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效设问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huiai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可根据上课内容,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问题实施课堂教学(卢健,2017)。提问可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优化教学过程,反馈学习情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升。目前,初中英语课堂中出现了许多简单化、模式化的提问,这些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更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无效设问
  1.一般疑问句
  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特别是在自由谈话和学生阅读后反馈环节设置了过多的一般疑问句。对于大部分一般疑问句,学生不需要思考就直接回答了Yes或No。如教师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Is she a student?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uniforms?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帮助。
  2.直接找答案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后设置了一些反馈性提问,很多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直接能在文中找到,这样的问题显然过于简单,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封闭式问题
  教师设置的问题答案是下一个问题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给出教师预设的答案,下面的教学环节就不能进行下去,显然教师设问的目的是让学生说出固定的答案,学生要靠猜测教师的意图来给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这样的提问是无意义的。如在一节Task的课型中,教师在开头设计了这样的问题:Do you like your school uniforms?教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说出No,然后才能进行下一个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校服的環节,可是当学生集体回答了Yes后,教师就不能顺势引出下面的环节了。
  4.无序式问题
  教师的提问随意性大,没有铺垫,问题间不存在联系,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引导下就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当然也谈不上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有效设问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不同的思维层次,来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以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常万里老师的一堂省优质课为例,阐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设问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本课是2012年修订的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上)》第四单元Reading(1),讲述的是NBA著名球员Spud Webb的成长故事。
  1.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在用一首小诗导入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进入Reading部分的学习。先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小问题梳理时间轴,之后教师抛出了这样两个问题:Boys and girls, can you guess what the article may tell us about these years? How Spud Webb became a great NBA player?教师不是按照通常的时间顺序来梳理文章结构,从头至尾来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而是先讲故事首尾,留出中间部分的内容,来设置一个悬念,使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文章的背景产生了冲突,而教师设置的这个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动机,同时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样一个矮个子小男生是怎样成为大球星的呢?由此来引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萌芽。
  2.抓住字眼,推动思索
  在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之后,教师做了这样的设问:Then,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big” dream? Can you think of other words to replace the word “big”? Is the “big” about the dream’s size?在读完第六自然段后,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To whom did Spud want to prove “size and body type doesn’t matter...”?这个“big”与主人公的身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抓住了这个字眼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一系列的设问来推动学生的思索:这个词的意义何在?能否用其他词来代替?这个“大”是指梦想的大小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用各种各样的合适的词汇来代替这个“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了解了主人公的故事。后面一个问题教师抓住“prove”这个动词设问:主人公是想向谁证明高矮胖瘦并不重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出理由。课堂上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教练、同伴、NBA、学校、他自己……并且都有理有据。可以看出,教师的这两个设问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学生在教师的设问下进行了思维的碰撞,激出了火花,思维的创新性也得到了发展。
  3.渐进设问,发展思维
  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Can you find out two adverbs of time in this paragraph? (at first, finally)
  2.Who can tell us what happened to him from “at first” to “finally”?
  3.When he got the chance, he became the star of the team. How could he make such a difference? (Can you find a sentence in this paragraph to explain it.)
  4.So, some people thought Spud was lucky because the chance was waiting for him. Do you agree with it? Why or why not?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上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铺垫,下一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这样学生在看到问题时就不会觉得突兀、跳跃,思维顺畅,连贯自然,从而凸显问题的层次性和序列性。(梁美珍等,2013)教师先让学生找出两个关于时间的词汇,从而引出在这两个时间点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是怎样从一开始的不受注目到渐渐引人关注的?最后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有些人认为主人公很幸运,因为机会在等着他,你认为呢?说出理由。教师结合叙事类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问,问题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鼓励想象,提升思维
  在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后,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When reading this paragraph, are there any pictures about Spud in your mind?
  2.Supposing you’re Spud, when sitting in the stands without the chance of playing the game, how would you feel and what would you do?
  在第一个问题中,教师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主人公的画面:当你读这一段内容时,你的脑海中是否呈现出了韦伯的画面了呢?第二个问题,进一步让学生去假设自己就是主人公,坐在看台上没有机会去打比赛,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怎么做。通过想象、假设去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样有想象参与的思维,才是真正生动活泼的人的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越发展,思维也就越发展。
  四、结语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设问来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多层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提问下与作者、教师、同学、自己进行对话,这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都能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升。
其他文献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多样运用,实现思维的可视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开门见图—导入新课  【案例分析一】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举着一个苹果问:大家看到这个苹果想到了什么?  学生马上热闹地回答:吃、iphone手机、牛顿、亚当和夏娃、白雪公主、
期刊
教科研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凝心聚力是增强科研团队力量的关键,只有把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让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点燃热情,只有合力使上一把劲才能让教师在科研道路上增加信心,才能助力教师主动从科研观望者转化为参与科研的主力军,在奋力前行中开启一场幸福而又深远的科研之旅。  一、同心同德,共解科研困境  教育科研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经调查大部分教师都存在知识匮乏
期刊
“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结合实际,推出“每月一事”,我们1408班又结合班级实际,确定了六月份的主题—诚信。  一、明确主题阶段  在六月份的第一天,笔者告诉全班同学,我们本月的主题为“诚信”。同学们听后,有些不以为意,露出一些失望的表情,可能大家觉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值得继续探讨。笔者和同学们深入交流了以下问题:你觉得诚信重要吗?诚信与我们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FEG未来教育个性化教与学系统”是很好的教与学的平台,这个系统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仅凭经验直觉的教学引导变得科学有效。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深入挖掘他们兴趣的潜在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学生能力,使其享受学习乐趣。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课文《秋天》为例,具体谈谈如何让技术“趣化”课堂,用数据“优化”生长。 
期刊
申请公布号:CN107386983A  申请人:夏建勋  摘要:  牙轮钻头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钻井钻头。牙轮钻头工作时切削齿交替接触井底,破岩扭矩小,切削齿与井底接触面积小,比压高,易于吃入地层;工作刃总长度大,因而相对减少磨损。牙轮钻头能够适应从软到坚硬的多种地层。  目前市场上常规的牙轮钻头由刀盘、牙爪和牙轮三部分组成,其中牙爪和牙轮之间的连接为固定连接,牙爪与刀盘之间的连接为焊接。在牙爪与牙
期刊
顾佳圻,江苏无锡人,1946年2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江苏农大,1988年就读于中央党校,历任国家二级企业无锡化工站副总经理,江苏无锡笫一百货集团副总经理。1993年9月18日—1995年10月18日督造一百营业楼;2006年2月至今任无锡拉哈特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16年2月兼岁月传媒无锡工作站站长。编撰《中国百姓史记》系列之一—《不老自传》,中国高级能源审计师。  发明人提出“二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创新发展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其实他在此之前便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共识,而要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线工作者们的推动。这其中,有一位高知学者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深深扎根到祖国大地上,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砥砺前行的执着精神在中国测绘地
期刊
教学立意是“教师在借鉴史学成果、深入把握相关史实的纵横联系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所确立的本节课的中心或灵魂,是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所能获得的核心内容”。教学立意的提出本身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与以前课改相比,本轮课改最大的变化是历史教学语境的变化,即从“我们教什么(以知识为中心)”轉变为“我们为什么而教(以素养为中心—仅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力、更高素养及正确的行动方向)”。这种语境转换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如图1所示,核心素养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了从知识、情感、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养成的要求,其发展也必将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愈发注重学生的
期刊
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理念的核心内容。推行导师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导师针对性的引导下,用全新的态度看待学习和生活,并不是一味地依靠导师。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构建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时在学习上学会自我管理。  一、导师制教学理念的优势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被称为三大教育模式。早在19世纪,导师制已在牛津大学开始实行,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