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小学语文灵动课堂的主心骨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un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动表面的含义指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灵动的课堂则指面向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展示踊跃。灵动课堂更多的关注不是知识的生成而是能力的生长与发展,想象能力则是灵动课堂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最高级的思维能力,一般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机会,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想象力在文字游戏中生成
  想象力要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它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一种能力。尽管每个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高有低,但他们都可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质的飞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教授汉字为主,看似很枯燥,教师要将它与游戏结合起来。学生对游戏天生的感兴趣,因而文字游戏通常成为学生学习语文使用的方式之一。文字游戏包括谜语、儿歌等,学生在游戏时,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对猜谜语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能让学生把编谜语与识记生字联系起来,引导他们抓住汉字的字形特点,学着自编字谜,那么就可以双倍地培训想象力。创设谜语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只有对字的形与义很熟悉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大胆又合理的想象;同时猜谜语也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学生要将字想象成谜语的模样,即从抽象走向具体。如教师指导学生对“雪”字进行谜语创作,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字形,鼓励学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想象,编谜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象,每个学生都会在字形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当教师给他们想象的机会时,他们让枯燥的识字插上了灵动的翅膀。如大雨冲倒一座山,是“雪”,学生还会绘声绘色地描写那个倾斜的“山”。课堂不是直接将新授知识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接二连三地去跟读、去认知。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想象的能力得到提升。当学生开始想象的时候,他们的大脑是处于兴奋的状态,他们的思维处于喷薄欲出的状态,即学习处于高峰时刻。
  教师还可以指导學生给一些特殊的生字编儿歌,从字的音、形、义和字理演变等方面来教学生想象,以便学生的记忆与书写。在想象中,这些无声的汉字变得活灵活现,会说话了,自然他们就感兴趣了。
  比如“伞”字的儿歌,教师让学生观察字的每一笔画的特点以及每一笔画与字意的联系。儿歌如下:撇和捺伸得长,挡雨又遮阳;左小点右小撇,悄悄里面藏;长横托上边,一竖直直站中间。学生边念儿歌,边写字,听说读写多种感官与想象力交织一起,自然写字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二、想象力在绘本阅读中生成
  读多了,就有了语感;读多了就有了语料与语块;读多了,就让想象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读物要以绘本为主。绘本通常是通过大量的图片借助少量的文字来描述一个完整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要对图片进行想象甚至推测,才能弄清人物与事理的来龙去脉。学生很感兴趣的原因是,绘本的故事性强,他们的想象可以连续进行,更主要的是想象有具体的载体,又能顺着故事情节不断地向纵深处发展。如《吹小号的天鹅》《莎娜的红毛衣》等,它们的人物语言符合学生的说话特征,让他们想象其他语言的时候没有脱节的现象;它们的那些画面有的是夸张的、充满人物性格的,鲜明的个性,学生容易找到想象的点。绘本给学生的想象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看着惟妙惟肖的画面,学生会去想象他们的心情。看着简短的文字,学生会去想象他们当时的言行与举止。当然,想象也必须有序,不能一团乱麻地去胡思乱想。学生要有好的阅读方式,比如让学生想看封面,看封面的人物,让他们猜一猜只要人物叫什么,有什么本事,要做什么事。这些想象不是凭空的,一般主要人物总会出现在封面上,主要人物的特点,根据画面也都能想象出来。
  当学生看完绘本之后,教师要让他反过来想想他们当初的想象跟作者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自己去比较,去思考,这样会让他们的想象能力更有条理,也更具有价值。
  三、想象力在文本留白处生成
  中国传统国画的意蕴美在于它给观众许多留白,让人有无尽的遐想。同样小学教材文本中有许多留白之处,这些留白不是让教师对着教参给学生补上,然后让学生去记忆;而是给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一次锻炼的机会。这些留白可以是对内容的升华,可以是学生对自己阅读见解的延伸。想象,没有对错,只有谁更合乎情理。教师不做是非判断,不扫学生想象的雅兴,教师只引导学生往多层次、多角度去想象。首先教师要设置“留白”,如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设计这一环节,即“沉香救出了妈妈,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此时此刻,母子相见会是怎样的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留白,巧妙设计各种训练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填补“空白”,课文当中有许多省略号,比如说《九寨沟》,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些松树姿态,还有哪些姿态呢……这个省略号留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省略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能仅仅把省略号作为一个符号来处理。灵动课堂,不是看课堂讲得有多具体,内容有多深奥,而是看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想象思维得到多少次的锻炼。想象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教师培养了学生想象力之后就能够使他们把事物、事理、生活写得有血有肉。
  灵动课堂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课堂,是对传统的沉闷课堂的一次革新,也是将想象力提升到重要位置的一次尝试。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悉心引导,想象力的火花会在一次次的精妙活动中枝繁叶茂。
其他文献
一、前人已有研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公孙丑(下)》的第一章,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读篇目,体裁是议论文。在厘清文章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的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里强调了语文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那么,从“语文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虽然只有“核心”二字差别,但它却是一个从宏观策略到微观策略的演变过程。正如北师大郑国民教授所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是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实现的。  深度学习是以理解学习为基础,是学习
在中职教学体系中,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学科,教师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活力,在课堂模式更新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综合网络和教材的学习方式让中职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优化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职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阅读训练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中职生今后的知识学
在赏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把文字转换为可知可感的形象,才能真正进入诗境。真正进入了诗境的人,很难不为之倾倒。青少年思维活跃,脑洞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语文教师应该善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深入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用诗词浸润出“一颗活泼不死的心灵”。下面笔者以《静女》为例,谈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