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核心素养四维目标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18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本文将从英语核心素养四维目标的角度,结合钱希杰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落实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使核心素养真正融入课堂。
  一、以学定教,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主动拓宽英语学习渠道,积极调整英语学习策略,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其具体指帮助学生监控自身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时刻反思其目标是否明确,调整学习策略,获取学习资源并合理规划学习,对选择的策略给予评价。
  【教学片段1】
  课堂伊始,教师并没有直接进入本课的主题,而是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的学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实录如下:
  T: Boys and girls, can you show me your houses, please? (PPT呈现预习作业)
  Ss: …(四名学生依次介绍了自己的预习作业)
  T: Great! You all have nice houses, right?
  Ss: Yes!
  T: I also have a nice house.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出示PPT图片)
  S: It’s on the mountain!
  T: Yes, there’s a house on the mountain!
  …
  【评析与反思】
  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There be句型的教授。由于中文里没有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单数与复数的概念,所以對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不能够很好地掌握,与之相对应的be动词的使用就更加难上加难。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和使用There be句型的时候,经常混淆、用错There is…和There are…这两个句型。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教师要求学生课前事先预习There be句型,让学生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中操练There be句型,一方面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和部分学生的示范,让学生抓住了There be的重点句型来概括,为即将到来的课文学习扫除了障碍。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以知识之“鱼”,更要传授学生以学习方法之“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提炼,以There be句型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规律,再进行提炼和讲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和探索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以演替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借助于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其具体是指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让他们在语境中学会如何传递意义,并对语言进行整合和理解,促进人际交流。
  【教学片段2】
  当教学过程继续深入,开始讨论房间内的各种物品的属性的时候,教师摒弃了以往惯用的拼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采用让学生感知、表演的方式来表现出这些形容词。课堂实录如下:
  T: If you see a house in the forest. What will you do?
  Ss: I will…(此处讨论可适当借助中文)
  T: Now please read the story and answer: What can Goldilocks see in the house?
  Ss: She can see…
  (学生讨论以后教师揭示答案:soup、beds)
  T: Yes. 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
  (出示cold—hot—just right。此处教师没有直接出示三个词的中文意思,而是用自己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冷”“热”和“正好”。学生们踊跃上台表演这三个词的含义)
  T: There are three beds in the room.
  (出示soft—hard—just right。此处教师仍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软”“硬”和“正好”。有了前一个环节的示范,更多的学生争相上台表演)
  【评析与反思】
  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在多种类、多层次、多方位的语言训练活动中形成,而利用综合性语言活动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计综合性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语用性和创造性;要有意打通教材、学生、生活三者之间的壁垒,创新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挑战性的综合语言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所学的形容词来对物品进行描述,这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由于这些形容词比较抽象,如何创设有意义、有意味、有意境的教学活动来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成为本节课的关键。本节课中,教师摒弃了以往常用的拼读、跟读等方式,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新句型和新单词。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加入有趣的表演,让学生切身感知和学习“软”“硬”“冷”“热”“正好”和It feels…句型。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对语言加以运用和表现。在这样的综合性语言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的、突破性的发展。
  三、设疑布问,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具体指对概念等知识的分析、推断、分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构建新的概念,实现多元思维。   【教学片段3】
  在安排教学步骤的时候,教师继续深挖教材,利用环环相扣的悬念和问题,把原本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讲得更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在谈论金发女孩见到一个小木屋的时候,教师没有开门见山地出示整个故事的场景,而是利用神秘的森林作为背景,在PPT上缓缓展示一条小路,在路的尽头,有一个小木屋。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orest?”。当学生的答案集中在小木屋的时候,教师从学生的视角转换到女主角的视角继续追问:“What can Goldilocks see in the house?”。从女主角Goldilocks的视角出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用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课堂设疑部分摘录如下: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orest? S: I can see…
  T: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a house in the forest?
  S: I will…
  T: What can Goldilocks see in the house? S: She can see…
  T: Does she like this soup? S: No, she doesn’t. / Yes, she does.
  T: What’s wrong with this soup? S: The soup is too…
  T: What’s in the room now? S: There are…
  T: How is this bed? S: The bed is…
  T: What do the bears say? S: The bears say…
  T: At last, does the girl arrive home safely? S: …
  T: What will happen at last? What’s your idea?
  S: …
  【评析与反思】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显形式,英语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协同发展。实践证明,课堂设疑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
  在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地过程中,假如教师只是将这个故事平铺直叙地讲述一遍,势必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再加上许多学生已经了解过中文版“金发女孩与三只熊”的童话故事,而且中文版的故事更加生动和丰满。如何能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这个“已知”的故事,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教师围绕故事主线设置了层层递进的疑问来带领学生们思考、探究。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了协同发展。在故事的结尾,教师还匠心独运地设置了两个开放式问题:金发女孩安全回家了吗?最后将会发生什么?这两个开放式问题将本节课又推高了一个层面,由对故事内容的思索转向对故事发展的思索,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提升。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我们国家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为21世纪教育改革确立的发展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不仅要从英语的工具性,还要从学科的人文性来考虑英语课程的设置。
  小学英语教材既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也是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教材,找寻教材与生活的衔接点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内容,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教学立意是“教师在借鉴史学成果、深入把握相关史实的纵横联系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所确立的本节课的中心或灵魂,是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所能获得的核心内容”。教学立意的提出本身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与以前课改相比,本轮课改最大的变化是历史教学语境的变化,即从“我们教什么(以知识为中心)”轉变为“我们为什么而教(以素养为中心—仅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力、更高素养及正确的行动方向)”。这种语境转换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如图1所示,核心素养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了从知识、情感、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养成的要求,其发展也必将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愈发注重学生的
期刊
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理念的核心内容。推行导师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导师针对性的引导下,用全新的态度看待学习和生活,并不是一味地依靠导师。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构建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时在学习上学会自我管理。  一、导师制教学理念的优势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被称为三大教育模式。早在19世纪,导师制已在牛津大学开始实行,密
期刊
一、引言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可根据上课内容,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问题实施课堂教学(卢健,2017)。提问可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优化教学过程,反馈学习情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期刊
现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领域,现代诗歌这种文体越来越不受师生重视,处于被疏远的一个小角落里。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教学现状谈起,究其被忽视的原因,并就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方法谈一些有益的见解。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  随手翻开初中语文课本,比如人教版中冰心的《纸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致橡树》,以及苏教版中泰戈尔的《金色花》、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一系列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现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盲目追求热闹、狭隘地创设教学情境的现象。有的生活味浓了,数学味淡了;有的直观演示多了,数学思考少了……那种自认为是生活化、趣味化的强化创设,只是为情境创设而创设,会使所谓的情境成为课堂的一种摆设和点缀。一边是教师竭尽全力“瞎折腾”,一边是学
期刊
2018年9月13—15日,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第三届世界发明创新论坛在广东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13日上午,展会拉开帷幕,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主持开幕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主席阿里·瑞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中国科学院党
期刊
9月14日上午,全球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协作特别论坛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发明协会副秘书长宣增培及来自瑞士的盖尔·格罗斯金和来自菲律宾的梭尼共同主持了此次论坛。  韩国发明振兴会主席李焌硕,意大利发明协会主席文森佐·法尔库奇,马来西亚发明与设计学会MINDS副主席、拿督朱云美,日内瓦发明展览会主办人盖尔·格罗斯金,中国政府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首
期刊
尊敬的伯加德主席、哈迪布主席,尊敬的蔡奇书记、万钢副主席、苗圩部长、怀进鹏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对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我很高兴参加本次大会,有机会与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感到机会难得。  机器人是当前科技变革的最重要领域之一,最领先的国家、最活跃的投资者和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们都大显身手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广州市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更应在教学工作中渗透、传承与发扬广府文化。因此,本文以华阳小学“穿‘粤’时光”班级特色课程为例,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广府文化,从而让广府文化的优秀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此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