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践 提升能力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e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给点时间,多些指导
  一项活动开展得深入成功是需要充裕的时间的,教师学生要有科学的时间安排表。教师可以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每学期要节余一定的课时用于信息的补充及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早布置任务,可在学期初就明确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计划,告诉学生课题探究累且费时,但创造、征服的快感是需要时间的,要利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收集。一项活动的完成可以是一周、一个月甚至是一学期。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人,到大学毕业才接触社会的,应该从小就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对社会的责任感,关注对社会的改造,一切依赖父母、老师是不利自己成长的,只有参加学习活动,多实践、真体验,才会更快地展翅高飞。
  开展活动,教师要“扶”着学生走一程,给予学生的指导。从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步骤、参与资料等一系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调查、参观、收集、阅读、讨论、分组分项完成任务。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师也可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参与探究的乐趣。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意味放任自由、任其所为,活动的每一阶段,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都不可或缺,犹如一盏指明灯,伴学生一路前行。
  二、单元一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活动准备: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自愿分组)。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让学生去各个角落采集雨声并录音。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收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
  2.课堂活动(主要练习口语表达)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听众说说雨声唤起了怎样的心绪和感受,再又录制雨声的同学描述真实情景。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可以用知识竞赛或有奖竞猜的形式开展活动。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进行配乐朗诵,请听众在听完后谈谈感受,以及对朗诵本身的评价。朗诵结束后,再对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3.作文练习
  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指导他们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4.活动评价
  评价内容:包含口语表达能力、作文水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合作精神的体现程度等;
  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
  尽管这只是关于教材的一次简单的语文学习活动,但它能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的常见现象来丰富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评价激励,促进课外自主探究
  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结束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作出评价,特别是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激励他们保持探究兴趣,进行课外自主探究。评价方法有多种,但教师要引领学生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意识,不仅要关注最后的能力水平和表现,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学生生活接触面的狭窄,必然导致思维半径的缩短,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眼光放得更加高远,勇敢地去寻觅、探索。有的学生会感到为难,以为像搞科研。此刻教师要告诉他们:科学家的研究对象是前人及当今世人所未知晓的,学生探究的对象是自己及同龄人尚未知晓的,其结果也许不能指导后人,但其过程却能时时激励自己。这种对未知领域切入点的确认、计划、实施和评价本身,才是新青年最宝贵的财富。
  有的学生就以“手机与学习生活”为课题进行探究,虽然难度不大,但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通过参与探究,使他们明白:手机是生活中的信息工具,要理性地运用它,不能影响课堂学习。这比起老师无数次的纪律教育更有效。虽然学生的探究有时仍显稚嫩,但他们敢于尝试就是迈开成功的第一步。教师要给予肯定,也要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白探究过程中仍存在不足,要更好地改进。
  四、转化能力,获得高分
  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开展,要构建从“初一到初三循序渐进,用好教材促进课外”的有效体系。总的说,初一、二级要注重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多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初三级要注重方法的归纳、审题的准确、答题的规范,把探究能力转化为得分能力。
  综合性语文活动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一座多功能桥梁,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随着活动的切实开展,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变得眼界开阔、思想深刻、能力全面,这不正是最好的高分吗?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庖丁,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来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
期刊
一、激发兴趣,启迪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  还记得刚刚给同学们上阅读课时,我没有告诉他们阅读是多么的精彩,只是随口说出了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史书,就是一部医学著作,就是一部诗集,就是一个人生大舞台,书中的宝黛爱情让我们可歌可泣。;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历史画卷,几多英雄豪迈,几多儿女情长,忠孝仁厚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率直勇猛的张飞、神机妙算的孔明、阴险狡诈的曹操……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期刊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中的“题”,就是作文的标题,选材、立意、构思必须以此为依据展开。题目可以是一个词,如《尝试》;可以是一个短语,如《静静的夜晚》;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你讨厌这个世界吗》。除了标题以外,一般还有相关的提示、要求。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全面把握题目内涵。即从内容、语法结构、暗示的体裁、人称等多方面进行推敲、揣摩,全面把握题目的内涵和要求,不能只看一点
期刊
一、推荐书刊,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课内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个别学生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有的学生将阅读课当成了休闲课,所看的杂志多是休闲类的,文学类杂志很少阅读,辅导类杂志更是视而不见;有的学生仅凭兴趣,想当然地拿上一本,走马观花,几下就翻完了。可见,学生阅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盲目性。高中生时间紧、任务重,低效的阅读会让他们蹉跎岁月,收获无几,所以教师就要介入,指导学生除了选择感
期刊
一、动口  教师在课堂中,不能自己一个人讲个不停,不能“填鸭”,也不能“灌输”,不然,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倦乃至厌倦,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师除了必要的“说”以外,更多时间应拿给学生们,让他们动起口来。课文需要学生读,问题需要学生问和答,思想感情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交流……这就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口。我们虽然不要求学生将来都成为辩论家、演说家,但说这种口头表达能力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一、阅读教
期刊
一、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而翔实的规定,其内容是:  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期刊
一、正本清源,变授为导,开启思路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规律为每一位教师所熟悉。可是,由于多年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偏离主导地位而占据主体地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习惯成自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深知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应该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恢复教师主导面目,要立足于引导,开启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
期刊
一、有效赏识适度指引评价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课改形式下,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学会赏识待优生,是实施课改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为学生本身水平存在的差异,他们的学习理解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对同一个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可面对纷繁的学生发言,有些教师一味地赏识,过分地表扬,
期刊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因为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培养其阅读的主动性。首先,激发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把握语文的思想蕴涵和文化内涵,做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前人将他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