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进教学方法,搞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是中职计算机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61-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专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程度不但决定着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同时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并能使计算机知识与其所学的专业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计算机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一问题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 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去认识它、了解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使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尽可能多的针对教学内容设置悬疑,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Word2000时,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些图文混排的精美文档,使学生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利用索引和目录功能快速地为一篇较长的文档生成目录,使学生进一步领略Word的强大功能,进而使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主动学习的意念。
二 加强直观性教学,创设良好学习条件
1.入门阶段加强感性认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入门阶段以实际生活为背景,从周围的具体实物出发了解、认识计算机。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应用领域时,让学生说出身边使用了计算机的例子,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从我们家庭中使用的电子表、手机、洗衣机等,到银行的ATM机,就连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也是用计算机处理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其高速快捷、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特点,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将它们应用于教学,使以前难以表述的内容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在讲授微机硬件组成时,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启动课件后,可以看到一张微机主板的图片,用鼠标单击上面相应部件,在其旁边会出现该部件及相应板卡的名称、功能、标准、发展过程等说明文字及放大图片;又如将微机组装过程拍摄成影片直接播放给学生。这样,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知识点,并且印象深刻,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时理解上的难度,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 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分層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发展潜力等实际条件出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仅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进行广播教学,其他同学可利用这一时间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任务,甚至允许其自由发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可以在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解除对高层次学生的广播而由其自行完成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不同的要求。并通过开展互帮互学,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相互影响,相互带动,这样做既调动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四 搞好案例教学,带动理论知识学习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从基本概念、名词开始讲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分散,甚至做出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任何收获。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以案例教学带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加以理顺,并进行重新组织与调整,将理论知识蕴藏在案例教学当中。然后,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遇到相关的知识点再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学生加以介绍,这样既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分散开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路径”是初学者感到不易理解的一个概念,可把它溶合到文件复制的案例教学中。文件复制是一个很实用的操作,学生对此有学习的欲望。要复制文件,首先就要在计算机中找到它,此时我便“趁机”对查找文件过程中打开的每一个对象加以记录,最后用“\”连接起来,并给出“路径”的概念,进而说明了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及其区别。因为学生始终关心着下一步骤如何操作,所以在整个讲授过程中精神一直高度集中,教学效率得到较大地提高。这样,在一个案例讲解过程中,学生便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知识点。五 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这里所说的“能力”不仅指的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能力,还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将是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各种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并能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并服务于社会。计算机教师应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这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学中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克服思维定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调动多种方法去解决。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需要每一位计算机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61-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专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程度不但决定着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同时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并能使计算机知识与其所学的专业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计算机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一问题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 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去认识它、了解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使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尽可能多的针对教学内容设置悬疑,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Word2000时,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些图文混排的精美文档,使学生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利用索引和目录功能快速地为一篇较长的文档生成目录,使学生进一步领略Word的强大功能,进而使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主动学习的意念。
二 加强直观性教学,创设良好学习条件
1.入门阶段加强感性认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入门阶段以实际生活为背景,从周围的具体实物出发了解、认识计算机。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应用领域时,让学生说出身边使用了计算机的例子,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从我们家庭中使用的电子表、手机、洗衣机等,到银行的ATM机,就连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也是用计算机处理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其高速快捷、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特点,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将它们应用于教学,使以前难以表述的内容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在讲授微机硬件组成时,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启动课件后,可以看到一张微机主板的图片,用鼠标单击上面相应部件,在其旁边会出现该部件及相应板卡的名称、功能、标准、发展过程等说明文字及放大图片;又如将微机组装过程拍摄成影片直接播放给学生。这样,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知识点,并且印象深刻,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时理解上的难度,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 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分層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发展潜力等实际条件出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仅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进行广播教学,其他同学可利用这一时间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任务,甚至允许其自由发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可以在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解除对高层次学生的广播而由其自行完成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不同的要求。并通过开展互帮互学,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相互影响,相互带动,这样做既调动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四 搞好案例教学,带动理论知识学习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从基本概念、名词开始讲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分散,甚至做出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任何收获。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以案例教学带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加以理顺,并进行重新组织与调整,将理论知识蕴藏在案例教学当中。然后,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遇到相关的知识点再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学生加以介绍,这样既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分散开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路径”是初学者感到不易理解的一个概念,可把它溶合到文件复制的案例教学中。文件复制是一个很实用的操作,学生对此有学习的欲望。要复制文件,首先就要在计算机中找到它,此时我便“趁机”对查找文件过程中打开的每一个对象加以记录,最后用“\”连接起来,并给出“路径”的概念,进而说明了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及其区别。因为学生始终关心着下一步骤如何操作,所以在整个讲授过程中精神一直高度集中,教学效率得到较大地提高。这样,在一个案例讲解过程中,学生便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知识点。五 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这里所说的“能力”不仅指的是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能力,还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将是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各种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并能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并服务于社会。计算机教师应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这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学中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克服思维定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调动多种方法去解决。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需要每一位计算机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