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起步阶段,而小学科学中的文化知识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通过科学授课来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合作;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科学这门功课,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新发明和创造精神。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意识不到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价值,导致小学生的科学精神难以体现。科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科学的基本内涵,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实验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本文就教学实际经验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在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育资源较为欠缺,小学科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趣味,通过学习科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索精神。同时,在科学教学中,教材中的科学现象都是经过科学家的精准实验而得到的经验总结,只有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观察才能对教材中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受资源发展的限制,很多学校在科学教学中的资源不多,导致很多教师将科学实验直接上成了理论灌输课,导致学生听得如同嚼蜡,对课堂的兴趣全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一知半解。
二、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鼓励合作研究,提升学生科学精神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合作学习被列为重点,通过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针对科学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科学的具体知识认知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因此可以说让学生进行合作基本相当于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提升学生的探究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开展“植物的共同特点”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为了让学生探究起来更有方向,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思考问题“观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区别,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生长特点是什么?”“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然后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成长特点是什么?”“观察百年老树和枯死老树,你知道植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些问题中的植物图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
如此,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活跃起来,他们不仅可以互帮互助,还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想法,最终提升了学生对合作精神的重视,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二)利用问题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探究
问题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通道,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可以进行课堂的互动,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并且小学科学对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给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在课堂进行有效的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升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变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你可以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发出声音呢?”“声音是如何形成的?”等含有探究性的问题。在提出具体的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一些书、自己的嗓子等发出声音,然后观察声音的形成原因及声音的变化。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操作结果来进行观察和总结。
(三)巧用新型技术,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21世纪,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为更多的发展行业带来机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很多因素对于小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展现小学科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進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当中的要求,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播放食盐、面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现象。在让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具体现象。如此,学生们的兴趣十足,因为在相关的视频画面刺激下,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对视频的观察更为认真。通过应用微课,推动学生快速掌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逐步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四)注重实践实验,内化所学基本知识
小学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用型学科,因此进行相关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基本的现象在课堂实验中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一些科学现象在课堂进行实验缺乏一定的素材和时间支持,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下实验的形式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的结果。这个实验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前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教授“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一课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下观察与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问题,然后让学生总结和发明一种降低空气污染的工具。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为自己的实验提供帮助,还可以征求父母的帮助来获得实验的相关步骤和实验结果。如此,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增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追求学生科学发展素质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科学发展素质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行合作而掌握实验的步骤,还可以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了解科学的具体发展、生成过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合作;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科学这门功课,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新发明和创造精神。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意识不到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价值,导致小学生的科学精神难以体现。科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科学的基本内涵,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实验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本文就教学实际经验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在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育资源较为欠缺,小学科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趣味,通过学习科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可以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索精神。同时,在科学教学中,教材中的科学现象都是经过科学家的精准实验而得到的经验总结,只有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观察才能对教材中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受资源发展的限制,很多学校在科学教学中的资源不多,导致很多教师将科学实验直接上成了理论灌输课,导致学生听得如同嚼蜡,对课堂的兴趣全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一知半解。
二、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鼓励合作研究,提升学生科学精神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合作学习被列为重点,通过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针对科学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科学的具体知识认知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因此可以说让学生进行合作基本相当于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提升学生的探究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开展“植物的共同特点”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为了让学生探究起来更有方向,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思考问题“观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区别,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生长特点是什么?”“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然后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成长特点是什么?”“观察百年老树和枯死老树,你知道植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些问题中的植物图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
如此,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活跃起来,他们不仅可以互帮互助,还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想法,最终提升了学生对合作精神的重视,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二)利用问题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探究
问题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通道,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可以进行课堂的互动,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并且小学科学对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给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在课堂进行有效的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升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变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你可以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发出声音呢?”“声音是如何形成的?”等含有探究性的问题。在提出具体的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一些书、自己的嗓子等发出声音,然后观察声音的形成原因及声音的变化。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操作结果来进行观察和总结。
(三)巧用新型技术,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21世纪,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为更多的发展行业带来机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很多因素对于小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展现小学科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進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当中的要求,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播放食盐、面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现象。在让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具体现象。如此,学生们的兴趣十足,因为在相关的视频画面刺激下,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对视频的观察更为认真。通过应用微课,推动学生快速掌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逐步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四)注重实践实验,内化所学基本知识
小学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用型学科,因此进行相关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基本的现象在课堂实验中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一些科学现象在课堂进行实验缺乏一定的素材和时间支持,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下实验的形式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的结果。这个实验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前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教授“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一课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下观察与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问题,然后让学生总结和发明一种降低空气污染的工具。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为自己的实验提供帮助,还可以征求父母的帮助来获得实验的相关步骤和实验结果。如此,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增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追求学生科学发展素质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科学发展素质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行合作而掌握实验的步骤,还可以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了解科学的具体发展、生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