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y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接2016年第5期)
  长征中红四方面军工兵营(相当于运输队)伙夫班长叫贾德福,外号“贾老婆”,参加红军前是寡妇,没有小孩。长征出发后,自告奋勇背大铁锅、锅铲。敌飞机来临,她不是用锅来掩护自己,而是将锅卸下,铺开身子趴在锅上,用身体去保护锅。某日,四方面军后勤部郑义斋部长见了,哭笑不得,感慨地说:“贾老婆啊贾老婆,你真行!人家是顾头不顾腚,你可是顾锅不顾命!”她的回答是:“全营几百号人,没有锅,咋个做饭?”长征途中,她就这样一直背着大锅。
  长征中贾德福还在自己的干粮袋上缝了许多小口袋,分别装上盐、姜、蒜和辣椒。她还经常组织伙夫采摘花椒树叶、杏叶、灰炭菜放在一起煮,像放味精似的放一点盐,给大家当菜吃。
  周起义是参加长征中的“小脚女人”,靠着“三寸金莲”走过万水千山。她回忆说,我身材瘦小,又是小脚,别人大步走,我就得一路小跑,脚上大泡套小泡,泡连着泡,一着地像踩上针尖似的。
  周起义在长征中被调任红四方面军工农兵医院工作。她回忆说医院的设备很简单,不过几把剪刀和铁镊子,四五个药包;至于药品嘛,只有“红降丹”、“白降丹”、“膏药”等三四种,全靠自己采,自己熬。这样,也就好学点,时间不长,就能应付下来。为了更好地掌握医疗本领,我们边行军,边学习。前边的人背块小黑板,写着“盐水”、“红降丹”、“消毒”等常用词进行教读,后面的人边走边看。这种方法看起来好笑,可对我这个文盲,却很起作用。
  周起义说,长征途中睡觉如果找到稻草就很幸福了。长征中某日,周宿营的一家场院里有个大笸箩,同志们半开玩笑地说:“小周,这儿有个‘柳丝床’,就是小点儿,你睡正合适。”周见了真的很高兴。当天晚上,她躺在里面把身子弯成个“小船儿”,腿和脑袋搭在笸箩沿上,美美地睡了一夜。第二天同志们叫醒周时,她还直埋怨:“你们真坏,把我的美梦搅没了。”问:“梦见什么了?”周说:“梦见到了根据地,上级决定放假,睡三天大觉。我睡得正香呢,被你们吵醒了。”
  周起义回忆说,长征过草地时女红军除了准备干粮外还做了点额外准备,因为这一带以畜牧为主,到处有牲畜脱落的散毛,我拣了些牛毛、羊毛、骆驼毛,捻成线,做了双五颜六色的毛线鞋。
  长征开始,由于组织工作没有做好。妇女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整天饥肠辘辘。男人们则宣称妇女的待遇比男的好,公平分配给她们的米袋也不背。“于是,男女同志之间发生了口角。”博古的夫人说,“行军非常艰难,我的双脚疼得很厉害,不得不每天用热水洗脚。”接着,试用了新的编队办法,把妇女们单独编队,由博古的夫人当队长,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负责粮食补给。实行了严格的纪律,不得自由散漫。情况果然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正如矮小的危秀英说:“对妇女来说要艰难得多。我们每天都困难重重,每天的日子都不好过。”
  红军过草地时,大家整天泡在泥水里,腿、脚全肿了,身上长满了虱子。休息时,男同志解开衣扣捉虱子,女同志不好意思,只能拽紧衣袖来回蹭。宿营时,连一块巴掌大的干地方也找不到,只好几个人靠在一起,把年龄小身体弱的放在当中,互相挤着取暖。冷得实在受不了时,就站起来搓搓手,跺跺脚。坐一阵儿,地下水返上来,还得挪窝。女同志大小便更不方便,人们不敢远离部队,只好三个人拉着床单围起来,轮换着在里边排便。
  1936年6月30日,红二军团到达甘孜以西的绒坝岔等地,两个方面军完全会师了。为了庆祝胜利会师,7月2日在甘孜的喇嘛庙召开了隆重的联欢会。贺庆积将军回忆说,联欢会上演出的反映红军战斗生活的文艺节目,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刚从苏联回来的李伯钊、张琴秋两位女同志跳的芭蕾舞,很新鲜。
  著名女作家丁玲认为长征中当女人很难。她说,参加长征的妇女当然是“贤惠的女性,但她们又是一批能吃苦耐劳的女性,不然就不可能长征二万五千里,从江西一直走到陕北”。不错,她们有马,但她们常常不骑。不少人有丈夫,但她们常开玩笑说:“骡子比丈夫好。可以没有丈夫,但不可以没有骡子。”怀孕是最苦的。有些妇女说,在长征途中怀孕堪称最大的灾难。挺着不断胀大的肚子日夜行军可不是闹着玩的,骑在马背上也一样不好受。孩子生下后又得扔掉……她们无论如何要坚持继续工作下去。
  幸存下来的指挥员和医务人员都坚持说,长征中不存在任何严重的两性关系问题。部队行军途中接触妇女的机会不多,当然,主力部队中也没有多少妇女。1936年朱德却告诉过海伦·斯诺,在长征初期,确有强奸的问题。后来由于严明了纪律,这种现象得以控制。强奸犯经军法审判后当场处决。部队到达延安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全文完)
  (责任编辑 李赞庭)
其他文献
沈亚威同志是我学生时代的音乐老师。1940年后我在根据地江苏启东中学、启海联中求学,沈亚威时任新四军一师服务团音乐队长、教员,是我们校外音乐辅导老师,定期不定期到我校教歌。除了课堂外,我还通过口头、通讯方式,向他请教歌谱乐理、指挥等。由于他的热情,所以上世纪60年代我到军文工团以及后来任师、军宣传文化科、处长时,还和他(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保持联系。得悉他2002年5月10日在上海病逝
期刊
在革命老区江苏省淮安市有一个占地40亩年产值1.98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杰翔羽绒有限公司,迅速崛起在苏北农村的大地上。一位名不见经传,做好事不张扬的草根企业家——杰翔羽绒有限公司总经理花建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赏识、器重以及职工百姓的信任和拥戴。几年来,花总带领自己的团队,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顽强拼搏,用智慧和汗水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了一曲爱民新歌。  艰辛的创业路  草根企业家花建松出
期刊
4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亲切关怀,来到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视察。  天空飘着绵绵细雨,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金寨县红军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塔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敬献花篮仪式在雨中举行,两名武警战士抬起花篮,正步来到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将花篮安放在纪念塔基座上。总书记缓缓走上前去,悉心整理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红色缎带,向革命烈士
期刊
江苏省泗洪县有个乡镇叫归仁镇,古为江淮名镇。据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至此,留下“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名句,归仁镇因此而得名。  往事越千年,归“仁”在今朝。如今来到归仁镇,处处闻仁见和谐。这里生产发展,百业兴旺,居民收入显著增加;这里治安良好,鲜有犯罪,充分体现仁的正能量;这里孝亲敬老,助人为乐的仁人好事层出不穷。归仁溢仁,自有播仁人,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人,当数宿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镇党委书记程雷
期刊
读书爱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为了子女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要让子女爱读书,父母当然应该成为爱读书的典范。俗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秧好稻好,娘好女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历史上孟母、陶母、岳母教子成才的事迹千古流传。所以家长只有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提高对子女教育重
期刊
黄昏时分,孩子放学带回任务说,儿童节前要听家长讲故事,他要参加全班故事比赛。当天晚上,我赶紧从案头的《新四军女兵传》一书找到了新四军女战士牛洛溎的传记,改编成故事《铁军爸妈和他们的孩子》。  A:硝烟弥漫的行军途中,降生不久的儿子不见了,妈妈却狠心地说:“孩子不要了,快走,快跟上队伍!”  抗战期间,担任湖北省孝感县委妇女部长、中心区委书记的新四军女战士牛洛溎和县委书记谭扶平相爱结婚了。这年冬天,
期刊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镇坡岭村属通南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为将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牢牢根植于青少年心灵之中,村关工委自2004年3月成立以来,用日日升国旗、周周出板报、组织编村史三着实招,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走出了一条红色教育的特色之路。  一面国旗日日升  在坡岭这块红色土地上,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
期刊
我之泛舟书海,并不是“三日未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而是和球迷看球赛,钓痴作垂钓,集邮者迷于邮票一样,没有特别的目的,没有机械的前因,亦没有刻意的后果。只要有书,我就会以书作海,以己作船,随心所欲地投入到文字的天地,感叹《人间喜剧》的悲欢,聆听《约翰·克利斯朵夫》里被时间尘埃掩盖下的跳动的脉搏,采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命玄机……  乐在书海中遨游,早在学生时代就有此嗜好。记得读中学时,课
期刊
古老的盐阜大地曾经有一支军队,它令敌寇闻风丧胆,它使人民欢欣鼓舞,它唤起了我们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它的名字就是——新四军,一支在党的旗帜下奋勇战斗永不退缩的铁军。  “十年征战几人回”,松涛哀悼,残阳如血;“又见同侪并马归”,红旗不倒,薪火相传;“红旗十月满天飞”,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在这十年中,新四军浴血奋战,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五省的八个抗日根据地,光复国土25.3万平方公里,抗战中新
期刊
近年来,网络上时不时出现一些抹黑英雄、恶搞经典的现象,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著名英雄模范人物,均先后被“黑”,一些红色经典如《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智取威虎山》等被恶搞,经典的英雄形象遭到玷污、贬毁,这些极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众多网友的反感和愤怒,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英雄是民族的希望  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危难时,在人民利益遭到威胁时,勇于挺身而出、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