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学习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教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科学课实验教学存在缺少实验活动观察能力,思维浅显、缺乏合作、自由不规范等诸多现象。因此如何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的观察能力有效性,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落实科学课常规实验,遵循实验设计原则,优化实验设计、关注实验过程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给予充足的实验探究时间和空间等是实现有效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高观察能力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 , 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实验教学如此重要,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么没有实验,要么就是教师让自己的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丧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教师务必需要一套适合本班学省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科学实验观察的能力。
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小学生年龄小,对观察方法缺乏了解,如果缺乏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观察必然具有很强的盲目性,无法进行正确的观察,观察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观察方法的渗透,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观察方法,在运用顺序观察法、验证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解剖观察法等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正确使用观察仪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观察时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 放大镜等,如果学生对观察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好,这也会对观察效果造成 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记录。写观察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運用文字、图表、符号、图画等形式对观察过程、观察结果、观察心得等做好记录,并让学生结合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总结,这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 用就近的原则进行水样的采集,并让学生猜想水样中有什么,明确观察水样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将采集的水样,取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科学合理。为了提高观察效果,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显微镜的使用指导,让学生将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便于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教师要对个别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展示,让大家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水滴里存在的微观世界。在这个微观世界中,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被激发,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学习,对于观察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二、 引导实验开展,提高学生能力
编入小学科学课本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探究,以明白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就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经常遇到的一些科学现象出发,进行观察实验,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再把所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反哺生活。这样,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才能有基础,才更长久。 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动性。
总之,在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明确观察实验目标,丰富学生观察实验的资源。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实验才能深入、 有效地展开。教学的核心是鼓励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凸显出来。广大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自主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高观察能力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 , 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实验教学如此重要,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么没有实验,要么就是教师让自己的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丧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教师务必需要一套适合本班学省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科学实验观察的能力。
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小学生年龄小,对观察方法缺乏了解,如果缺乏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观察必然具有很强的盲目性,无法进行正确的观察,观察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观察方法的渗透,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观察方法,在运用顺序观察法、验证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解剖观察法等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正确使用观察仪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观察时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 放大镜等,如果学生对观察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好,这也会对观察效果造成 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记录。写观察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運用文字、图表、符号、图画等形式对观察过程、观察结果、观察心得等做好记录,并让学生结合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总结,这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 用就近的原则进行水样的采集,并让学生猜想水样中有什么,明确观察水样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将采集的水样,取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科学合理。为了提高观察效果,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显微镜的使用指导,让学生将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便于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教师要对个别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展示,让大家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水滴里存在的微观世界。在这个微观世界中,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被激发,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学习,对于观察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二、 引导实验开展,提高学生能力
编入小学科学课本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探究,以明白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就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经常遇到的一些科学现象出发,进行观察实验,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再把所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反哺生活。这样,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才能有基础,才更长久。 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动性。
总之,在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明确观察实验目标,丰富学生观察实验的资源。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实验才能深入、 有效地展开。教学的核心是鼓励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凸显出来。广大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自主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 韩旭.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68.
- 应从祥.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实验观察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45-47.
- 孙莹. 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8.
- 卢伟平.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