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江南第一村”美誉的黄山东南麓徽州区的呈坎村,其古名龙溪,后改为呈坎。呈坎村四面环山,村中水系环绕,无论是地理位置的选择、建筑布局、还是风水,都堪称奇绝。
说呈坎奇,还因为呈坎村是进得去,出不来——外人进呈坎,很少有不迷路的,如果没人指点迷津,从早晨转悠到天黑,也很难走出这个小山村。
从高处俯视,但见向村外发射的八条街巷,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大小八块,街巷互连,巷巷相通,使村落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成为一个完整的九宫内八卦,呈坎因此成为一个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有机融合、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完美合璧的、宛如迷宫般的神秘村落,也使呈坎村成为古往今来许多人眼中探索生命玄奥、感悟先哲圣言的神奇而圣洁之地。
呈坎的神秘与易经八卦之学渊源固深。可以说,古老的易经八卦之学在呈坎有了完美的诠释。解读呈坎,不啻是翻开一卷恰帙浩繁的易经八卦风水大典。
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呈坎的“九宫内八卦”
呈坎,位于黄山东南麓,古名龙溪,原为歙县地,现属黄山市徽州区管辖。这个偏居皖南山区的小山村,究竟是什么魅力一直博得人们好评如潮?要揭开这个谜底,不能不说这个村的选址布局。
呈坎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据元张旭在《罗氏族谱序》中记载,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
其实,原先的呈坎是大片芦苇滩,潀川河经芦苇滩南流,其先民是东汉三国时期孙权、诸葛瑾、吕蒙征服山越人后来到呈坎,并发现呈坎确实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便定居于芦苇滩的南部。现在的呈坎依然保存有吕家井、金家井、皇冠前、孙家巷等遗迹。
相传,后定居于呈坎的罗氏兄弟通晓风水理论,见此地四面环山,中间一平方公里的洼地,是典型的“纳四水于村中,聚水如聚财”的风水宝地,整个村落似一个聚宝盆。
呈坎四面皆山,山气茂盛,它东面灵金山、丰山;西倚龙盘山、鲤王山;北临葛山、长春山;南有观音山、马鞍山等八座山峰成不规则分布四周,山与山之间有梯田、旱地相互连接,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龙盘山自西北向南延伸,山势尤如万马奔腾,涌至龙盘则一马平川,使整个环境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势。
潀川河从龙山与长春山之间进入呈坎盆地,向南汇入丰乐河而后注入新安江支流练江。除潀川河外,呈坎一带溪涧纵横:村北有西边坑、环里坑,东面有东边坑,东南有东山坑,西边有窑坑、棚坑,还有一些无名小溪。
呈坎的布局之法亦体现出先人的治国理念。其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布局在坎卦上,意使阴阳调和。古时人们崇拜太阳神,认为太阳主宰万物,祥云由东而至,故呈坎坐西朝东,然而如此则阴阳失律。故布设“坎”(水)卦,水火相克相生,使村落永葆和谐平安。
呈坎的三街布局十分讲究,前街为经济、文化中心,中街为政治中心,后街则为百姓居住。若求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的发达是前提,而没有百姓的依靠则是无根之木。由此可见,呈坎村落的布局绝不是草率为之,而是周密规划,精密实施的结晶,是我国古村落规划史上不可多得的范例。
俯瞰呈坎,潀川河与众多溪涧如群龙汇聚,故有“九龙戏珠”之谓。至唐朝末年,村落由“龙溪”易名“呈坎”。盖地仰曰“呈”,洼下曰“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进行布局,枕山面水,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一般的神秘格局。在村落建设上,呈坎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而成:东为“乾”(天)、西为“坤”(地)、南为“离”(火)、北为“坎”(水),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边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山与山之间的梯田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便形成了天然八卦的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的巧妙布局,使徽州呈坎成为了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唐朝末年,罗氏祖先看中了呈坎这块山水环绕、五峰拱托之地。罗姓初迁时,文昌公定居于呈坎盆地的东南部(称上溪东、下溪东),为前罗族始祖;秋隐公定居于盆地的西部(称后岗),为后罗族始祖。因此呈坎有前罗、后罗的称谓。随着罗氏家族的人丁兴旺,原先的住地不足以容纳。到了南宋末,前罗第七世祖罗天锡方始填滩建宅。至明初,呈坎村已初具规模。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呈坎村在明弘治年间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村落由此得到改善整合。
为何罗家来此地后孙、金、吕三大姓衰落了,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孙、金、吕,还是后来者罗家,都是看中呈坎的风水环境。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罗家更为全面地把握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用足了风水环境,让罗家在呈坎生根开了花。
呈坎,与古村名(地名)龙溪相比较,应该是龙溪更为响亮,那为什么要改为“呈坎”呢?其实,这完全是风水理念的体现。
据元张旭在《罗氏族谱序》中说:“盖地仰曰呈;洼下曰坎” “呈” 即向上为天;“坎” 洼下为“地” ;人立天地之间;呈坎村的祖先把呈坎村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就自然而完美地形成了,使整个村落达到可开百世不迁之族的风水宝地,潀川河自北向南成“∽”形穿村而过,自然形成了罗盘八卦中的阴阳鱼的黑、白分界线。
从高处俯视,但见向村外发射的八条街巷,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大小八块,街巷互连,巷巷相通,也形成一个完整的九宫内八卦——呈坎因此成为一个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有机融合、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完美合璧的、宛如迷宫般的神秘村落。
风水格局——脉祖黄山,五星朝拱
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选址完全符合“忱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两条水圳引潀川河水穿街走户,现仍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呈坎村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隆兴石拱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
有学者研究认为,呈坎不仅在村落名称上诠释了水火相克相生、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而且选址布局、建筑风格也体现出“负阴抱阳”的风水理念,堪称中国古村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潀川河是呈坎的主要河流,全长19公里,流域面积45.58平方公里,属新安江三级支流,它从龙山与长春山之间进入呈坎盆地,向南汇入丰乐河后东注新安江支流练江。
除潀川河外,呈坎一带溪涧纵横:村北有西边坑(又名柿坑)、环里坑;东面有东边坑;东南有东山坑;西边有窑坑、棚坑;还有一些无名小溪。
俯瞰呈坎,潀川河与众多溪涧如群龙汇聚,故呈坎有“九龙戏珠”之谓。呈坎古名“龙溪”,又名“潀川”,即由此而来。
山水有情方成良地。
如果把呈坎的山势比作一条起伏的龙(实际上,早已形象地称为龙山、龙盘山了),那么潀川河水系就象一只飘逸起舞的彩凤,真可称得上是龙翔凤舞了。
千百年来,呈坎先人弹奏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田园山水之乐曲。水为生命之源,无水之地不成风水。正是呈坎先人巧妙开发和利用了以风水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科学、合理、实用的水利系统及其设施,才使呈坎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
同样拥有风水环境,关键在于充分经营利用好风水。
后来的历史事实表明,是罗家人完全利用了呈坎“有田可耕,有水可渔,脉祖黄山,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的风水格局。
“负阴抱阳”是建筑选址和建筑格调的基本形式之一。无论是我国所处北半球的地理位置还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识,决定了建筑选址通过“负阴抱阳”形式所体现的方向性和空间感。
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就对营造选址作了总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呈坎村背山依水,山环水抱,地势平坦,但有一定的坡度,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环境正是通过“负阴抱阳”理念的实践所获得的。
建筑布局——呈坎民居甲天下
呈坎的神秘还在于其建筑符号的多重隐喻功能。如罗东舒祠,前三进为仿山东孔庙格局,后一进“宝纶阁”为仿北京“太和殿”格局建制,故有“江南孔庙”“江南太和殿”之美誉。太和殿是帝王的宫殿,呈坎为何有之?宝纶阁有两层、十一开间、彩绘用金黄色,这些皆为帝王的专利,呈坎为何有之?难道不惧杀戮?是呈坎罗家所建抑或是确有帝王亲临?
罗东舒祠,据传是罗应鹤被圣旨封嘴后有感于官场勾心斗角,“朝中无人莫做官”,借故为父守孝三年,45岁即告老返乡后所建。罗东舒祠以建筑语言隐喻了罗应鹤的思想,如以斜门隐喻官场的“歪门斜道”,以梁柱隐喻“勾心斗角”。
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虽有部分遭破坏,但仍占黄山市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誉。
呈坎目前保存有东汉、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建筑150多幢,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等,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因而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
呈坎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石雕、木雕、砖雕以及月梁、梭柱、彩绘等,特色显著。
呈坎村的民宅多为楼房,而且类型丰富。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呈坎俗称“前面河、中间圳、后面沟。”两条水圳将河水引入村中,街街巷巷有水沟,门前水不停息地流过,既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还有消防上的考虑,更形象地传达了“聚水如聚财、纳四水于村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村南两条水圳交汇处建有水碓。潀川河两岸筑石坝保护村庄和农田;坝西的龙山上,有明万历间前罗22世祖罗小华建的龙山庙。在南面下结山咀和龙盘咀之间筑家河两堤。
在夹河两堤上端,前罗族19世祖罗弥达于明弘历年间建有当时江南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桥北头建有都天庙(奉唐朝睢阳太守许远);桥南头左侧下结山咀,后罗族23世祖罗必端于明嘉靖年间依山面水建隆兴观(俗称上观);在夹河两堤的下端,前罗族19世祖罗弥四于明弘治年间建有乐济桥,为当时江南少有的廊石桥。
清流之上架小桥,构成一幅幅天然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景。
呈坎古有八景:永兴甘泉、朱村曙色、灵金灯观、众峰凝翠、鲤池鱼化、道院仙升、天都雪霁、山寺晓钟。它们点缀在呈坎的山水间,营造人居与自然和偕统一的优美意境。
呈坎三街大体平行,潀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是呈坎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因素,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指导和影响。
钟灵毓秀——当之无愧的文化村
呈坎现有居民700余户,人口近3000人,其中75%仍为罗姓。作为罗氏家族的聚居之地,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注:据罗氏族谱载,歙县“八大家”为槐塘程、呈坎罗、棠樾鲍、长林郑、山前汪、溪南吴、岩镇吕和叶有曹)。
呈坎以宋、元、明三个朝代最为鼎盛,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自宋以来九百年间,士、农、工、商、学代代人才济济,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高官、隐士、巨贾、名道、高僧、史家、诗人、书画家、制墨家、实业家、教育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共约三百余人。
据《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呈坎古代名人500余人,其中知名度较大的人物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辑,为岳飞冤案主审官;安徽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就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的评说。
此外,呈坎还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居地,是徽州儒家文化圣地。
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如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
只有营造读书风水环境,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辈出。
呈坎《罗氏宗谱》有“织读之声不绝于耳”、“三世不读书,归于小人也”的记载。呈坎千百年来兴旺发达,代代人才济济,与重视教育密不可分。
主次分明——呈坎村的祠堂
徽州村落的形成,除地理环境、风水追求等因素外,宗族意识是主要支配力量。呈坎前、后罗族祠堂始建于明代中叶,此时正是罗族官宦、商贾等名人辈出的鼎盛时期。家族的兴旺激起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不仅文昌、秋隐两公后裔分别于明弘治戊午(1498年)建起前、后罗总祠,各支内部和小分支也纷纷建立支祠。据粗略统计,前、后罗族共有祠堂20多座,可见宗族之旺、祠宇之盛!
从建筑风格来看,罗东舒祠尤显特别。罗东舒祠座落在呈坎村北首,坐西向东,面灵金山,临潀川河。经测,水口为丙午,酉山卯向兼寅甲(乙酉龙),但是祠堂正门为正庚山甲向。祠堂占地五亩余,内面宽26.5米~29.6米、长79米、建筑面积3300余平方米。北侧有厨房、杂院,南侧有女祠(卯山酉向兼庚甲)。整个祠堂四进四院,气势恢宏。其它:罗家祠堂辛山乙向;燕翼堂为正庚山甲向;罗润坤宅,酉山卯向(丁酉龙);长春社正辛山乙向。
罗东舒祠,是前罗十三世祖罗东舒的后裔为祀罗东舒所建。罗东舒名荣祖,字仁甫,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比较官方的说法,这座建筑的前三进,包括入口处的棂星门,都是模仿孔庙的格局建造的;而最后一进宝纶阁的两层阁楼,则是模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建造的。其中,享堂有五开间,后寝则有十一开间,这样宏阔的规模在当时只有王宫大内才有资格建造,而在民间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说,当时造这座祠堂的人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的。
罗东舒祠雕梁画栋,器宇轩昂,在乡野之间流露出无尽的帝王之气,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呈砍人丁兴旺的罗氏家族会如此坚守在这黄山脚下的乡间故里。
从呈坎古村落的形态看,前罗家庙、后罗家庙、罗东舒祠、前罗长春社等是村落的核心,居首要地位。住宅则是环绕这一核心进行组合。罗氏自唐末由江西迁以来,按罗盘八卦式对村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组合,并突出左宗(即在村左建家庙宗祠)右社(即在村右建祭祀土地神的社屋),将村庄定位于藏风聚气的最佳位置。整个村庄坐西向东,以避肃杀之气,迎春阳之和。
罗东舒祠中的甬道、左右丹墀、两厢、露台(拜台),加上精刻的青石栏板及后寝十一开间等,均为民间祠堂所罕有。攀上左右各32级木楼梯上楼,楼上也是11开间,12柱并列。屋顶阁栅外露,外衬雕花水磨青砖。屋脊南北两端各置一只哺鸡兽。凭栏而望,对面大堂顶部青瓦鳞次栉比、苔藓斑驳,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阁楼以珍藏历代圣旨、黄榜、浩封等恩论,故名“宝纶阁”此阁特请徽州名孝子吴士鸿题“宝纶阁”横匾,以崇孝恩。
罗东舒祠融古、雅、大、美于一体,大有世族之风,是徽派古典建筑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祠堂的全名叫做“贞靖罗东舒先生祠”,贞靖是罗东舒的谥号。罗东舒是元末明初人,曾官拜明朝的吏部尚书。后来明朝灭亡,汉人眼中的蒙古“鞑子”当了皇帝,忽必烈曾屡下诏书,请罗东舒进京为官辅佐朝政,而罗东舒却放弃高官厚禄,坚决不从。据说罗东舒祠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罗东舒的这种高风亮节。
然而,有位在古建筑领域颇有权威的专家却不同意这一观点。这位资深专家曾拍胸脯以人格担保,宝纶阁第一层的部分绝对是唐朝时期的建筑。据他的考证,这座祠堂早在唐末就已存在了,不过当时是村中的孙姓宗族祭祀其祖先孙权的庙宇。由于孙权是皇帝,因此整座建筑所呈现的帝王气象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然而几百年之后,后来居上的罗氏家族在村中权势超过了孙氏家族——古代乡村的宗族之争远比现代人想象得激烈,其中还包括了许多风水方面的象征性的手段。为了打压孙家,罗家在孙庙最后一进上加盖了一层,表示罗家将永远在孙家之上。
这是一个有意思也说得通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罗东舒祠的修造时间将会被提前好几个世纪。
而今,这个宗族斗争的见证却显得犹为安详。八百年的桂花树在庭院里静默着,筛下缕缕阳光,陈列室里一块块的古匾已积满了灰尘。
而长春社则是一座古社屋,社屋为呈坎罗氏以及附近村落吴、胡等众姓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场所,春天祭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秋天娱神、酬神表达丰收后对神灵的感激。祠堂、社屋规模宏大,形制规范,由门屋(正门)、正堂、寝殿及左右庑廊组成,建筑工艺考究,庄重肃穆,表达了古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和景仰。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洞)为宋代迁建,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另外的三处女祠,则是中国最早的女祠,自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呈坎作为文化古村,在南宋就已闻名。南宋大儒朱喜曾誉之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呈坎的景观非常丰富。有人描述,漫步呈坎街头,仿佛行进在画中,竹树掩隐,扑塑迷离,景观变化极多,变化幅度也大,步移景异、其乐无穷。村前的潀川河溪流中游着鸭子,还有水中的牛儿……眼前出现的一切,仿佛都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分不清是人在看画,还是人在画中……
据说在呈坎,你随处驻足,就能看到村民在自家门前洗衣或洗菜;看到众多的美术学院的青春男女们,散落在村落的各个美景之中专注写生;听到天真活泼的小孩儿在清澈水流中嬉戏的欢笑声……有人说,只有“生活在当今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之中,才构成了眼前这一幅幅勃勃生气、祥和富足的二十一世纪清明上河图。”
乱花渐欲迷人眼。呈坎有太多的神秘,岂是寸纸之间能够道尽?又岂是不假思索,唾手可得?且让她迷蒙在水之一方,顺流而下,抑或逆流而上;那美即是仿佛依稀,如梦似幻。
说呈坎奇,还因为呈坎村是进得去,出不来——外人进呈坎,很少有不迷路的,如果没人指点迷津,从早晨转悠到天黑,也很难走出这个小山村。
从高处俯视,但见向村外发射的八条街巷,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大小八块,街巷互连,巷巷相通,使村落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成为一个完整的九宫内八卦,呈坎因此成为一个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有机融合、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完美合璧的、宛如迷宫般的神秘村落,也使呈坎村成为古往今来许多人眼中探索生命玄奥、感悟先哲圣言的神奇而圣洁之地。
呈坎的神秘与易经八卦之学渊源固深。可以说,古老的易经八卦之学在呈坎有了完美的诠释。解读呈坎,不啻是翻开一卷恰帙浩繁的易经八卦风水大典。
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呈坎的“九宫内八卦”
呈坎,位于黄山东南麓,古名龙溪,原为歙县地,现属黄山市徽州区管辖。这个偏居皖南山区的小山村,究竟是什么魅力一直博得人们好评如潮?要揭开这个谜底,不能不说这个村的选址布局。
呈坎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据元张旭在《罗氏族谱序》中记载,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
其实,原先的呈坎是大片芦苇滩,潀川河经芦苇滩南流,其先民是东汉三国时期孙权、诸葛瑾、吕蒙征服山越人后来到呈坎,并发现呈坎确实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便定居于芦苇滩的南部。现在的呈坎依然保存有吕家井、金家井、皇冠前、孙家巷等遗迹。
相传,后定居于呈坎的罗氏兄弟通晓风水理论,见此地四面环山,中间一平方公里的洼地,是典型的“纳四水于村中,聚水如聚财”的风水宝地,整个村落似一个聚宝盆。
呈坎四面皆山,山气茂盛,它东面灵金山、丰山;西倚龙盘山、鲤王山;北临葛山、长春山;南有观音山、马鞍山等八座山峰成不规则分布四周,山与山之间有梯田、旱地相互连接,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龙盘山自西北向南延伸,山势尤如万马奔腾,涌至龙盘则一马平川,使整个环境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势。
潀川河从龙山与长春山之间进入呈坎盆地,向南汇入丰乐河而后注入新安江支流练江。除潀川河外,呈坎一带溪涧纵横:村北有西边坑、环里坑,东面有东边坑,东南有东山坑,西边有窑坑、棚坑,还有一些无名小溪。
呈坎的布局之法亦体现出先人的治国理念。其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布局在坎卦上,意使阴阳调和。古时人们崇拜太阳神,认为太阳主宰万物,祥云由东而至,故呈坎坐西朝东,然而如此则阴阳失律。故布设“坎”(水)卦,水火相克相生,使村落永葆和谐平安。
呈坎的三街布局十分讲究,前街为经济、文化中心,中街为政治中心,后街则为百姓居住。若求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的发达是前提,而没有百姓的依靠则是无根之木。由此可见,呈坎村落的布局绝不是草率为之,而是周密规划,精密实施的结晶,是我国古村落规划史上不可多得的范例。
俯瞰呈坎,潀川河与众多溪涧如群龙汇聚,故有“九龙戏珠”之谓。至唐朝末年,村落由“龙溪”易名“呈坎”。盖地仰曰“呈”,洼下曰“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进行布局,枕山面水,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一般的神秘格局。在村落建设上,呈坎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而成:东为“乾”(天)、西为“坤”(地)、南为“离”(火)、北为“坎”(水),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边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山与山之间的梯田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便形成了天然八卦的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的巧妙布局,使徽州呈坎成为了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唐朝末年,罗氏祖先看中了呈坎这块山水环绕、五峰拱托之地。罗姓初迁时,文昌公定居于呈坎盆地的东南部(称上溪东、下溪东),为前罗族始祖;秋隐公定居于盆地的西部(称后岗),为后罗族始祖。因此呈坎有前罗、后罗的称谓。随着罗氏家族的人丁兴旺,原先的住地不足以容纳。到了南宋末,前罗第七世祖罗天锡方始填滩建宅。至明初,呈坎村已初具规模。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呈坎村在明弘治年间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村落由此得到改善整合。
为何罗家来此地后孙、金、吕三大姓衰落了,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孙、金、吕,还是后来者罗家,都是看中呈坎的风水环境。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罗家更为全面地把握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用足了风水环境,让罗家在呈坎生根开了花。
呈坎,与古村名(地名)龙溪相比较,应该是龙溪更为响亮,那为什么要改为“呈坎”呢?其实,这完全是风水理念的体现。
据元张旭在《罗氏族谱序》中说:“盖地仰曰呈;洼下曰坎” “呈” 即向上为天;“坎” 洼下为“地” ;人立天地之间;呈坎村的祖先把呈坎村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就自然而完美地形成了,使整个村落达到可开百世不迁之族的风水宝地,潀川河自北向南成“∽”形穿村而过,自然形成了罗盘八卦中的阴阳鱼的黑、白分界线。
从高处俯视,但见向村外发射的八条街巷,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大小八块,街巷互连,巷巷相通,也形成一个完整的九宫内八卦——呈坎因此成为一个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有机融合、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完美合璧的、宛如迷宫般的神秘村落。
风水格局——脉祖黄山,五星朝拱
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选址完全符合“忱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两条水圳引潀川河水穿街走户,现仍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呈坎村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隆兴石拱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
有学者研究认为,呈坎不仅在村落名称上诠释了水火相克相生、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而且选址布局、建筑风格也体现出“负阴抱阳”的风水理念,堪称中国古村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潀川河是呈坎的主要河流,全长19公里,流域面积45.58平方公里,属新安江三级支流,它从龙山与长春山之间进入呈坎盆地,向南汇入丰乐河后东注新安江支流练江。
除潀川河外,呈坎一带溪涧纵横:村北有西边坑(又名柿坑)、环里坑;东面有东边坑;东南有东山坑;西边有窑坑、棚坑;还有一些无名小溪。
俯瞰呈坎,潀川河与众多溪涧如群龙汇聚,故呈坎有“九龙戏珠”之谓。呈坎古名“龙溪”,又名“潀川”,即由此而来。
山水有情方成良地。
如果把呈坎的山势比作一条起伏的龙(实际上,早已形象地称为龙山、龙盘山了),那么潀川河水系就象一只飘逸起舞的彩凤,真可称得上是龙翔凤舞了。
千百年来,呈坎先人弹奏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田园山水之乐曲。水为生命之源,无水之地不成风水。正是呈坎先人巧妙开发和利用了以风水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科学、合理、实用的水利系统及其设施,才使呈坎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
同样拥有风水环境,关键在于充分经营利用好风水。
后来的历史事实表明,是罗家人完全利用了呈坎“有田可耕,有水可渔,脉祖黄山,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的风水格局。
“负阴抱阳”是建筑选址和建筑格调的基本形式之一。无论是我国所处北半球的地理位置还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识,决定了建筑选址通过“负阴抱阳”形式所体现的方向性和空间感。
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就对营造选址作了总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呈坎村背山依水,山环水抱,地势平坦,但有一定的坡度,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环境正是通过“负阴抱阳”理念的实践所获得的。
建筑布局——呈坎民居甲天下
呈坎的神秘还在于其建筑符号的多重隐喻功能。如罗东舒祠,前三进为仿山东孔庙格局,后一进“宝纶阁”为仿北京“太和殿”格局建制,故有“江南孔庙”“江南太和殿”之美誉。太和殿是帝王的宫殿,呈坎为何有之?宝纶阁有两层、十一开间、彩绘用金黄色,这些皆为帝王的专利,呈坎为何有之?难道不惧杀戮?是呈坎罗家所建抑或是确有帝王亲临?
罗东舒祠,据传是罗应鹤被圣旨封嘴后有感于官场勾心斗角,“朝中无人莫做官”,借故为父守孝三年,45岁即告老返乡后所建。罗东舒祠以建筑语言隐喻了罗应鹤的思想,如以斜门隐喻官场的“歪门斜道”,以梁柱隐喻“勾心斗角”。
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虽有部分遭破坏,但仍占黄山市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誉。
呈坎目前保存有东汉、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建筑150多幢,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等,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因而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
呈坎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石雕、木雕、砖雕以及月梁、梭柱、彩绘等,特色显著。
呈坎村的民宅多为楼房,而且类型丰富。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呈坎俗称“前面河、中间圳、后面沟。”两条水圳将河水引入村中,街街巷巷有水沟,门前水不停息地流过,既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还有消防上的考虑,更形象地传达了“聚水如聚财、纳四水于村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村南两条水圳交汇处建有水碓。潀川河两岸筑石坝保护村庄和农田;坝西的龙山上,有明万历间前罗22世祖罗小华建的龙山庙。在南面下结山咀和龙盘咀之间筑家河两堤。
在夹河两堤上端,前罗族19世祖罗弥达于明弘历年间建有当时江南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桥北头建有都天庙(奉唐朝睢阳太守许远);桥南头左侧下结山咀,后罗族23世祖罗必端于明嘉靖年间依山面水建隆兴观(俗称上观);在夹河两堤的下端,前罗族19世祖罗弥四于明弘治年间建有乐济桥,为当时江南少有的廊石桥。
清流之上架小桥,构成一幅幅天然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景。
呈坎古有八景:永兴甘泉、朱村曙色、灵金灯观、众峰凝翠、鲤池鱼化、道院仙升、天都雪霁、山寺晓钟。它们点缀在呈坎的山水间,营造人居与自然和偕统一的优美意境。
呈坎三街大体平行,潀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是呈坎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因素,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指导和影响。
钟灵毓秀——当之无愧的文化村
呈坎现有居民700余户,人口近3000人,其中75%仍为罗姓。作为罗氏家族的聚居之地,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注:据罗氏族谱载,歙县“八大家”为槐塘程、呈坎罗、棠樾鲍、长林郑、山前汪、溪南吴、岩镇吕和叶有曹)。
呈坎以宋、元、明三个朝代最为鼎盛,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自宋以来九百年间,士、农、工、商、学代代人才济济,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高官、隐士、巨贾、名道、高僧、史家、诗人、书画家、制墨家、实业家、教育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共约三百余人。
据《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呈坎古代名人500余人,其中知名度较大的人物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辑,为岳飞冤案主审官;安徽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就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的评说。
此外,呈坎还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居地,是徽州儒家文化圣地。
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如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
只有营造读书风水环境,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辈出。
呈坎《罗氏宗谱》有“织读之声不绝于耳”、“三世不读书,归于小人也”的记载。呈坎千百年来兴旺发达,代代人才济济,与重视教育密不可分。
主次分明——呈坎村的祠堂
徽州村落的形成,除地理环境、风水追求等因素外,宗族意识是主要支配力量。呈坎前、后罗族祠堂始建于明代中叶,此时正是罗族官宦、商贾等名人辈出的鼎盛时期。家族的兴旺激起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不仅文昌、秋隐两公后裔分别于明弘治戊午(1498年)建起前、后罗总祠,各支内部和小分支也纷纷建立支祠。据粗略统计,前、后罗族共有祠堂20多座,可见宗族之旺、祠宇之盛!
从建筑风格来看,罗东舒祠尤显特别。罗东舒祠座落在呈坎村北首,坐西向东,面灵金山,临潀川河。经测,水口为丙午,酉山卯向兼寅甲(乙酉龙),但是祠堂正门为正庚山甲向。祠堂占地五亩余,内面宽26.5米~29.6米、长79米、建筑面积3300余平方米。北侧有厨房、杂院,南侧有女祠(卯山酉向兼庚甲)。整个祠堂四进四院,气势恢宏。其它:罗家祠堂辛山乙向;燕翼堂为正庚山甲向;罗润坤宅,酉山卯向(丁酉龙);长春社正辛山乙向。
罗东舒祠,是前罗十三世祖罗东舒的后裔为祀罗东舒所建。罗东舒名荣祖,字仁甫,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比较官方的说法,这座建筑的前三进,包括入口处的棂星门,都是模仿孔庙的格局建造的;而最后一进宝纶阁的两层阁楼,则是模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建造的。其中,享堂有五开间,后寝则有十一开间,这样宏阔的规模在当时只有王宫大内才有资格建造,而在民间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说,当时造这座祠堂的人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的。
罗东舒祠雕梁画栋,器宇轩昂,在乡野之间流露出无尽的帝王之气,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呈砍人丁兴旺的罗氏家族会如此坚守在这黄山脚下的乡间故里。
从呈坎古村落的形态看,前罗家庙、后罗家庙、罗东舒祠、前罗长春社等是村落的核心,居首要地位。住宅则是环绕这一核心进行组合。罗氏自唐末由江西迁以来,按罗盘八卦式对村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组合,并突出左宗(即在村左建家庙宗祠)右社(即在村右建祭祀土地神的社屋),将村庄定位于藏风聚气的最佳位置。整个村庄坐西向东,以避肃杀之气,迎春阳之和。
罗东舒祠中的甬道、左右丹墀、两厢、露台(拜台),加上精刻的青石栏板及后寝十一开间等,均为民间祠堂所罕有。攀上左右各32级木楼梯上楼,楼上也是11开间,12柱并列。屋顶阁栅外露,外衬雕花水磨青砖。屋脊南北两端各置一只哺鸡兽。凭栏而望,对面大堂顶部青瓦鳞次栉比、苔藓斑驳,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阁楼以珍藏历代圣旨、黄榜、浩封等恩论,故名“宝纶阁”此阁特请徽州名孝子吴士鸿题“宝纶阁”横匾,以崇孝恩。
罗东舒祠融古、雅、大、美于一体,大有世族之风,是徽派古典建筑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祠堂的全名叫做“贞靖罗东舒先生祠”,贞靖是罗东舒的谥号。罗东舒是元末明初人,曾官拜明朝的吏部尚书。后来明朝灭亡,汉人眼中的蒙古“鞑子”当了皇帝,忽必烈曾屡下诏书,请罗东舒进京为官辅佐朝政,而罗东舒却放弃高官厚禄,坚决不从。据说罗东舒祠的修建,就是为了纪念罗东舒的这种高风亮节。
然而,有位在古建筑领域颇有权威的专家却不同意这一观点。这位资深专家曾拍胸脯以人格担保,宝纶阁第一层的部分绝对是唐朝时期的建筑。据他的考证,这座祠堂早在唐末就已存在了,不过当时是村中的孙姓宗族祭祀其祖先孙权的庙宇。由于孙权是皇帝,因此整座建筑所呈现的帝王气象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然而几百年之后,后来居上的罗氏家族在村中权势超过了孙氏家族——古代乡村的宗族之争远比现代人想象得激烈,其中还包括了许多风水方面的象征性的手段。为了打压孙家,罗家在孙庙最后一进上加盖了一层,表示罗家将永远在孙家之上。
这是一个有意思也说得通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罗东舒祠的修造时间将会被提前好几个世纪。
而今,这个宗族斗争的见证却显得犹为安详。八百年的桂花树在庭院里静默着,筛下缕缕阳光,陈列室里一块块的古匾已积满了灰尘。
而长春社则是一座古社屋,社屋为呈坎罗氏以及附近村落吴、胡等众姓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场所,春天祭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秋天娱神、酬神表达丰收后对神灵的感激。祠堂、社屋规模宏大,形制规范,由门屋(正门)、正堂、寝殿及左右庑廊组成,建筑工艺考究,庄重肃穆,表达了古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和景仰。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洞)为宋代迁建,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另外的三处女祠,则是中国最早的女祠,自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呈坎作为文化古村,在南宋就已闻名。南宋大儒朱喜曾誉之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呈坎的景观非常丰富。有人描述,漫步呈坎街头,仿佛行进在画中,竹树掩隐,扑塑迷离,景观变化极多,变化幅度也大,步移景异、其乐无穷。村前的潀川河溪流中游着鸭子,还有水中的牛儿……眼前出现的一切,仿佛都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分不清是人在看画,还是人在画中……
据说在呈坎,你随处驻足,就能看到村民在自家门前洗衣或洗菜;看到众多的美术学院的青春男女们,散落在村落的各个美景之中专注写生;听到天真活泼的小孩儿在清澈水流中嬉戏的欢笑声……有人说,只有“生活在当今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之中,才构成了眼前这一幅幅勃勃生气、祥和富足的二十一世纪清明上河图。”
乱花渐欲迷人眼。呈坎有太多的神秘,岂是寸纸之间能够道尽?又岂是不假思索,唾手可得?且让她迷蒙在水之一方,顺流而下,抑或逆流而上;那美即是仿佛依稀,如梦似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