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形象岂容亵渎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络上时不时出现一些抹黑英雄、恶搞经典的现象,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著名英雄模范人物,均先后被“黑”,一些红色经典如《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智取威虎山》等被恶搞,经典的英雄形象遭到玷污、贬毁,这些极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众多网友的反感和愤怒,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英雄是民族的希望
  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危难时,在人民利益遭到威胁时,勇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捍卫尊严、主持正义之人。对英雄的崇敬和爱戴,其实就是对英雄人物所承载的精神的尊重与传承。
  “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这是董必武先生赞美英雄的诗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涌现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左权、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等等一大批英雄人物、英雄群体。正是这一大批英雄英烈和模范人物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和汗水,才最终使国家赢得了独立,民族挺起了脊梁,才使国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希望。
  仰望星空,崇敬英雄,是一种散发出正能量的价值追求。“英雄灭尽有石阙,智慧屏去无年华。”英雄都饱含着爱国情怀,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充满着强烈的忧国意识。在中国,自古就有崇敬英雄、拥戴英雄的传统,即便英雄逝去,也要竖碑立传,使其留名青史,精神永存。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是贫瘠的。放眼世界,又有哪个民族不尊重英雄、不崇敬英雄的呢!倘若法国有人诋毁圣女贞德,倘若美国有人丑化林肯、马丁路德·金,倘若印度有人侮辱圣雄甘地,倘若委内瑞拉有人贬低玻利瓦尔,很难想象会是什么结果?恐怕始作俑者早被舆论的怒潮湮没了吧!?
  经典遭恶搞 英雄被丑化
  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带着或邪恶、或荒唐的目的,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来进行一些所谓的“爆料”,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抹黑英雄,丑化楷模,恶搞经典。他们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说什么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死,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之下”,说什么“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或者打着科学分析的招牌,声称“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根本不可能!”有的甚至幼稚地乱嚷“董存瑞为什么牺牲?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人讲的有没有根据呢?这里随举一例:一家大型报刊曾以一则标题为《北大教授阿忆博客披露刘胡兰死在乡亲铡刀下》的报道称:“大家耳熟能详的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死,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之下。”这个阿忆既没有实地调查,也没有采访当时仍健在的历史见证人,就凭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信口雌黄。后经山西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派人实地调查采访,证实“阿忆”所言纯属子虚乌有。阿忆以学术研究之名散布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文字,招来众多媒体的跟风报道,引起广大读者对刘胡兰光辉事迹的质疑。阿忆混淆历史事实的行为,其危害性与抹黑英雄、恶搞经典是一脉相承的。
  经典也没能逃脱被抹黑、被恶搞的命运。故事片《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里面的小英雄潘冬子的形象给全国观众曾留下了美好记忆,但也有人将其恶搞,编制成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小英雄潘冬子在短剧中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英雄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英雄母亲却一心想参加“非常6+1”,因为她的梦中情人是央视主持人李咏。整部剧充满着“恶搞”,剧中还夹杂着一些低级下流的对白。此外,经典电影《铁道游击队》《智取威虎山》等也都有类似遭“恶搞”经历。经典遭恶搞,英雄被丑化,是可忍孰不可忍!
  抹黑英雄恶搞经典丧良知
  多元文化交汇中的当代社会,具有更多更大的包容性,但是,包容并不代表纵容。言论和信息的传播,不能丧失道德底线,更不能超越于法律之外。
  对于那些抹黑英雄、恶搞经典的行为必须诉诸法律。事实上,我国法律对包括先烈在内一切死者的人格尊严权都有着一定保护。最高人民法院早在1993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明确规定: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2001年公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又将相关权益保护扩大到死者的其他人格要素,包括姓名、肖像、荣誉、隐私以及死者的遗体、遗骨等诸多方面。可见,对死者的名誉权乃至姓名、肖像、荣誉、隐私等人格权、身份权的保护,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诽谤先烈的行为不仅是反历史、更是违反现行法律,烈属们有权对诽谤者提起诉讼。
  同时,要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网络纵横天下,新媒体方兴未艾,媒体的受众面越来越广。要使广大公众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媒体工作者必须首先做到。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一则消息可以瞬间传遍天下,因此,新闻媒体从业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明辨是非、缜密细致的能力与品格,具有铁肩担道义的正义感、公德心和强烈的使命意识。
  自觉抵制抹黑英雄、抵制恶搞经典,维护英雄的光辉形象,唯有如此,才能还网络以健康的环境,才能使群星闪烁的夜空格外宁静,才能使一个民族迈步前行的步伐更为稳健! (责任编辑 李赞庭)
其他文献
“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哺育和造就了朱德、陈毅等3位元帅和杨成武、肖克等172位将军,涌现出“飞夺泸定桥22勇士”和“刘老庄82烈士”等著名战斗集体,其历史反映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整个光辉征途。从诞生到今天,她走过了90多年风雨历程,历经大小战斗876次,锤炼出独具特色的“铁军”精神,光辉战绩彪炳史册!  早期征战 “铁军”扬名  1925年,以孙中山大元帅府时期组建的“铁
期刊
沈亚威同志是我学生时代的音乐老师。1940年后我在根据地江苏启东中学、启海联中求学,沈亚威时任新四军一师服务团音乐队长、教员,是我们校外音乐辅导老师,定期不定期到我校教歌。除了课堂外,我还通过口头、通讯方式,向他请教歌谱乐理、指挥等。由于他的热情,所以上世纪60年代我到军文工团以及后来任师、军宣传文化科、处长时,还和他(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保持联系。得悉他2002年5月10日在上海病逝
期刊
在革命老区江苏省淮安市有一个占地40亩年产值1.98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杰翔羽绒有限公司,迅速崛起在苏北农村的大地上。一位名不见经传,做好事不张扬的草根企业家——杰翔羽绒有限公司总经理花建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赏识、器重以及职工百姓的信任和拥戴。几年来,花总带领自己的团队,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顽强拼搏,用智慧和汗水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了一曲爱民新歌。  艰辛的创业路  草根企业家花建松出
期刊
4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亲切关怀,来到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视察。  天空飘着绵绵细雨,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金寨县红军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塔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敬献花篮仪式在雨中举行,两名武警战士抬起花篮,正步来到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将花篮安放在纪念塔基座上。总书记缓缓走上前去,悉心整理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红色缎带,向革命烈士
期刊
江苏省泗洪县有个乡镇叫归仁镇,古为江淮名镇。据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至此,留下“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名句,归仁镇因此而得名。  往事越千年,归“仁”在今朝。如今来到归仁镇,处处闻仁见和谐。这里生产发展,百业兴旺,居民收入显著增加;这里治安良好,鲜有犯罪,充分体现仁的正能量;这里孝亲敬老,助人为乐的仁人好事层出不穷。归仁溢仁,自有播仁人,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人,当数宿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镇党委书记程雷
期刊
读书爱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为了子女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要让子女爱读书,父母当然应该成为爱读书的典范。俗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秧好稻好,娘好女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历史上孟母、陶母、岳母教子成才的事迹千古流传。所以家长只有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提高对子女教育重
期刊
黄昏时分,孩子放学带回任务说,儿童节前要听家长讲故事,他要参加全班故事比赛。当天晚上,我赶紧从案头的《新四军女兵传》一书找到了新四军女战士牛洛溎的传记,改编成故事《铁军爸妈和他们的孩子》。  A:硝烟弥漫的行军途中,降生不久的儿子不见了,妈妈却狠心地说:“孩子不要了,快走,快跟上队伍!”  抗战期间,担任湖北省孝感县委妇女部长、中心区委书记的新四军女战士牛洛溎和县委书记谭扶平相爱结婚了。这年冬天,
期刊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镇坡岭村属通南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为将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牢牢根植于青少年心灵之中,村关工委自2004年3月成立以来,用日日升国旗、周周出板报、组织编村史三着实招,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走出了一条红色教育的特色之路。  一面国旗日日升  在坡岭这块红色土地上,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
期刊
我之泛舟书海,并不是“三日未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而是和球迷看球赛,钓痴作垂钓,集邮者迷于邮票一样,没有特别的目的,没有机械的前因,亦没有刻意的后果。只要有书,我就会以书作海,以己作船,随心所欲地投入到文字的天地,感叹《人间喜剧》的悲欢,聆听《约翰·克利斯朵夫》里被时间尘埃掩盖下的跳动的脉搏,采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命玄机……  乐在书海中遨游,早在学生时代就有此嗜好。记得读中学时,课
期刊
古老的盐阜大地曾经有一支军队,它令敌寇闻风丧胆,它使人民欢欣鼓舞,它唤起了我们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它的名字就是——新四军,一支在党的旗帜下奋勇战斗永不退缩的铁军。  “十年征战几人回”,松涛哀悼,残阳如血;“又见同侪并马归”,红旗不倒,薪火相传;“红旗十月满天飞”,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在这十年中,新四军浴血奋战,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五省的八个抗日根据地,光复国土25.3万平方公里,抗战中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