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清与听清是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开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每一个实验操作活动都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过程。那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完成每一个探究活动就得从“讲清”与“听清”开始。
  第一,教师要讲清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生和每种器材第一次见面,大多都是非常陌生的,需要教师讲清并演示这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验中正确操作,防止学生实验时身体受到伤害或者造成仪器损伤。例如在使用温度计时,老师要讲清怎样拿,桌子上该怎样放,用好后应该怎样整理等。在使用酒精灯时讲清怎样点燃,用哪一部分的火焰加热,怎么熄灭,假如发生不小心把点燃的酒精灯弄倒了桌面起火时怎么处理等。总之,教师必须细心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去正确操作实验,养成正确使用仪器和爱护仪器的习惯。
  第二,教师要讲清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等有关指导实验的内容,发挥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中的指导作用。因为“讲”和“听”是相对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只有学生听清了并弄明白了为什么做实验、怎么做实验、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时,学生在实验中就能积极动手,探寻出实验的结果。例如,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中,探究“单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会提出单摆的摆动与摆幅、摆绳的长短、摆锤的轻重等因素有关的猜测。如果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这时教师的讲清与学生的听清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第一个“摆的摆动次数与摆幅的关系”实验中,老师要讲清通过连续观察与记录同一个单摆在30秒中每一个10秒摆动的次数与摆幅的变化来验证学生实验前的猜想,要控制摆绳长度、摆锤重量两个量不变。学生听清了实验要求后,很快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数据的逻辑推理,得出“同一个单摆摆动的次数与摆幅没有关系”的实验结论。同样,后面的两个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和学生一定要通过讨论弄清每个实验所控制的不变量和需要改变的量,确定出实验的步骤,这样实验就会变得简单,易于操作,不至于出现学生忙乱的实验而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培养学生把话讲清。学生在小组实验和全班交流汇报中,能讲清实验前的假设、初步拟定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与获得的实验结论,这样其他同学在听清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实验的真伪与对错的判断。比如在“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储备情况做出猜测和实验计划,小组内充分交流后,在全班汇报时,能用“我们小组猜测水能热胀冷缩。比如在……看见水膨胀了,在……看见水的体积收缩了”“我们小组的实验计划与步骤是先在装满水的试管口蒙上气球皮,然后给试管里的水加热……”,在总结汇报实验结论时“我们小组的实验发现是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学生在小组内都有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在小组内思维进行碰撞,大多数人或者全体学生形成了共识,在全班交流时就会避免一人一个看法,一人一个说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共识。当然对于个别学生在小组内的意见不能统一时,教师可以用“谁还有不同的看法与想法请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对个别学生的见解进行答疑。比如,在做完“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之后,就有学生提出“既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在冬天水管里的水结冰了,冰在融化时水管会破裂呢?”这个问题正好补充了“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在0℃至4℃之间是热缩冷胀。”的特性。
  第四,及时评价学生听讲与发言情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与指导性的评价。比如评价“XX同学在细心倾听老师讲话或同学的发言”“XX小组整理仪器最快”“XX小组实验时像科学家一样安静实验,认真观察。”等。教师通过及时的、正面的评价与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听讲习惯。
  第五,讲清小组实验中每個组员的职责。小学科学实验中,由于受实验器材等多方面条件影响,大多数实验都是在小组实验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实验前指导建立实验小组能真正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比如根据实验室桌椅的排座,师生一起讨论安排4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然后教师讲清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等每名小组成员的职责,职责固定不变,但小组内人员分工可以不断调整,让每一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职责明确,实验任务明确,实验时人人参与其中,学生的实验习惯得到培养,实验也会达到预设效果。
  总之,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是一个共同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得依靠“讲清”来体现,学生实验效果只有建立在“听清”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更好。因此,“讲清”与“听清”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的开始。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更大限度地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语文素养水平的表现之一。从微观角度讲,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尤其是习作能力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3~4年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可见,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而思考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断优化课堂提问。  一、问题的设置要恰当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如果“
期刊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概念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具体地说,是指在以班级形式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基础上,恰当地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与作用  (一)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现代新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原来的体育加上原来的健康体育课合并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
期刊
一、结合自身环境,有效呈现教材  本地文化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比较熟悉,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的课堂阅读拓展延伸,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通过对比阅读,也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在启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独特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教材中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一副特点鲜明的插图,但却不能给同学们生动
期刊
区域活动以其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点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引起广大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注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缺乏对区域设置理念的全方位理解  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幼儿教师更多是通过参观学习吸取的别园的模式,看到别人开展的效果挺好的,于是,
期刊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一个孩子如果在幼儿时期就可以掌握准确的语言,那么它的发展一定会非常迅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
期刊
社会对职业学校往往有偏见,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就读职业学校。每当我看到老师们顶着炎热酷暑、遭受冷言冷语,不辞辛劳招生时,我被老师们敬业精神深深感动。我们辛辛苦苦得把学生引荐到学校来读书后,职业学校又出现一个严峻问题:流生的现象日益严重,毕业时的总人数往往比开学初的总人数少了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分五十都有可能。我们好不容易把学生招来,又看到学生从校门出去,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如今国家大力
期刊
文言句子翻译是高考的一个考点,考查的虽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出题老师选择文言句子都是独具慧眼,他们选择那些有语法现象的句子來考核考生。它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理解是翻译的基础,二要有语境意识。大部分学生只是注意文言句子的大概意思,而不能把握翻译的要领,孤立地翻译这个句子本身,而不懂得句子来源于文段,应把句子回归到原文中,才能符合原文的语境。三要做到“信” “达” “雅”。“信”就是准确表现原文意思,不
期刊
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也是党中央、國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不乏学困生的存在,我将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就如何做好学困生学困原因的分析,帮扶提高成绩的措施等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一、准确把脉问诊,精准识别学困原因  开展学困生精准识别工作,必须建立学困生精准识别机制,用“定位仪”和“瞄准器”对学困生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
期刊
我们许多人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无论小学、中学,都是学业为主,成绩第一,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可是,现在我们知道,要适应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这就首先需要教师不断做出改变,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应渗透到学校的所有的教育活动中,所以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社會需求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我经常会问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