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以化学实验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化学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问题;创新;素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实验教学是极其薄弱的环节,目前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简单的“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较多,而缺乏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内容。
2.实验手段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应用到许多领域中,而实验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要求的内容较少,不能反映当今化学发展的水平。
3.传统的实验和分析方法等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偏差较大。
4.教学方法单一,照方抓药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5. 教学方法仍采用实验前教师详细的讲解实验内容,不仅占用了学生有限的动手时间,而且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努力深化实验改革,倡导科学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是在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某些问题讲得太绝对,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显然,这不是氧气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等,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现象,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更具有发展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思考、讨论,来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新规律,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0
[3]冯彧.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8
【关键词】实验;教学;问题;创新;素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实验教学是极其薄弱的环节,目前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简单的“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较多,而缺乏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内容。
2.实验手段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应用到许多领域中,而实验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要求的内容较少,不能反映当今化学发展的水平。
3.传统的实验和分析方法等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偏差较大。
4.教学方法单一,照方抓药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5. 教学方法仍采用实验前教师详细的讲解实验内容,不仅占用了学生有限的动手时间,而且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努力深化实验改革,倡导科学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是在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某些问题讲得太绝对,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显然,这不是氧气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等,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现象,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更具有发展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思考、讨论,来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新规律,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0
[3]冯彧.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