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在新教学理念上也不断的更新。被动的教学方式,已经明显阻碍了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进行,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而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活跃在课堂上,所以,怎样在自主、合作和活跃的气氛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已然成了当前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新方向。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导学式教学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导学式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前言
导学式的教学法就是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发现问题、确立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因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导学式的教学法显得极为重要。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含义
导学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分组探究等学习方法来顺利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导学式教学法中,教师要发挥的是一个“导”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才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让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学习能力得到显现,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训练,而不是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引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导学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由于导学式学习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些课外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使用导学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度的提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些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采取体罚的过程中,棍棒打在学生身上发出来的声音可能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采用导学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采取体罚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根据老师的指导,摸索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作为一个关乎日常生活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发挥着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作用。数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是数学老师肩头的一大重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能够运用数学模型、数学思维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教学目的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可以使数学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导学式教学法让教师更加重视数学教学,让老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包含了几种有效措施:
1.应用情景式的导入法教学
对于导学式的教学法,课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导入一般采用情景式的导入法,情景式的导入法一般分为综合导入、实验导入及活动导入等。如,在学习认识“圆形”时,首先教师可准备一些圆形物体和图形的模型(圆形及圆柱等),并利用这些模型来展开课堂活动,让小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物体或图形是圆形的,然后在课堂将结束时比一比哪位同学或者哪一个小组说出的数量最多,教师便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活动导入法让小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主动权,提高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交流、发展的过程。
2.应用问题情境的导入法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对课程内容合理地进行设置,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情景是提高小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把抽象知识活用于实际生活的渠道。如,在学习认识厘米和米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长度相差较大的两条线段,让小学生来猜测两条线段的长度,在猜测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会在猜测的长度中带上度量单位,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样是线段,为什么要用到不同的度量单位?”这样问题情境的设定,让小学生可以将厘米和米的概念清晰地区分开来,教师再给予引导,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导学式的教学法中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引导小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通过协作交流、抽象概括、自主研究、实践动手等多种学习方式来探究新的知识,让小学生在体验、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教师不仅要妥善处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特点、认知前的准备与数学知识内部规律之间的关系,还要深化数学教学的内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教学重点。
4.认真做好课堂总结
导学式教学的方式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完成总结的过程。当学生完成讨论的环节之后,教师要引导每个小組把自己组内的结果进行分享,教师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以及探讨不到位之处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并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面考虑,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有所提升。如,在小学六年级进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之后一定要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己把结果分享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进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教学的质量。
总之,导学式的教学法即教师对小学生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上的引导,并注重小学生教学中的动手实践的部分,引导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导学式的教学法对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及教学的质量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5(20):137.
[2]尹立圆.刍议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作者简介:
费明娟(1978-),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农科所小学,大专专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农科所小学)
【关键词】 导学式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前言
导学式的教学法就是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发现问题、确立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因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导学式的教学法显得极为重要。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含义
导学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分组探究等学习方法来顺利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导学式教学法中,教师要发挥的是一个“导”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才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让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学习能力得到显现,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训练,而不是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引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导学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由于导学式学习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些课外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使用导学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度的提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些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采取体罚的过程中,棍棒打在学生身上发出来的声音可能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采用导学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采取体罚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根据老师的指导,摸索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作为一个关乎日常生活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发挥着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作用。数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是数学老师肩头的一大重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能够运用数学模型、数学思维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教学目的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可以使数学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导学式教学法让教师更加重视数学教学,让老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包含了几种有效措施:
1.应用情景式的导入法教学
对于导学式的教学法,课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导入一般采用情景式的导入法,情景式的导入法一般分为综合导入、实验导入及活动导入等。如,在学习认识“圆形”时,首先教师可准备一些圆形物体和图形的模型(圆形及圆柱等),并利用这些模型来展开课堂活动,让小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物体或图形是圆形的,然后在课堂将结束时比一比哪位同学或者哪一个小组说出的数量最多,教师便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活动导入法让小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主动权,提高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交流、发展的过程。
2.应用问题情境的导入法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对课程内容合理地进行设置,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情景是提高小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把抽象知识活用于实际生活的渠道。如,在学习认识厘米和米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长度相差较大的两条线段,让小学生来猜测两条线段的长度,在猜测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会在猜测的长度中带上度量单位,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样是线段,为什么要用到不同的度量单位?”这样问题情境的设定,让小学生可以将厘米和米的概念清晰地区分开来,教师再给予引导,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导学式的教学法中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引导小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通过协作交流、抽象概括、自主研究、实践动手等多种学习方式来探究新的知识,让小学生在体验、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教师不仅要妥善处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特点、认知前的准备与数学知识内部规律之间的关系,还要深化数学教学的内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教学重点。
4.认真做好课堂总结
导学式教学的方式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完成总结的过程。当学生完成讨论的环节之后,教师要引导每个小組把自己组内的结果进行分享,教师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以及探讨不到位之处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并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面考虑,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有所提升。如,在小学六年级进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之后一定要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己把结果分享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进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教学的质量。
总之,导学式的教学法即教师对小学生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上的引导,并注重小学生教学中的动手实践的部分,引导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导学式的教学法对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及教学的质量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5(20):137.
[2]尹立圆.刍议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作者简介:
费明娟(1978-),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农科所小学,大专专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农科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