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手段。由于各方面原因,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不善发言以致害怕发言,害怕发言又导致不善发言,如此恶性循环,使课堂缺少良好的学习气氛,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分散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语文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教师事倍功半且不易达到教学目标。
笔者听了不少的语文公开课,也观摩了许多的优质课比赛,与同行们交流后发现:公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发言,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还提出一些问题,而日常教学中常常鸦雀无声。公开课只是一种表演,平时学生的表现才能真正反应出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进行改善。
创设发言的情境,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对发言产生兴趣,从而敢于发言
《语文课堂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生即使有较高的智力,但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其学习效果依然欠佳。
大多数学生其实都有发言的欲望,但由于怕羞,怕说不好别人取笑,才会出现想说而又不敢发言的矛盾心理。为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把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自己先做示范,再由发言素质高、胆子大的打头,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发言。同时,笔者对每位发言的学生都进行相应的肯定和适当的鼓励,并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更是循循善诱,讲述发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开始提些易于回答的问题,挑一些平时胆大的后进生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后进生的回答得到肯定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心中自然有一股压力,再回答问题时就会跃跃欲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全体学生都得到锻炼,并在练习中增长勇气,大部分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改革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渠道的评价,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做到善于发言
当今考试方式,无论是应试教育或者素质教育,都存在着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口头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口头语言的训练和考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长期以来,在教育思想上对听话、说话、朗读得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再加上口试操作等方面的因素,语文考试只重视书面语言的读写,而忽略了口头语言的“听说”“朗读”等考查。没有相关的考查,教师和学生就忽视了口语教学和训练,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评价方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办法可以改变,他们可能会感到绝望;如果学生把能力看作是一种用来解决问题的资源,可以随知识和经验的增加而增加,学生就会对未来的成功保持乐观的态度。能力拥有多个维度、多种形式,所有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不同方面的专长。评价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使其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服务。关注学生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在考试形式上尝试进行这样的安排: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进行笔试,读、听、说能力的测试则要采用口试。如定期对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测试,用磁带录音,依照读的情况,集体评判,给予不同的星级评定:通顺、没有错字,没有添字漏字,评为一星级;较流利,停留合适,两颗星;流利有感情,评三颗星。这样把一张试卷清楚地分解为各种能力测试,更容易诊断出学生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
总之,教育的实践关键在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从小抓紧,从现在抓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自由活动、自由表达,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兴趣,带来自信,带来成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城兴中学)
笔者听了不少的语文公开课,也观摩了许多的优质课比赛,与同行们交流后发现:公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发言,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还提出一些问题,而日常教学中常常鸦雀无声。公开课只是一种表演,平时学生的表现才能真正反应出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进行改善。
创设发言的情境,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对发言产生兴趣,从而敢于发言
《语文课堂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生即使有较高的智力,但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其学习效果依然欠佳。
大多数学生其实都有发言的欲望,但由于怕羞,怕说不好别人取笑,才会出现想说而又不敢发言的矛盾心理。为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把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自己先做示范,再由发言素质高、胆子大的打头,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发言。同时,笔者对每位发言的学生都进行相应的肯定和适当的鼓励,并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更是循循善诱,讲述发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开始提些易于回答的问题,挑一些平时胆大的后进生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后进生的回答得到肯定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心中自然有一股压力,再回答问题时就会跃跃欲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全体学生都得到锻炼,并在练习中增长勇气,大部分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改革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渠道的评价,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做到善于发言
当今考试方式,无论是应试教育或者素质教育,都存在着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口头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口头语言的训练和考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长期以来,在教育思想上对听话、说话、朗读得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再加上口试操作等方面的因素,语文考试只重视书面语言的读写,而忽略了口头语言的“听说”“朗读”等考查。没有相关的考查,教师和学生就忽视了口语教学和训练,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评价方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办法可以改变,他们可能会感到绝望;如果学生把能力看作是一种用来解决问题的资源,可以随知识和经验的增加而增加,学生就会对未来的成功保持乐观的态度。能力拥有多个维度、多种形式,所有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不同方面的专长。评价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使其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服务。关注学生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在考试形式上尝试进行这样的安排: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进行笔试,读、听、说能力的测试则要采用口试。如定期对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测试,用磁带录音,依照读的情况,集体评判,给予不同的星级评定:通顺、没有错字,没有添字漏字,评为一星级;较流利,停留合适,两颗星;流利有感情,评三颗星。这样把一张试卷清楚地分解为各种能力测试,更容易诊断出学生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
总之,教育的实践关键在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从小抓紧,从现在抓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自由活动、自由表达,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兴趣,带来自信,带来成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城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