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内涵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停滞—快速发展的过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快速发展的阶段,辅导员不仅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者,更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之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建设不仅在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影响,更在协助学生在团队中如何学习和协作,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内涵
“团队” 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或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其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目前团队理论一般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在高校的管理建设中应用的较少。
(二)特点
1.融合性
本科院校下的高職院校辅导员建设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组成多样性,辅导员不同的学历背景、技能、特长和实践经验,对实现智力资源共享,落实与贯彻思想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实现更好的教育有较好的优势。
2.互补性
辅导员团队建设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针对不同的个人特长进行工作分工,在面临复杂特殊情况,科学的处理好工作问题,团队文化互补,能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充分发挥团队互补优势。
3.增效性
辅导员团队良好建设能达到1+1>2的功效,例如在科研创作、组织协调、集体比赛等多方面,团队建设都能较好体现增效性,科研创作更是体现团队协作的重要途径。
4.激励性
团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置相应的考评制度,科学规范绩效,加强提升团队凝聚力,为其共同目标奋斗,加强成就感与归属感。
二、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其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是基于管理学团队协作理论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来的,对辅导员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知识日益增长与更替的时代,个人已无法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去掌握和运用所有知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过去,其学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在于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即是通过团队成员的整体搭配、良好沟通,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交换、整合,在实现知识共享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从作者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文调查与原因分析阐述,高职院校有其特殊性不失共同性,普通本科院校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其途径与策略是本文研究重点。
(一)构建三级模式高职辅导员团队——初、中、高级
将本科院系的辅导员与高职院校辅导员混合,改变以往按人数、分年级、分系部配备辅导员的固有模式,与系脱开,成为其系平行的单位,将其分成三级金字塔模式。其分配与其职称分配同理,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其初级由学生事务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组成,其主观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事务性处理;中级由职业规划、心理咨询、思政辅导员组成,其主抓学生干部建设与管理,承担就业指导,与学生形成良好关系;高级由科研主力教授组成,主要承担科研任务,承担德育,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扎实业务能力使其团队建设的必要保障——辅导员技能大赛
对于辅导员岗位其综合性要求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例如心理咨询、思政教育、学团工作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对于辅导员需不断充电提升自身能力。繁杂事务外需学会观察生活,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以及一年一届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以赛促学,以学促教。
(三)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创新思维理念——微信、微博、易班平台
以辅导员为组织载体,从广西区辅导员做起,充分发挥现代化交流手段,搭建深度学习交流平台,分享个人成果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同时利用在“新媒体+” 微信、微博、易班等多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加强辅导员工作交流,既是辅导员们共同学习分享的平台,更是思想交流碰撞的重要场地。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团队文化环境
在团队中找共同点,在团队中找差距,突出团队互助精神,改变日常管理工作中单打独斗的定式思维,在交流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中体现个人价值,建立起老、中、青,穿、帮、带的三维模式,在职称、专业、实践经验等方面相互帮助与合作。
三、高职学院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整合资源,优劣互补
辅导员团队的建设不仅可以把辅导员个体联系起来,同时在自愿组合的原则下良好的团队氛围,彼此间相互学习与交流,在工作中不断拓展工作视野,提高工作合力和效率。
(二)挖掘才能,提高水平
高校辅导员大多时间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少的注重自身的成才与发展,对于建设辅导员团队,不仅可以给辅导员提供大量的学习交流机会,同时在团队的氛围中找到自身发展需求,激发出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挖掘其才能,实现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走向,稳定和谐
辅导员职业的胜任并未有明确的专属专业,其职业环境是包容、开放,其专业走向多样,针对不同专业分工协作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有效分解工作与协作,对大学生不同群体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维护高校稳定,营造社会和谐环境。
在高校日益扩招背景下,学校综合大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新媒体+的新视野下,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有其必要性,统一团队成员的思想,联校互动,区域互通,构建有力创新团队约束和激励团队成员的行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进而对提高团队绩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该论文属于广西财经学院2015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停滞—快速发展的过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快速发展的阶段,辅导员不仅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者,更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之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建设不仅在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影响,更在协助学生在团队中如何学习和协作,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内涵
“团队” 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或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其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目前团队理论一般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在高校的管理建设中应用的较少。
(二)特点
1.融合性
本科院校下的高職院校辅导员建设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组成多样性,辅导员不同的学历背景、技能、特长和实践经验,对实现智力资源共享,落实与贯彻思想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实现更好的教育有较好的优势。
2.互补性
辅导员团队建设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针对不同的个人特长进行工作分工,在面临复杂特殊情况,科学的处理好工作问题,团队文化互补,能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充分发挥团队互补优势。
3.增效性
辅导员团队良好建设能达到1+1>2的功效,例如在科研创作、组织协调、集体比赛等多方面,团队建设都能较好体现增效性,科研创作更是体现团队协作的重要途径。
4.激励性
团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置相应的考评制度,科学规范绩效,加强提升团队凝聚力,为其共同目标奋斗,加强成就感与归属感。
二、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其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是基于管理学团队协作理论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来的,对辅导员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知识日益增长与更替的时代,个人已无法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去掌握和运用所有知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过去,其学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在于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即是通过团队成员的整体搭配、良好沟通,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交换、整合,在实现知识共享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从作者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文调查与原因分析阐述,高职院校有其特殊性不失共同性,普通本科院校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其途径与策略是本文研究重点。
(一)构建三级模式高职辅导员团队——初、中、高级
将本科院系的辅导员与高职院校辅导员混合,改变以往按人数、分年级、分系部配备辅导员的固有模式,与系脱开,成为其系平行的单位,将其分成三级金字塔模式。其分配与其职称分配同理,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其初级由学生事务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组成,其主观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事务性处理;中级由职业规划、心理咨询、思政辅导员组成,其主抓学生干部建设与管理,承担就业指导,与学生形成良好关系;高级由科研主力教授组成,主要承担科研任务,承担德育,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扎实业务能力使其团队建设的必要保障——辅导员技能大赛
对于辅导员岗位其综合性要求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例如心理咨询、思政教育、学团工作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对于辅导员需不断充电提升自身能力。繁杂事务外需学会观察生活,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以及一年一届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以赛促学,以学促教。
(三)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创新思维理念——微信、微博、易班平台
以辅导员为组织载体,从广西区辅导员做起,充分发挥现代化交流手段,搭建深度学习交流平台,分享个人成果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同时利用在“新媒体+” 微信、微博、易班等多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加强辅导员工作交流,既是辅导员们共同学习分享的平台,更是思想交流碰撞的重要场地。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团队文化环境
在团队中找共同点,在团队中找差距,突出团队互助精神,改变日常管理工作中单打独斗的定式思维,在交流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中体现个人价值,建立起老、中、青,穿、帮、带的三维模式,在职称、专业、实践经验等方面相互帮助与合作。
三、高职学院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整合资源,优劣互补
辅导员团队的建设不仅可以把辅导员个体联系起来,同时在自愿组合的原则下良好的团队氛围,彼此间相互学习与交流,在工作中不断拓展工作视野,提高工作合力和效率。
(二)挖掘才能,提高水平
高校辅导员大多时间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少的注重自身的成才与发展,对于建设辅导员团队,不仅可以给辅导员提供大量的学习交流机会,同时在团队的氛围中找到自身发展需求,激发出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挖掘其才能,实现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走向,稳定和谐
辅导员职业的胜任并未有明确的专属专业,其职业环境是包容、开放,其专业走向多样,针对不同专业分工协作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有效分解工作与协作,对大学生不同群体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维护高校稳定,营造社会和谐环境。
在高校日益扩招背景下,学校综合大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新媒体+的新视野下,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有其必要性,统一团队成员的思想,联校互动,区域互通,构建有力创新团队约束和激励团队成员的行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进而对提高团队绩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该论文属于广西财经学院2015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