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被疏远的角落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领域,现代诗歌这种文体越来越不受师生重视,处于被疏远的一个小角落里。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教学现状谈起,究其被忽视的原因,并就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方法谈一些有益的见解。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
  随手翻开初中语文课本,比如人教版中冰心的《纸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致橡树》,以及苏教版中泰戈尔的《金色花》、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一系列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现代诗歌,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形式上来看,都是现代诗歌的杰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几乎很少有教师将现代诗歌当作教学重点篇目来上,大多是采取蜻蜓点水的方式,一带而过,教与不教实际没有太多的区别。而中考、高考写作对现代诗歌的排斥,更是让诗歌教学雪上加霜,中学课本中选入的现代诗歌正逐渐成为语文课本中奢侈的摆设。现代诗歌教学被疏远,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首先是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现下的中、高考中,语文教学往往围绕考试展开,而考试中几乎不涉及现代诗歌的阅读。另外,考试作文中往往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所以现代诗歌离语文教学的重点渐行渐远。
  其次是教师素养不够。语文教师现代诗歌的素养,关系到现代诗歌教学的成败。而大多数语文教师本身对诗歌发展知晓甚少,教师缺少对诗歌的准确理解与深入感悟,感觉诗歌不好驾驭,不知该从何处入手,没有现成的思路可模仿,缺乏相应的教学能力。
  再次是教學中重思想意义轻语言鉴赏。诗歌并不是语言的堆砌,它是一种感受,好的诗歌往往能够达到诗人和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手段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剖析,忽视了诗歌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的审美体验。
  最后是学生兴趣不大。由于现代诗歌在中考中所占比例极小,日常教学中,诗歌往往受到其他文体挤压,一些教师以大量的词句讲解替代感性的认知,破坏了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使学生兴趣索然。同时,中学生缺乏阅历和社会经验,很多时候,诗歌中的含义是学生很难想到或是很难理解的,这也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从而丧失兴趣。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探索
  朱光潜曾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在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诗歌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诗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让他们学会用心去感悟美、创造美。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韵律之美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求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所以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例如笔者在教授余光中的《乡愁》时,在初读诗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结构停顿、意义停顿等相关节奏知识的指导,通过强化诵读,引导学生反复按照诗歌的节奏朗读,便能体会诗人“乡愁”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的强烈情感。
  2.捕捉意象,体悟诗歌情感之美
  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教学一首诗,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这两句话深刻地阐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也指明了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这一道理。例如,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中先后出现的意象有月光、阳光、深夜、风、月亮、河岸、山影、流星,这一切构成了如画般的美丽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运用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描述诗意,丰富意境,体会诗歌营造的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使学生认识到:诗歌描写的是月光下的美景,但目的不是表现景物自身的美,而是借以抒写盼望长夜结束,殷切期待光明的乐观情怀。
  3.联想想象,领略诗歌语言之美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意蕴丰富。古人就极其讲究诗歌的“炼字”,“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就是佐证。要学习现代诗歌,就要研读现代诗歌的文本,从诗歌文本描绘的形象出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挥联想和想象来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如《天上的街市》有一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中的“朵”字值得品读。“朵”本来是用来写花的,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是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又如《金色花》中,学生细细品味之后知道文中描写的是一幅乐天图,充满童趣,充满人生欢爱之情,那金色花不就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吗?她有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她心灵圣洁,高尚无邪。在她的心里,在她生活的世界里,处处充满着爱和美。
  4.联系背景,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有时也是很含蓄的。有些现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不是很直白,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就诗论诗,而是应当通过知识性的扩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诗歌是诗人对现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刻画,插入现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作诗的出发点,进而掌握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意境之美。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人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曾在剑桥大学学习,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其间的经历让他对康桥满怀深情。1928年秋,徐志摩故地重游,诗性勃发,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丝,融会在康桥幽美的景色里。11月6日,诗人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佳作。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感受诗歌中展现出来的意境之美。
  5.分析比较,辨别诗歌风格之美
  尽管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强烈的思想感情,但现在的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普遍不高,因此诗歌教学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新旧学习内容的迁移,通过比较分析来提高诗歌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笔者让学生先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思乡的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商隐《夜雨寄北》等诗歌,研读这些诗歌中的名句,然后体会这些诗歌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悟《乡愁》的思想感情,很快就能让学生感知其中浓浓的乡愁之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入席慕容的《乡愁》,比较这两首同名诗歌风格上的不同。席慕容的《乡愁》清新纯净,对故乡的感情发自内心;而余光中的《乡愁》情意深长、略带哀伤,还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家国之思。这样一比较,在理解诗歌上,自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诗歌蕴含着人类深邃的哲思和绵绵不绝的文明,尽管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名字已经变得遥远:但丁、雪莱、普希金、徐志摩、戴望舒、海子……但是诗歌使他们消逝的生命得以延续。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现代诗歌一流诗人的作品亟待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去鉴赏、品味,让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洋溢着诗意的气息。
其他文献
教科研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凝心聚力是增强科研团队力量的关键,只有把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让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点燃热情,只有合力使上一把劲才能让教师在科研道路上增加信心,才能助力教师主动从科研观望者转化为参与科研的主力军,在奋力前行中开启一场幸福而又深远的科研之旅。  一、同心同德,共解科研困境  教育科研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经调查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知识匮乏
期刊
“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结合实际,推出“每月一事”,我们1408班又结合班级实际,确定了六月份的主题—诚信。  一、明确主题阶段  在六月份的第一天,笔者告诉全班同学,我们本月的主题为“诚信”。同学们听后,有些不以为意,露出一些失望的表情,可能大家觉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值得继续探讨。笔者和同学们深入交流了以下问题:你觉得诚信重要吗?诚信与我们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是很好的教与学的平台,这个系统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仅凭经验直觉的教学引导变得科学有效。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深入挖掘他们兴趣的潜在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学生能力,使其享受学习乐趣。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课文《秋天》为例,具体谈谈如何让技术“趣化”课堂,用数据“优化”生长。 
期刊
申请公布号:CN107386983A  申请人:夏建勋  摘要:  牙轮钻头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钻井钻头。牙轮钻头工作时切削齿交替接触井底,破岩扭矩小,切削齿与井底接触面积小,比压高,易于吃入地层;工作刃总长度大,因而相对减少磨损。牙轮钻头能够适应从软到坚硬的多种地层。  目前市场上常规的牙轮钻头由刀盘、牙爪和牙轮三部分组成,其中牙爪和牙轮之间的连接为固定连接,牙爪与刀盘之间的连接为焊接。在牙爪与牙
期刊
顾佳圻,江苏无锡人,1946年2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江苏农大,1988年就读于中央党校,历任国家二级企业无锡化工站副总经理,江苏无锡笫一百货集团副总经理。1993年9月18日—1995年10月18日督造一百营业楼;2006年2月至今任无锡拉哈特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16年2月兼岁月传媒无锡工作站站长。编撰《中国百姓史记》系列之一—《不老自传》,中国高级能源审计师。  发明人提出“二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创新发展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其实他在此之前便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共识,而要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线工作者们的推动。这其中,有一位高知学者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深深扎根到祖国大地上,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砥砺前行的执着精神在中国测绘地
期刊
教学立意是“教师在借鉴史学成果、深入把握相关史实的纵横联系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所确立的本节课的中心或灵魂,是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所能获得的核心内容”。教学立意的提出本身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与以前课改相比,本轮课改最大的变化是历史教学语境的变化,即从“我们教什么(以知识为中心)”轉变为“我们为什么而教(以素养为中心—仅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力、更高素养及正确的行动方向)”。这种语境转换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如图1所示,核心素养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了从知识、情感、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养成的要求,其发展也必将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愈发注重学生的
期刊
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理念的核心内容。推行导师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导师针对性的引导下,用全新的态度看待学习和生活,并不是一味地依靠导师。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构建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时在学习上学会自我管理。  一、导师制教学理念的优势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被称为三大教育模式。早在19世纪,导师制已在牛津大学开始实行,密
期刊
一、引言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可根据上课内容,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问题实施课堂教学(卢健,2017)。提问可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优化教学过程,反馈学习情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