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为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但如今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经过论证,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该可同时解决多方问题,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源问题,高职院校生源问题,贫困生源就学就业问题,贫困生源家长为孩子筹措学费及生活问题。
【关键词】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生源不足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比我国早,其办学模式之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已相当成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和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挥极大的作用。
国内“纺织服装染整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起步较国外晚,目前处于发展中状态。曾一度,被视为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品。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作用,把“职业教育”地位提及关乎民族职业民生的高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这就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全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注重于培养工程师、高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故在教学上应更多注重于技能实践操作,目前国内很多纺织染整相关专业都实现与企业“校企合作”办学,甚至有闽台高校实现“校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中国面临较多困境:
(1)缺乏政府政策支持;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认识问题;
(3)印染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层次低,积极性不高。
望我国能多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取其精华、深化改革、发展壮大我国的高职教育。
1 纺织染整企业面临的问题
1.1纺织染整厂的工作环境一直都是比较不尽人意
温度湿度都较高,噪音大,污水满地流;
1.2连续工作时间偏长
由于纺织染整企业生产特点——连续性生产,供热的连续性,导致生产不能中断,只能依靠生产的员工轮岗换班来保证企业的利润,形成“机器不停,员工轮岗”的局面;
1.3社会福利待遇跟不上
后生代对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比较重视,也是一种企业人性化的体现,但是大泉州大多数企业对这方面企业不是很重视,政府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没有要求强制性执行。
1.4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科研领域严重短缺,需求量较大
自身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借助高职院校纺织染整等相关专业力量提供理论基础、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
这种情况,老一代的贫困地区来的员工由于观念、习惯等没有形成尚能接受工作环境,但他们毕竟会老去,而且随着科技的发达,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已不能满足。故很多企业现在都到相关的职业院校招聘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动手能力的毕业生。85~90年出生的学生由于当时的观念没形成尚能接受这种环境,但“成活率”也不是很高。随着90后新生代的出现,这种环境更不能为他们所接受,很多城市出生的独生子生源排斥到工厂实习工作,以至于纺织染整专业近几年生源严重不足。
2 高职院校纺织染整专业面临的问题
2.1高职院校生源规模的不断缩减
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90后的生源出生量大幅下降,而且由于“公务员热”,本科院校的大幅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染整技术专业的招生状况就更不乐观,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素质,不喜欢从企业的一线基层做起,对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做大做强做特造成了冲击;
2.2高职院校“双师教师结构”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的染整技术专业教师大都擅长传统的理论教学,缺乏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等企业实践背景,再加上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影响,教师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削弱实践技能的提高;
2.3行业前沿信息较缺乏;
2.4教学资源设备缺乏。
3 生源问题
由于社会原因,生源的就业观影响着他们的择业,也就影响着他们填报志愿时选择的专业。因此,生源问题也是解决“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关键点之一。
综上进行社会观察、访谈调研发现社会用工难、纺织服装染整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结合李克强总理的“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主导思想、我院及其他院校纺织服装染整技术专业生源锐减现状,深入企业访谈,与学生深入沟通,掌握一线信息,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生源现状——难以支付“昂贵”的学费,提出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
具体操作情况如下:学校负责到贫困地区招来生源,企业为定向的生源支付学费,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另外寒暑假节假日,学生可到企业为学生专设的实训厂房实训,与员工同工同酬,解决了学生的生活费问题,也为定向学生的家长减轻了负担,毕业之后学生拿到了省教育厅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可以获得企业为其提供的理想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了与岗位的“零距离”链接,毕业即可上岗。
随着社会的发展,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令一经发出,强调“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要加快,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脚步也要加快,才能紧跟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是必要的、是可行的也是很紧迫性的。
4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需要突破的“瓶颈”
第一,破解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善枯燥的理论教学气氛。
第二,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引进企业能工巧匠的资源,带来企业前沿技术和信息,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其技能水平。 第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或者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前沿。
第四,提高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
第五,增加教学资源设备,提升教学设备质量。
“校企联合办学”,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现场生产经验、行业前沿信息,充实专业建设的现场实践操作内容;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理论基础、技术研发,提供企业的科研水平,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同时为企业提供更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5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拟达到的目标
为此,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要主动走出校门,与周边企业合作,要“接地气”,已与泉州地区多家印染公司实现对接,多家印染企业已成为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教学基地”,如分别与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石狮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南益纺织有限公司、晋江华宇织造有限公司、石狮市三益织造染整有限公司石狮市华联针织有限公司、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争取与以上公司联合办学。
在此基础上,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拟达到以下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3个,争取与其成为校企联合办学单位;
(2)为企业技术培训达200人次;
(3)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比例;
(4)争取与企业合作开发1~2横向项目;
(5)形成1~2个“校企联合办学”冠名班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原点,通过对学生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培养、对具备发展后劲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徐徐拓展学生心智的扇面。这种由点、线、面构成的"扇形人才"培养途径,正日臻成为高职院校发散型和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
综上论述,企业和校方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如若双方能资源互补,合作办学,有利于提高纺织染整技术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利于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优质的新鲜“血液”的注入并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有利于拓宽纺织染整技术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同时,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熟悉一个将来可能会为之奋斗的企业,这无疑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契合度,也在无形中渗透了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场优秀的自我营销,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的优秀人才来充实企业的员工队伍。纺织染整技术专业还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开展“产学研”等深入合作,实现为企业谋求更大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及人才竞争。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是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全社会对校企联合办学的认识,创新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才能完善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促进纺织染整技术专业及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此同时,解决了贫困地区生源的就学就业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社会的的更相关方面也得到解决,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张俊.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31):260-261.
[2]徐磊.高职教育染整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轻工科技,2012(11).
【作者简介】
王爱琼,1981.12,女,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织物后整理。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为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但如今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经过论证,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该可同时解决多方问题,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源问题,高职院校生源问题,贫困生源就学就业问题,贫困生源家长为孩子筹措学费及生活问题。
【关键词】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生源不足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比我国早,其办学模式之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已相当成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和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挥极大的作用。
国内“纺织服装染整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起步较国外晚,目前处于发展中状态。曾一度,被视为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品。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作用,把“职业教育”地位提及关乎民族职业民生的高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这就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全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注重于培养工程师、高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故在教学上应更多注重于技能实践操作,目前国内很多纺织染整相关专业都实现与企业“校企合作”办学,甚至有闽台高校实现“校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中国面临较多困境:
(1)缺乏政府政策支持;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认识问题;
(3)印染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层次低,积极性不高。
望我国能多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取其精华、深化改革、发展壮大我国的高职教育。
1 纺织染整企业面临的问题
1.1纺织染整厂的工作环境一直都是比较不尽人意
温度湿度都较高,噪音大,污水满地流;
1.2连续工作时间偏长
由于纺织染整企业生产特点——连续性生产,供热的连续性,导致生产不能中断,只能依靠生产的员工轮岗换班来保证企业的利润,形成“机器不停,员工轮岗”的局面;
1.3社会福利待遇跟不上
后生代对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比较重视,也是一种企业人性化的体现,但是大泉州大多数企业对这方面企业不是很重视,政府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没有要求强制性执行。
1.4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科研领域严重短缺,需求量较大
自身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借助高职院校纺织染整等相关专业力量提供理论基础、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
这种情况,老一代的贫困地区来的员工由于观念、习惯等没有形成尚能接受工作环境,但他们毕竟会老去,而且随着科技的发达,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已不能满足。故很多企业现在都到相关的职业院校招聘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动手能力的毕业生。85~90年出生的学生由于当时的观念没形成尚能接受这种环境,但“成活率”也不是很高。随着90后新生代的出现,这种环境更不能为他们所接受,很多城市出生的独生子生源排斥到工厂实习工作,以至于纺织染整专业近几年生源严重不足。
2 高职院校纺织染整专业面临的问题
2.1高职院校生源规模的不断缩减
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90后的生源出生量大幅下降,而且由于“公务员热”,本科院校的大幅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染整技术专业的招生状况就更不乐观,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素质,不喜欢从企业的一线基层做起,对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做大做强做特造成了冲击;
2.2高职院校“双师教师结构”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的染整技术专业教师大都擅长传统的理论教学,缺乏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等企业实践背景,再加上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影响,教师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削弱实践技能的提高;
2.3行业前沿信息较缺乏;
2.4教学资源设备缺乏。
3 生源问题
由于社会原因,生源的就业观影响着他们的择业,也就影响着他们填报志愿时选择的专业。因此,生源问题也是解决“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关键点之一。
综上进行社会观察、访谈调研发现社会用工难、纺织服装染整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结合李克强总理的“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主导思想、我院及其他院校纺织服装染整技术专业生源锐减现状,深入企业访谈,与学生深入沟通,掌握一线信息,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生源现状——难以支付“昂贵”的学费,提出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
具体操作情况如下:学校负责到贫困地区招来生源,企业为定向的生源支付学费,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另外寒暑假节假日,学生可到企业为学生专设的实训厂房实训,与员工同工同酬,解决了学生的生活费问题,也为定向学生的家长减轻了负担,毕业之后学生拿到了省教育厅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可以获得企业为其提供的理想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了与岗位的“零距离”链接,毕业即可上岗。
随着社会的发展,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令一经发出,强调“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要加快,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脚步也要加快,才能紧跟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是必要的、是可行的也是很紧迫性的。
4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需要突破的“瓶颈”
第一,破解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善枯燥的理论教学气氛。
第二,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引进企业能工巧匠的资源,带来企业前沿技术和信息,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其技能水平。 第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或者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前沿。
第四,提高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
第五,增加教学资源设备,提升教学设备质量。
“校企联合办学”,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现场生产经验、行业前沿信息,充实专业建设的现场实践操作内容;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理论基础、技术研发,提供企业的科研水平,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同时为企业提供更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5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拟达到的目标
为此,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要主动走出校门,与周边企业合作,要“接地气”,已与泉州地区多家印染公司实现对接,多家印染企业已成为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教学基地”,如分别与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石狮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南益纺织有限公司、晋江华宇织造有限公司、石狮市三益织造染整有限公司石狮市华联针织有限公司、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争取与以上公司联合办学。
在此基础上,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拟达到以下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3个,争取与其成为校企联合办学单位;
(2)为企业技术培训达200人次;
(3)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比例;
(4)争取与企业合作开发1~2横向项目;
(5)形成1~2个“校企联合办学”冠名班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原点,通过对学生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培养、对具备发展后劲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徐徐拓展学生心智的扇面。这种由点、线、面构成的"扇形人才"培养途径,正日臻成为高职院校发散型和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
综上论述,企业和校方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如若双方能资源互补,合作办学,有利于提高纺织染整技术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利于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优质的新鲜“血液”的注入并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有利于拓宽纺织染整技术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同时,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熟悉一个将来可能会为之奋斗的企业,这无疑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契合度,也在无形中渗透了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场优秀的自我营销,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的优秀人才来充实企业的员工队伍。纺织染整技术专业还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开展“产学研”等深入合作,实现为企业谋求更大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及人才竞争。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是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全社会对校企联合办学的认识,创新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才能完善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促进纺织染整技术专业及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此同时,解决了贫困地区生源的就学就业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社会的的更相关方面也得到解决,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张俊.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31):260-261.
[2]徐磊.高职教育染整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轻工科技,2012(11).
【作者简介】
王爱琼,1981.12,女,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织物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