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国:最喜绿树梢头啁啾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见到冯立国是在中国野生动植物生态摄影科考训练营上。瘦高的个子,棱角分明的脸型,眉宇间坚定的神情,透露出一名律师的职业特点。但显然,出现在这种场合的冯立国还是一名鸟类摄影师,抑或是一位爱鸟护鸟志愿者。
  冯立国说:中国古代有“三十不学艺”一说,而我却是在年近50岁才开始学习摄影。
  2010年下半年,偶然的原因让冯立国拿起了数码相机,开始了摄影的生涯。近些年,在冯立国生活和工作的抚顺市户外暴走活动很盛行,冯立国每逢周六周日总是与爱人一起到山里徒步旅行。那时他手里只有一个小卡片机,走到哪拍到哪,多数是拍些昆虫和野花,回家放到电脑上看,发现镜头下的微观世界很精彩。在网上一查,才知道有种摄影叫微距摄影,立即买了佳能单反相机和百微镜头,一头扎进了微观的生命世界。从此,抚顺的田间地头,晨曦黄昏,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爱人非常支持他的这一爱好,经常与他一起出没在山野田间寻找千奇百怪的昆虫。有时两人会在入夜后,打着手电到野外寻找昆虫。
  入冬后,所有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小花也枯萎飘落,冯立国购买了佳能1Dmark4相机和超长焦镜头,转入一年四季都可以的拍鸟活动。
  开始拍鸟后,冯立国开始天天做拍鸟的梦,从此,鸟儿占据了他的几乎全部業余生活。白天投身大自然,忍酷暑,战严寒,跑遍抚顺的山山水水,拍遍了所有抚顺能拍到的鸟,之后开始向全国各地出击,一年多的时间,拍到近200多种鸟,包括一些世界珍稀濒危鸟种。通过鸟类拍摄,他发现不少鸟类新现象,如某些鸟类资料,目前人们尚无其行为、新的分布区域等记录,冯立国就把资料整理出来,为我国鸟类研究留存了新档案。
  微距摄影两三个月后,冯立国的微距作品开始在摄影比赛中连续获奖。拍鸟不久,他的鸟类摄影作品开始在网络上获得好评,半年多后成为鸟类摄影网站的版主,鸟类摄影作品也开始在专业比赛中获奖。
  从拍鸟开始,冯立国又投身于知鸟、爱鸟、护鸟的公益事业中。在拍鸟过程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互联网上,他时时不忘宣传爱鸟、护鸟,撰写了很多爱鸟护鸟的文章发表在互联网上。
  在网络,他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人类应该尊重甚至敬重万物,这自然包括鸟类。从主观上说,鸟是美的化身,人类从自身愉悦的需求出发,也应该爱鸟护鸟。
  从法律上说,捕、杀20只包括麻雀在内的普通鸟就构成犯罪,珍贵、濒危鸟类捕、杀一只就构成犯罪(两者罪名不一样)。拍摄照片造成鸟的死亡,因属于间接故意而不构成犯罪,但也距离犯罪不远了。
  拍鸟的前提是爱鸟、护鸟,将鸟心比自心。
  冯立国对白鹤这种精灵的感情尤其深厚,对其有一定的研究,聊起来就话密。提到白鹤,冯立国心中充满内疚。他说:“我只拍过一次白鹤,由于对白鹤不了解,追撵着拍,受到了鸟类爱护者的严厉批评。”忏悔之余,他查阅大量白鹤的资料,对如何拍摄白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互联网上向鸟类摄影爱好者发出倡议。
  他说,白鹤每年从西伯利亚北部的繁殖地启程,途经两条迁徙路线最终到达中国鄱阳湖等和伊朗的越冬地,整个迁移路程长达5000公里。白鹤在迁飞过程中体重会下降一半,每一个中途歇息点对白鹤来说都是救命点,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间赶到繁殖地,完成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使命。如果中途歇息点每天都聚集大批不守规矩的拍鸟人,它们很难在必要的时间内恢复体力,再次起飞后会非常危险——高空的寒冷和长途迁徙对体力巨大的消耗有可能夺去它们的生命。
  除少数偷猎者,普通百姓很少打扰白鹤。只有那些没有爱鸟意识的拍鸟人,既对白鹤兴趣浓厚,又在打扰白鹤。如果没有拍鸟人的打扰,白鹤在迁飞中途歇息点能安稳很多,这是我们拍鸟人最应该反思和自我检讨。
  冯立国说,那次拍白鹤,我多次提醒自己和同伴不要过分接近白鹤,以便让白鹤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拍到白鹤最美的姿态——群鹤仰天鸣叫,但我很心虚很自责,我的同伴也有同感。到底应该如何拍白鹤,这是所有拍白鹤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冯立国说,如果一定要拍一次白鹤,就提倡车拍。白鹤停留地的地貌决定,车辆无法开到离白鹤很近的地方,车拍对白鹤影响最小。缺点是无法选择距离、视角等。其次,提倡隐蔽拍摄。如果露天拍摄,不能逾越拍摄的底线——让白鹤长时间处于警觉状态而无暇觅食、休息,或造成白鹤为躲避而起飞!所以,非要拍摄白鹤,就要蹲下缓慢接近,再是人数越少越好,不能三五成群的围剿;第三,穿迷彩服;第四,只要白鹤出现警觉,停止嬉戏或觅食,立即停止接近,让其恢复常态;第五,如果白鹤开始向远处移动躲避,就彻底放弃继续接近;第六,不要无限接近,即便白鹤一直处于自然状态,拍一个小时就赶紧悄悄撤离。
  冯立国已经是一位爱鸟护鸟的优秀志愿者,我们期待他拍摄出越来越多表现鸟类的可爱和人类爱心的好作品。
其他文献
蛾,绝大多数在夜间飞行的昆虫,与蝴蝶共同组成了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鳞翅目”。  全世界已知20万种,我国已知8000余种,蛾的种类几乎占鳞翅目的90%以上,是一个比蝴蝶庞大得多的家族。由于它们大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又多为夜间活动,致使人们对蛾的了解知之甚少,且多停留在“飞蛾扑火”的层面,美誉度更是与蝴蝶相差甚远。  例如“蝶散摇清露,莺衔入斜阳”“蜻蜓怜晓露,蛱蝶恋秋花”“斜拔玉钗灯影畔,
期刊
“晦暗的天气不利于表现景物的靓丽,但这种天气的特殊性会使你有意外的收获。只要你乐意身临其境,就一定会感到熟视的景物陌生了,印象中的风景变化了,不寻常的意境出现了,大自然奉献给你的都是崭新的画面,有经验的摄影家说,这种天气才是‘出片’的好天。”作者简介  ——德治  作者简介  张德志,河北秦皇岛人,1955年生。原名德治,曾用笔名张帆、紫云、岚霜等。常年客坐多所大学、培训机构进行摄影技术、艺术理论
期刊
就这样,我想着,走着,找着,拍着,问着,从1997年开始了寻着毛泽东塑像的旅行。这个旅行间续进行着,不经意已经走过了10多年。  喜欢旅行。在读中学的时候即便是不能自由自在地四方奔跑,也时常在课堂上注意力从老师那里偏移到课桌下的地图册上。长大以后,“独立”了,有机会有点盘缠就会去到处转。这时旅行不管是目的地,还是在路途中,都无外乎“大好河山”“风土民情”。  然而在20年前的两次行程后,渐渐让我有
期刊
从11月底到次年的1月,感恩节、圣诞节、元旦接踵而至,年末岁初的纽约是快乐的天堂。这段时间的美国人都在忙于过节,所以干脆称之为“假日季”(holidayseason)。  一座城市、五个区、无数种选择,这就是纽约。而年末的纽约,更是将其多元的魅力尽显无遗。第五大道、百老汇剧院、帝国大厦观景台以及众多的博物馆和大街小巷,都在缤纷的冬日节庆中洋溢着欢闹的气氛,即便是经历了磨砺的华尔街,也在圣诞的节日温
期刊
攀登是人类的本能,攀登是很多人的向往。人们一切关于攀登的学习、培训都是为了更好、更安全的享受攀登,同时攀登技能的提高,实践的成分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户外运动非常发达的西方,户外的攀爬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为人们所推崇。去到不同的地方攀登,可以接触不同情况和攀爬方式,领略各种关于攀登、自然、人文的乐趣,同时这也是一个优秀攀登者养成的必经之路。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理论基础,在良好的安全保障下尽可能多的
期刊
多年前我参加过两天北京礼仪学校的培训课,主讲男老师个子不高但长相性感、穿戴体面,声音又标准又男人味,很“范儿”的模样,讨人喜欢。  老师用两个课时讲人的气质。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乎”字,一个“于”字,说,你们仔细端详“乎”,是不是觉得它很华贵、典雅?可它又有“于”的气质是不是?就像人一样,这个人的身上可能具有另一个人的气质。同学会意的笑声还没落,“但是,”老师转身一个亮相,“气质有相同的吗?没有!
期刊
韩绍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副秘书长,1960年出生于万里长城八达岭脚下、有北京夏都之称的延庆。16岁时,初中毕业的他开始走上社会,拿起瓦刀,成为了一名泥瓦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经过30多年的拼搏努力,终于事业有成。虽然地位和金钱都拥有了,韩绍文却感觉身心疲惫,没有太多值得留存的东西。偶然与朋友的一次聚会,让他与相机,与摄影,与自然界的生灵结下了不解之缘。  摄影对他来说是一口新鲜
期刊
龙云飞,凤凰县山江苗族首领,人们称之为“青帕苗王”,也是中国最后一代苗王。而龙云飞曾经居住过的苗王府,如今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民间苗族博物馆。1982年的时候,苗族国际著名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为其题写了馆名,湖南省政府督学、湖南省苗学会会长、资深苗学研究专家、苗族教育家龙文玉先生担任馆长,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任名誉馆长。  曾经的苗王府,现在的苗族博物馆,这就是中国最后一代苗王龙云飞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期刊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身体状况良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航天专家孙锦云教授,参与到神舟九号着陆现场,记录全过程,尤其把镜头对准记录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风采。  神九升空的十多天来,全国人民关
期刊
被称为“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春日山花烂漫,秋天层林尽染,风景独秀,自然资源丰富,有三千多种植物,是地球北纬31度上唯一的绿洲。华夏先祖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教民耕种,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  在这里居住着一群美丽的居民,它们淡蓝色的面孔上有大而突出的嘴,鼻子因极度退化而没有鼻梁,逢雨天只能低着头安静地休息,以防雨水灌进去。它们的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身上长着柔软的金毛,光亮如丝,故称“金丝猴”。它们跳跃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