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即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必须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而语文更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科目,所以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课前开始入手,重点落在课堂教学,课后要扩展延伸、实践和运用。
一、课前帮助学生对功课进行适当和必要的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把课前预习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新课的生字、词,观察生字、词的结构,找出尽可能多的形近字进行对比区分。利用字词典工具弄懂生字、词的意思,找出字词所在的课文句子综合理解字词的使用,自己在用生字、词造句写话。这样就能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精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理解和体会。找出自己尚未读懂的句段作好标记,等待上课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3.思考文章后面的习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4.对于文中记述的年代久远的事实,科学性很强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历太远的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向父母等渠道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学习经验少,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做到会读、会认,能顺利朗读课文即可。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共同特点就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权威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供示范,或指点阅读材料,或引导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引人入胜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设计导入新课,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让他们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小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有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策略。在感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图像、操作或借助教材,创设情境,提供感知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感知学习。在理解阶段,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理解目标,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巩固阶段,教师抓紧时机有浅入深,循循善诱,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给学生做。在运用阶段,体现出由简单向复杂运用过渡。比如一些课文的好句式,即时让学生自己来模仿一两句。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质疑是源于学生能够自我尝试,自己发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机会。以《白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进行质疑:“白杨”指的是什么?在课文中作者借白杨树来赞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质疑以释疑为主线,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质疑的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的质疑的同学固然要表扬,但对于质量不高的质疑提出者也同样要给以肯定,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是学生主控课堂。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来处理他们学习的心得收获以及疑难问题。语文课堂则更是学生表演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
三、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让学生多读书。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课文,每次读课文前都布置不同的要求,读时作恰当的指导,读后作必要的检查。那些语句优美又有积累价值的句子、段落,让学生多读、多记,在读中自悟。
(二)让学生多思考。
教师对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都需经过精心设计,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有序思考。教师倡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释疑,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多练笔。课堂上划划、记记、圈圈、点点、勾勾、批注,是一种动笔;结合阅读进行仿写、练写、扩写等练习,也是一种动笔,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潜能的桥梁,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角度去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策略,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正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一、课前帮助学生对功课进行适当和必要的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把课前预习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新课的生字、词,观察生字、词的结构,找出尽可能多的形近字进行对比区分。利用字词典工具弄懂生字、词的意思,找出字词所在的课文句子综合理解字词的使用,自己在用生字、词造句写话。这样就能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精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理解和体会。找出自己尚未读懂的句段作好标记,等待上课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3.思考文章后面的习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4.对于文中记述的年代久远的事实,科学性很强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历太远的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向父母等渠道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学习经验少,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做到会读、会认,能顺利朗读课文即可。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共同特点就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权威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供示范,或指点阅读材料,或引导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引人入胜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设计导入新课,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让他们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小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有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策略。在感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图像、操作或借助教材,创设情境,提供感知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感知学习。在理解阶段,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理解目标,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巩固阶段,教师抓紧时机有浅入深,循循善诱,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给学生做。在运用阶段,体现出由简单向复杂运用过渡。比如一些课文的好句式,即时让学生自己来模仿一两句。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质疑是源于学生能够自我尝试,自己发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机会。以《白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进行质疑:“白杨”指的是什么?在课文中作者借白杨树来赞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质疑以释疑为主线,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质疑的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的质疑的同学固然要表扬,但对于质量不高的质疑提出者也同样要给以肯定,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是学生主控课堂。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来处理他们学习的心得收获以及疑难问题。语文课堂则更是学生表演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
三、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让学生多读书。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课文,每次读课文前都布置不同的要求,读时作恰当的指导,读后作必要的检查。那些语句优美又有积累价值的句子、段落,让学生多读、多记,在读中自悟。
(二)让学生多思考。
教师对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都需经过精心设计,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有序思考。教师倡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释疑,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多练笔。课堂上划划、记记、圈圈、点点、勾勾、批注,是一种动笔;结合阅读进行仿写、练写、扩写等练习,也是一种动笔,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潜能的桥梁,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角度去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策略,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正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