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难度才有乐趣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张小林的作品总给人以神秘感,让人惊奇,让人想象。不过,许多人会对其不以为然。尤其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只要鼠标一动,什么样神奇的画面都很容易地“跃然屏上”。其实,张小林从来都是“真打实干”,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在摄影棚里把真实的道具按想象摆放出来,再进行拍摄的。所以,有时一张作品会用去他一个月的时间来拍摄。
  
  个人风格也是征服评委的手段
  我开始摸索那些超现实主义作品时,只是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创作路子和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根本没想到会有如此好的效果。九十年代初,第一次用这批超现实主义作品参加国内摄影比赛,评委就选了我的6张作品(组照)给了个优秀奖,这几幅作品的制作并不是很好,但评委们认为这批作品有着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所以得到了他们的好评。我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奖,除找到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外,与坚持独特的个人风格是密不可分的。有了这种独特的风格,作品在影展和影赛中才会引人注意,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说,参赛只是搞摄影创作的附属功能,只有在创作中坚持个人风格才能经常出优秀作品,体会到摄影艺术的真正魅力。
  
  画面不能缺少视觉冲击力
  创作手法新颖,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很容易抓住评委的目光。我参赛的作品大多是超现实主义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破门而入》,它在国内外都获得过金牌奖。我在构思这幅作品时并没有考虑主题思想,这在很注重主题思想的国内评委眼里是没有竞争力的,但这幅作品却得到国内外评委的一致好评,因为这幅作品的创作手法新颖,而且画面视觉冲击力强。《破门而入》还在全国一次彩色摄影大赛中获得最佳构思奖后,评委把作品的标题改成了《冲击》,他们认为,这幅作品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创作思维。
  


  增强作品拍摄难度
  用照相机创作图片比起绘画来有很大的局限性,绘画可以增减和移动画面的任何物体,可以凭借记忆或资料来勾画人物的动姿和神态。摄影只要按下快门就决定了作品的成败,不能做任何修改,哪怕是电脑制作或后期加工也是不能违背摄影瞬间特性的。这种摄影特性决定了难度高的作品容易获奖。
  在我第一次获奖的那6幅作品中,有一幅标题为《飘》的作品,就是根据摄影的特性构思,在摄影室里把人和自行车横支在墙上,用竖拍横看的方法完成的。这张表现一个少女骑车飞奔的画面,用传统抓拍方法是很难拍得那么完美的,但如果拍摄成功就会有令人惊奇的效果,能够打动评委的也正是这种难度。我拍摄《破门而入》时在《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拍摄难度,增加了人物和道具,使场面的气势更加宏大,使画面的情节更加生动。这幅作品从构思到拍摄前后用了半年时间,结果拍了三个120胶卷只有一张底片成功。
  
  用主题为作品点睛
  参加影赛要正确把握形式感和突出主题的关系。只有新颖的形式只是完成了创作的一半,如果给这种形式加上一个好的主题才能画龙点睛。就拿我在第十九届国展上获银牌奖的作品《奋发》来分析,当时我的这种创作手法已不是很新奇了,虽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要获大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拍摄时是不是在墙上“挂”上国旗,我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挂”上了。这样一来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突出了鲜明的主题思想,这对作品获取银牌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这样的作品也多次投寄到国外参赛,却无一次入围。所以,作品的主题虽然很重要,但对所参加的影展或影赛应当有所选择。
其他文献
“西湖难拍!”多少摄影人面对西湖发出这样的慨叹,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准确地说出其中的原委。西湖边有一位摄影家张克庆为此可没有少费心机。其实常在西湖边转的摄影人,大都能见到他——不论冬夏,一台玛米亚RB67总与他的高个子形影不离。或许碰到一起,聊得兴起,他会将如何表现西湖之美与你分享。  张克庆为拍西湖,从古书诗词和传统绘画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古人有云:“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而“山之姿态,得树而研,
期刊
背着相机的人们趋之若鹜地涌向坝上、稻城,甚至喀纳斯,其实那里如诗如画的风光,早已在每个人的脑子里以各种风姿闪现。我很少有大块的时间,多用双休日外出摄影,也无意与大腕儿们一试身手,只有另辟蹊径,多拍自己身边的东西了。所以,我向诸位影友推荐一个有着别样风光与风情的地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  据考证,湛江徐闻是公元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近年又在那里挖掘出大量的汉代遗址,考古学家往那儿跑
期刊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哈姆莱特提出了一个深远的哲学问题。  换不换数码相机?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回答哲学问题需要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回答现实问题虽也不易,但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回答也许可以理清眼前的思绪。  ?如果我是新闻记者,一定要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添置数码相机。人所共知的传输便捷这已经是最重要的理由,再加上节省了胶卷、相纸和冲洗费用,何乐而不为。  如果我是商业摄影师,我的客户又没有
期刊
一天,我从农贸市场买了二斤“蛇豆”,回来发现有一根有些异样,它成盘旋状。我当然舍不得吃掉,就把它放在桌上欣赏、玩味……  我想,能不能给它留个影像呢?我想,这应该是件挺简单的事情。一动手就感到这个题目并不简单,也觉出自己功底的不行。断断续续差不多3天时间拍它。拍的过程中碰到这样几个难题:  一、焦点。这根豆角所占空间,长11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只能用微距拍摄,所以景深极短。“头”部是要害,
期刊
我对摄影比赛也有过兴趣。上大学的时候我喜欢看《大众摄影》,各种摄影比赛征稿启事里面介绍的奖品也特别诱人。接下来,我就研究比赛规则,也打算按照规则选片子参赛。但是,在研究过规则以后,这种参赛的热情反倒没有了。  就像现在的许多考试一样,按照考试大纲和历届试题这样模子选拔出来的学生不见得都是优秀的学生,相反许多有能力、有潜质的学生被考试卡掉了。同样道理,摄影比赛选出来的作品是那些能规规矩矩按照规则完成
期刊
永不倒 甘肃 张西青摄   这是我用海鸥4B相机拍摄的一幅黑白景物小品。在靠近窗户的写字台上布置了黑色背景,完全采用自然光,分五次曝光拍摄。为了有意造成中间主体形象和旁边辅助影像在亮度上的区别。在曝光时,我采用依次递减的方法拍摄,即:1/30秒、F5.6;1/60秒、F5.6;1/125秒、F5.6……。作品立意于: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倒下,要坚韧不拔。  ——作者    点评:
期刊
兰州“新奇摄影沙龙”是一群活跃在西部大地上的摄影发烧友群体。这个群体没有组织形式,不需要申请批准,只要你怀着满腔的摄影热情,融入“沙龙”之中,你就会有收获。  四年前几位影友不经意的小聚,到今天已有近百人参与。从年长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到十几岁的小弟弟,周末自发聚会观摩、交流、畅谈创作体会。“沙龙”得到兰州新奇贸易商行的支持,并得到热情影友鼎立相助,“沙龙”日益充满了活力,影友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和众多
期刊
编辑手记  在中国,曾有人生四大幸事的说法: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金榜题名”的“榜”说的是从秀才到举人、进士,从探花到榜眼,再到状元,标志着一个人取得的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高低。  中国摄影界的“金榜”,可谓名目繁多。各种级别与形式的摄影比赛,是中国摄影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她对促进摄影繁荣,活跃摄影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着某摄影个体的命运。  但世界如此之大,
期刊
我对在摄影比赛里获奖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我不知道得到这些奖干什么用,也不知道这些奖意味着什么。不仅是摄影,我从小对得奖状这类事都不太关心。  我对摄影比赛不是从未想过。几年前,“人像摄影十杰”评选的时候,组织者找到我,劝说我参加。其实,作为人不可能一点虚荣心没有,既然碰到这样的事了,我还是认真地考虑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拒绝人家有心高气傲的因素。另外,我也觉得,任何荣誉只是对你某段时期的认可,不能
期刊
张扬的作品中有许多让人琢磨的飘忽的情绪。这些情绪游离在艺术和商业之间,介乎平面和立体之间,静态与动态之间。而他本人也像一个游离子,带着自己的精神在人群中高速穿梭。  张扬从人体艺术摄影转型到时装摄影已经两年。他为自己的转型总结了三个理由:懒,受不得起早贪黑的奔波之苦;色,看到美色就无法把眼睛移开,所以一定要去拍美女;贪,贪图享乐,不能忍受生活中丝毫的艰难困苦。由此我看到了艺术的脆弱,如同所有美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