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深化改革是一种必然,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改革的初期,员工的思想观念、职业发展等都将面临较大的冲击,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出现心理和情绪动荡,如果得不到及时调适,不能较快恢复常态,便会产生心理危机甚或精神类疾病。因此,重视职工心理健康,研究探索员工心理调适的内在规律,实施有效的员工心理调适,增强队伍心理承受力,提高工作绩效,成为企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员工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一)劳动岗位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企业改革重组必然带来组织结构、劳动岗位的变化,有些员工没有思想准备,有些虽然有思想准备,但难以立即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新的知识和新的操作技能,需要重新学习,况且大部分岗位出自单位需要,并不是职工本人意愿,员工本人并不感兴趣或是岗位超出自己的能力。
(二)分配方式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长期存在“大锅饭”“铁饭碗”思想,改革逐步实行按劳取酬、二次分配等制度,工资奖金与企业效益挂钩后,过去“旱涝保收”一去不复返,原有的思想观念被打破,收入风险陡然上升。
(三)人际关系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改革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班组之间、同事之间也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部分员工由于沟通技能欠缺,无法融入群体或易发人际冲突,和同事、上下级关系紧张,心里感到孤独,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四)职业前景等其它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员工缺乏踏实感,感觉前景不可预测。另外,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其它原因,也会造成心理压力。
二、员工心理调适的思路和方法
(一)紧贴实际,员工心理调适应强调及时持续
1.及时跟进解决问题。员工的心理压力不是企业实行改革后才发生的,而是在企业改革之前的风吹草动中就已经产生,所以强调心理调适的及时性,晚了就错过了最佳时机。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前入手,潜移默化,依据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反映和不同需求,做耐心有效的解释开导工作。工作中,应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员工动态,委派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深入一线,开展现场咨询、团体心里辅导、一对一咨询等,帮助员工做好心态调整,把职工的抱怨化解在萌芽状态。
2.持续改善员工认知。任何事情的起点,都是从改变认知开始的。大多数员工所处的岗位角色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在操作面层次,而企业改革往往是高层策划和推动的,普通员工在认知上存在差距。企业通过教育引导、举办分析报告会等各种有效方式,及时向员工讲清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时反馈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持续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其在思想上发生深刻变化。
3.持续形成工作合力。员工心理調适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要融入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在顶层设计阶段,就要进行战略性考虑,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管理中的职责和定位,系统规划、全面部署、形成层层衔接、有序推进、全员覆盖、协调推进的局面。
(二)以人为本,员工心理调适应体现人文关怀
1.公平公开公正。在改革的风险和利益面前,努力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每一名员工享有公平的竞争、公开的保障、公正的待遇,是企业对员工最大的关怀。要让员工享有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争取大家的理解,要把各项举措放在群众眼皮底下监督,争取大家的支持。
2.关心关怀关爱。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帮助基层员工解决现实问题。充分利用“职工之家”“职工书屋”“文化之家”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团队活动等,为员工提供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的平台。对外闯市场员工及家庭给予适当帮助,关心其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问题,从方方面面给予员工温暖,使员工获得更多归属感、自豪感和满足感。
(三)强基固本,员工心理调适应打牢管理基础
1.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以政工人员为骨干、各级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内部兼职队伍,丰富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提高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导方面的意识和管理技能。建精持证心理咨询师队伍,培养一批既了解本单位文化、懂得企业发展形势又精通懂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建强心理疏导员队伍,实现一岗双责、分级担责,使各级管理人员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建多一线心理疏导队伍,发挥一线支部书记、队长及班组长作用,扩大覆盖、延伸触角,提高参与率,以利于在一线快速发现和应急处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2.加强机制建设。员工心理调适是一项新任务、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勇于探索适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机制,构建切合实际、功能实用、易于实行的实操体系。具体工作中,可以探索建立完整、系统的员工心理健康档案,按心理压力大小进行分级,根据不同需求实行不同的动态管理。研究建立一对一咨询、专家现场服务、公益讲堂等服务平台,为员工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便捷条件。尝试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分阶段评估工作效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等,为开展好员工心理调适工作奠定基础。
一、员工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一)劳动岗位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企业改革重组必然带来组织结构、劳动岗位的变化,有些员工没有思想准备,有些虽然有思想准备,但难以立即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新的知识和新的操作技能,需要重新学习,况且大部分岗位出自单位需要,并不是职工本人意愿,员工本人并不感兴趣或是岗位超出自己的能力。
(二)分配方式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长期存在“大锅饭”“铁饭碗”思想,改革逐步实行按劳取酬、二次分配等制度,工资奖金与企业效益挂钩后,过去“旱涝保收”一去不复返,原有的思想观念被打破,收入风险陡然上升。
(三)人际关系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改革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班组之间、同事之间也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部分员工由于沟通技能欠缺,无法融入群体或易发人际冲突,和同事、上下级关系紧张,心里感到孤独,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四)职业前景等其它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员工缺乏踏实感,感觉前景不可预测。另外,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其它原因,也会造成心理压力。
二、员工心理调适的思路和方法
(一)紧贴实际,员工心理调适应强调及时持续
1.及时跟进解决问题。员工的心理压力不是企业实行改革后才发生的,而是在企业改革之前的风吹草动中就已经产生,所以强调心理调适的及时性,晚了就错过了最佳时机。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前入手,潜移默化,依据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反映和不同需求,做耐心有效的解释开导工作。工作中,应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员工动态,委派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深入一线,开展现场咨询、团体心里辅导、一对一咨询等,帮助员工做好心态调整,把职工的抱怨化解在萌芽状态。
2.持续改善员工认知。任何事情的起点,都是从改变认知开始的。大多数员工所处的岗位角色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在操作面层次,而企业改革往往是高层策划和推动的,普通员工在认知上存在差距。企业通过教育引导、举办分析报告会等各种有效方式,及时向员工讲清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时反馈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持续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其在思想上发生深刻变化。
3.持续形成工作合力。员工心理調适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要融入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在顶层设计阶段,就要进行战略性考虑,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管理中的职责和定位,系统规划、全面部署、形成层层衔接、有序推进、全员覆盖、协调推进的局面。
(二)以人为本,员工心理调适应体现人文关怀
1.公平公开公正。在改革的风险和利益面前,努力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每一名员工享有公平的竞争、公开的保障、公正的待遇,是企业对员工最大的关怀。要让员工享有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争取大家的理解,要把各项举措放在群众眼皮底下监督,争取大家的支持。
2.关心关怀关爱。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帮助基层员工解决现实问题。充分利用“职工之家”“职工书屋”“文化之家”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团队活动等,为员工提供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的平台。对外闯市场员工及家庭给予适当帮助,关心其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问题,从方方面面给予员工温暖,使员工获得更多归属感、自豪感和满足感。
(三)强基固本,员工心理调适应打牢管理基础
1.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以政工人员为骨干、各级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内部兼职队伍,丰富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提高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导方面的意识和管理技能。建精持证心理咨询师队伍,培养一批既了解本单位文化、懂得企业发展形势又精通懂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建强心理疏导员队伍,实现一岗双责、分级担责,使各级管理人员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建多一线心理疏导队伍,发挥一线支部书记、队长及班组长作用,扩大覆盖、延伸触角,提高参与率,以利于在一线快速发现和应急处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2.加强机制建设。员工心理调适是一项新任务、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勇于探索适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机制,构建切合实际、功能实用、易于实行的实操体系。具体工作中,可以探索建立完整、系统的员工心理健康档案,按心理压力大小进行分级,根据不同需求实行不同的动态管理。研究建立一对一咨询、专家现场服务、公益讲堂等服务平台,为员工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便捷条件。尝试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分阶段评估工作效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等,为开展好员工心理调适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