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给点时间,多些指导
一项活动开展得深入成功是需要充裕的时间的,教师学生要有科学的时间安排表。教师可以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每学期要节余一定的课时用于信息的补充及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早布置任务,可在学期初就明确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计划,告诉学生课题探究累且费时,但创造、征服的快感是需要时间的,要利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收集。一项活动的完成可以是一周、一个月甚至是一学期。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人,到大学毕业才接触社会的,应该从小就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对社会的责任感,关注对社会的改造,一切依赖父母、老师是不利自己成长的,只有参加学习活动,多实践、真体验,才会更快地展翅高飞。
开展活动,教师要“扶”着学生走一程,给予学生的指导。从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步骤、参与资料等一系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调查、参观、收集、阅读、讨论、分组分项完成任务。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师也可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参与探究的乐趣。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意味放任自由、任其所为,活动的每一阶段,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都不可或缺,犹如一盏指明灯,伴学生一路前行。
二、单元一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活动准备: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自愿分组)。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让学生去各个角落采集雨声并录音。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收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
2.课堂活动(主要练习口语表达)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听众说说雨声唤起了怎样的心绪和感受,再又录制雨声的同学描述真实情景。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可以用知识竞赛或有奖竞猜的形式开展活动。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进行配乐朗诵,请听众在听完后谈谈感受,以及对朗诵本身的评价。朗诵结束后,再对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3.作文练习
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指导他们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4.活动评价
评价内容:包含口语表达能力、作文水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合作精神的体现程度等;
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
尽管这只是关于教材的一次简单的语文学习活动,但它能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的常见现象来丰富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评价激励,促进课外自主探究
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结束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作出评价,特别是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激励他们保持探究兴趣,进行课外自主探究。评价方法有多种,但教师要引领学生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意识,不仅要关注最后的能力水平和表现,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学生生活接触面的狭窄,必然导致思维半径的缩短,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眼光放得更加高远,勇敢地去寻觅、探索。有的学生会感到为难,以为像搞科研。此刻教师要告诉他们:科学家的研究对象是前人及当今世人所未知晓的,学生探究的对象是自己及同龄人尚未知晓的,其结果也许不能指导后人,但其过程却能时时激励自己。这种对未知领域切入点的确认、计划、实施和评价本身,才是新青年最宝贵的财富。
有的学生就以“手机与学习生活”为课题进行探究,虽然难度不大,但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通过参与探究,使他们明白:手机是生活中的信息工具,要理性地运用它,不能影响课堂学习。这比起老师无数次的纪律教育更有效。虽然学生的探究有时仍显稚嫩,但他们敢于尝试就是迈开成功的第一步。教师要给予肯定,也要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白探究过程中仍存在不足,要更好地改进。
四、转化能力,获得高分
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开展,要构建从“初一到初三循序渐进,用好教材促进课外”的有效体系。总的说,初一、二级要注重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多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初三级要注重方法的归纳、审题的准确、答题的规范,把探究能力转化为得分能力。
综合性语文活动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一座多功能桥梁,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随着活动的切实开展,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变得眼界开阔、思想深刻、能力全面,这不正是最好的高分吗?
一项活动开展得深入成功是需要充裕的时间的,教师学生要有科学的时间安排表。教师可以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每学期要节余一定的课时用于信息的补充及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早布置任务,可在学期初就明确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计划,告诉学生课题探究累且费时,但创造、征服的快感是需要时间的,要利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收集。一项活动的完成可以是一周、一个月甚至是一学期。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人,到大学毕业才接触社会的,应该从小就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对社会的责任感,关注对社会的改造,一切依赖父母、老师是不利自己成长的,只有参加学习活动,多实践、真体验,才会更快地展翅高飞。
开展活动,教师要“扶”着学生走一程,给予学生的指导。从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步骤、参与资料等一系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调查、参观、收集、阅读、讨论、分组分项完成任务。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师也可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参与探究的乐趣。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意味放任自由、任其所为,活动的每一阶段,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都不可或缺,犹如一盏指明灯,伴学生一路前行。
二、单元一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活动准备: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自愿分组)。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让学生去各个角落采集雨声并录音。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收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
2.课堂活动(主要练习口语表达)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听众说说雨声唤起了怎样的心绪和感受,再又录制雨声的同学描述真实情景。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可以用知识竞赛或有奖竞猜的形式开展活动。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进行配乐朗诵,请听众在听完后谈谈感受,以及对朗诵本身的评价。朗诵结束后,再对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3.作文练习
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指导他们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4.活动评价
评价内容:包含口语表达能力、作文水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合作精神的体现程度等;
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
尽管这只是关于教材的一次简单的语文学习活动,但它能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的常见现象来丰富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评价激励,促进课外自主探究
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结束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作出评价,特别是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激励他们保持探究兴趣,进行课外自主探究。评价方法有多种,但教师要引领学生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意识,不仅要关注最后的能力水平和表现,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学生生活接触面的狭窄,必然导致思维半径的缩短,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眼光放得更加高远,勇敢地去寻觅、探索。有的学生会感到为难,以为像搞科研。此刻教师要告诉他们:科学家的研究对象是前人及当今世人所未知晓的,学生探究的对象是自己及同龄人尚未知晓的,其结果也许不能指导后人,但其过程却能时时激励自己。这种对未知领域切入点的确认、计划、实施和评价本身,才是新青年最宝贵的财富。
有的学生就以“手机与学习生活”为课题进行探究,虽然难度不大,但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通过参与探究,使他们明白:手机是生活中的信息工具,要理性地运用它,不能影响课堂学习。这比起老师无数次的纪律教育更有效。虽然学生的探究有时仍显稚嫩,但他们敢于尝试就是迈开成功的第一步。教师要给予肯定,也要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白探究过程中仍存在不足,要更好地改进。
四、转化能力,获得高分
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开展,要构建从“初一到初三循序渐进,用好教材促进课外”的有效体系。总的说,初一、二级要注重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多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初三级要注重方法的归纳、审题的准确、答题的规范,把探究能力转化为得分能力。
综合性语文活动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一座多功能桥梁,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随着活动的切实开展,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变得眼界开阔、思想深刻、能力全面,这不正是最好的高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