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项目旨在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背景与现状,进一步分析以促进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就业为导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设置研究;安徽财经大学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背景与现状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现代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式转变、教学师资力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进步。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不仅具有经济学要求学生的严谨,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各学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的不同,可以发现国内院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开设趋势已十分明显。小部分经济学科基础深厚招生规模小的一流综合性大学始终坚持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道路讨论等理论方向, 坚守精英化培养方向。与此同时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开始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具有解决对外经济贸易领域各类实际问题能力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对外经济贸易人才。把解决国际经济贸易实际问题放在应用型人才以及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这符合我国现行的教育发展目标。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现状
现行,大部分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的课程设置包括以下5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公共任选课。除此之外安徽财经大学对每个部分课程的学分修读也有相关规定,相关课程的学时和学分的安排如下图:
二、促进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特色课程定位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这三门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三门课程之间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叠的情况,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三门课程就要找准课程的定位。《国际经济学》课程:是从整体上介绍和给学习提供理论工具的课程,因此放在最先学习。《国际贸易》课程则进一步定位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情况介绍,故《国际贸易实务》就应该结合实际,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开展教学工作。
(二)知识讲授及能力培养
《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后续阶段课程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学习方法。《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等课程的学习就是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同时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国际贸易课程的核心内容、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性
例如《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根据学习方向不同和学生学习兴趣分为《初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三种层次。在不同的层次,课程讲解的重点和要求可以各有侧重。初级主要集中于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中级和高级课程可以根据基本理论发散思维,结合现实情况教学。使方向不同和需求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修读相关课程。
(四)与时俱进
学生理念的更新,时代变化,学科变化、专业课程调整等导致很多在学校内学习的知识跟不上国际贸易的要求。因此要通过课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的媒体的提升来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对于教师和学生要时刻关注与学科最前沿和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这两方面不断的改进课程的教学,提升课程的活力。
三、促进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目前主要由文化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组成。文化课主要包括毛概、英语(包括精读和听力)、体育、计算机操作基础、写作等,约占总学时的 35.2%;专业核心课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双语)等课程,约占总学时的 40.3%;专业拓展课由经济法、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产业经济学、国际商法等约占总学时的24.5%。
(一)课程设置中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偏低
安徽财经大学国贸专业的英语课程主要设置为两类,即英语精读和英语听力。国贸专业的英语课程安排在大一的上下学期,每周共有四个课时。另外,如果你在大一时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那么你就可以申请免修英语。从这一点看来,国贸专业较少的英语课时以及学校的“优惠政策”,使得绝大部分的同学没有在大一时延续高中英语的学习状态,导致其大学英语水平处于下滑的状态。然而在如今国贸专业的就业情况看来,英语能力对于应聘好的就业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差是毕业生就业后放弃国贸类就业单位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设置缺少国际贸易实训课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想光通过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国贸综合能力是很难做到的。目前,安徽财经大学的口语实训仅限于规模较小的英语角,而外贸业务实训是通过实验室的操作软件实现的。这些实训课内容较为简单,并且学时较少,很难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与毕业生自身的能力产生较大的差距。
(三)蚌埠地区国际贸易产业较为滞后,校企合作欠缺
对于国贸专业来说,在毕业之前能够获得相关企业的实习机会对于以后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蚌埠作为一个三线的城市,外贸行业的发展十分有限,因此在学校周边无法找到和合适的企业供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校企合作十分欠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确立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贸专业的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外贸制单员、商务翻译、外贸销售员、报关员等,这类职业的共同特点是对在职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在职人员适应性強、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突出,具有求创新性思维。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对中国主要的进出口国家(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的社会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2.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能力,能熟练的书写外语函电;
3.熟悉国际贸易的相关步骤,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具有基本的认识,具有操作国际贸易基本业务的能力。
(二)优化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
基于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课程设置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较低以及缺少实训课的两点问题,安徽财经大学在进行课程优化改革时需进行如下几点变动:
1.增加英语基础课的开设,并将课程覆盖到大一到大三三个年级,不允许通过四六级可申请免修英语的政策;
2.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基础上,在每周提供部分课时开设英语口语实训课和国际贸易实训课,并且尽可能邀请校外的国贸专业人才进行实训课的教学。
(三)增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习机会
由于蚌埠的外贸企业较少,因此学校应积极联系蚌埠周边城市的外贸公司,像合肥、芜湖等,尽量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其一,可以邀请企业销售、报关、单证、文秘等不同领域的精英来校进行专业知识讲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以后的工作岗位都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对以后的工作方向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打算;其二,可以与企业做好沟通,为我校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争取到宝贵的实习或留任机会,让国贸专业的学生找到对口的工作,解决国贸专业就业困难的问题。
项目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78036)
作者简介:方海东(1995—)男,汉族,安徽池州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本科。周浩(199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本科。
【关键词】 就业为导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设置研究;安徽财经大学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背景与现状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现代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式转变、教学师资力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进步。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不仅具有经济学要求学生的严谨,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各学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的不同,可以发现国内院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开设趋势已十分明显。小部分经济学科基础深厚招生规模小的一流综合性大学始终坚持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道路讨论等理论方向, 坚守精英化培养方向。与此同时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开始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具有解决对外经济贸易领域各类实际问题能力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对外经济贸易人才。把解决国际经济贸易实际问题放在应用型人才以及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这符合我国现行的教育发展目标。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现状
现行,大部分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的课程设置包括以下5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公共任选课。除此之外安徽财经大学对每个部分课程的学分修读也有相关规定,相关课程的学时和学分的安排如下图:
二、促进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特色课程定位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这三门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三门课程之间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叠的情况,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三门课程就要找准课程的定位。《国际经济学》课程:是从整体上介绍和给学习提供理论工具的课程,因此放在最先学习。《国际贸易》课程则进一步定位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情况介绍,故《国际贸易实务》就应该结合实际,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开展教学工作。
(二)知识讲授及能力培养
《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后续阶段课程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学习方法。《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等课程的学习就是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同时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国际贸易课程的核心内容、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性
例如《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根据学习方向不同和学生学习兴趣分为《初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三种层次。在不同的层次,课程讲解的重点和要求可以各有侧重。初级主要集中于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中级和高级课程可以根据基本理论发散思维,结合现实情况教学。使方向不同和需求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修读相关课程。
(四)与时俱进
学生理念的更新,时代变化,学科变化、专业课程调整等导致很多在学校内学习的知识跟不上国际贸易的要求。因此要通过课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的媒体的提升来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对于教师和学生要时刻关注与学科最前沿和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这两方面不断的改进课程的教学,提升课程的活力。
三、促进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目前主要由文化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组成。文化课主要包括毛概、英语(包括精读和听力)、体育、计算机操作基础、写作等,约占总学时的 35.2%;专业核心课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双语)等课程,约占总学时的 40.3%;专业拓展课由经济法、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产业经济学、国际商法等约占总学时的24.5%。
(一)课程设置中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偏低
安徽财经大学国贸专业的英语课程主要设置为两类,即英语精读和英语听力。国贸专业的英语课程安排在大一的上下学期,每周共有四个课时。另外,如果你在大一时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那么你就可以申请免修英语。从这一点看来,国贸专业较少的英语课时以及学校的“优惠政策”,使得绝大部分的同学没有在大一时延续高中英语的学习状态,导致其大学英语水平处于下滑的状态。然而在如今国贸专业的就业情况看来,英语能力对于应聘好的就业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差是毕业生就业后放弃国贸类就业单位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设置缺少国际贸易实训课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想光通过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国贸综合能力是很难做到的。目前,安徽财经大学的口语实训仅限于规模较小的英语角,而外贸业务实训是通过实验室的操作软件实现的。这些实训课内容较为简单,并且学时较少,很难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与毕业生自身的能力产生较大的差距。
(三)蚌埠地区国际贸易产业较为滞后,校企合作欠缺
对于国贸专业来说,在毕业之前能够获得相关企业的实习机会对于以后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蚌埠作为一个三线的城市,外贸行业的发展十分有限,因此在学校周边无法找到和合适的企业供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校企合作十分欠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确立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贸专业的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外贸制单员、商务翻译、外贸销售员、报关员等,这类职业的共同特点是对在职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在职人员适应性強、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突出,具有求创新性思维。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对中国主要的进出口国家(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的社会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2.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能力,能熟练的书写外语函电;
3.熟悉国际贸易的相关步骤,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具有基本的认识,具有操作国际贸易基本业务的能力。
(二)优化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
基于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课程设置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较低以及缺少实训课的两点问题,安徽财经大学在进行课程优化改革时需进行如下几点变动:
1.增加英语基础课的开设,并将课程覆盖到大一到大三三个年级,不允许通过四六级可申请免修英语的政策;
2.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基础上,在每周提供部分课时开设英语口语实训课和国际贸易实训课,并且尽可能邀请校外的国贸专业人才进行实训课的教学。
(三)增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习机会
由于蚌埠的外贸企业较少,因此学校应积极联系蚌埠周边城市的外贸公司,像合肥、芜湖等,尽量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其一,可以邀请企业销售、报关、单证、文秘等不同领域的精英来校进行专业知识讲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以后的工作岗位都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对以后的工作方向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打算;其二,可以与企业做好沟通,为我校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争取到宝贵的实习或留任机会,让国贸专业的学生找到对口的工作,解决国贸专业就业困难的问题。
项目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78036)
作者简介:方海东(1995—)男,汉族,安徽池州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本科。周浩(199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