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具象化及其意义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69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实践这个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具体的阐明。他用实践的观点去考察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从而得出实践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要素——体现为人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马克思通过阐述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这一最基本的实践形式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预见了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这一终极目标的实践——共产主义运动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方式。
  关键词 实践 人类历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新世界观确立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统一《提纲》)中,马克思论述了新世界观与过去的旧的唯物主义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区别,运用实践的观点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提纲》中对于实践的论述集中在与旧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的划清界限上,是对实践作为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石的一种肯定。而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解释实践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起到的基础作用,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按下简称《形态》)一书里。《提纲》是对新世界观的一种抽象地简明扼要地表述,而《形态》则是运用实践的唯物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具体的系统化的首次尝试。在《形态》中马克思揭示了实践与人类的社会化进程的内在关联性。
  一、 人类历史社会化进程的基本要素
  在《形态》中,马克思首先对以往一切旧的历史观做出了批判。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离开现实的人的生活来谈论历史。他们只看到“绝对理念”、“人”等等抽象的观念所起到的作用。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的历史观的时候,一再重申意识的一切产物,都不可能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把人类社会中的人的活动看做是“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并由这些“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创造出他们自身的物质生活条件,才是构成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形成” 在《形态》中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划分为四重关系:人和自然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即人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使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新的需要、人类的繁殖即人的再生产即家庭的出现、最后是若干家庭关系之间产生的各种联系形成人类社会这一关系总和。
  前三者并不是时间上的三个阶段,“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这三个方面就同时存在着,而且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 这里,显然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的视角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出现,因为人首先是作为物质的有肉体的人而存在的,人要进行历史活动,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吃喝穿住生活基本需要。其次物质资料生产催生新的需要,这种需要成为促进再生产进行的内在动力。再次,为了维系人的生存,人本身也存在延续的问题,即人类本身的再生产。“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 繁殖带来的是人类历史起初的第一种社会关系——家庭。家庭成员的扩大和家庭关系的复杂化在人类历史的原始阶段是生产力迅速扩大和分工产生的主动力来源。在前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之下,人类的社会关系也就同时产生了,各个家庭及个人间的共同活动,从而产生了属于每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力。
  在原初的人类历史的的四个基本要素的共同作用基础上,人对于自身的认识才出现——人有“意识”。马克思认为,思想、意识的产生,最开始是跟人的物质生产、交往相互交织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它既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也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反映。马克思对意识的阐述更进一步证明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历史观。马克思在《形态》中对人类历史的四个基本要素的分析,是为了进一步解释实践在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中所呈现出的与具体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交往实践与生产在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
  马克思在《形态》中运用实践的观点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把实践放入具体的历史阶段“切片”——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中进行分析,从而科学的还原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实践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既表现为物质资料和人的生产与再生产,也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交往实践的进行。正是生产和交往实践的共同作用,才使得人所创造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地更新,人类历史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马克思分析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生产和交往实践所起到的作用。他指出,各个时代的交往实践始终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从起初的单纯以性行为决定的分工到一些偶然性因素自发形成的分工最终表现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的分工。而且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地域、实践对人们的交往的限制,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首要地位,即物质资料和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而同时,精神和物质的分离也促使了意识的独立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存在各自的民族意识,这些民族意识由于各自所处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存在着种种差异。马克思还指出,类似的这种矛盾也存在于家庭当中和各个家庭之间,单个人的利益和共同交往的人之间的利益也产生这种矛盾。共同利益为了调和这种矛盾然后才组成国家。而国家的建立正式意味着阶级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的形成。“这些阶级是通过每一个这样的人群分离开来的,其中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 生产和交往所导致的这种分工既是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内的重要动力,却也越发是的人本身受到这种异己的力量压迫和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全球化使得不同地域、国家处于一个全球化的关系网络当中,这大大地促进了地域的个人间的交往,交往实践的扩大使得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其次,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实践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具象化为生产与交往形式,这二者共同的作用最终推动人类历史从地域向世界历史转变。而促使这种转变真正开始,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近现代时期。资本的向外扩张和最终走向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现状,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马克思并没有因为他所观察到的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状况和实践的具象化作用(生产与交往实践的对人类历史的作用)相一致,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鼓吹的一般,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一个合理的社会。相反地,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以后的著作中,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合理性做出过批判。他在《形态》中批判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交往关系,说明实践的具体历史性,也就是看到了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生产和交往对人类历史的作用。同时也指出这种作用的局限性。当人类的生产劳动所产生的物质力量越发不受资本主义的奴役和压迫的时候,这种力量就将被那部分可以运用它的人所掌握,并打破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的禁锢,走向另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也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这种现实的运动得以发生的前提。   三、实践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形态》中科学阐述了实践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批判了以往的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但是,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最终目的从来不仅仅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真实面目,而真正的目的是使人能够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形成全世界的自由人联合体。“实际上,而且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但是这种革命的实践形式能够成功发生,并不是任意的,随时的或者局部的可以发动起来的,它发动的时机正是与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成都息息相关。而掌握这种足以摧毁现存一切国家、阶级统治的阶级,正是由于分工导致的人类活动产生的异己的和人对立的力量压迫产生的。“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儿这是以身缠里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马克思正是在《形态》中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做出科学的阐述,阐明实践在人类历史各个阶段起到的基础作用,尤其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性的阶段存在,“生产力再起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 同时还科学预见人类历史在转变为世界历史阶段以后的未来走向。“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将实践与具体的人类历史阶段相结合来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将实践理解成为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为我们当前面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仍旧鼓吹的资本主义社会优越性和永恒性,仍能做出科学有力的反驳。同时,在《形态》中通过考察具体人类历史阶段的实践,马克思为共产主义运动这种改造当时现存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实践指出了实现的科学可行性道路。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2,80,81,84,86,75,8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余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呂宇平.实践与社会的同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实践概念的具体化[J]. 学习与探索,2010(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其他文献
再好的产品,不建设好渠道,都会产而不销、销而不畅、畅而不久。若不及时救治,离关门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湖北省荆州市黎阳磁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看准了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破译了市场、消费者和产品的三重解码,巧用三股力,以“养生枕吧”为模式为公司中生产的100多种产品建立了销售网络,迅速打开了市场。  自2001年起,公司先后研发了诸如电子仿真按摩枕、玉竹磁疗枕、丝瓜络枕、茶叶枕、金属化纤织物枕、多离子织物
期刊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大老粗,一个当年的打铁匠,仅仅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便开出了28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达1500余万元!这个奇迹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读罢此文,相信你就会找出答案。    铁匠改行做生意小赚大赔    陈南昌,1954年2月出生在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的一个“打铁世家”。陈父所开的“永兴铁店”那时在中兴路方圆几十里一直都很有名气,许多厨师都把这儿当作是惟一值得信赖的厨刀加工店铺。 因此,虽然那
期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汗珠摔八瓣——这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劳作生活的经典缩影;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恪守着的知足常乐的小农意识的经典写照。  然而,今天一些具有先进创新意识的新一代农民已彻底抛开了旧有观念,他们在生之养之的这块黄土地上寻找着自己的美好梦想,挖掘着属于自己的“金矿”。吉林省蛟河市23岁的农民经纪人鲁长俊就是其中已经找到了
期刊
在职场拼搏数年,当手头有了一点积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开一家自己喜欢的个性小店,尝试一下小老板的感觉?  也许经过几个月的寻找,您已经确定了投资意向,那么接下来就是店面的选址问题了。相当年,一位上海的投资者在把店面选在南京路后,为了决定选在路的南边还是北边,专门雇人用挑黄豆的方法测出了两边的人流后才最终决定了店面的选址;店面选址对于一个小店的经营成功的决定性作用可见一斑。  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店面
期刊
单一品种的盆栽花卉因為传统及色彩单调,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组合盆栽因其色彩组合较为丰富,有望成为今后花卉业的主流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组合盆栽在我国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因此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如今组合盆栽的流行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架构种花:架构运用于组合盆栽,除了好看和起到固定作用外,还可以当作种花的装饰品。水草替代土:为了让植物能够长久生长,在镂空的架构中放入水草,这将是组合盆栽
期刊
IT领域    比尔·盖茨、张昭阳、丁磊等的成功,创造了“IT业速成富翁”的神话。前几年IT业曾一度陷入低迷时期,但从2003年下半年起出现复苏迹象,重新成为风险投资的“头号阵地”。据最新权威数据,2004年中外创业投资机构共对中国大陆投资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IT业是引资大户,单IC领域就吸引4.24亿美元。虽然,IT业依旧是备受瞩目的创业金矿,但由于竞争过激,综合网站等一些传统领域
期刊
开店初期,商品定价是一项重要工作。要想让顾客感受到你只从他兜里掏了很少一部分而非一大把钱,就要掌握一些定价的小技巧,不然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的商家旺销,自家却门前冷落。    定价时用小单位    比如,茶叶每公斤200元,可定成5元/两;或者用较小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如“使用这种电冰箱每天只耗半度电,才2毛钱!”    尽量稳妥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价格定得过高,不利于打开市场;定得太低,又
期刊
30年前,美国人弗雷德·史密斯凭着一个想法——隔夜传递,被风险投资家看中,创办了“联邦快递”。如今,“联邦快递”已是全球最大的快递运输公司,在全球211个国家开展业务。当许多人还在为没资金、没技术而大伤脑筋时,有那么一群梦想家,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新奇的商业创意,从普通创业者摇身变成了日进斗金的创业家:第一家网络书店、第一个搜索引擎网站Yahoo、第一个拍卖网站e-bay……这些成功案例使“概念创
期刊
据报道,超过一半的创业个案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很多创业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创业前认为最艰难的时期是筹备创业的阶段,而公司正式运作后,便可松懈一下。而创业后,却发现公司运转后,各式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常常令他们不知所措,跟以前想象差别很大。事实上,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疑难杂症,如果不正确“诊治”,就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1.熟人搭伙好开饭    很多创业者在选择“合伙人”时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他润育了中华几千年文明。而“德修”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自修、仁心、诚信、廉洁等观点。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德修观  毛泽东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也讲:“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领导干部要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工作所需专业类、传统文化类书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