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素养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和使用的意识与能力的总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Webquest Learning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实践过程,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Webquest Learning的特点,论述高校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信息素养,结合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离散数学”课程DSWL学习系统的设计,探讨高校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的基本思想策略。
关键词:Webquest Learning 高等教育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7-0060-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其中,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体现其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基本方面。所谓信息素养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和使用的意识与能力的总和。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年代,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的知识和力量和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素养。如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成为高校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学制所限,人们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高校学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是无法学到他们所学领域中需要掌握的一切,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和获得所学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全面考虑到对学生独立工作、继续探求新知识以及再创造等长效持久能力的培养,而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使学生获得这方面能力的关键。目前,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中,有对国外信息素养教育分析与借鉴,也有对国内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1][2][3]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网络信息技术在高等教学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4]Webquest Learning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集自主、协作和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实践过程,高校学生在Webquest Learning活动中,通过网络搜寻相关专题的网站,可以接触并搜集到各种各样与专题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对信息资料进行评价、判断、分类、组织,最后把它们应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上。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加强,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得到提高。目前,Webquest Learning已不是一种单纯的课外活动,很多高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Webquest Learning纳入了课程计划的一部分[5],并且在引入Webquest Learning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教学模式[7][8][9]、教学评价[10]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究与探索。本文分析Webquest Learning的特点,论述高校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信息素养,探讨高校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的基本思想策略。
二、Webquest Learning的特点
Webquest Learning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Dodge)和汤姆·马奇(T. March)首先提出的。其主要方法是利用网络环境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Webquest Learning 过程是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项目作为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查询与探索,通过对获得信息的综合分析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完成任务。根据这一过程各个阶段需要进行的工作,Webquest的基本模板与组成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导言、任务、过程、资源、成果、评估、总结和教学指南。这种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在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反复探索与发现和不断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信息素养积累的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性
Webquest Learning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整合,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了新的认知结构,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2.丰富性
Interne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利用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功能,学习者可以在这个无边无际的信息空间自由探索。学生可参阅的资料变得非常丰富,不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者图书馆里的资料,信息资源可扩展到网上的电子图书库、数据库等。学生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处理,使信息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
3.实践性
Webquest Learning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借助于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习与实践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4.探究性
Webquest Learning是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单纯接受学习的弊端,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并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营造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自身知识的构建过程。
5.互动性
Webquest Learning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其中既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又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通过充分的对话和共同的探索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反之通过系统自身组织又可以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并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由此构成了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6.过程性
Webquest Learning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在重视学习的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尽可能的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隐含在知识发生过程中前人的智慧能力和科学方法,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7.超越性
学生进行Webquest Learning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实的过程。Webquest Learning为学生提供了能够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以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己,并有助于他们用多重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从而更加深入的探究问题。
三、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指导委员会(ACRL)于2000年审议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11]认为,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当达到如下目标:“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索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了解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检索、搜索和利用信息”。这对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前导的时代,为高等学校如何开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确立了一个基本目标和标准。对于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许多文献均有论述,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信息资料的基本技能
培养高校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教师应促使高校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这些搜寻的信息源范围包括网络、CD-ROM、电影、电视及各种印刷媒介。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创新的前提条件。
2.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考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高校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任务。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应在思考方面具有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高校学生有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重组,并产生新的知识和价值的能力,而不是将获取的知识离散、割裂、束之高阁。而信息素养培养正是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获取、鉴别、分析、利用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3.合理利用信息的个人素质
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习者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即要求高校学生必须避免伤害他人,要诚实可靠,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的行为。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权在内的财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秘密等。同时还要注意网络安全,避免自身的权益受到伤害,并且能抵制网络中一些不道德、不健康因素的影响。
四、高校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的基本策略
高校Webquest Learning系统的建立往往是基于课程的,除了应符合一般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的原则外,还必须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特别要注重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研究型教学的原则。教师可通过Webquest Learning系统向学生提供最合适的网站资料,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通过Webquest Learning系统查阅到大量课题所需资料,并可通过Webquest Learning系统互相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探究性学习是结合课程学习的需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某项与课程有关的课题(专题或任务等)研究过程,而不是一次网络漫游,因而针对学生专题探究过程的各个有序环节,都要建立有明确任务的要求、成果形式要求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下面与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离散数学课程的Webquest Learning 网站(DSWL学习系统)结构设计和学习过程管理为例,分析高校课程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应注意的基本问题和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1.DSWL系统基本结构描述
学生根据课程学习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课程学习的相关知识的有关专题进行探究。教师要明确规定探究的任务、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成果形式。学生从登录Webguest Learning系统开始到最终成果提交,其探究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如探究线路、探究内容、交流内容、上传信息、探究学习时间、成果展示等)都将记录在案,经考核量化后最终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成绩。DSWL学习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DSWL系统设计基本策略
网络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其过程的绝大部分由学生独立探索研究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为主,如果缺乏精心的设计和指导,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变成学生在网上漫游和聊天的活动,不仅不能很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的,而且也不能够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产生效果。因此,在进行Webquest Learning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应用。
(1)建立调研策略而不是一般检索策略的Webquest Learning系统。在系统界面设计制作中,从如何选题、如何寻找背景资料、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到科研论文、综述文献资源的获取、鉴别和引用,均能体现出Webquest Learning系统的真正内涵。如在DSWL学习系统专题资源区建立过程中,理论探索部分我们给出了网络探究性学习过程介绍,包括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同时给出一些精选的学习案例让学生参考,其中有教师设计案例,也有以往学生学习后提交的案例。加上相关网站的友情链接,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伊始就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习目的要求和学习过程,为学生开展有关专题的探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情境。
(2)构建科研专题信息调研分析范例的Webquest Learning机制。内容包括如何系统地查找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源,如评价选择书目、发现馆藏文献资料、确定学科重要人物和理论、跟踪最新信息等等,并将这些内容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信息融入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使学生在掌握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信息知识的获取加深并拓展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以接触课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在DSWL学习系统的专题栏目,我们精选了一批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专题,如“罗素悖论对20世纪数学研究与发展的影响”,“康拓对现代集合论的贡献”,“集合与关系的数字化方法研究”,“图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等等。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自行选择相关的专题并提出申请,经教师审核立项,便可以开展探索研究。专题的选取不仅要与课程知识密切相关,又要能够起到对课程知识的拓宽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可能拥有的探索空间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尤其要关注课程知识背景、学科文化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
(3)Webquest Learning过程实施应贯穿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高校学生从一个任务(课题)的研究出发,开展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包括从检索基础知识学习(检索理论、语言等)开始,经过技术实践(检索工具、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与综合贯通利用(完成综合实习报告和撰写综述),全程面向课题来完成。通过对Webquest Learning系统的使用,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并应对开发高校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启发、辅助的作用。在网络探究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自我学习与钻研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锻炼。DSWL在专题活动区内部的专题申请、协作交流、专题信息发布与成果展示均是基于此方面的考虑而设计,其中协作交流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
(4)Webquest Learning系统组织应从不同的角度开辟新思路。分析学科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国内外有关研究的背景与进展,通过对某种理论、方法、技术,甚至某个概念在学科领域研究中是否有新突破,是否有创新性思想,是否可以广泛应用等方面的审视,来分析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使学生利用Webquest Learning系统,不断加深课题的研究,不断丰富课题的内容,解决学科进展过程中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高校学生Webquest Learning系统的建立要靠众多人员的参与,首先必须建立系统的脚本,由教师提供重要的资料来源,同时还需要教学辅助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支持,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Webquest Learning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在这方面做出更加有效的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和高校间的教育合作应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8):72-74.
[2]张立彬,杨会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培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5):64-69.
[3]邱晓娜.对增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3):204-205.
[4]冯莉.关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7):28-29.
[5]刘成新,宋新芳, 孔艳. WebQuest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12):24-26.
[6]林艳钦.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1):99-101.
[7]李广丽,陈红丽.基于WebQuest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B12):237-239.
[8]应湘.大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0):44-47.
[9]张来春.用WebQuest进行在线探究性学习[J]. 计算机教与学,2004(4):12-14.
[10]张豪锋,朱珂. WebQuest教学模式评价问题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08(1):66-69.
[11]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S].美国图书馆协会冬季会议(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2000-01-18).
关键词:Webquest Learning 高等教育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7-0060-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其中,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体现其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基本方面。所谓信息素养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和使用的意识与能力的总和。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年代,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的知识和力量和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素养。如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成为高校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学制所限,人们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高校学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是无法学到他们所学领域中需要掌握的一切,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和获得所学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全面考虑到对学生独立工作、继续探求新知识以及再创造等长效持久能力的培养,而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使学生获得这方面能力的关键。目前,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中,有对国外信息素养教育分析与借鉴,也有对国内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1][2][3]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网络信息技术在高等教学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4]Webquest Learning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集自主、协作和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实践过程,高校学生在Webquest Learning活动中,通过网络搜寻相关专题的网站,可以接触并搜集到各种各样与专题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对信息资料进行评价、判断、分类、组织,最后把它们应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上。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加强,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得到提高。目前,Webquest Learning已不是一种单纯的课外活动,很多高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Webquest Learning纳入了课程计划的一部分[5],并且在引入Webquest Learning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教学模式[7][8][9]、教学评价[10]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究与探索。本文分析Webquest Learning的特点,论述高校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信息素养,探讨高校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的基本思想策略。
二、Webquest Learning的特点
Webquest Learning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Dodge)和汤姆·马奇(T. March)首先提出的。其主要方法是利用网络环境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Webquest Learning 过程是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项目作为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查询与探索,通过对获得信息的综合分析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完成任务。根据这一过程各个阶段需要进行的工作,Webquest的基本模板与组成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导言、任务、过程、资源、成果、评估、总结和教学指南。这种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在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反复探索与发现和不断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信息素养积累的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性
Webquest Learning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整合,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了新的认知结构,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2.丰富性
Interne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利用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功能,学习者可以在这个无边无际的信息空间自由探索。学生可参阅的资料变得非常丰富,不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者图书馆里的资料,信息资源可扩展到网上的电子图书库、数据库等。学生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处理,使信息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
3.实践性
Webquest Learning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借助于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习与实践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4.探究性
Webquest Learning是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单纯接受学习的弊端,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并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营造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自身知识的构建过程。
5.互动性
Webquest Learning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其中既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又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通过充分的对话和共同的探索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反之通过系统自身组织又可以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并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由此构成了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6.过程性
Webquest Learning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在重视学习的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尽可能的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隐含在知识发生过程中前人的智慧能力和科学方法,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7.超越性
学生进行Webquest Learning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实的过程。Webquest Learning为学生提供了能够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以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己,并有助于他们用多重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从而更加深入的探究问题。
三、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指导委员会(ACRL)于2000年审议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11]认为,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当达到如下目标:“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索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了解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检索、搜索和利用信息”。这对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前导的时代,为高等学校如何开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确立了一个基本目标和标准。对于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许多文献均有论述,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信息资料的基本技能
培养高校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教师应促使高校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这些搜寻的信息源范围包括网络、CD-ROM、电影、电视及各种印刷媒介。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创新的前提条件。
2.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考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高校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任务。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应在思考方面具有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高校学生有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重组,并产生新的知识和价值的能力,而不是将获取的知识离散、割裂、束之高阁。而信息素养培养正是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获取、鉴别、分析、利用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3.合理利用信息的个人素质
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习者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即要求高校学生必须避免伤害他人,要诚实可靠,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的行为。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权在内的财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秘密等。同时还要注意网络安全,避免自身的权益受到伤害,并且能抵制网络中一些不道德、不健康因素的影响。
四、高校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的基本策略
高校Webquest Learning系统的建立往往是基于课程的,除了应符合一般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的原则外,还必须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特别要注重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研究型教学的原则。教师可通过Webquest Learning系统向学生提供最合适的网站资料,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通过Webquest Learning系统查阅到大量课题所需资料,并可通过Webquest Learning系统互相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探究性学习是结合课程学习的需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某项与课程有关的课题(专题或任务等)研究过程,而不是一次网络漫游,因而针对学生专题探究过程的各个有序环节,都要建立有明确任务的要求、成果形式要求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下面与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离散数学课程的Webquest Learning 网站(DSWL学习系统)结构设计和学习过程管理为例,分析高校课程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应注意的基本问题和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1.DSWL系统基本结构描述
学生根据课程学习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课程学习的相关知识的有关专题进行探究。教师要明确规定探究的任务、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成果形式。学生从登录Webguest Learning系统开始到最终成果提交,其探究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如探究线路、探究内容、交流内容、上传信息、探究学习时间、成果展示等)都将记录在案,经考核量化后最终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成绩。DSWL学习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DSWL系统设计基本策略
网络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其过程的绝大部分由学生独立探索研究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为主,如果缺乏精心的设计和指导,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变成学生在网上漫游和聊天的活动,不仅不能很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的,而且也不能够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产生效果。因此,在进行Webquest Learning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应用。
(1)建立调研策略而不是一般检索策略的Webquest Learning系统。在系统界面设计制作中,从如何选题、如何寻找背景资料、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到科研论文、综述文献资源的获取、鉴别和引用,均能体现出Webquest Learning系统的真正内涵。如在DSWL学习系统专题资源区建立过程中,理论探索部分我们给出了网络探究性学习过程介绍,包括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同时给出一些精选的学习案例让学生参考,其中有教师设计案例,也有以往学生学习后提交的案例。加上相关网站的友情链接,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伊始就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习目的要求和学习过程,为学生开展有关专题的探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情境。
(2)构建科研专题信息调研分析范例的Webquest Learning机制。内容包括如何系统地查找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源,如评价选择书目、发现馆藏文献资料、确定学科重要人物和理论、跟踪最新信息等等,并将这些内容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信息融入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使学生在掌握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信息知识的获取加深并拓展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以接触课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在DSWL学习系统的专题栏目,我们精选了一批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专题,如“罗素悖论对20世纪数学研究与发展的影响”,“康拓对现代集合论的贡献”,“集合与关系的数字化方法研究”,“图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等等。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自行选择相关的专题并提出申请,经教师审核立项,便可以开展探索研究。专题的选取不仅要与课程知识密切相关,又要能够起到对课程知识的拓宽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可能拥有的探索空间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尤其要关注课程知识背景、学科文化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
(3)Webquest Learning过程实施应贯穿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高校学生从一个任务(课题)的研究出发,开展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包括从检索基础知识学习(检索理论、语言等)开始,经过技术实践(检索工具、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与综合贯通利用(完成综合实习报告和撰写综述),全程面向课题来完成。通过对Webquest Learning系统的使用,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并应对开发高校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启发、辅助的作用。在网络探究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自我学习与钻研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锻炼。DSWL在专题活动区内部的专题申请、协作交流、专题信息发布与成果展示均是基于此方面的考虑而设计,其中协作交流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
(4)Webquest Learning系统组织应从不同的角度开辟新思路。分析学科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国内外有关研究的背景与进展,通过对某种理论、方法、技术,甚至某个概念在学科领域研究中是否有新突破,是否有创新性思想,是否可以广泛应用等方面的审视,来分析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使学生利用Webquest Learning系统,不断加深课题的研究,不断丰富课题的内容,解决学科进展过程中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高校学生Webquest Learning系统的建立要靠众多人员的参与,首先必须建立系统的脚本,由教师提供重要的资料来源,同时还需要教学辅助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支持,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Webquest Learning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在这方面做出更加有效的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和高校间的教育合作应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8):72-74.
[2]张立彬,杨会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培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5):64-69.
[3]邱晓娜.对增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3):204-205.
[4]冯莉.关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7):28-29.
[5]刘成新,宋新芳, 孔艳. WebQuest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12):24-26.
[6]林艳钦.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1):99-101.
[7]李广丽,陈红丽.基于WebQuest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B12):237-239.
[8]应湘.大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0):44-47.
[9]张来春.用WebQuest进行在线探究性学习[J]. 计算机教与学,2004(4):12-14.
[10]张豪锋,朱珂. WebQuest教学模式评价问题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08(1):66-69.
[11]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S].美国图书馆协会冬季会议(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200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