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林寨乡是湖南省境内资江水系柘溪水电站移民区,乡镇2万多村民原系湖南省新化县人。上世纪60年代末期,湖南省为了响应党和政府大兴水电工程项目的号召,在资江下游河道湖南省安化县境内,建起一座大中型水电站——柘溪水电站,致使地处资江柘溪水电站上游的几十万新化人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就迁移到地处洞庭湖尾闾的湘阴县杨林寨。由于杨林寨乡是湘阴县的一个移民乡镇,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也特别难以开展。杨林寨信用社担负着全乡14个行政村、2万多人的支农服务重任,自身发展也比较艰难。
1993年,县信用联社领导把刘道东推到了杨林寨信用社负责人的位置。面对乡里的落后面貌和信用社的发展窘境,刘道东苦苦思索,到底该怎么办?当地农民与信用社发生借贷关系仅仅是为了满足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需要,资金需求面和量也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他意识到只有用好用活信用社信贷资金,大面积地扶持农民兴业发家,才能达到“社农双赢”的目的。为此,他在信用社制订了“三勤”政策,严把政策落实关;一是“勤跑”,杨林寨乡所辖的农户村组全部跑一遍;二是“勤问”,所有贷户的情况问一遍,做到“胸中有数”;三是“勤思”,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必须亲自收集了解的情况,多思考、多筛选,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掌握一手材料。
2002年,杨林寨信用社抓住中央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制度的时机,在全县信用社中率先试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制度。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刘道东带领全社一班人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思路,敢于尝试,终于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全县树立了样板。他们将整个服务流程归纳为授信、评估、发证、放贷、管贷、还贷六个环节,召开专门会议,组织信贷员走村串户,向每一个农户做好宣传,讲明小额农户贷款不用抵押,不凭关系面子,只要坚守信用!把信用是贷款先决条件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农户。贷款证的发放是小额农贷管理关键的一步。如忽视这个细节就会对整个小额农贷的发放留下隐患。他们采取由各村联络员包片负责、社主任信贷员进村驻户进行实地调查,座谈听取群众意见的办法,严把评星定级、发证关。在办理贷款证时,坚持做到一户一档,明确责任人。建档时把贷款户的相片贴在贷款证和档案上,做到内紧外松,胸中有数。为方便群众,他们还在营业间自设照相场所,解决了一些农户的燃眉之急。
他们以发放小额农贷为契机,大力支持农户脱贫致富。杨林寨村二组村民陈某,全家四口人,过去一直靠种几亩责任田养家糊口,无任何其他收入,一年下来总是收不抵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到2001年底,不仅在信用社借款5000多元,而且还欠2万多元私人债。陈某一直想利用家边的“万亩草场”(洞庭湖地域一角),是一个天然放养牛场地,但苦于没有资金,未能如愿。2002年,杨林寨信用社开办小额农贷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证,主任刘道东接到申请后即刻开展调查,认为该户目前虽有负债,但人穷志不穷,目标明确,有措施、有方案,其发展计划切实可行。刘道东针对该用户召开会议,集体通过为陈某办理了四星级贷款证,贷款5000元,帮助其买了三头母牛,当年就赚了8000多元。如今,陈某不仅还清了所有贷款,养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在存栏牛达到了100多头,价值约60多万元。杨林寨乡在外种植蘑菇的专业户有200多户,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地,年均创利1800多万元。他们最初都是靠信用社资金扶持起步的。
5年来,杨林寨信用社已发放贷款证2839本,授信4398户,授信面89%,累计发放小额农贷5150万元,贷款本金收回率达到了97%,收息率达100%。在信用社支农贷款的支持下,杨林寨乡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200余户种植、养殖大户,年产值5800多万元,同时大大促进了诚信建设。杨林寨乡莲子口村被评为市级“信用村”、黄太港等6个村被评为县级“信用村”。小额农贷的推广,使当地农民得到了实惠,信用社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今年3月底止,杨林寨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5000多万元,贷款余额达3159万元,盈余50多万元。
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实施,点燃了当地农民心中的希望之灯,养猪、牛、种蘑菇、玉米等种养业蓬勃发展起来,为农村信用社闯出了一条“立足农户、服务三农”的经营之道,也得到了湖南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2006年度,该社被市人民政府评选“新农村建设模范先驱者”称号。
1993年,县信用联社领导把刘道东推到了杨林寨信用社负责人的位置。面对乡里的落后面貌和信用社的发展窘境,刘道东苦苦思索,到底该怎么办?当地农民与信用社发生借贷关系仅仅是为了满足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需要,资金需求面和量也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他意识到只有用好用活信用社信贷资金,大面积地扶持农民兴业发家,才能达到“社农双赢”的目的。为此,他在信用社制订了“三勤”政策,严把政策落实关;一是“勤跑”,杨林寨乡所辖的农户村组全部跑一遍;二是“勤问”,所有贷户的情况问一遍,做到“胸中有数”;三是“勤思”,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必须亲自收集了解的情况,多思考、多筛选,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掌握一手材料。
2002年,杨林寨信用社抓住中央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制度的时机,在全县信用社中率先试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制度。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刘道东带领全社一班人在实践中摸索,创新思路,敢于尝试,终于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全县树立了样板。他们将整个服务流程归纳为授信、评估、发证、放贷、管贷、还贷六个环节,召开专门会议,组织信贷员走村串户,向每一个农户做好宣传,讲明小额农户贷款不用抵押,不凭关系面子,只要坚守信用!把信用是贷款先决条件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农户。贷款证的发放是小额农贷管理关键的一步。如忽视这个细节就会对整个小额农贷的发放留下隐患。他们采取由各村联络员包片负责、社主任信贷员进村驻户进行实地调查,座谈听取群众意见的办法,严把评星定级、发证关。在办理贷款证时,坚持做到一户一档,明确责任人。建档时把贷款户的相片贴在贷款证和档案上,做到内紧外松,胸中有数。为方便群众,他们还在营业间自设照相场所,解决了一些农户的燃眉之急。
他们以发放小额农贷为契机,大力支持农户脱贫致富。杨林寨村二组村民陈某,全家四口人,过去一直靠种几亩责任田养家糊口,无任何其他收入,一年下来总是收不抵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到2001年底,不仅在信用社借款5000多元,而且还欠2万多元私人债。陈某一直想利用家边的“万亩草场”(洞庭湖地域一角),是一个天然放养牛场地,但苦于没有资金,未能如愿。2002年,杨林寨信用社开办小额农贷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证,主任刘道东接到申请后即刻开展调查,认为该户目前虽有负债,但人穷志不穷,目标明确,有措施、有方案,其发展计划切实可行。刘道东针对该用户召开会议,集体通过为陈某办理了四星级贷款证,贷款5000元,帮助其买了三头母牛,当年就赚了8000多元。如今,陈某不仅还清了所有贷款,养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在存栏牛达到了100多头,价值约60多万元。杨林寨乡在外种植蘑菇的专业户有200多户,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地,年均创利1800多万元。他们最初都是靠信用社资金扶持起步的。
5年来,杨林寨信用社已发放贷款证2839本,授信4398户,授信面89%,累计发放小额农贷5150万元,贷款本金收回率达到了97%,收息率达100%。在信用社支农贷款的支持下,杨林寨乡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200余户种植、养殖大户,年产值5800多万元,同时大大促进了诚信建设。杨林寨乡莲子口村被评为市级“信用村”、黄太港等6个村被评为县级“信用村”。小额农贷的推广,使当地农民得到了实惠,信用社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今年3月底止,杨林寨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5000多万元,贷款余额达3159万元,盈余50多万元。
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实施,点燃了当地农民心中的希望之灯,养猪、牛、种蘑菇、玉米等种养业蓬勃发展起来,为农村信用社闯出了一条“立足农户、服务三农”的经营之道,也得到了湖南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2006年度,该社被市人民政府评选“新农村建设模范先驱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