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俨然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的重点,要保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在教育经费上有所保证,因此借鉴国外基础教育拨款政策的经验日趋必要。本文通过探析国外基础教育拨款政策,了解国外基础教育拨款制度的现状和特点,希望能对我国基础教育拨款制度的完善有所启示。
关键词:国外;基础教育;拨款政策
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合理的基础教育拨款制度对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在基础教育拨款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因此探析国外基础教育拨款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拨款经费的来源
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家体制的不同,各国在教育投入上的体制也有所不同,在教育拨款经费来源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国家:
1.美国
美国的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使得其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州和地方政府。不过联邦政府夜对基础教育提供比较少的专项经费,只是其所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不足10%。随着时代的不同,州政府越来越对教育负直接而重要的责任,州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也逐渐的增长,进而超过地方政府,在总教育经费的47%-49%之间徘徊。
2.法国
法国的教育经费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分担,以中央投入为主。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减少,地方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但增减幅度很小,无法动摇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主导作用。法国舆论认为,这样既适当地减少了国家开支,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增强了地方对教育的责任感。
3.日本
日本不单独征收教育税,其教育经费通过以下五种渠道筹措:租税、学费、教育公债、捐款、教育基金。在教育经费投入上,中央和地方比较均衡,从而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教育行政体制。但在基础教育投入上地方要大于中央政府,这是由日本教育的“谁办学谁拨款”方针造成的,因为基础教育学校大多由地方政府建立,而中央的投入较多的用于国立的高等教育。
4.新西兰
新西兰的教育经费基本上完全由中央承担。新西兰大部分中小学为公立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学校和为毛利人开办的学校),由政府完全拨款,中央教育投入比重占整个教育投入的100%。不过私立学校也得到政府资助,一般有60%的经费由家长负担,40%经费由政府负担。
二、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教育拨款政策
1.制定约束法律保障教育拨款来源
英国根据《1998年学校标准与框架法》的规定,地方教育当局要制定一个学校财务管理方案,其内容就是有关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日本《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市町村一级的地方政府,有责任设立中小学以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为了保证各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水平一致,日本根据《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建立”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金”制度。该法规定,中央财政必须承担国立、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职员工工资等实际支出费用的1/2,另1/2由地方财政承担,即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平均承担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支出费用。
巴西则是直接把教育经费问题写入宪法,对联邦、省、市三级的教育投入作了明确的规定:联邦政府应使用不少于整个国家预算13%的资金发展教育,预算是来自联邦所得税的收入;州政府应使用不低于25%的州所得税收入,投入文化和教育项目;市政府征收的所得税收入的25%必须用于维持和发展教育。
2.确定相应标准保证教育拨款公式
英国的拨款公式:按照英国的法律规定,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决定当地的拨款公式,但是国家对各地采用的拨款公式有原则上的要求,这些要求具体包括在《公立学校拨款规定》中,主要有以学生数为依据的拨款额占学校预算的最低比例、学生数的计算办法、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在公式中体现的因素等等。国家对地方教育当局的拨款公式的总体要求是简单、客观、可测量、可预测、明确。
新西兰的补助公式:学校的运作经费由中央直接拨交各校。各校所获得的经费,依据一定的补助公式计算。它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依学校类别不同,以各类学校学生的单位平均额为基础,获得校内注册学生数的人数补助额;教育机会均等的加乘补助额。本项加乘,依学校所在社区的族群背景和社区家长的社会经济背景区分等级,依等级决定加乘系数;特殊需要学生,于公式补助额之外,依其人数另可获得额外补助。
美国的基础拨款公式法(foundation-formula)对其实现教育平等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州政府确定生均经费基础水平,要求当地通过最低的财产税率来提供该费用的一部分,地方财政拨款和基础水平之间的差额则由州政府弥补。但,这种方法只能对州内的教育平等有所作用,就全国来说,教育仍存在着不平等。
3.设立相应机构完善教育拨款机制
英国的学校论坛(School Forum)是一个由地方教育当局维持学校的董事会、校长及依法决定的其他相关组织的代表组成,学校论坛的职责在于为决定地方教育当局学校预算的有关机构提供咨询和建议。学校论坛为学校参与地方教育财政决策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地方教育经费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巴西为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拨款真正用在学校建设和学生培养上,巴西成立了基础教育发展基金会(FUNDEF),基金会的宗旨在于推动基础教育的普及、维持和改善教育质量等。
新加坡政府为了保证教育经费有效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各级教育机构都配备有专门的机构。不仅普通教育经费有特殊的管理机构,如教育部下面专门设有财政部以及内部审计部等部门负责其经费的管理。而且,还在学校与政府之间建立起金融体系,即“整体账务和管理系统”以方便政府与学校之间在学校经费的管理和配置方面进行有效地沟通。
4.实施补偿政策达成教育拨款均衡 韩国教育“平准化”政策: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实行教师4年流动1次,确保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各学区内由计算机随机确定适龄儿童将要就读的学校。
美国的基数补助方式:基数补助是各州采用的主流补助公式。其基本做法是州政府为各学区设定一个生均教育经费基础标准。然后根据各学区的财力情况进行补助。如果某学区靠自身财力可以达到或已经超过这个标准,则州政府不再给予补助;如果某学区靠自身财力无法达到这个基本标准,不足的部分由州政府补足以达到各学区生均教育经费的均等。这一方式非常有效地缩小了学区间的教育经费差距,并且体现了州和地方共同负担教育经费的努力。
法国“优先教育区”政策:优先教育区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状况、学前教育入学率、小学和初中的留级率、外籍学生比例等具体指标来确定。政府对优先教育区内在教学、师资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包括国家助学金制度、开学补贴制度、上学交通补贴制度、教科书免费提供制度、午餐补贴制度等。
三、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教育拨款法律建设
我国保障基础教育均衡的法律通常比较薄弱,通常都是以规划、决定、通知等形式出现。真正意义上从制定法律的角度来明确规定教育拨款的政策的法律基本空白。加上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省份较多,各地的相关教育拨款政策尚难形成一个规范的统一的整体。因此国家和省都应该从立法的角度出发来保证教育拨款经费来源,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切实从经费上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
2.根据国情制定拨款标准
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拨款一直只停留于口号上,过去三十年间,“4%”可谓是中国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每当官方表态重视教育时,各方都会拿这个久未达标的“4%”来说事。如今,挣扎了多少年的“4%”,终在2012年达标。这样一笔“巨款”如何使用好、管理好,是我们应该的焦点。因此国家如何充分考虑好各种因素,制定好相关的教育拨款标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符合我国国情的拨款公式必须制定,不然教育均衡将是一纸空谈。
3.相对倾斜农村、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
国外的教育补偿政策的经验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要加强薄弱环节的教育发展,着力缩小教育差距,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投入更多的经费来保障学校的校舍建设,学生的活动场所建设。在“撤点并校”实施后的今天,我们要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在经费上保证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适当实施农村、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补助计划,实施奖助学金、免费午餐、免费校车接送计划等。
4.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针对4%的这笔“巨款”,有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这是不得了的钱,必须用在刀刃上,要使钱真正的用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上,因此对教育经费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各省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以及其教育经费拨付情况,需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便中央政府进行监督和问责,要加快设立专门的教育经费监管中心,以便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督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胡玉龙.法国教育经费情况[J]世界教育信息,1994,(11).
作者简介:李卫国(1986-),山东聊城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国外;基础教育;拨款政策
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合理的基础教育拨款制度对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在基础教育拨款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因此探析国外基础教育拨款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拨款经费的来源
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家体制的不同,各国在教育投入上的体制也有所不同,在教育拨款经费来源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国家:
1.美国
美国的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使得其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州和地方政府。不过联邦政府夜对基础教育提供比较少的专项经费,只是其所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不足10%。随着时代的不同,州政府越来越对教育负直接而重要的责任,州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也逐渐的增长,进而超过地方政府,在总教育经费的47%-49%之间徘徊。
2.法国
法国的教育经费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分担,以中央投入为主。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减少,地方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但增减幅度很小,无法动摇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主导作用。法国舆论认为,这样既适当地减少了国家开支,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增强了地方对教育的责任感。
3.日本
日本不单独征收教育税,其教育经费通过以下五种渠道筹措:租税、学费、教育公债、捐款、教育基金。在教育经费投入上,中央和地方比较均衡,从而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教育行政体制。但在基础教育投入上地方要大于中央政府,这是由日本教育的“谁办学谁拨款”方针造成的,因为基础教育学校大多由地方政府建立,而中央的投入较多的用于国立的高等教育。
4.新西兰
新西兰的教育经费基本上完全由中央承担。新西兰大部分中小学为公立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特殊学校和为毛利人开办的学校),由政府完全拨款,中央教育投入比重占整个教育投入的100%。不过私立学校也得到政府资助,一般有60%的经费由家长负担,40%经费由政府负担。
二、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教育拨款政策
1.制定约束法律保障教育拨款来源
英国根据《1998年学校标准与框架法》的规定,地方教育当局要制定一个学校财务管理方案,其内容就是有关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日本《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市町村一级的地方政府,有责任设立中小学以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为了保证各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水平一致,日本根据《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建立”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金”制度。该法规定,中央财政必须承担国立、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职员工工资等实际支出费用的1/2,另1/2由地方财政承担,即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平均承担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支出费用。
巴西则是直接把教育经费问题写入宪法,对联邦、省、市三级的教育投入作了明确的规定:联邦政府应使用不少于整个国家预算13%的资金发展教育,预算是来自联邦所得税的收入;州政府应使用不低于25%的州所得税收入,投入文化和教育项目;市政府征收的所得税收入的25%必须用于维持和发展教育。
2.确定相应标准保证教育拨款公式
英国的拨款公式:按照英国的法律规定,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决定当地的拨款公式,但是国家对各地采用的拨款公式有原则上的要求,这些要求具体包括在《公立学校拨款规定》中,主要有以学生数为依据的拨款额占学校预算的最低比例、学生数的计算办法、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在公式中体现的因素等等。国家对地方教育当局的拨款公式的总体要求是简单、客观、可测量、可预测、明确。
新西兰的补助公式:学校的运作经费由中央直接拨交各校。各校所获得的经费,依据一定的补助公式计算。它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依学校类别不同,以各类学校学生的单位平均额为基础,获得校内注册学生数的人数补助额;教育机会均等的加乘补助额。本项加乘,依学校所在社区的族群背景和社区家长的社会经济背景区分等级,依等级决定加乘系数;特殊需要学生,于公式补助额之外,依其人数另可获得额外补助。
美国的基础拨款公式法(foundation-formula)对其实现教育平等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州政府确定生均经费基础水平,要求当地通过最低的财产税率来提供该费用的一部分,地方财政拨款和基础水平之间的差额则由州政府弥补。但,这种方法只能对州内的教育平等有所作用,就全国来说,教育仍存在着不平等。
3.设立相应机构完善教育拨款机制
英国的学校论坛(School Forum)是一个由地方教育当局维持学校的董事会、校长及依法决定的其他相关组织的代表组成,学校论坛的职责在于为决定地方教育当局学校预算的有关机构提供咨询和建议。学校论坛为学校参与地方教育财政决策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地方教育经费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巴西为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拨款真正用在学校建设和学生培养上,巴西成立了基础教育发展基金会(FUNDEF),基金会的宗旨在于推动基础教育的普及、维持和改善教育质量等。
新加坡政府为了保证教育经费有效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各级教育机构都配备有专门的机构。不仅普通教育经费有特殊的管理机构,如教育部下面专门设有财政部以及内部审计部等部门负责其经费的管理。而且,还在学校与政府之间建立起金融体系,即“整体账务和管理系统”以方便政府与学校之间在学校经费的管理和配置方面进行有效地沟通。
4.实施补偿政策达成教育拨款均衡 韩国教育“平准化”政策: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实行教师4年流动1次,确保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各学区内由计算机随机确定适龄儿童将要就读的学校。
美国的基数补助方式:基数补助是各州采用的主流补助公式。其基本做法是州政府为各学区设定一个生均教育经费基础标准。然后根据各学区的财力情况进行补助。如果某学区靠自身财力可以达到或已经超过这个标准,则州政府不再给予补助;如果某学区靠自身财力无法达到这个基本标准,不足的部分由州政府补足以达到各学区生均教育经费的均等。这一方式非常有效地缩小了学区间的教育经费差距,并且体现了州和地方共同负担教育经费的努力。
法国“优先教育区”政策:优先教育区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状况、学前教育入学率、小学和初中的留级率、外籍学生比例等具体指标来确定。政府对优先教育区内在教学、师资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包括国家助学金制度、开学补贴制度、上学交通补贴制度、教科书免费提供制度、午餐补贴制度等。
三、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教育拨款法律建设
我国保障基础教育均衡的法律通常比较薄弱,通常都是以规划、决定、通知等形式出现。真正意义上从制定法律的角度来明确规定教育拨款的政策的法律基本空白。加上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省份较多,各地的相关教育拨款政策尚难形成一个规范的统一的整体。因此国家和省都应该从立法的角度出发来保证教育拨款经费来源,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切实从经费上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
2.根据国情制定拨款标准
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拨款一直只停留于口号上,过去三十年间,“4%”可谓是中国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每当官方表态重视教育时,各方都会拿这个久未达标的“4%”来说事。如今,挣扎了多少年的“4%”,终在2012年达标。这样一笔“巨款”如何使用好、管理好,是我们应该的焦点。因此国家如何充分考虑好各种因素,制定好相关的教育拨款标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符合我国国情的拨款公式必须制定,不然教育均衡将是一纸空谈。
3.相对倾斜农村、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
国外的教育补偿政策的经验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要加强薄弱环节的教育发展,着力缩小教育差距,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投入更多的经费来保障学校的校舍建设,学生的活动场所建设。在“撤点并校”实施后的今天,我们要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在经费上保证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适当实施农村、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补助计划,实施奖助学金、免费午餐、免费校车接送计划等。
4.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针对4%的这笔“巨款”,有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这是不得了的钱,必须用在刀刃上,要使钱真正的用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上,因此对教育经费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各省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以及其教育经费拨付情况,需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便中央政府进行监督和问责,要加快设立专门的教育经费监管中心,以便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督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胡玉龙.法国教育经费情况[J]世界教育信息,1994,(11).
作者简介:李卫国(1986-),山东聊城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