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把所有学生全部培养成为专业画家或者足艺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创新意识,以及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美术教育在我国整个学校教育中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创造性是美术学科最显著特征,美术没有固定答案,作品贵在创新,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要求,无疑超过其他学科。那么怎样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更新观念,开展创造型教育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也必须要立足于人才的培养。创造力是人类的本能,它原本存在于人体之内,是一种尚待开发的潜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就好比矿藏,被深埋在大山之中。如果它经过开采,冶炼,就会成为有用的金属;如果得不到开发,它就永远是死气沉沉的大山。我们提倡更新教育观念就是在新时期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作为教学质量的新标准,把潜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才能开发出来,释放对学生创造的精神压抑。我们在教育中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单纯的传承性转向开发性和创造性,开展创造性教育。
二、积极探索,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1.创造性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造性素质的教师。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美术教师要以创造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目前,小学美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再加上主观不重视,要么根本没有专业师资,要么经常处于“让”课状态,远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名师出高徒”。新课标的实施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学生才乐于“尊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具有广博厚实的知识,对业务精益求精,努力实现“一专多能”。
2.实施开放性的美术教育,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自由、平等而和谐的教育氛围。教师、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这对发挥学生各自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为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也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自由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3.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风格各异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仅从理念和从成年人假设出发,而是从少年的需要与可能出发来规定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及教材体系。
(1)改革教学内容(教材)。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教学内容是关键。教材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与实际可能的知识与要求,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所接受、所理解。绘画、工艺、欣赏这三种课业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要考虑好他们的比重,尽力为学生设计一个完整、严谨的创造领域,来充分体现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自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关键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教他们学习的方法。理论讲解也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要强调发现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自主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质疑问题,激发学生的发现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4.强化学生个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征总合,也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每个学生由于所处的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及本身天赋的影响,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意识和心理特征。我们要通过美术专业的创造性与创造力的开发学生鲜明的审美个性,发展学生存在于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审美潜在资质,从而培养出具有不同个性的多样化人才。过去“大一统”的格局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独特性,使得学生自主发展受到阻碍,让丰富多样的个性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5.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学术讲座、参观画展等,把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锻炼学生的主动求知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特长,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坚定的敬业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以拓展他们创新的空间。
6.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定不能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要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所谓“全程式”评价,也就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构想创意及表现作全面评价,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评价作业时教师要把握好审美尺度,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
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但只要我们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和不断提高,始终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校的素质教育就会真正落到实处并结出硕果。
一、更新观念,开展创造型教育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也必须要立足于人才的培养。创造力是人类的本能,它原本存在于人体之内,是一种尚待开发的潜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就好比矿藏,被深埋在大山之中。如果它经过开采,冶炼,就会成为有用的金属;如果得不到开发,它就永远是死气沉沉的大山。我们提倡更新教育观念就是在新时期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作为教学质量的新标准,把潜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才能开发出来,释放对学生创造的精神压抑。我们在教育中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单纯的传承性转向开发性和创造性,开展创造性教育。
二、积极探索,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1.创造性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造性素质的教师。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美术教师要以创造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目前,小学美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再加上主观不重视,要么根本没有专业师资,要么经常处于“让”课状态,远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名师出高徒”。新课标的实施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学生才乐于“尊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具有广博厚实的知识,对业务精益求精,努力实现“一专多能”。
2.实施开放性的美术教育,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自由、平等而和谐的教育氛围。教师、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这对发挥学生各自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为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也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自由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3.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风格各异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仅从理念和从成年人假设出发,而是从少年的需要与可能出发来规定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及教材体系。
(1)改革教学内容(教材)。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教学内容是关键。教材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与实际可能的知识与要求,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所接受、所理解。绘画、工艺、欣赏这三种课业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要考虑好他们的比重,尽力为学生设计一个完整、严谨的创造领域,来充分体现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自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关键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教他们学习的方法。理论讲解也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要强调发现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自主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质疑问题,激发学生的发现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4.强化学生个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征总合,也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每个学生由于所处的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及本身天赋的影响,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意识和心理特征。我们要通过美术专业的创造性与创造力的开发学生鲜明的审美个性,发展学生存在于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审美潜在资质,从而培养出具有不同个性的多样化人才。过去“大一统”的格局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独特性,使得学生自主发展受到阻碍,让丰富多样的个性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5.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学术讲座、参观画展等,把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锻炼学生的主动求知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特长,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坚定的敬业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以拓展他们创新的空间。
6.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定不能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要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所谓“全程式”评价,也就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构想创意及表现作全面评价,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评价作业时教师要把握好审美尺度,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
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但只要我们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和不断提高,始终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校的素质教育就会真正落到实处并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