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外宣翻译中,对中国文化的宣传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中国的歇后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独特的中国民族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等。那么通过对歇后语的定义,特点,类型进行分析,在外宣翻译中对歇后语的含义进行必要的加工与处理,让其既能展现中国文化,又能为受众所理解,从而能更好的宣传中国文化。
【关键词】外宣翻译;中国歇后语;翻译;中国文化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日益突飞猛进的进步,中国与他国之间的方方面面的交流愈加频繁,因而对外翻译既成了时不我待的需求,又成了译者们的一个巨大挑战,尤其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方面,而众所周知,中国的歇后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祖祖辈辈,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显著的体现。那么如何根据歇后语的特征进行翻译,来更好的宣传中国文化呢?
2.外宣翻译
2.1外宣翻译定义:
对于外宣翻译,在翻译界中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阐释,从宣传渠道的角度,黄友义认为(2004:27):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需要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就是外宣翻译。张健从广义狭义的角度进行阐释:(2009:77)广义:对于宣传主体所在地区而言,外地区属于“外”。狭义:面向国际的对外宣传,主要以外国人为宣传对象,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在对方开放中发挥先导与桥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服务经济,促进开放,宣传中国,树于形象”。
2.2外宣翻译特点:
通过对外宣翻译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宣翻译主要是对外即主要是把中文译成为英文的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的一种,因此我们需先通过对比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特征,来具体看外宣翻译的特征。
通过表一对比特征,可以发现其外宣翻译的特征具有一般非文学翻译文章的特征,但它又与他们不同,有它其独特的特征:
2.2.1注重宣传效果:要尽量让目标读者和我们中国读者产生一样的效果。
比如:中国银行的翻译: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就需要给它后面加以解释,因为目标读者可能不知道中国银行具体是什么银行,在中国的地位,翻译就可能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后面给它加以解释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China’s Central Bank,就会清楚很多,宣传的效果也会更好。那么在我们的中国歇后语,在我们很多的日常生活中,文学作品中,广告中均有体现,那么在翻译的时候,一样要注意其宣传效果,尤金.奈达就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中首先,意义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形式,因此在我们的歇后语翻译中,无论从外宣翻译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来讲,都要注意让其目标语能让目标读者与我们中国读者产生一样的感受。
2.2.2受众内外有别:指目标读者与中国读者在文化,思维等习惯上是有差异的,所以须把受众的角度放在第一位。
在译者进行外宣翻译时,由于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就需要译者们站在受众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正如黄友义所言,“对于从事外宣工作的翻译人员来说,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黄友义2004:28)。因此,译者们在翻译时,更多关注的不应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看作是文化与文化的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更准确来讲,在进行对外翻译时,通过理解国外的文化,思维方式后,进而来用另外一种语言思维来表达源语言。
3.中国歇后语
3.1歇后语的特点:
歇后语由两部分构成。从修辞角度来看第一部分为比喻,第二部分为对第一部分比喻的说明与解释。第一部分正是歇后语总是能起到生动幽默的效果的原因。它能引起人们去对前部分比喻的真正含义进行思考。两部分加在一起能使得语言更加生动,也建立了一种语言的艺术之美。
3.2歇后语的分类:1、喻意类歇后语;2、双关类歇后语
3.3双关类歇后语:
这类歇后语,后面的部分,有一语双关的含义,即对前面部分进行解释,又引申出其他的含义。这一类的歇后语,在英语翻译中是极难翻译的,因为在国外的语言文字中,极少有像中文的这样既谐音又表意的字和词。
如:麻布袋绣花——真(针)功夫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一根筷子吃藕——挑眼
3.4.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通过对歇后语定义,特征,分类的分别阐释,以及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在进行对外翻译时,需要根据受众本身的文化,思维,对其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有的进行直译,有的进行意译,有的进行直译+意译。
3.4.1直译:
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两者的字,词,词序等有很多的相似点,并且在受众文化中,能有与源语与之相同的文化感受,这样我们就能直接进行直译。
例:(1)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重道远
A march which is 25,000 miles long, used to describe an arduous journey.
上面的例子中,源语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目的语中有其对等的意义,目标读者有着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文化认知,且中英思维模式,文化差异不大,因译直接采用直译,就能让受眾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也能起到相应对外宣传的效果。
3.4.2意译:
有一些歇后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甚至有的隐含典故,若直译,非但达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反而会让受众理解起来更加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去对源语进行加工处理,解释出源语中的隐含意义所在,有典故的地方,还有必要简短解释其由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外宣翻译中,达到受众理解源语真正所在的意义。
例:(1)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Don’t snap and snarl at me when I’m trying to do my best for you.
这里,若译成:A dog bites Lu Dongbin,受众会不知所云,这时候译者就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思维,去掉源语的“狗”与“吕洞宾”,进行加工处理,反之,如若译作中有吕洞宾,译者也应对其相应的隐含的典故进行解释。
4.结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的歇后语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对其歇后语翻译的关注与研究,也是一个宣传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歇后语所蕴含的独特的中国文化让更多国家所了解,所认识,让它带着其中国独有的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所需要不懈努力的。
5.参考文献:
[1]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温端政. 歇后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中国翻译. 第25卷. 第6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中国歇后语;翻译;中国文化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日益突飞猛进的进步,中国与他国之间的方方面面的交流愈加频繁,因而对外翻译既成了时不我待的需求,又成了译者们的一个巨大挑战,尤其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方面,而众所周知,中国的歇后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祖祖辈辈,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显著的体现。那么如何根据歇后语的特征进行翻译,来更好的宣传中国文化呢?
2.外宣翻译
2.1外宣翻译定义:
对于外宣翻译,在翻译界中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阐释,从宣传渠道的角度,黄友义认为(2004:27):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需要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就是外宣翻译。张健从广义狭义的角度进行阐释:(2009:77)广义:对于宣传主体所在地区而言,外地区属于“外”。狭义:面向国际的对外宣传,主要以外国人为宣传对象,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在对方开放中发挥先导与桥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服务经济,促进开放,宣传中国,树于形象”。
2.2外宣翻译特点:
通过对外宣翻译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宣翻译主要是对外即主要是把中文译成为英文的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的一种,因此我们需先通过对比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特征,来具体看外宣翻译的特征。
通过表一对比特征,可以发现其外宣翻译的特征具有一般非文学翻译文章的特征,但它又与他们不同,有它其独特的特征:
2.2.1注重宣传效果:要尽量让目标读者和我们中国读者产生一样的效果。
比如:中国银行的翻译: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就需要给它后面加以解释,因为目标读者可能不知道中国银行具体是什么银行,在中国的地位,翻译就可能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后面给它加以解释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China’s Central Bank,就会清楚很多,宣传的效果也会更好。那么在我们的中国歇后语,在我们很多的日常生活中,文学作品中,广告中均有体现,那么在翻译的时候,一样要注意其宣传效果,尤金.奈达就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中首先,意义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形式,因此在我们的歇后语翻译中,无论从外宣翻译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来讲,都要注意让其目标语能让目标读者与我们中国读者产生一样的感受。
2.2.2受众内外有别:指目标读者与中国读者在文化,思维等习惯上是有差异的,所以须把受众的角度放在第一位。
在译者进行外宣翻译时,由于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就需要译者们站在受众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正如黄友义所言,“对于从事外宣工作的翻译人员来说,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黄友义2004:28)。因此,译者们在翻译时,更多关注的不应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看作是文化与文化的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更准确来讲,在进行对外翻译时,通过理解国外的文化,思维方式后,进而来用另外一种语言思维来表达源语言。
3.中国歇后语
3.1歇后语的特点:
歇后语由两部分构成。从修辞角度来看第一部分为比喻,第二部分为对第一部分比喻的说明与解释。第一部分正是歇后语总是能起到生动幽默的效果的原因。它能引起人们去对前部分比喻的真正含义进行思考。两部分加在一起能使得语言更加生动,也建立了一种语言的艺术之美。
3.2歇后语的分类:1、喻意类歇后语;2、双关类歇后语
3.3双关类歇后语:
这类歇后语,后面的部分,有一语双关的含义,即对前面部分进行解释,又引申出其他的含义。这一类的歇后语,在英语翻译中是极难翻译的,因为在国外的语言文字中,极少有像中文的这样既谐音又表意的字和词。
如:麻布袋绣花——真(针)功夫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一根筷子吃藕——挑眼
3.4.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通过对歇后语定义,特征,分类的分别阐释,以及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在进行对外翻译时,需要根据受众本身的文化,思维,对其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有的进行直译,有的进行意译,有的进行直译+意译。
3.4.1直译:
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两者的字,词,词序等有很多的相似点,并且在受众文化中,能有与源语与之相同的文化感受,这样我们就能直接进行直译。
例:(1)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重道远
A march which is 25,000 miles long, used to describe an arduous journey.
上面的例子中,源语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目的语中有其对等的意义,目标读者有着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文化认知,且中英思维模式,文化差异不大,因译直接采用直译,就能让受眾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也能起到相应对外宣传的效果。
3.4.2意译:
有一些歇后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甚至有的隐含典故,若直译,非但达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反而会让受众理解起来更加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去对源语进行加工处理,解释出源语中的隐含意义所在,有典故的地方,还有必要简短解释其由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外宣翻译中,达到受众理解源语真正所在的意义。
例:(1)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Don’t snap and snarl at me when I’m trying to do my best for you.
这里,若译成:A dog bites Lu Dongbin,受众会不知所云,这时候译者就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思维,去掉源语的“狗”与“吕洞宾”,进行加工处理,反之,如若译作中有吕洞宾,译者也应对其相应的隐含的典故进行解释。
4.结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的歇后语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对其歇后语翻译的关注与研究,也是一个宣传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歇后语所蕴含的独特的中国文化让更多国家所了解,所认识,让它带着其中国独有的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所需要不懈努力的。
5.参考文献:
[1]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温端政. 歇后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中国翻译. 第25卷.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