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在四川、成都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精神的大环境中,四川书画界、企业界、收藏界日渐觉醒、活跃,诸多巴蜀画派大家名家闪亮走出剑门,冲出夔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巴蜀画派”呼之欲出,四川、成都书画艺术市场长期低迷的状况迅速改观。特别是今年以来,巴蜀画派一批主流画家诸如刘伯骏、戴卫等频频亮相北京,引起强烈反响。成都各类画展如潮,一派生机,一批有潜力的书画名家、实力派画家的画价急剧飚升,市场火爆。前不久成都八益拍卖公司在成都举办的秋拍,包括书画大家名家陈子庄、李琼久、冯建吴、吴一峰、黄纯尧、岑学恭等人的作品成交价一路走高,陈子庄的50多幅作品几乎尽数拍出,几十幅不足一平尺的画作,成交价均在15万至25万之间,以数倍的增幅频破前两年的拍卖记录。特别是深居巴山、潜心变法十几年的花鸟画大家刘伯骏声名鹤起,画庐落成,引起海内外知名人士、评论家、收藏家高度重视,有论家、藏家称其在花鸟画界独树一帜,其水平成就在某种意义上说与一些前辈和健在的大家相比已有超越,而其收藏价亦远未达到其实际价值。总之,巴蜀画派大家名家主体画家正一改其几十年之沉寂,令画界藏界刮目相看了。
其实,巴蜀书画艺术早该引起海内外重视,她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局面早就该打破了!她的鲜亮崛起,是盛世造就,也是历史必然。
神奇瑰丽,博大深沉的巴蜀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风采焕然,光耀千秋。巴蜀书画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书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书画流派中具有鲜明特色,值得力推、光大的重要流派。国内一些著名评论家,曾将“蜀派”同“海派”、“岭南派”等画派并列,称赞“诡谲与野逸”是巴蜀画风的强烈地域性风格,认为“这种巴蜀画风的典型审美风格是当代其他国画流派和地域画风所不具备的。”
这的确是有识见的评价!
巴蜀奇山丽水,钟灵毓秀之地。历史而下,才人如流,硕宿巨子,实难胜数,书画艺术亦多领华夏风气之先。早在五代时期,这里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王家画院。在这所王家画院里,又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画派之一“黄荃画派”,并由此形成了北宋黄荃画派一统天下近一个世纪的宏观局面。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湖州竹派” 的创始人文同,让绘画从工匠手里解脱出来、开中国“文人画”流派的奠基者苏东坡等亦都诞生于这里。抗战时期,全国画坛名家又一次大批入川,接受了诸多新美术思潮的成都画坛十分活跃,画展如潮。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至1948年10年间,成都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画展200多次,因此成为抗战大后方书画展览活动的主要地区,使成都连年皆有“美术年”之称,被誉之为“小巴黎”。当时的著名文化人郭有守、蒙文通等甚至著文,“希望中国的文艺复兴,将由此取得影响而为之兴起,成都将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古往今来,巴蜀独特的山水地理人文,不仅影响过中国书画界诸如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石鲁等一批名宿大家,更直接养育了巴蜀本土众多的大师巨匠,宛若灿烂群星,朗耀苍穹。
从客观上说,巴蜀独特的山水地理、深厚的人文历史,独具特色的多民族风物,以及其特有的珍禽走兽花鸟等等,自古以来就为巴蜀书画家提供了自成一派的舞台。巴蜀作为南北文化交汇之地的地理区位环境特点,历史上封闭,且多次成为战乱大后方,南北人才荟萃,更为巴蜀书画家立足巴蜀、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就主观上讲,古往今来,一批批生于巴蜀、画于巴蜀、名于巴蜀,或生于巴蜀、画于巴蜀、四处游历并名于内外的书画名家群体,以及一些长期寓居巴蜀、画于巴蜀、名于巴蜀的书画家,又总是常以巴蜀独特的山水人文、民族风情为自己表现的对象,并且努力探索能够表现这种独特山水人文风情的独特技法,使自己的创作独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的画理、画论和画技,也形成了一个个画风独特的创作群体。故这块地灵人杰之地,古往今来书画艺术人才辈出,根基尤其深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山水画、巴蜀人物画、巴蜀走兽画、巴蜀花鸟画、西部风情画等等,也产生了自己的代表人物、诸多名家和实力派画家。
所谓巴蜀画派,就是这样一批画家的总称。他们身处巴蜀各地或寓居巴蜀之外,有不同的师承(诸如各自师从张大千、陈子庄、李琼久、戴卫等等),甚至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如嘉州画派、三峡画派等等),但在大的方向上却有上述的共同之处,也各为巴蜀书画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著名艺术评论家姜寿田在其所著《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2006年7月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中明确提出:“巴蜀画风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和自觉的现代审美意识,又有着较为深厚的现代人文画传统,因而巴蜀画风应该是有着远大发展前景的。”
蜀派画风的基本特点,就是一如既往地弘扬自身绘画的地缘人文优势,继承发展中国文人画传统,并跟随时代前进脚步不断赋予作品以现代绘画精神,使画风呈现出自己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这是典型的新文人画派的自觉追求,当然同时打上了巴蜀画派的深刻烙印。
具体说来,一是立根巴蜀,卓然独立,具有明显、强烈的地域性风格。巴蜀画派的主体画家,无论是山水画家、人物画家、花鸟走兽画家还是民俗风情画家,无不以巴蜀特有的山水、人文、花鸟走兽及民族风情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主体,具有强烈的为巴蜀山川风物、人文风情代言的主观自觉。以山水画为例,巴蜀老中青几代有责任感、有作为的书画名家,都把为巴蜀山水立传作为自己的追求。黄纯尧早就旗帜鲜明地主张:山水画家要为山水代言,为山河立传。钱来忠亦在其画论中明确提出,四川山水画家要“让笔墨成就天下山水在蜀。” 管明棡也在多年前就喊出了“四川,扛起西南山水画的旗帜!”基于这种明确的指导思想,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就坚持根据巴蜀山水、人文、走兽、花鸟的特点,去探索创造画巴蜀山水、人物、走兽、花鸟的独特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个性绘画语言,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巴蜀画,而不是陕北画、江南画;是具有巴蜀画家自己绘画元素的巴蜀画法,而不是可以到处套用的一般的、程式化的画法。
二是画风野逸、率真、机趣。野,是众多巴蜀人生活的基本环境,逸,则是不少巴蜀人特别是身居天府的蜀人追求的一种独特的生活和思维境界。把这种长期积淀的文化精神自觉入画,就自然形成了不少巴蜀画家野逸、率真的奇特画风。而画之逸品,正是中国绘画的一种至高境界。巴蜀人又是相当聪明、相当机敏、相当幽淡、相当优雅、相当幽默的,素有“川耗子”之称,诡谲得让人难以捉摸。这种特有的天赋后传入巴蜀书画家的创作,就使他们十分专注于追求机趣,于寥寥数笔中表现出博大的宇宙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论者在谈到陈子庄的艺术成就时说,“现代大家和名家的画各有优劣,惟在‘机趣’上,很少有超过陈子庄者。”认为“陈子庄生动率真的画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在蜀地”。事实上,不少巴蜀大家名家,都在自觉追求野逸、率真、机趣的创作境界。已逝的张大千、陈子庄等如是,健在的刘伯骏、李华生等亦如是。他们的画风或淡逸、机趣,于淡逸中出高格调,于机趣中化宇宙万物;或又狂又野,然狂野而不失法度,在狂野中实现了自己的变法,使自己的作品充满豪气、霸气,特别有精神、有灵魂。刘伯骏论自己“画道”的诗,就曾明白阐述他的这一追求:“丹青挥洒真善美,狂霸奇野势重魂。万法一瞬开天地,自然本身化乾坤。酣惕淋漓乡土气,耕云播雨耳目新。天马行空由自我,厚积薄发揽古今。”可以说这也代表了一批巴蜀大家、名家自觉追求的境界。
当然,就巴蜀画派的整个群体说,野逸、诡谲和机趣,只能说是其主体画家的主体画风。此外也有部分画家更多追求婉转细腻飘逸、设色丰富秀润、意境含蓄典雅的风格,尤其在颜色和线条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为其他画派所不及,从而形成了巴蜀画风的另一明显特色。这在不少以青绿金碧山水、工笔人物花鸟以及部分小写意或工兼写的创作中都有体现。
三是重主观表现,重意境神韵。巴蜀书画大家名家的佳作结构,往往是着意体现着内心的所思所想及精神追求,倾诉着内心的苦痛、欢乐与呐喊。著名文学评论家冯其庸先生曾高度评价陈子庄,说他“是一位具有绝代才华,迥不犹人的卓越画家,他的作品,永远是一份珍贵的民族遗产,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将与昌硕、白石、八大、石溪等并存。”而这样一位优秀的书画大家,生前却穷愁潦倒,不为人识,也常常凭借作画,向人们倾述自己内心的凄苦、哀怨和抗争,从而也成就了他作为一代大家诡谲、野逸的画风。现今巴蜀画派一位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刘伯骏,堪称当今中国花鸟画界独树一帜的大家,这在书画界、艺术界、评论界已有共识。他的花鸟画意境深遂,气势磅礴,而笔墨狂霸奇野,飞扬灵动,极具独特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给人以大气、豪气、霸气之感。作为花鸟画家,他虽然也画其他花鸟画家常画的天香国色、四友君子等,但其主调,却是常见于家乡的平民之花,比如向日葵、鸡冠花、美人蕉等,充满浓烈的乡土气,别有一番情趣和滋味。他独钟情这些平民之花,并且赋于她们本质的精神和气韵:虽无雍容富贵之姿,普通平凡却质朴、坚强、历经艰难而茁壮生长,一身豪气,一身傲骨。他历经十多年艰苦变法形成的这一独特画风,当然同他长年深居大巴山的穷乡僻壤,见的多为乡间的家常之花,比其他人更理解这些平民之花的精神和本质有关,但更根本的是,他把对平民大众,包括自己在内历岁月艰辛不为人知、却顽强求生存求发展的心境大胆倾泻于画面之中,这就使他的画作不同凡响。伯骏先生的不少近期新作画风突变,具有很强的旋律感,直让人觉得是跳舞的画,大体也因为他现在凭借画面倾吐的心境,就是欣逢盛世的欢快与愉悦。这也再次印证了一个艺术创作的真谛:艺术来源于生话;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创造什么样的艺术;所谓个性化创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特定环境下独特的体验和艺术表现。没有生活体验的人,很难创作出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来。读懂什么是好画,这是一把很重要的钥匙。
四是刻意变法、立异标新。纵观中国和巴蜀书画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到,巴蜀书画家变法创新的自觉性和进取精神是十分强烈、十分顽强的,而且成就辉煌,引领风骚。且不说黄荃父子创立院派,文同、苏东坡创立文人画派,即以现当代讲,巴蜀画派历代领军人物如张大千、陈子庄、刘伯骏等,无不是通过艰苦变法刻意创新、独树一帜的典范。一些人曾以“盆地意识”来评论四川,这其实有一定的片面性。就书画艺术而言也同样如此。一些巴蜀书画家有封闭的一面,迷恋深闺少人识,甚至还有点孤芳自赏。但自古以来,巴蜀作为南北文化交汇之地,且多次成为战乱大后方,南北人才荟萃,也使巴蜀书画家具有兼容并蓄、求新求变的特质和优势。他们继承传统而不拘传统,与时俱进,求变求新,力图形成其独特的个性艺术风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开放时代、信息社会,不出剑门就知天下大事、艺苑信息;加之更多巴蜀书画家走出剑门,巴蜀之外的大批书画家又涌入巴蜀采风、交流,更为当代巴蜀书画家搏取众长、变革出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促进了巴蜀画家多元化的创新探索。有论者归纳说,当代四川的绘画群体主要有二类:一类是立足于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巴蜀特有自然、人文、历史,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其风貌者,主要有岑学恭、黄纯尧、周北溪、谭昌熔、赵蕴玉、邱笑秋等。这属四川的老字辈艺术群体,在四川的绘画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些作品具有西部人文、自然、历史之典型代表意义,充分表现了巴蜀独特而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另一类则主要以中青年画家及学者型画家群体诸如沈道鸿、彭先诚、李华生、戴卫等为主,他们主要立足于传统艺术绘画,又充分吸收西方艺术的文化精髓,结合巴蜀的自然历史风貌,在绘画方法、手法及风格上求新立异、不断创新。这一群体的画家较多,艺术风格、手法亦各不相同,其中有的已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当今中国绘画界异军突起,已经或即将占据其重要地位。这一概括虽属一家之言,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巴蜀画派主体画家创新的现实。
正是这些特点,使巴蜀画派可以以自己独特的面目,崛起于中国书画艺术之林,成为其一个重要的书画流派。
早在几年以前,专门研究“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的姜寿田先生就明确提出:巴蜀画家应该弘扬自身绘画的地缘优势和文人画传统,并结合现代绘画精神开创蜀派,使四川国画呈现出新的格局。
如果说,在那以前由于多种因素,包括巴蜀书画家自身存在的某些局限性,比如团队 “走出去亮相”的意识、“立派”的自觉意识、凝聚意识比较淡漠等,使蜀派蜀风尚不为人识的话,那么现在,这种状况就已经在逐步改变。博大精深、别具一格的巴蜀书画,应当引起海内外书画家、评论家和收藏家们的高度关注了。从北京、成都及全国各地高档次的画展和拍卖会上,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蜀风。
四川四海画院自2006年筹组之时起,就旗帜鲜明地将推出“巴蜀画派”作为办院的重要宗旨和目标,坚持不懈地为此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同有志于此的书画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广泛联络、交流探讨;组织有关研究,发表评论文章;从开办本院画刊《四海名家》、本院网站“四海名家书画艺术网”的2007年初起,专辟《四海论坛》栏目,公开亮出做“巴蜀画派”推手的旗帜,连续发表大量论文和画评,就“巴蜀画派”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特征、理论支撑、代表人物,以及推出“巴蜀画派”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呼吁深入开展有关“巴蜀画派”的研究,在业界形成相应的共识等等。
2007年8月,画院李任仕院长在全省画院工作联系会上发言并书面提交了《关于鲜明推出“巴蜀画派”的建议》。
2008年6月初,画院又在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成都举办之时,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率先举办了鲜明推出“蜀派”的大型书画展“蜀风---巴蜀书画展”,以“巴蜀山水画”、“巴蜀人物画”、“巴蜀花鸟画”、“巴蜀走兽画”、“西部风情画”、“蜀派书法”六个专题,展出了四川几十位书画家以巴蜀独特的山水,深厚的人文历史及独具特征的多民族人物形象,浓郁的巴蜀风情,以及巴蜀特有的走兽、珍禽、花鸟为对象,以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创作的一批作品,让众多观众欣赏到巴蜀书画家们独具匠心的探索和创造,看到他们的实力和潜力,看到巴蜀书画独具地域特色的神韵、气魄和风采,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画展期间,四海画院还同四川省意象书画艺术研究会一起,共同主持召开了“蜀风书画论坛”,围绕“鲜明推出巴蜀画派”的问题进行系统探讨,李院长针对自己《建议》提出后引起的不同反响,再次作了《关于推出“蜀派”的几个认识问题》的长篇书面发言。
自2009年始,四海画院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正默默而又踏实地全面收集、研究有关资料,组织编撰系统研究“蜀风”、“蜀派”的大型书画艺术专著《蜀派蜀风大系》(暂定名),为“蜀派”书画艺术作一历史概括和小结,为四川书画艺术源流历史研究补一空白,为外界重新和深入认识巴蜀书画艺术作一探索和开拓性尝试。
当前,推出蜀派、唱响蜀风已为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所认同,并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巴蜀画派正以其鲜明特色、实力和水平,快步走上中国画坛的前台。
为了让更多同道、爱家和藏家更好的了解蜀派蜀风,四海画家拟同《中华名居》杂志一起,从本期开始,连载四海画院收藏的“巴蜀画派”主体画家的部分作品,以供评判和交流。
2010年12月初撰于成都四海艺术沙龙
其实,巴蜀书画艺术早该引起海内外重视,她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局面早就该打破了!她的鲜亮崛起,是盛世造就,也是历史必然。
神奇瑰丽,博大深沉的巴蜀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风采焕然,光耀千秋。巴蜀书画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书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书画流派中具有鲜明特色,值得力推、光大的重要流派。国内一些著名评论家,曾将“蜀派”同“海派”、“岭南派”等画派并列,称赞“诡谲与野逸”是巴蜀画风的强烈地域性风格,认为“这种巴蜀画风的典型审美风格是当代其他国画流派和地域画风所不具备的。”
这的确是有识见的评价!
巴蜀奇山丽水,钟灵毓秀之地。历史而下,才人如流,硕宿巨子,实难胜数,书画艺术亦多领华夏风气之先。早在五代时期,这里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王家画院。在这所王家画院里,又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画派之一“黄荃画派”,并由此形成了北宋黄荃画派一统天下近一个世纪的宏观局面。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湖州竹派” 的创始人文同,让绘画从工匠手里解脱出来、开中国“文人画”流派的奠基者苏东坡等亦都诞生于这里。抗战时期,全国画坛名家又一次大批入川,接受了诸多新美术思潮的成都画坛十分活跃,画展如潮。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至1948年10年间,成都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画展200多次,因此成为抗战大后方书画展览活动的主要地区,使成都连年皆有“美术年”之称,被誉之为“小巴黎”。当时的著名文化人郭有守、蒙文通等甚至著文,“希望中国的文艺复兴,将由此取得影响而为之兴起,成都将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古往今来,巴蜀独特的山水地理人文,不仅影响过中国书画界诸如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石鲁等一批名宿大家,更直接养育了巴蜀本土众多的大师巨匠,宛若灿烂群星,朗耀苍穹。
从客观上说,巴蜀独特的山水地理、深厚的人文历史,独具特色的多民族风物,以及其特有的珍禽走兽花鸟等等,自古以来就为巴蜀书画家提供了自成一派的舞台。巴蜀作为南北文化交汇之地的地理区位环境特点,历史上封闭,且多次成为战乱大后方,南北人才荟萃,更为巴蜀书画家立足巴蜀、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就主观上讲,古往今来,一批批生于巴蜀、画于巴蜀、名于巴蜀,或生于巴蜀、画于巴蜀、四处游历并名于内外的书画名家群体,以及一些长期寓居巴蜀、画于巴蜀、名于巴蜀的书画家,又总是常以巴蜀独特的山水人文、民族风情为自己表现的对象,并且努力探索能够表现这种独特山水人文风情的独特技法,使自己的创作独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的画理、画论和画技,也形成了一个个画风独特的创作群体。故这块地灵人杰之地,古往今来书画艺术人才辈出,根基尤其深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山水画、巴蜀人物画、巴蜀走兽画、巴蜀花鸟画、西部风情画等等,也产生了自己的代表人物、诸多名家和实力派画家。
所谓巴蜀画派,就是这样一批画家的总称。他们身处巴蜀各地或寓居巴蜀之外,有不同的师承(诸如各自师从张大千、陈子庄、李琼久、戴卫等等),甚至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如嘉州画派、三峡画派等等),但在大的方向上却有上述的共同之处,也各为巴蜀书画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著名艺术评论家姜寿田在其所著《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2006年7月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中明确提出:“巴蜀画风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和自觉的现代审美意识,又有着较为深厚的现代人文画传统,因而巴蜀画风应该是有着远大发展前景的。”
蜀派画风的基本特点,就是一如既往地弘扬自身绘画的地缘人文优势,继承发展中国文人画传统,并跟随时代前进脚步不断赋予作品以现代绘画精神,使画风呈现出自己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这是典型的新文人画派的自觉追求,当然同时打上了巴蜀画派的深刻烙印。
具体说来,一是立根巴蜀,卓然独立,具有明显、强烈的地域性风格。巴蜀画派的主体画家,无论是山水画家、人物画家、花鸟走兽画家还是民俗风情画家,无不以巴蜀特有的山水、人文、花鸟走兽及民族风情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主体,具有强烈的为巴蜀山川风物、人文风情代言的主观自觉。以山水画为例,巴蜀老中青几代有责任感、有作为的书画名家,都把为巴蜀山水立传作为自己的追求。黄纯尧早就旗帜鲜明地主张:山水画家要为山水代言,为山河立传。钱来忠亦在其画论中明确提出,四川山水画家要“让笔墨成就天下山水在蜀。” 管明棡也在多年前就喊出了“四川,扛起西南山水画的旗帜!”基于这种明确的指导思想,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就坚持根据巴蜀山水、人文、走兽、花鸟的特点,去探索创造画巴蜀山水、人物、走兽、花鸟的独特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个性绘画语言,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巴蜀画,而不是陕北画、江南画;是具有巴蜀画家自己绘画元素的巴蜀画法,而不是可以到处套用的一般的、程式化的画法。
二是画风野逸、率真、机趣。野,是众多巴蜀人生活的基本环境,逸,则是不少巴蜀人特别是身居天府的蜀人追求的一种独特的生活和思维境界。把这种长期积淀的文化精神自觉入画,就自然形成了不少巴蜀画家野逸、率真的奇特画风。而画之逸品,正是中国绘画的一种至高境界。巴蜀人又是相当聪明、相当机敏、相当幽淡、相当优雅、相当幽默的,素有“川耗子”之称,诡谲得让人难以捉摸。这种特有的天赋后传入巴蜀书画家的创作,就使他们十分专注于追求机趣,于寥寥数笔中表现出博大的宇宙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论者在谈到陈子庄的艺术成就时说,“现代大家和名家的画各有优劣,惟在‘机趣’上,很少有超过陈子庄者。”认为“陈子庄生动率真的画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在蜀地”。事实上,不少巴蜀大家名家,都在自觉追求野逸、率真、机趣的创作境界。已逝的张大千、陈子庄等如是,健在的刘伯骏、李华生等亦如是。他们的画风或淡逸、机趣,于淡逸中出高格调,于机趣中化宇宙万物;或又狂又野,然狂野而不失法度,在狂野中实现了自己的变法,使自己的作品充满豪气、霸气,特别有精神、有灵魂。刘伯骏论自己“画道”的诗,就曾明白阐述他的这一追求:“丹青挥洒真善美,狂霸奇野势重魂。万法一瞬开天地,自然本身化乾坤。酣惕淋漓乡土气,耕云播雨耳目新。天马行空由自我,厚积薄发揽古今。”可以说这也代表了一批巴蜀大家、名家自觉追求的境界。
当然,就巴蜀画派的整个群体说,野逸、诡谲和机趣,只能说是其主体画家的主体画风。此外也有部分画家更多追求婉转细腻飘逸、设色丰富秀润、意境含蓄典雅的风格,尤其在颜色和线条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为其他画派所不及,从而形成了巴蜀画风的另一明显特色。这在不少以青绿金碧山水、工笔人物花鸟以及部分小写意或工兼写的创作中都有体现。
三是重主观表现,重意境神韵。巴蜀书画大家名家的佳作结构,往往是着意体现着内心的所思所想及精神追求,倾诉着内心的苦痛、欢乐与呐喊。著名文学评论家冯其庸先生曾高度评价陈子庄,说他“是一位具有绝代才华,迥不犹人的卓越画家,他的作品,永远是一份珍贵的民族遗产,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将与昌硕、白石、八大、石溪等并存。”而这样一位优秀的书画大家,生前却穷愁潦倒,不为人识,也常常凭借作画,向人们倾述自己内心的凄苦、哀怨和抗争,从而也成就了他作为一代大家诡谲、野逸的画风。现今巴蜀画派一位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刘伯骏,堪称当今中国花鸟画界独树一帜的大家,这在书画界、艺术界、评论界已有共识。他的花鸟画意境深遂,气势磅礴,而笔墨狂霸奇野,飞扬灵动,极具独特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给人以大气、豪气、霸气之感。作为花鸟画家,他虽然也画其他花鸟画家常画的天香国色、四友君子等,但其主调,却是常见于家乡的平民之花,比如向日葵、鸡冠花、美人蕉等,充满浓烈的乡土气,别有一番情趣和滋味。他独钟情这些平民之花,并且赋于她们本质的精神和气韵:虽无雍容富贵之姿,普通平凡却质朴、坚强、历经艰难而茁壮生长,一身豪气,一身傲骨。他历经十多年艰苦变法形成的这一独特画风,当然同他长年深居大巴山的穷乡僻壤,见的多为乡间的家常之花,比其他人更理解这些平民之花的精神和本质有关,但更根本的是,他把对平民大众,包括自己在内历岁月艰辛不为人知、却顽强求生存求发展的心境大胆倾泻于画面之中,这就使他的画作不同凡响。伯骏先生的不少近期新作画风突变,具有很强的旋律感,直让人觉得是跳舞的画,大体也因为他现在凭借画面倾吐的心境,就是欣逢盛世的欢快与愉悦。这也再次印证了一个艺术创作的真谛:艺术来源于生话;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创造什么样的艺术;所谓个性化创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特定环境下独特的体验和艺术表现。没有生活体验的人,很难创作出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来。读懂什么是好画,这是一把很重要的钥匙。
四是刻意变法、立异标新。纵观中国和巴蜀书画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到,巴蜀书画家变法创新的自觉性和进取精神是十分强烈、十分顽强的,而且成就辉煌,引领风骚。且不说黄荃父子创立院派,文同、苏东坡创立文人画派,即以现当代讲,巴蜀画派历代领军人物如张大千、陈子庄、刘伯骏等,无不是通过艰苦变法刻意创新、独树一帜的典范。一些人曾以“盆地意识”来评论四川,这其实有一定的片面性。就书画艺术而言也同样如此。一些巴蜀书画家有封闭的一面,迷恋深闺少人识,甚至还有点孤芳自赏。但自古以来,巴蜀作为南北文化交汇之地,且多次成为战乱大后方,南北人才荟萃,也使巴蜀书画家具有兼容并蓄、求新求变的特质和优势。他们继承传统而不拘传统,与时俱进,求变求新,力图形成其独特的个性艺术风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开放时代、信息社会,不出剑门就知天下大事、艺苑信息;加之更多巴蜀书画家走出剑门,巴蜀之外的大批书画家又涌入巴蜀采风、交流,更为当代巴蜀书画家搏取众长、变革出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促进了巴蜀画家多元化的创新探索。有论者归纳说,当代四川的绘画群体主要有二类:一类是立足于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巴蜀特有自然、人文、历史,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其风貌者,主要有岑学恭、黄纯尧、周北溪、谭昌熔、赵蕴玉、邱笑秋等。这属四川的老字辈艺术群体,在四川的绘画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些作品具有西部人文、自然、历史之典型代表意义,充分表现了巴蜀独特而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另一类则主要以中青年画家及学者型画家群体诸如沈道鸿、彭先诚、李华生、戴卫等为主,他们主要立足于传统艺术绘画,又充分吸收西方艺术的文化精髓,结合巴蜀的自然历史风貌,在绘画方法、手法及风格上求新立异、不断创新。这一群体的画家较多,艺术风格、手法亦各不相同,其中有的已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当今中国绘画界异军突起,已经或即将占据其重要地位。这一概括虽属一家之言,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巴蜀画派主体画家创新的现实。
正是这些特点,使巴蜀画派可以以自己独特的面目,崛起于中国书画艺术之林,成为其一个重要的书画流派。
早在几年以前,专门研究“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的姜寿田先生就明确提出:巴蜀画家应该弘扬自身绘画的地缘优势和文人画传统,并结合现代绘画精神开创蜀派,使四川国画呈现出新的格局。
如果说,在那以前由于多种因素,包括巴蜀书画家自身存在的某些局限性,比如团队 “走出去亮相”的意识、“立派”的自觉意识、凝聚意识比较淡漠等,使蜀派蜀风尚不为人识的话,那么现在,这种状况就已经在逐步改变。博大精深、别具一格的巴蜀书画,应当引起海内外书画家、评论家和收藏家们的高度关注了。从北京、成都及全国各地高档次的画展和拍卖会上,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蜀风。
四川四海画院自2006年筹组之时起,就旗帜鲜明地将推出“巴蜀画派”作为办院的重要宗旨和目标,坚持不懈地为此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同有志于此的书画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广泛联络、交流探讨;组织有关研究,发表评论文章;从开办本院画刊《四海名家》、本院网站“四海名家书画艺术网”的2007年初起,专辟《四海论坛》栏目,公开亮出做“巴蜀画派”推手的旗帜,连续发表大量论文和画评,就“巴蜀画派”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特征、理论支撑、代表人物,以及推出“巴蜀画派”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呼吁深入开展有关“巴蜀画派”的研究,在业界形成相应的共识等等。
2007年8月,画院李任仕院长在全省画院工作联系会上发言并书面提交了《关于鲜明推出“巴蜀画派”的建议》。
2008年6月初,画院又在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成都举办之时,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率先举办了鲜明推出“蜀派”的大型书画展“蜀风---巴蜀书画展”,以“巴蜀山水画”、“巴蜀人物画”、“巴蜀花鸟画”、“巴蜀走兽画”、“西部风情画”、“蜀派书法”六个专题,展出了四川几十位书画家以巴蜀独特的山水,深厚的人文历史及独具特征的多民族人物形象,浓郁的巴蜀风情,以及巴蜀特有的走兽、珍禽、花鸟为对象,以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创作的一批作品,让众多观众欣赏到巴蜀书画家们独具匠心的探索和创造,看到他们的实力和潜力,看到巴蜀书画独具地域特色的神韵、气魄和风采,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画展期间,四海画院还同四川省意象书画艺术研究会一起,共同主持召开了“蜀风书画论坛”,围绕“鲜明推出巴蜀画派”的问题进行系统探讨,李院长针对自己《建议》提出后引起的不同反响,再次作了《关于推出“蜀派”的几个认识问题》的长篇书面发言。
自2009年始,四海画院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正默默而又踏实地全面收集、研究有关资料,组织编撰系统研究“蜀风”、“蜀派”的大型书画艺术专著《蜀派蜀风大系》(暂定名),为“蜀派”书画艺术作一历史概括和小结,为四川书画艺术源流历史研究补一空白,为外界重新和深入认识巴蜀书画艺术作一探索和开拓性尝试。
当前,推出蜀派、唱响蜀风已为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所认同,并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巴蜀画派正以其鲜明特色、实力和水平,快步走上中国画坛的前台。
为了让更多同道、爱家和藏家更好的了解蜀派蜀风,四海画家拟同《中华名居》杂志一起,从本期开始,连载四海画院收藏的“巴蜀画派”主体画家的部分作品,以供评判和交流。
2010年12月初撰于成都四海艺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