始建院,到今年已经走过20年。她的前身 ‘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从1984年开始筹备,1985年正式批准建立,到现在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中,学院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的葡萄与葡萄酒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世界范围来看,葡萄酒学院的发展也是独树一帜。因为中国国情跟世界其他国家不一样,80年代中国的葡萄酒产量是非常低的,而世界许多国家的葡萄酒行业已经相当发达。王华院长对于创业时的艰辛深有感触:“当时,我们开办葡萄栽培与酿酒这个专业时顶着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办一个跟国计民生更加相关的苹果专业或者小麦专业呢?直到现在有人还在说,为什么不把葡萄酒专业放在食品学院里?这种源于起始的不认同包含各个层面,使得接下来的许多精力要放在反复地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这30年的发展历程很艰辛。”
使命与传承
从2007年接任院长开始,王华院长带领的团队取得的成绩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可。但是,王华院长也表示压力很大:“第一任院长李华教授和他的团队创建了学院,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培养出了人才,促进了行业发展,这些成绩有目共睹。而对于继任者,我的压力就更大了。作为院长我需要带领现在这个团队,不断适应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需求,把学院做大做强,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更好地适应和创新来满足行业的需要。”
作为学院奠基人,可以说李华老师既是教育的先行者,又是行业的引领者,王华院长认为,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源于一种使命感:“李华老师,包括葡萄酒学院的全体团队,最重要的就是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从李华的导师(贺普超老师)到今天来到学院的青年博士,这种使命感一直传承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获得温饱后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葡萄酒是凝聚着精神需求、历史文化、想象和浪漫为一体的一个载体。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把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是一种使命,这种使命感促使李华老师以超前的意识来创立这个学院,也激励着现在的团队一直在为推动产业发展积极奔走。葡萄酒学院的发展目标就是围绕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建设世界一流葡萄酒学院。王华院长认为:“必须要科技创新,才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学院提出了八个字的方针:荣誉、使命、创新、发展。而学院获得的种种荣誉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的使命感更强,责任感更加紧迫。”
交流与合作
王华院长上任以来,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今年4月,学院将举办第八期国际葡萄与葡萄酒高级研讨班、第六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庆典,三位一体。
她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的科教人员近90%都在国外进行访学和培训。因为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产业,就要了解世界上关于葡萄酒科研的最新成果。我们也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开阔眼界。从1999年开始,学院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合作,每逢奇数年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逢偶数年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高级研讨班。作为正式的国际活动,要经过教育部正式批准,每年OIV都会委派官员参加。这个活动也为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的行业、企业和研究单位,与国外的专家搭建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拓展视野保持讯息跟国际接轨的方式。”
此前,葡萄酒学院获得了WSET的1级和2级的培训资质认证,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葡萄酒学院应该有自己的培训体系,而不是成为WSET的一个培训机构。对此,王华院长认为:“在办学和行业中,一定要海纳百川,广聚贤才,才能将中国葡萄酒香飘世界。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怎么跟国际接轨?葡萄酒学院有一套很完整的培训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
为什么要引入英国WSET培训呢?“英国不出产葡萄和葡萄酒,但葡萄酒的贸易是世界最大的,要求通过培训来培育消费者,培养专门进行贸易销售的人才,这使得英国的葡萄酒培训堪称世界一流。英国的培训是为了国家服务的。我们在培训教材里看到,英国销售哪国葡萄酒,在教材里就会着重笔墨去宣讲,反之就不会列入教材。我们现在正在不断努力,通过与它们培训机构的沟通,把中国的葡萄酒和产业加入到其中,这一天迟早会来的。”王华院长认为。
王华院长认为,WSET引进来更是要学习一种培训模式:“我们不是要单单通过培训学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这种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葡萄酒如何让大众认可?一定要通过培训。我们的毕业生首先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接着要去思考运用怎样的培训模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走出校门再去做培训,讲中国和世界的葡萄酒,让民众知道什么叫好酒,怎么来品鉴葡萄酒。”
那么从知识的角度来说,葡萄酒学院的WSET培训是进行全英文授课的,聘请了外籍教师。王华院长认为:“大学生有的时候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比较枯燥,把这个系统引进来之后,学生会明白英语不是死记硬背,懂得应用最重要。我就给学生这样说,如果能把这个WSET的葡萄的知识学好了,你的英语我保证你们,四级、六级肯定过关。这是我的一个教育方法,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的时候你需要引导,让他学一个东西是为了用,学以致用,否则你就成了为学而学。此外,我们现有普及教育和WSET培训并不冲突,二者的方向和目的不同,这使得学院整体的培训系统更加完整。”
事业和家庭
作为李华老师的妻子、同学、同事和继任者,王华院长对于李华老师是怎样评价的?这或许是许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王华院长不无感慨地谈道:“我们相识时都只有18岁,到今年已经有37年了,从同学到夫妻,我们的关系已经成为一种亲情。这种亲情会带来一种默契,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相互扶持。无论什么场合,无论什么身份,客观地评价李华老师,我认为他是葡萄酒学院的带头人,是葡萄酒学科的旗帜。作为家人,今年是我们结婚三十周年,是珍珠婚,在所有关于结婚纪念的说法里,好像只有珍珠婚是以有机物为代表,是由生命体转化而来的,我认为这很有意义,也恰好和学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契合。在这三十年的过程中,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我们怀着同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了一种默契和理解,对于事业也是一种很好的支撑。”
认识李华和王华老师的人都知道,他们平时非常忙碌,对于照顾家庭,以及事业和家庭的关系,王华院长不无感慨地说:“我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事业是责任,而家庭是你生活的支柱。我本人把家庭特别是孩子看得非常重。照顾孩子时,我不会占用高工作时间,但我会牺牲自己的很多娱乐时间。比如说,即使再忙,我也会亲自给孩子做三顿饭。直到孩子长大,过生日时都还会邀请同学朋友到家里吃饭。我现在被誉为‘特级厨师’,亲朋好友聚会也要指明我亲自下厨。当时我的理想是,孩子的个子一定要长高,营养一定要跟得上,现在理想实现了,两个孩子都是一米七。这是我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功。”
王华院长还谈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小的时候,晚上我会用英语给她们讲故事,陪她们玩,一般八点半睡觉, 9点钟以后是我自己备课的时间,我基本上就没有娱乐的时间。但她们的英语非常好。
很多人现在为了应酬而放弃了很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家庭是第一位的。而且,我还要让孩子懂得爱,并且主动表达出来,这是维系家庭的需要。能够时常收到女儿的问候,感觉非常幸福。”
王华院长对于国家出台的“单独二胎”政策非常支持,“我太高兴了,我希望每个家庭多要孩子。”王华院长认为,“孩子能带来很多的欢乐,更承载着希望。”这或许是一个有着教师和母亲双重身份的人心底最真诚和朴实的愿望。
对王华院长的采访是通过电话进行的,那时她正在前往机场的路上,由于要筹备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活动,“时间都在工作上,三点钟才睡觉,把所有时间用了都不够,”王华院长在回答记者“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谈道。作为葡萄酒学院的创建者之一、现在的掌舵者,王华院长对于学院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她的人生感悟也让我们对葡萄酒学院以及学院团队有了更加具象的认知,从而获知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原动力。
创业与艰辛
“中国没有哪一个大的葡萄种植者没有听过我们的辅导,世界上也没有哪一个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没有我们的毕业生。”学院的奠基人李华老师曾这样自豪地评价葡萄酒学院。谈到葡萄酒学院在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行业中的地位,王华院长认为:“葡萄酒学院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是1994年开始建院,到今年已经走过20年。她的前身 ‘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从1984年开始筹备,1985年正式批准建立,到现在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中,学院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的葡萄与葡萄酒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世界范围来看,葡萄酒学院的发展也是独树一帜。因为中国国情跟世界其他国家不一样,80年代中国的葡萄酒产量是非常低的,而世界许多国家的葡萄酒行业已经相当发达。王华院长对于创业时的艰辛深有感触:“当时,我们开办葡萄栽培与酿酒这个专业时顶着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办一个跟国计民生更加相关的苹果专业或者小麦专业呢?直到现在有人还在说,为什么不把葡萄酒专业放在食品学院里?这种源于起始的不认同包含各个层面,使得接下来的许多精力要放在反复地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这30年的发展历程很艰辛。”
使命与传承
从2007年接任院长开始,王华院长带领的团队取得的成绩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可。但是,王华院长也表示压力很大:“第一任院长李华教授和他的团队创建了学院,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培养出了人才,促进了行业发展,这些成绩有目共睹。而对于继任者,我的压力就更大了。作为院长我需要带领现在这个团队,不断适应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需求,把学院做大做强,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更好地适应和创新来满足行业的需要。”
作为学院奠基人,可以说李华老师既是教育的先行者,又是行业的引领者,王华院长认为,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源于一种使命感:“李华老师,包括葡萄酒学院的全体团队,最重要的就是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从李华的导师(贺普超老师)到今天来到学院的青年博士,这种使命感一直传承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获得温饱后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葡萄酒是凝聚着精神需求、历史文化、想象和浪漫为一体的一个载体。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把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是一种使命,这种使命感促使李华老师以超前的意识来创立这个学院,也激励着现在的团队一直在为推动产业发展积极奔走。葡萄酒学院的发展目标就是围绕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建设世界一流葡萄酒学院。王华院长认为:“必须要科技创新,才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学院提出了八个字的方针:荣誉、使命、创新、发展。而学院获得的种种荣誉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的使命感更强,责任感更加紧迫。”
交流与合作
王华院长上任以来,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今年4月,学院将举办第八期国际葡萄与葡萄酒高级研讨班、第六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庆典,三位一体。
她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的科教人员近90%都在国外进行访学和培训。因为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产业,就要了解世界上关于葡萄酒科研的最新成果。我们也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开阔眼界。从1999年开始,学院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合作,每逢奇数年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逢偶数年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高级研讨班。作为正式的国际活动,要经过教育部正式批准,每年OIV都会委派官员参加。这个活动也为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的行业、企业和研究单位,与国外的专家搭建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拓展视野保持讯息跟国际接轨的方式。”
此前,葡萄酒学院获得了WSET的1级和2级的培训资质认证,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葡萄酒学院应该有自己的培训体系,而不是成为WSET的一个培训机构。对此,王华院长认为:“在办学和行业中,一定要海纳百川,广聚贤才,才能将中国葡萄酒香飘世界。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怎么跟国际接轨?葡萄酒学院有一套很完整的培训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
为什么要引入英国WSET培训呢?“英国不出产葡萄和葡萄酒,但葡萄酒的贸易是世界最大的,要求通过培训来培育消费者,培养专门进行贸易销售的人才,这使得英国的葡萄酒培训堪称世界一流。英国的培训是为了国家服务的。我们在培训教材里看到,英国销售哪国葡萄酒,在教材里就会着重笔墨去宣讲,反之就不会列入教材。我们现在正在不断努力,通过与它们培训机构的沟通,把中国的葡萄酒和产业加入到其中,这一天迟早会来的。”王华院长认为。
王华院长认为,WSET引进来更是要学习一种培训模式:“我们不是要单单通过培训学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这种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葡萄酒如何让大众认可?一定要通过培训。我们的毕业生首先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接着要去思考运用怎样的培训模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走出校门再去做培训,讲中国和世界的葡萄酒,让民众知道什么叫好酒,怎么来品鉴葡萄酒。”
那么从知识的角度来说,葡萄酒学院的WSET培训是进行全英文授课的,聘请了外籍教师。王华院长认为:“大学生有的时候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比较枯燥,把这个系统引进来之后,学生会明白英语不是死记硬背,懂得应用最重要。我就给学生这样说,如果能把这个WSET的葡萄的知识学好了,你的英语我保证你们,四级、六级肯定过关。这是我的一个教育方法,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的时候你需要引导,让他学一个东西是为了用,学以致用,否则你就成了为学而学。此外,我们现有普及教育和WSET培训并不冲突,二者的方向和目的不同,这使得学院整体的培训系统更加完整。”
事业和家庭
作为李华老师的妻子、同学、同事和继任者,王华院长对于李华老师是怎样评价的?这或许是许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王华院长不无感慨地谈道:“我们相识时都只有18岁,到今年已经有37年了,从同学到夫妻,我们的关系已经成为一种亲情。这种亲情会带来一种默契,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相互扶持。无论什么场合,无论什么身份,客观地评价李华老师,我认为他是葡萄酒学院的带头人,是葡萄酒学科的旗帜。作为家人,今年是我们结婚三十周年,是珍珠婚,在所有关于结婚纪念的说法里,好像只有珍珠婚是以有机物为代表,是由生命体转化而来的,我认为这很有意义,也恰好和学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契合。在这三十年的过程中,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我们怀着同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了一种默契和理解,对于事业也是一种很好的支撑。”
认识李华和王华老师的人都知道,他们平时非常忙碌,对于照顾家庭,以及事业和家庭的关系,王华院长不无感慨地说:“我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事业是责任,而家庭是你生活的支柱。我本人把家庭特别是孩子看得非常重。照顾孩子时,我不会占用高工作时间,但我会牺牲自己的很多娱乐时间。比如说,即使再忙,我也会亲自给孩子做三顿饭。直到孩子长大,过生日时都还会邀请同学朋友到家里吃饭。我现在被誉为‘特级厨师’,亲朋好友聚会也要指明我亲自下厨。当时我的理想是,孩子的个子一定要长高,营养一定要跟得上,现在理想实现了,两个孩子都是一米七。这是我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功。”
王华院长还谈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小的时候,晚上我会用英语给她们讲故事,陪她们玩,一般八点半睡觉, 9点钟以后是我自己备课的时间,我基本上就没有娱乐的时间。但她们的英语非常好。
很多人现在为了应酬而放弃了很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家庭是第一位的。而且,我还要让孩子懂得爱,并且主动表达出来,这是维系家庭的需要。能够时常收到女儿的问候,感觉非常幸福。”
王华院长对于国家出台的“单独二胎”政策非常支持,“我太高兴了,我希望每个家庭多要孩子。”王华院长认为,“孩子能带来很多的欢乐,更承载着希望。”这或许是一个有着教师和母亲双重身份的人心底最真诚和朴实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