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教育大众化引起教学质量滑坡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指出了目前高校中关于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开展以师资队伍、高等数学教材、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手段改革为核心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众教育 高等数学 教学质量 原因 对策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下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既有国家政策导向,又有政府的投入,甚至还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本文仅从学校内部来分析原因及找出应对之策。
一、数学教学质量下滑原因分析
(一)师资力量不协调
高校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绝大多数已经昂然迈入了万人校的行列。在国际惯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一般认为师生比为1∶14对效益和质量最为适宜,如果超过这一标准,教育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1]。据统计,由于高校过快扩张,高校中存在师生比过高的情况,有些高校甚至达到了1:20,大学教师每周平均授课由4至6节增长到16至18节。[2]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知识更新,无法更好地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与学生交流问题,这肯定要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新增的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较高学历,但和中老年教师一样,接受的还是精英教育,其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而数学以严谨、抽象为其特征,在教学中长期形成的这种理念,使得教师们难以从直觉、合情推理与严谨的形式逻辑推理,以及内容的逻辑关系等把握平衡点。
(二)教学内容滞后于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展迅速,部分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内容纳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这势必需要高等数学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但大学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数学教学的衔接不顺畅,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不足。当前各个学科的发展趋于交叉化、融合化,数学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等数学是基础学科,在其教学内容中应用题量较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少,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条件缺失。同时,由于学生知识的需求量增大,学校新增了很多学科内容及选修课,压缩了大学数学的学时数,但课程内容变化依然不大。而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过死,导致教师只对书本知识负责,很少顾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影响了教师教学主动性的发挥。
(三)学生呈现新特点
首先,由于高校扩大招生,生源的数学水平差距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次,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快、更多,网络上的种种诱惑冲击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们不再满足于数学课堂上教师提供的知识和信息。再次,当前社会用人单位不再单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应用能力。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迫切要求自身适应市场需求,要求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节高校大学数学教育的体制。最后,每年本科生考研的比例不断上升,使得大众化教育与数学精英教育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教育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支持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进修、学习、合作研究,注重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加大资助力度。应该完善各项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态度。建立以教师能力、教学科研和绩效为依据的用人机制,建立对教师的评价机制,逐步实行差额工资制,可以向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倾斜,建立师资工作定期评估制度,通过评价促使师资水平得到提高,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1.调整压缩目前数学课程中一些经典的,但实际中又不常用的内容,处理好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为此,应删减重复的内容,例如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等可作为附录,保证后续内容的学习需求即可,避免重复教学。
2.适当增加应用题的比例及数学的前沿知识的简介,减少偏题、怪题、计算繁琐的题目,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数学教学要求,建立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配套教材,以形成保障数学教学质量的教材体系。
3.改革教学内容陈旧的现状,可适当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如在数学教学中增设泛函分析、群论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加强应用性内容如数学建模、灰色数学等的教学,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可增添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数学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方式的变革
1.应该引入分层教学。
(1)由于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分层,以及两极分化现象,如果高等数学的教学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对所有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并把教学重点放在中等甚至中下等学生的水平上,这样做必然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我们要正视这种分层现象,根据高等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分层教学法。
(2)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求分层。当今正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社会对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我们既要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又要培养精英型的高科技人才。与此对应,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尽相同,有为满足专业的需要,也有只想略知一二,还有为提高思维能力等。当然也有为考研,则需增加习题的量和部分习题的难度,适当补充一些数学建模的知识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不同的需求自然要求相应的分层教学。
2.要增加实验教学,减少在计算方面的教学时间。
数学日益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临数学地位的巨大变化,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强,以往传统的数学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新型的人才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需要数学建模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数学实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应该改革目前一次闭卷笔试的“一考定成败”的现象。这种评价表面上客观公正,但是用这样的方法評价学生,只能给学生一个数字而已。[4]应该进行多样化形式的考试,如此可改变死记硬背和高分低能现象。并且实施成绩构成多样化,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实行综合评定方法,将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相结合,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比如可将成绩分成四块:一是平时成绩(占20%),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数学实验成绩、章节考试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占20%),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由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按揭贷款月供的计算)或者由学生寻找问题再由教师审查(给学生以指导,所用数学知识是否学过),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开卷考试(占20%),学生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去背枯燥的东西,可以用这些时间去深入学习所学的知识,只要能够理解,会运用就可以了。四是闭卷考试(占4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5]
三、小结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应形成与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求相适应,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高等数学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努力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应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6):23.
[2]李枭鹰,邬大光.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8,(1):56.
[3]唐胜达.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2010,(12):86-87.
[4]盼永庆,孙文彬,路吉民.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5]曾翔.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的动力[J].科教文汇,2009,(10):92-9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效机制研究”(2010B31)。
关键词: 大众教育 高等数学 教学质量 原因 对策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下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既有国家政策导向,又有政府的投入,甚至还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本文仅从学校内部来分析原因及找出应对之策。
一、数学教学质量下滑原因分析
(一)师资力量不协调
高校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绝大多数已经昂然迈入了万人校的行列。在国际惯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一般认为师生比为1∶14对效益和质量最为适宜,如果超过这一标准,教育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1]。据统计,由于高校过快扩张,高校中存在师生比过高的情况,有些高校甚至达到了1:20,大学教师每周平均授课由4至6节增长到16至18节。[2]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知识更新,无法更好地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与学生交流问题,这肯定要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新增的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较高学历,但和中老年教师一样,接受的还是精英教育,其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而数学以严谨、抽象为其特征,在教学中长期形成的这种理念,使得教师们难以从直觉、合情推理与严谨的形式逻辑推理,以及内容的逻辑关系等把握平衡点。
(二)教学内容滞后于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展迅速,部分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内容纳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这势必需要高等数学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但大学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数学教学的衔接不顺畅,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不足。当前各个学科的发展趋于交叉化、融合化,数学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等数学是基础学科,在其教学内容中应用题量较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少,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条件缺失。同时,由于学生知识的需求量增大,学校新增了很多学科内容及选修课,压缩了大学数学的学时数,但课程内容变化依然不大。而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过死,导致教师只对书本知识负责,很少顾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影响了教师教学主动性的发挥。
(三)学生呈现新特点
首先,由于高校扩大招生,生源的数学水平差距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次,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快、更多,网络上的种种诱惑冲击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们不再满足于数学课堂上教师提供的知识和信息。再次,当前社会用人单位不再单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应用能力。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迫切要求自身适应市场需求,要求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节高校大学数学教育的体制。最后,每年本科生考研的比例不断上升,使得大众化教育与数学精英教育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教育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支持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进修、学习、合作研究,注重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加大资助力度。应该完善各项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态度。建立以教师能力、教学科研和绩效为依据的用人机制,建立对教师的评价机制,逐步实行差额工资制,可以向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倾斜,建立师资工作定期评估制度,通过评价促使师资水平得到提高,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1.调整压缩目前数学课程中一些经典的,但实际中又不常用的内容,处理好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为此,应删减重复的内容,例如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等可作为附录,保证后续内容的学习需求即可,避免重复教学。
2.适当增加应用题的比例及数学的前沿知识的简介,减少偏题、怪题、计算繁琐的题目,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数学教学要求,建立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配套教材,以形成保障数学教学质量的教材体系。
3.改革教学内容陈旧的现状,可适当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如在数学教学中增设泛函分析、群论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加强应用性内容如数学建模、灰色数学等的教学,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可增添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数学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方式的变革
1.应该引入分层教学。
(1)由于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分层,以及两极分化现象,如果高等数学的教学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对所有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并把教学重点放在中等甚至中下等学生的水平上,这样做必然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我们要正视这种分层现象,根据高等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分层教学法。
(2)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求分层。当今正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社会对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我们既要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又要培养精英型的高科技人才。与此对应,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尽相同,有为满足专业的需要,也有只想略知一二,还有为提高思维能力等。当然也有为考研,则需增加习题的量和部分习题的难度,适当补充一些数学建模的知识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不同的需求自然要求相应的分层教学。
2.要增加实验教学,减少在计算方面的教学时间。
数学日益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面临数学地位的巨大变化,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强,以往传统的数学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新型的人才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需要数学建模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数学实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应该改革目前一次闭卷笔试的“一考定成败”的现象。这种评价表面上客观公正,但是用这样的方法評价学生,只能给学生一个数字而已。[4]应该进行多样化形式的考试,如此可改变死记硬背和高分低能现象。并且实施成绩构成多样化,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实行综合评定方法,将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相结合,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比如可将成绩分成四块:一是平时成绩(占20%),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数学实验成绩、章节考试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占20%),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由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按揭贷款月供的计算)或者由学生寻找问题再由教师审查(给学生以指导,所用数学知识是否学过),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开卷考试(占20%),学生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去背枯燥的东西,可以用这些时间去深入学习所学的知识,只要能够理解,会运用就可以了。四是闭卷考试(占4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5]
三、小结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应形成与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求相适应,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高等数学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努力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应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6):23.
[2]李枭鹰,邬大光.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8,(1):56.
[3]唐胜达.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2010,(12):86-87.
[4]盼永庆,孙文彬,路吉民.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5]曾翔.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的动力[J].科教文汇,2009,(10):92-9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效机制研究”(2010B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