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对生活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是德育,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小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认知体系,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到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对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低年级;教学实践
一、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重点就在于帮助低年级学生构建正确的认知能力。传统教学观念多重视开展语数外的基础教学,对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健康成长、综合素质提升的实际需要,在这样一个学习新鲜事物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孩子耳濡目染,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和家长都应当给孩子传输健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教学效果发挥到实际中,笔者认为应当重视从学生身边着手,即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让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与生活案例相結合,从而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
二、《道德与法治》对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作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时也是会有很多的关于行为习惯方面的教学,是就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习惯一定是从小培养的,从小时候的观念开始的。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加好的养成一个比较好的习惯。而且一个好的习惯是可能带给自己终身的影响的,一定能够对于自己以后的成长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道德与法治》课强化生活案例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生活的认知比较单一,而且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有明显的不同。对于教师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中,要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对生活的普遍认知,来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认知氛围。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大胆探寻,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一些教师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理念,从而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也使得教学活动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二)教学训练生活化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练习测试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少教师注重考察课时的基本知识点,忽略练习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精选训练内容,设计和创新训练题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以小见大。在训练的设计上,要考虑二年级学生的个体特征,包括他们的认知范围,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地域性符号特征等,训练内容只有更接近学生身边的事物,才能够更进一步加深他们所学知识的印象。
四、《道德与法治》课强化生活案例的教学实践
(一)用听来观察生活——以《我爱我们班》为例
班级是我们共同生活、学习、玩耍、劳动的大家庭,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引领倾听”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感言。通过播放班级生活的影集,引导学生们交流和思考自己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切身体验。孩子们在这样的发言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自己班级生活的回忆,也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感悟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学生们对班级的热爱让他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大家一起进步和成长,一起感受集体的热情和幸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想交哪个好朋友”、“想加入哪个兴趣小组”,学生们认真听取大家的想法,形成积极健康的集体荣誉感和道德观念。
(二)用演来展现生活——以《我是班级值日生》为例
在《我是班级值日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开展“小小值日生”角色游戏,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4人,分别扮演“乱扔垃圾的人”、“值日生”、“老师”、“家长”。这些角色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表演,他们知道了不爱整洁的坏处,也明白了爱干净爱整洁的小朋友最受欢迎。通过表演,大家也能够明白爱干净、爱整洁的小朋友最受大家的欢迎,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
总结
总的来说,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融合到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中,加强生活案例的投入和应用,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格,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一个遵守规则、遵守法治的好孩子。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希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起来,一起更好地为小学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静.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游戏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8.
[2]周燕.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09):49.
[3]柳叶.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21(59):131-132.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低年级;教学实践
一、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重点就在于帮助低年级学生构建正确的认知能力。传统教学观念多重视开展语数外的基础教学,对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健康成长、综合素质提升的实际需要,在这样一个学习新鲜事物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孩子耳濡目染,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和家长都应当给孩子传输健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教学效果发挥到实际中,笔者认为应当重视从学生身边着手,即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让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与生活案例相結合,从而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
二、《道德与法治》对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作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时也是会有很多的关于行为习惯方面的教学,是就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习惯一定是从小培养的,从小时候的观念开始的。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加好的养成一个比较好的习惯。而且一个好的习惯是可能带给自己终身的影响的,一定能够对于自己以后的成长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道德与法治》课强化生活案例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于生活的认知比较单一,而且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有明显的不同。对于教师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中,要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对生活的普遍认知,来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认知氛围。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大胆探寻,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一些教师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理念,从而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也使得教学活动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二)教学训练生活化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练习测试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少教师注重考察课时的基本知识点,忽略练习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精选训练内容,设计和创新训练题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以小见大。在训练的设计上,要考虑二年级学生的个体特征,包括他们的认知范围,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地域性符号特征等,训练内容只有更接近学生身边的事物,才能够更进一步加深他们所学知识的印象。
四、《道德与法治》课强化生活案例的教学实践
(一)用听来观察生活——以《我爱我们班》为例
班级是我们共同生活、学习、玩耍、劳动的大家庭,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引领倾听”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感言。通过播放班级生活的影集,引导学生们交流和思考自己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切身体验。孩子们在这样的发言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自己班级生活的回忆,也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感悟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学生们对班级的热爱让他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大家一起进步和成长,一起感受集体的热情和幸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想交哪个好朋友”、“想加入哪个兴趣小组”,学生们认真听取大家的想法,形成积极健康的集体荣誉感和道德观念。
(二)用演来展现生活——以《我是班级值日生》为例
在《我是班级值日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开展“小小值日生”角色游戏,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4人,分别扮演“乱扔垃圾的人”、“值日生”、“老师”、“家长”。这些角色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表演,他们知道了不爱整洁的坏处,也明白了爱干净爱整洁的小朋友最受欢迎。通过表演,大家也能够明白爱干净、爱整洁的小朋友最受大家的欢迎,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
总结
总的来说,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融合到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中,加强生活案例的投入和应用,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格,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一个遵守规则、遵守法治的好孩子。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希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起来,一起更好地为小学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静.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游戏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8.
[2]周燕.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09):49.
[3]柳叶.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21(5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