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青油画作品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d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长青,1963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设计系副主任。
  油画作品《欢度佳节》入选《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1997年)并被台湾山美术馆收藏;油彩壁画作品《中国走进新时代》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2004年),并获佳作奖;该作品还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4年);装置作品《祝福短信天下传》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05年)。
  作品曾发表于《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美术》《装饰》《画界》《今日中国》(英文版)等杂志。
  
  数年磨一剑,现在仍在生长繁殖的巨幅作品《中国走进新时代》让宋长青的名字在美术圈内外鹊起,许多媒体的追捧也使他及他的“大画”连带下的其他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我也随波逐流,跟着大家聊聊十年前就认识了的画坛“老弟”。
  


  《中国走进新时代》是壁画、是油画、是年画,我看也是行为艺术作品,是真正“活”着的作品,因为它的部分内容和形式在“生”和“灭”的变化之中,所以常有已被选择的人物还未画出或尚未画完,便已不再是当下的典型,也不对未来构成影响,似流星闪过,于是作者就要重新选择、重新更换,这不也正是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征之一吗?
  其实十数年前,宋长青就已经踏上了这条我认为是艺术创作的大路。所谓“大路”就是富有时代性,引领时代主潮流,歌颂人类积极向上的生活,健康、美好的进步之路。
  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已对宋长青《中国走进新时代》这件作品作了很到位、很周到的评论,诸如这件作品是波普的、是民间艺术的现代表现、是大俗通雅等等。毫无疑问,这件作品的意义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包括作者本人也无权利把它归属到某一明确的种类之中。正是它的综合性、多边性,使它的赏读人群可以从拿着放大镜研究笔触朝向、色层结构,从作品中发现源流、剖析思想、上纲上线的理论家到盲目跟着画面笑脸嬉笑的为起码的温饱苦苦奔波的贫民。作为赏读人群中的一员,我觉得这件作品从表面看,作者吸收了民间艺术形式中的很多东西,并且为作品披挂上了通俗艺术的外套。民间美术尤其年画,其本质是欢庆或祈盼祥瑞、幸福,营造欢乐,无论民众贫与富、乐与忧,无不对其抱有敬意。
  年画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观念性,但应是被所有人理解和认同的,幸福之人愿锦上添花,不幸之人则祈求着那也许永远都来不了的幸福。红色是中国民间美术乃至中国喜庆文化的主色彩,对中国它已成为其他色彩无可取代的永恒定式,长青在色彩上正是运用了最中式的“红色符号”。可以说,长青的这幅作品创造了极具当代性的新年画图式。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能看“懂”画面,画中人物真实,有名有姓,大多是当下社会多元结构中最具标志性的人物,当然也有极少几个最无名的人物,包括当时他3岁的儿子和我9岁的儿子。
  


  在艺术处理上,长青把他们“舞台化”了,舞台化就是典型化,有夸张,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在作品中就形成了真实可信的人物与理想化、符号化的人物神态重叠一起的效果,作者缔造的几乎全是露齿的笑容,笑容的幅度、频率几近相同,这样的处理暗合了中国民间美术年画、剪纸艺术中众多人物有一致的符号化面孔的表现形式,这种图案化笑容的重复并置也是现代观念艺术中可见到的形式。真实的角色与作者艺术处理后的形象重叠,于是就有了多重的含义,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象征性的幻化了的虚拟舞台。各界的精英们,他们的面孔被涂上灿烂的油彩,作者又为他们设计了有适度幽默感和浪漫感的动态,加上从当下社会生活中择取的有焦点、时尚因素的交通、建筑、植物、有工、农业象征的符号化的形象,宋长青营造了一个很正面、很积极、很纯朴、很大众化、很节日、很恢宏的载歌载舞的大舞台。把劳动模范、演艺明星、企业家、世界冠军等名人统统纳入到“主旋律”当中,同时他好比一位民乐队指挥,完成了一场规模庞大的中国式的交响乐章。
  无疑,作者首先要倾力表现的是一种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生存状态。每个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无论受到来自意识形态、自然界及自身生存规律的何种影响,都应该展现昂扬的生命活力。如果从另一角度解读这件作品,作者是以强化的形式主义画面批判从大跃进以来到文革乃至现代还偶发的像顽固的神经性皮炎般的各类形式主义,引发人们注意在目前科技、文化、产业繁荣现象的背后,浮躁、盲目乐观以及拜金主义所带来的腐败像毒瘤般侵害着我国社会这庞大的躯体。
  “我愿我的绘画能够表达恢宏、博大的气势,并把这种气势凝固于深厚而热烈的、纯朴而艳丽的、平和而喜庆的基调之中,我要在一种详和欢乐、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挖掘其内在的更深一步的审美价值,并对之进行人文关怀与思考。”长青的这段创作感言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作品。他最关注当下社会现实中典型性事件,从中提取艺术创作的因素予以更强烈的表现,倾心构筑一种升华的、超脱的同时又是喜闻乐见的大俗大雅的境界。宋长青秉承了中国民间美术的气质,再造了21世纪“红、光、亮”的图式,他的思维模式不同于只能寡和的一些当代艺术,而是倾向于被所有人理解。他有一种把艳丽、热烈向所有观众倾泻的企图,使人们体验着几乎是一种强加的不可抗拒的快乐,自觉地带有了文革“红海洋”的意味。
  


  有一次见到长青,在问候他孩子的近况时,他回答了一连串“正在茁壮成长”,不禁让我笑出了声,他的话太像他的画儿了。长青是个对生活非常积极的人,每次见到他,不管脸色是光彩还是灰暗,他总以笑脸示人。他酷爱书,但凡手有闲线,全都给了书店。读书广泛,传统的、新潮的、经典的、流行的,有关文化范畴的多学科的书他全看,这使得他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完整化就显得很坚定。他的思维视野开阔,洞察力和敏锐感似乎与他的外表不符。他一反大多数知识分子常在忧患中思考的状态,他更多的是在阳光和快乐中思考问题。同时在他身上也多多少少地保留着中国文人在幽默、调侃中隐约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气质。
  再看看长青的《冬季童话》系列作品。他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借用了中国民间艺术祥瑞图形中的形象,如龙、凤、虎、狮、鹿、鹤、鹊、燕、鲤鱼、门神、梅、菊、荷等等,或直接作为标志性形象用于作品中,或采用并置的手法,把当代社会典型的具象征意味的形象符号化引入作品中,使其与传统符号对应产生时空转换、思维震荡的作用。此系列作品中把象征快乐幸福的最美好、最纯真的孩童形象与被冰封的看似凶煞的常被国人用来驱邪镇宅的瑞兽或武士相处,画面形象对比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并借用传统“百子图”的语境制造出一个浪漫和谐令人想往的世界。画面先是给人以儿童节日般欢愉的感觉,但从那冰封的形象处理上,我似乎又破译出作者内心所滴露的矛盾状态,因为我很知道,他的画如同他的人一样在大众化的外表、平铺直叙的陈述、略带幽默感的造型的表象下,其实有深深的思索。
  不得不提的是宋长青的《祝福信息传天下》,这件作品在他的系列作品中也是有些另类的。这是他运用多种材料包括实物创构的一件喜庆的融可读性和视象性于一体的装置艺术作品,它在传达适口的诵读快感的同时给予了观众亦真亦幻的视觉愉悦。图象文字化、文字图象化,平面立体交合的年节“画”被长青很轻松地创造出来。观众在享受作品时,已忽略了构建作品的材料。内容、形式、材料一体化的完美结合所生发出的美感效应已占据了观众的心灵空间,这让我更加佩服长青对艺术“玩”得如此潇洒。
  


  认认真真地用艺术之“笔”“记录”这个时代,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进行着艺术劳作。宋长青在他的作品中画了很多劳模,我看他就是这一时代这一行当里的“劳模”,这个“劳模”需要被发现、被表彰,因为他的辛苦劳动产生出这些反映时代的好作品。
  “记录时代”——这个伟大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更多像宋长青这样的艺术“劳模”。
  
  





其他文献
艺市展望:清代瓷器光芒四射后劲十足  在刚刚结束的佳士得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出人意料地以1.5123亿港元拍出,高出估价7000多万港元,竞得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女士。此价的诞生,不仅创下亚洲拍卖会的历史最高记录,而且创下清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现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成交价列排行榜第二位。据悉,此碗存世仅一对,另一件为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
期刊
庄子云:“夫水土之积也厚,其生物必蕃。”清代绘画史上出现王原祁这位“集其大成,自出机杼”的山水画大师,并非偶然。在谈王原祁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家世渊源。  王原祁的父亲王揆是清顺治十二年的进士出身,其祖父王时敏23岁即任太常寺的尚宝丞,其曾祖父王衡举明万历十六年顺天试第一。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太祖父王锡爵。这位王锡爵大人,就连《明史》也不惜千余言来为他作传。兹摘录数行请大家一读:  王锡爵,字元驭,
期刊
王义胜,济美斋签约画家。  1941年生于辽宁盖县,195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王义胜工笔人物画教程》《水墨仕女画法》。    评价画的最高境界是逸品。逸笔草草,写胸中之逸气。逸,放逸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不迁就世俗,而强调个性。逸笔草草未必就是成为逸品的标志,但逸品的诞生
期刊
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过大年时,家家户户喜贴门联,张挂年画是必不可少的事项。确实,贴上门联和年画给农家庭院带来了喜庆和欢乐气氛。年画这一艺术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解放后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年画的生产和效用,建国后颁发的第一号中央人民政府文件即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毛主席在文件上批示:“请由沈雁冰同志签署,应公开发表。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建国才43天就号召开展年画工
期刊
曹用平,名庸,字正德。  1922年生于江苏南通,17岁移居上海拜王个簃为师,得吴昌硕艺术真谛。工花卉写意,善及金石书法。  现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南通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顾问,南通市书法国画研究院顾问,南通市王个簃艺术馆顾问,通州市书画院名誉院长。多次在国内外办展讲学,学术交流遍及美国、日本、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  
期刊
《鉴藏》总第12期,以引发互动的思路,刊登丁一乃先生的《紫砂壶赏析鉴藏要点》。该文以人品艺品相一,创作者、品评者、收藏者等之间,是以气质为根本要素的同气、同智、同情、同趣、同需、同爱等内在素质理性互动关系,体现相关者的文化道德修养。提出以徐汉棠等九名家作品自验,燃起紫砂艺壶爱好者尝试对号入座的兴趣。现介绍九大名家的基本情况,以供读者检验自己“已到一定境界”的水准。  1.汪寅仙,女,1943 年生
期刊
问:在您眼中您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父亲这个人严肃、质朴、刚正,这是艺术圈里,不管是画院还是他的朋友,对他比较一致的看法。  问:李可染先生在烟江暮霭图上为您父亲题字,其中有“颜地同志为人刚正不阿品质高尚”等。您觉得这是您父亲一生的写照吗?  答:是的,我觉得父亲一生做到了“刚正不阿、品质高尚”。  问:您父亲颜地先生对绘画是小时候就喜欢呢?还是参军以后党需要并培养的呢?  答:他是喜欢。
期刊
黄金易得 田黄难求  关于田黄石有许多的神话传说,比如田黄石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灵石,比如田黄石是乾隆皇帝做梦时玉皇大帝赏赐的宝贝。其实田黄石的备受推崇追捧,除了它本身具有的温、润、细、结、凝、腻外更多的是它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稀缺性和田黄石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清代帝王眼里田黄的地位超过一切珍宝。被尊为“石帝”,民间便有了“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一块田黄更成
期刊
在五光十色的彩石世界里,福州寿山田黄石由于十分希罕,历来都为人们所珍重,有“石中之王”之说。  田黄石虽天生丽质,然而必须加以创作才能使之更为尊贵。由于田黄石珍贵难觅,所以创作时必须十分谨慎。通常田黄石外表都由一层很薄的黄色或黑色石皮包裹着,外形多呈卵状,没有明显的菱角,所以艺人多施以薄意创作手法。薄意创作注重画意,从点画之间到画面的整体构图多采纳国画方法。已故大师林清卿创作的田黄“秋山行旅”“游
期刊
上官守一原名上官守银,笔名躬耕子,号居敬轩主,1958年出生于江苏徐州,自幼喜爱书法。近年来先后在全国获奖数十次,曾随“书画之乡”十二人至北京、广州展出,作品曾发表于书法杂志。  其传略见于《世界现在美术家大词典》《世界著名书画真迹博览》《国防当代书法大观》《中国艺术界名人录》等数十部辞书,作品被北京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并受聘山东泰山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家艺术委员会授予“二十一世纪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