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研究初探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进入高速快车道,早期教育事业提上日程,而与早期教育相关的服务市场蓬勃壮大,社会对早期教育合格师资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方向,而课程设置又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核心。
  我国早期教育专业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制度规程建设滞后,导致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研究和市场化运作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发展研究的成果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没有转化为相应的教育成果,尚未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因此,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对我国早期教育专业建设有着理实一体的双重意义,为早期教育师资培养进入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做好铺垫,促进提升我国早期教育合格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早期教育专业建设质量。

一、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国内早期教育专业的相关研究
  在早教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曹桂莲指出,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在亲子园、早教中心、托儿所等早教机构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亲子教育工作、早教机构运营管理与教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国民基本素质”“专业素质”“人格素质”为人才培养规格划分的三个方面,共计81条。
  刘晓艳从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视角出发,以HKJ职院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专科学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龙明慧从早期教育的概念出发,探讨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对象、主体、内容和方法的特殊性与幼儿教育的区别,比较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早期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目标的定位,深刻解读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应有的核心素质和基本素质,初步构建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国外早期教育专业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早期教育的研究更加系统化、深入化,主要集中在早期教育的课程开发、早期教育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和早期教育的师资培养等方面。近年来,很多国家关注早期教育从业者的研究,尤其是从早期教育从业者资格准入、资格培训等角度进行研究。
  英国的早期教育专业课程具有多元性、共享性等特点,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积淀,必修课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突出保教能力的拓宽和延展的特点,而且都是根据早期教育从业者的准入资格与从业级别设置课程的。全美幼教协会(NAEYC)制定了《NAEY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培养标准》,这一标准与全美幼教协会认证、高等师范教育中早期儿童教育专业课程相结合。挪威的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更多地呈现出客观性、本土性、整合性的特点,从目标体系、课程架构、教育教学、实训实践、外部评价等方面获得了有效的经验。
  此外,通过对国外爱达荷州立大学、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芝加哥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早期教育专业的课程理念、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后,笔者发现国外早期教育课程注重模块化、多元化和交互化的课程设置。

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设有早期教育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主要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学分比重、专业课程名称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不同的侧重点以及问题。
  (一)早期教育市场化倾向明显
  国家没有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目标和指南,早期教育市场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民办机构,纷繁复杂,市场化倾向比较明显,各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早教课程和活动体系,无法对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提供大众化的方向;在许多早教机构的调研中,都建议为招生宣传开设市场化的课程,许多专家对此争议较大。因此,早期教育专业的课程如何建设,如何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研究。
  (二)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特质不突出
  开设早期教育专业的学校都是已有多年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经验的学校,而这些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相似性很高。笔者经过调研和访谈,分析结果为,国家没有制定出台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指南和标准,而社会急需早期教育师资的培养,行业需求和师资培养不匹配,导致院校早教师资培养的特质即专业性不够突出,只是沿用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模式设置课程。例如,早期教育以保为主,更多地需要医教结合的课程,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缺乏医学和保育的师资,忽视了此类课程的开设。
  (三)专业核心课程随意
  由于早期教育专业是新型专业,最早也是2011年开始建立的,大多数开始早期教育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仍在探索中,专业核心课程大多都是参照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而设置。例如,将学前心理学改为0—3岁婴幼儿心理学,将幼儿卫生与保健改为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家庭教育也是泛指课程,既包括3—6岁幼儿,也包括0—3岁婴幼儿;0—3岁亲子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也是参照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进行设置的,等等。
  有一些学校课程开设有交叉,开设0—3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同时,还开设了学前教育学课程;开设幼儿心理学的同时,还开设了0—3岁婴幼儿心理学;开设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0—3岁亲子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经过访谈,究其原因,这是新型专业的弊端,对未来职业规划和就业趋向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不能单一,复合型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升学、择业和就业问题。
  (四)专业实训课程薄弱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实训课程较为薄弱,通过调研,归根为:首先,早期教育专业在实训设施设备方面都较为滞后,没有可参照的标准和科学依据,也没有条件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其次,早期教育专业缺乏双师型教师,对学生实训课程没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三,和高职高专院校合作的实习企业或订单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实训方向,导致院校建设实训项目和开设实训课程也较为盲目。
  (五)专业师资队伍匮乏   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匮乏一直影响着专业发展和课程的建设,经过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调研后发现,现有的早期教育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学前教育、教育类、艺术专业类的学历背景,对早期教育专业的课程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而这些师资多数以理论为主,缺乏一线的工作经验,缺乏早教专业的调研和学习。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难免会因人设课,缺乏针对性,结果导致偏离早期教育的方向。

三、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以制度为导向,出台早期教育规范化制度
  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对幼儿教师入职提出标准和具体的要求。因此,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也应该尽早提出0—3岁婴幼儿教育的发展指南和早期教育师资的标准,同时还应做好监督和规范早期教育市场的管理,为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这样才能保证早教师资队伍的稳定,保障早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
  (二)以理念为先导,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其人才培养的规格、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学、为什么学等几个问题,依次建立从培养目标到培养规格,从毕业要求到对各个指标进行分解,从课程框架的搭建到教学内容的填充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关联矩阵。可借鉴国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如优胜3类课程、医学类课程、保育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等模块,架构科学合理的方阵,按照毕业要求培养出社会市场满意的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以环境为前提,加大早期教育实训条件的建设
  为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模拟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引进早期教育仿真实训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玩教具创新实训系统、育婴师资格证模拟实训系统等。在课堂教学、模拟情境、真实岗位三阶梯实践教学中,形成低难度、缓坡度、高效率的实训场所。
  (四)以实训为主线,构建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命脉,早期教育专业的教学对象不仅仅是0—3岁的婴幼儿,还有他们的父母家长。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多边互动,为学生创造模拟教学的环境,让学生边学边训,身临其境,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目标,以实训为主线”,构建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早期教育专业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
  (五)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共促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路径,与早教企业合作,共同培训师资,共促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是双向互利共赢的手段。通过聘请有经验的一线教师,联合培养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解决师资的匮乏和学生实习实训场所,另一方面培养校内的专任专业教师。校企合作形成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共同培養师资的共同体,在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开放、教学计划进度的安排、实习实训的真实性等方面,都能为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优化的资源。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生活的烟火味,离不开一个“趣”字。一部电影,有了趣味,便会票房大爆;一个行当,有了志趣,才会风生水起;一个城市,有了生趣,就会聚集人气;一门课程,有了兴趣,将会钻研精深。在将课程游戏化精神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顺应“趣”,搭建“趣”,支持“趣”,建构了幼儿需要的、“趣”的课程。一、生发内容——兴趣  1.顺应兴趣,找到课程内容,满足幼儿需要  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经验是学习的动
期刊
我园有一个幼儿可以自由嬉戏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百草园。它是和幼儿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它的环境随着幼儿们游戏的不断深入而变化着,是教师和管理者随着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共同建造的一个真正属于幼儿的乐园。在百草园里,幼儿们可以随意创作、尽情嬉戏。百草园的银杏树边有一条小路,是由轮胎、木桩、木屑、鹅卵石等不同材质铺设的,这条“不一样的路”深得幼儿们的喜欢,是餐后散步的首选路线。自主游戏时,幼儿们也喜欢在这条路上
期刊
伏尔泰曾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帮助我们寻找灵感、获取智慧。我想初涉世事的幼儿遇到一本好书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一颗浮躁的童心能静下来。让幼儿喜欢阅读、热爱阅读,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职责。  我们的阅读课程没有特别上位的架构,更多的是我们在课程实施中提炼的思考与做法,我们将我园的阅读课程理念提
期刊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是今年宣传月的主题,也是每一位家长的期待和所有學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 尊重 关注”,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心同向,携手共行动!  我们要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进一步把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进一步探求幼小衔接的科学方法,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与家庭合作共育,用游戏激发幼儿的智慧,为其后继学习做好准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
期刊
众所周知,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着教育性质、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环境设置、教学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非常必要,好的幼小衔接将对儿童的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这一问题虽然近年来已引起了教育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幼儿园“小学化”等现象仍然存在。作为小学校长,我深深感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同样也是我们小学和家长应当加以重视的问题。因此,我将从我校做起,并呼吁小学校长同仁,
期刊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不是很大,我们便在幼儿园西侧的狭小空间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  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幼儿将种子种入田里,引导幼儿为种子浇水、除草、施肥,给西红柿、黄瓜架杆,观察蔬菜宝宝的生长变化。秋天到了,放眼望去,种植园里的蔬菜绿油油、水灵灵,五颜六色,可爱极了。幼儿一个个化身为勤劳的“小蜜蜂”,飞奔进种植园,瞧!他们在小小的種植园里探头探脑张望着、观察着、询问着、讨论着、采摘着,尽情欣赏着大自然
期刊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们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转折。让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享受幸福的童年,重视孩子身心发展,尊重他们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杜绝小学知识提前化,帮助孩子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是我们每一位家長都应该努力的方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花期不同的种子,只要我们细心呵护,他们就会慢慢成长开花。有的孩子也许是茫茫戈壁中的一株依米,需要储存五年养料和水分,在第六年才开出娇艳
期刊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部署实施一期、二期、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201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颁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充
期刊
课程审议是通过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商议并做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课程审议是课程推进的基础,它能帮助教师思考课程的来源、课程的脉络,同时,课程审议能帮助教师守住儿童这一原点,分析价值,统整资源,架构课程,付诸实践,用一种反思性智慧照见教育中的自己,实现自我成长。教师在课程审议的过程中,要分析课程价值、有效利用资源、梳理课程脉络,守住儿童原点,是一种不断反思地教育过程,在这过程中,能提升教师的专业
期刊
社区是孩子们的家,社区也因为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变得生机勃勃。曾几何时,孩子们稚嫩的肩膀上,多了一个大大的书包,笑声却少了。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我们在社区中助力学前教育打开了思路。  利用社區这块最“接地气”的阵地,广泛宣传,让身边的每一个人了解并认同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希望的重要倡议。广泛利用与家长互动的机会,用本社区发生的生动案例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