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一日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时、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量关系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量关系知识。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的数量关系教育因素,确定感知的教育目标,并根据教育目标设计活动,寻找策略。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感知;数量关系
幼儿正处于生活适应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从家庭转向社会的特殊时期,生活化、游戏化、自然化地感知数量关系的教育将更适合他们。教师要善于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数量关系教育因素,渗透数量关系教育。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内容,将感知的目标合理的分配到各环节中。
一、入园的指导方案
1.感知“1”和“许多”
随着幼儿来园人数的变化,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班上的老师和小朋友谁多?谁少?请你数一数男孩(或女孩)有几个?
2.感知物体的数量
请幼儿数一数室内各种物品(椅子、桌子、毛巾等)的数量,引导幼儿点数,初步感知理解物体的数量。
3.比较多少
请幼儿说一说玩具和小朋友那个多?那个少?引导幼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多与少。
4.感知一一对应
请幼儿自己挂毛巾,体验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在幼儿的衣物柜上分层贴上男孩和女孩的照片,请幼儿说出自己或其他小朋友的衣服的位置,引导幼儿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关系。
5.感知分类和排序
请幼儿分别数一数穿各种颜色衣服的小朋友都有几个?衣服架或(柜)上的照片以相同性别或不同性别规律摆放等。
二、盥洗的指导方案
1.体验量的特征
请幼儿比一比说出杯子与小朋友、水龙头和小朋友那个多?那个少?引导幼儿感知水的特征,体验事物简单的量的特征。
2.比较多少的应用
请幼儿数一数盥洗室中的各种物品(牙膏、杯子、毛巾、肥皂等)的数量并比较出不同,请幼儿比较盥洗室中各种物品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3.一一对应的应用
请幼儿分别数一数各队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小朋友都有几个?引导幼儿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关系。请幼儿说出水杯架与杯子的数量,在比一比中感知体验1和许多、一一对应关系。
三、进餐的指导方案
1.体验量的特征
在自取食物时发现和感知事物的数、量多与少等方面的一些变化。为幼儿提供的餐点要有量的多少的变化,感知体验食物的量的特征。
2.体验比较多少
引导幼儿比较勺与餐盘、餐盆的多与少,引导幼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多与少。
3.感知分类
餐后师生共同收拾整理餐具,以贴标记或游戏的方式渗透分类教育,对常见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4.感知一一对应
教师为幼儿提供发放、自取餐具、自取食物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各种物品与食品、在比较餐具与小朋友谁多谁少时体验一一对应关系。
5.练习点数
为幼儿提供自取餐点或轮流担当值日生发放餐点的机会,引导幼儿看看“xx桌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请你为你们桌拿x个蛋糕,一人一个”,让幼儿练习点数、按数取物。
6.综合应用
引导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点数桌上的餐点量、盘子数、果核、果籽数。师生共同收拾、整理,感知多与少、1和许多、一一对应关系、体验分类;
四、饮水的指导方案
1.体验量的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引水量多少。大杯——水多,小杯——水少,大水杯——大水滴,半杯水——小水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或小朋友饮水的杯数。从而让幼儿感知水的特征,体验事物简单的量的特征。
2.比较多少和一一对应
引导幼儿点数杯架中的水杯、比较水杯与幼儿水多谁少、体会一一对应关系。
五、入厕的指导方案
引导幼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多与少,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关系。
为幼儿提供装卫生纸的袋子在颜色、形状上体现动态的变化,卫生纸在长短方面有变化。对常见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引导幼儿数一数卫生间有几名小朋友?引导幼儿比较便池与小朋友的多与少。
六、睡眠的指导方案
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件上衣(或几件下衣)?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小床和小朋友哪个多、那个少?一样多?
让幼儿比较并说出上床和下床的小朋友哪个多?哪个少?
请幼儿比较说出上铺(或下铺)睡觉的小朋友中,男孩和女孩谁多、谁少?
七、室外的指导方案
1.比较大小、多少
引导幼儿比较玩具(例如筐、球、跳绳等)的高矮、长短、大小,感知幼儿园的院子中教师和幼儿谁多谁少?观察比较小朋友的高矮变化。
2.感知数量关系
与幼儿共同点数院子中的大型器械或其他玩具材料的数量;引导幼儿数一数天空中、环境中的动植物的数量。
3.分类、排序、一一对应
引导幼儿观察户外场地上、楼道等地方各种有趣的圖形、标记,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奇妙的变化(如分类、排序规律)等;引导幼儿按教师的指令(如性别、从大到小等一定规律)排队;鼓励和支持幼儿想出各种站队的方法从中体会多与少、一一对应关系,排序、分类。
八、离园的指导方案
1.对应和一一对应
与幼儿共同点数小朋友的各种物品,根据离园情况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找大小”、“捉迷藏”等游戏;引导幼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多与少;为幼儿提供发放衣物的机会,引导幼儿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关系。
3.比较大小、多少
比较幼儿与椅子、衣物格与衣物、男孩与女孩等的多与少。
我们对幼儿生活环节中感知数量关系,追求的是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感知数量关系,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体会数量关系。只有让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才能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王雪珍,亦谈幼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早期教育,2006.08(8)
[2]杨政奎,幼儿感知数量关系培养思维能力的优秀策略[J],教育,2016.04(15)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编号2014B204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感知;数量关系
幼儿正处于生活适应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从家庭转向社会的特殊时期,生活化、游戏化、自然化地感知数量关系的教育将更适合他们。教师要善于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数量关系教育因素,渗透数量关系教育。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内容,将感知的目标合理的分配到各环节中。
一、入园的指导方案
1.感知“1”和“许多”
随着幼儿来园人数的变化,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班上的老师和小朋友谁多?谁少?请你数一数男孩(或女孩)有几个?
2.感知物体的数量
请幼儿数一数室内各种物品(椅子、桌子、毛巾等)的数量,引导幼儿点数,初步感知理解物体的数量。
3.比较多少
请幼儿说一说玩具和小朋友那个多?那个少?引导幼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多与少。
4.感知一一对应
请幼儿自己挂毛巾,体验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在幼儿的衣物柜上分层贴上男孩和女孩的照片,请幼儿说出自己或其他小朋友的衣服的位置,引导幼儿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关系。
5.感知分类和排序
请幼儿分别数一数穿各种颜色衣服的小朋友都有几个?衣服架或(柜)上的照片以相同性别或不同性别规律摆放等。
二、盥洗的指导方案
1.体验量的特征
请幼儿比一比说出杯子与小朋友、水龙头和小朋友那个多?那个少?引导幼儿感知水的特征,体验事物简单的量的特征。
2.比较多少的应用
请幼儿数一数盥洗室中的各种物品(牙膏、杯子、毛巾、肥皂等)的数量并比较出不同,请幼儿比较盥洗室中各种物品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3.一一对应的应用
请幼儿分别数一数各队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小朋友都有几个?引导幼儿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关系。请幼儿说出水杯架与杯子的数量,在比一比中感知体验1和许多、一一对应关系。
三、进餐的指导方案
1.体验量的特征
在自取食物时发现和感知事物的数、量多与少等方面的一些变化。为幼儿提供的餐点要有量的多少的变化,感知体验食物的量的特征。
2.体验比较多少
引导幼儿比较勺与餐盘、餐盆的多与少,引导幼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多与少。
3.感知分类
餐后师生共同收拾整理餐具,以贴标记或游戏的方式渗透分类教育,对常见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4.感知一一对应
教师为幼儿提供发放、自取餐具、自取食物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各种物品与食品、在比较餐具与小朋友谁多谁少时体验一一对应关系。
5.练习点数
为幼儿提供自取餐点或轮流担当值日生发放餐点的机会,引导幼儿看看“xx桌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请你为你们桌拿x个蛋糕,一人一个”,让幼儿练习点数、按数取物。
6.综合应用
引导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点数桌上的餐点量、盘子数、果核、果籽数。师生共同收拾、整理,感知多与少、1和许多、一一对应关系、体验分类;
四、饮水的指导方案
1.体验量的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引水量多少。大杯——水多,小杯——水少,大水杯——大水滴,半杯水——小水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或小朋友饮水的杯数。从而让幼儿感知水的特征,体验事物简单的量的特征。
2.比较多少和一一对应
引导幼儿点数杯架中的水杯、比较水杯与幼儿水多谁少、体会一一对应关系。
五、入厕的指导方案
引导幼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多与少,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关系。
为幼儿提供装卫生纸的袋子在颜色、形状上体现动态的变化,卫生纸在长短方面有变化。对常见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引导幼儿数一数卫生间有几名小朋友?引导幼儿比较便池与小朋友的多与少。
六、睡眠的指导方案
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件上衣(或几件下衣)?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小床和小朋友哪个多、那个少?一样多?
让幼儿比较并说出上床和下床的小朋友哪个多?哪个少?
请幼儿比较说出上铺(或下铺)睡觉的小朋友中,男孩和女孩谁多、谁少?
七、室外的指导方案
1.比较大小、多少
引导幼儿比较玩具(例如筐、球、跳绳等)的高矮、长短、大小,感知幼儿园的院子中教师和幼儿谁多谁少?观察比较小朋友的高矮变化。
2.感知数量关系
与幼儿共同点数院子中的大型器械或其他玩具材料的数量;引导幼儿数一数天空中、环境中的动植物的数量。
3.分类、排序、一一对应
引导幼儿观察户外场地上、楼道等地方各种有趣的圖形、标记,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奇妙的变化(如分类、排序规律)等;引导幼儿按教师的指令(如性别、从大到小等一定规律)排队;鼓励和支持幼儿想出各种站队的方法从中体会多与少、一一对应关系,排序、分类。
八、离园的指导方案
1.对应和一一对应
与幼儿共同点数小朋友的各种物品,根据离园情况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找大小”、“捉迷藏”等游戏;引导幼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多与少;为幼儿提供发放衣物的机会,引导幼儿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关系。
3.比较大小、多少
比较幼儿与椅子、衣物格与衣物、男孩与女孩等的多与少。
我们对幼儿生活环节中感知数量关系,追求的是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感知数量关系,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体会数量关系。只有让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才能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王雪珍,亦谈幼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早期教育,2006.08(8)
[2]杨政奎,幼儿感知数量关系培养思维能力的优秀策略[J],教育,2016.04(15)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编号2014B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