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峪沟石窟寺遗址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w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笤 汉文化和西域文化交融的标志
  吐峪沟石窟寺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这里的每一个石窟寺都是一系列精美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的有机组合,是我国佛教艺术的珍贵实例。
  吐峪沟石窟寺从窟制上看主要有三种:纵券顶窟、中心柱窟和方形佛坛窟。其中纵券顶式石窟,造型近同吐鲁番地区常见的居民屋宇,窟分前后室,所谓后室,只是一处十分狭窄的小洞,是僧人坐禅用的“洞天”,称为禅窟;方形窟地面往往有佛坛;中心柱窟,用佛教的观念,也可以称之为“礼拜窟”。巨大的塔柱,将洞窟一分为二,前后形若两室。甬道可供僧侣、信徒回旋礼拜。他们虔心奉佛,入窟后右旋而行,绕塔瞻仰佛像,领会本生壁画,接受佛教知识教育,聆听法师教海,以求得到佛法的真谛,获得灵魂的洗礼。佛像是中心柱窟主要的题材,几乎画满窟中各壁,在方形窟中也有以千佛布列四壁的,千佛的造像在鼻眼上往往不提白粉,不做凸凹晕染,仅以线描画出具有汉人五官特征的形象。窟甬道顶上有由忍冬、磷纹、团花等纹饰带组成的仿汉式木构建筑,中土汉风的影响显而易见。
  石窟寺内壁中央大多绘佛教本生故事画,尚能辨认的壁画内容多为内地汉人所熟悉的如“肩提婆利忍辱截割手足”“摩钳太子求法赴火”“慈力王施血饮五夜叉”“萨那太子舍身饲虎”和“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尸毗王割肉贸鸽”等,与龟兹莫高窟的单幅画有较大的不同,且每幅壁画旁都配有汉文。窟制、佛像、壁画的特点显示出吐峪沟石窟寺浓厚的汉文化影响。在唐以前,吐峪沟石窟寺所在的高昌古国就“国有八城,皆有华人”,是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第一个交汇之地,也是汉文化深入西北最西的地方。西域文化通过高昌传人内地,内地文化又通过高昌传向外域,而两者初步结合便产生了高昌特色的文化。
  另据唐代文献《西州图经》记载,吐峪沟石窟群中的丁谷窟除“有寺一所”外,还有“禅院一所”。这里的”禅院“应该是指唐代中期后,在佛教中兴起的“禅宗”的宗教活动场所。“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主流,其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別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大降低了民众参佛的门槛,初起在广东、湖南、江西等地,但势力很快地在全国扩展,“禅院”的出现证实了西州境内很早就已经受到内地禅宗佛教的影响。
  ?笤 石窟寺荣衰的幕后主角:高昌政权
  据考证,吐峪沟石窟寺的主要兴建时间在公元443至460年之间,这段时期的高昌正处在北凉政权的统治之下,作为石窟寺的主要赞助人,高昌北凉政权的兴衰成为石窟寺荣枯的幕后主角。北凉政权在统治河西时期,已在高昌设郡进行统治。至沮渠蒙逊之子沮渠无讳、安周时,高昌变成了北凉政权的统治中心。
  北凉统治高昌的前后十八年,对高昌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吐峪沟石窟寺遗址是当年高昌城文明的一部分,其昌盛与衰微都与高昌北凉政权的存亡关系至密。发现于高昌故城的《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曾记载:“按十六国春秋,蒙逊时代,即尊弘事佛,礼接昙无谶。又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法象。茂虔尤軎文学,张溟、阚细之徒,并为显官。故安周已挹其余风,虽身处穷域、尚能造像勒碑,恢宏释教。”这段文字肯定了一个事实,即北凉王沮渠安周信奉佛教,曾在“百里崖中,大造法象”,吐峪沟成为沮渠皇室的造像集中地。
  北凉灭亡后,到麴氏高昌时,皇室对佛教的重视只增不减。吐峪沟出土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记载了高昌王麴文泰与玄奘的一段故事:高昌王麴文泰笃信佛法,听闻大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经要路过高昌国,非常激动,他盛情款待了这位慕名巳久的高僧。为了把玄奘留在高昌,麴文泰用尽了办法,甚至想出了嫁女儿的主意,想让玄奘成为北凉的乘龙快婿。玄奘不得巳只好用绝食来表明取经的决心,麴文泰无奈只好放弃。基于这段往事才有了后来《西游记》演绎的西凉国皇室欲为唐僧招亲的故事。
  在玄奘临行前,麴文泰准备了充裕的金银与华服,训练了一批小沙弥辅佐玄奘西行。临别之时,二入郑重约定,玄奘取经归来仍要经过高昌。由此可见鞠氏对于佛教的重视。十七年后,玄奘从印度学成归国,仍取道北路,翻雪山,涉流沙,履行与麴文泰的约定。他不知道,就在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麴文泰自恃距唐遥远,中间又有大漠阻隔,勾结西突厥,阻隔西域与中原的交通,公然与唐王朝为敌。唐太宗派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于贞观十四年率师数万攻灭高昌王国,麴文泰身死,唐以其地改设为西州。佛教也就此失去了高昌政府的支持。
  唐代的吐峪沟石窟继承了高昌政权建造的佛窟规模,并有修缮。在敦煌遗书《西州图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西州佛院重重,雁塔林立、高梁横跨、绿荫纷纷、香火缭绕、梵呗齐鸣,这其中犹以土谷窟寺最为闻名。如此数百年的经营和繁盛使吐峪沟石窟荣登东疆第一宝窟之位。至公元15世纪时伊斯兰教越过葱岭进入佛教艺术兴盛的南疆,取代佛教成为西域地区的主要宗教后,吐峪沟石窟遭才被废弃。
  ?笤 屡遭破坏和劫掠
  吐峪沟石窟在唐代以后毁坏严重,依现存遗址的情况,已很难找寻繁盛时期的“梵呗齐鸣”的景象,这除了宗教兴替外,还因为地震以及海外探险队的盗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吐鲁番地区就被欧洲及日本的各种文化探险队、考察团频繁光顾,先后有俄日英等国探睑队深入拜城、库车、吐鲁番等地,先是进行测量、绘图、拍摄和考古发掘,然后疯狂盗运。对吐峪沟考察次数最多、劫掠文物也最多的是德国人勒柯克和格伦威德尔,从1902年到1914年,他们曾先后四次到吐鲁番。勒柯克1905年第一次来到吐峪沟就剝割了这里最精美的壁画,并找到了沟东一间密室(后称“手稿窟”),拿走了满满两麻袋文书和许多“惊人的刺绣品”。1907年,袼伦威德尔再次来这里进行测绘、拍摄和盗墓。洗劫之后,吐峪沟石窟变得更加千疮百孔,一片残破。
  另外是地震等天灾的袭击,据历史文献记载,吐鲁番地区属地震常发区,而且震级多在六级以上,每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都会带给位于峭壁上的石窟以毁灭性的灾难。特别是1916年左右的一次大地震,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东西被盖在地底下。
  目前,对吐峪沟石窟寺发掘的已告一段落,专家表示:未来吐峪沟石窟寺的发掘将对整新疆石窟寺遗址的发掘及保护、管理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京城第一个电话局诞生  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攻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北京城可就乱开了。第二年,有一个叫璞尔生的丹麦商人,趁“庚子之乱”擅自把自己在天津租界里经营的电话业务延伸到了北京,在城里的东交民巷架设电话线路,并在东城船板胡同设立了“电铃公司”。这就是北京最早出现的电话公司,是由外国人经营的。  丹麦商人的电话业务对当时清廷已经开办的电报局业务冲击很大,激起了以李鸿
期刊
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抗战时期都到了昆明,房舍紧张,地皮难觅,干脆三校合一,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人称西南联大。今天去看联大的旧址,大抵是些废弃的庙宇和草房子,比今天任何一所最烂的学校都要差上一百倍。但是,这所大学却大大地有名,要论教学质量,今天还真没有哪所大学超过了它,从这所大学走出来的几位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说,他们到了美国,就学业而言,没有什么课再值得上了。  但是,即使这样一所大学
期刊
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认为,“父母官”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老百姓才是所有人的“父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在“坐稳了奴隶”或“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旧时代,等级森严,地方官员呼风唤雨,权力不小。老百姓遇到恶的地方官,只能自认倒霉;遇到好的,算是幸事了,自然便有百姓感恩戴德地称其“父母官”,甚至“青天大老爷”。那些为民办好事的官员,听着“父母官”这样的词也挺受用。在他们看来,那是一种尊重
期刊
吴三桂空酒坛装石灰伏击李自成  吴三桂在山海关下联手清军击败李自成后,尾追李自成到北京。吴三桂得悉农民军要向西撤退,先在西山设下疑兵,找了几千个空酒坛子,里边装满石灰,秘密地埋在西去的必经之路上,上边盖上浮土,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万马齐驰到此,马足踏到坛子上,马匹受惊跌倒,后边的骑兵压在前边人马之上,石灰腾起,迷住人眼,吴三桂的疑兵趁机鼓噪,农民军阵脚大乱。吴三桂率兵追击,农民军把辎重、妇女全部抛弃
期刊
1934年8月,卢作孚在《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中,第一次把自己主持的各项主要事业称为创造现代社会生活的试验。这“试验”的概念和方法是卢作孚将中国历史文化中注重“践行”的传统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杜威实验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我们知道,蔡元培和黄炎培是最早向中国学术界、教育界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先驱。早在1912年和1913年,蔡元培和黄炎培就先后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学校教育采用实
期刊
清华百年校庆举办了一个超级隆重豪华的典礼,这所名校什么时候建成“世界一流”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在我看来,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或许就可以称得上“世界一流”,至少是离“世界一流”很近。在历数清华灿若群星的人物时,有一个人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他就是服务清华近四十年、执掌清华和西南联大十七年的梅贻琦先生。  梅贻琦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但在大陆,他的一生行为并不被太多人了解,这或许是和他
期刊
有关元宵节的长短和来历,历来说法不一。在明朝是从初八到正月十七;在宋代是五天,在唐代是三天。汉朝则跟现在一样,是一天。不过无论长短,这个节似乎都与敬天、祭神有关。  有一种说法,元宵节的前身是汉代民间的“火把节”,乡民在田间持火舞蹈、祈福,以求庄稼能避开虫害。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此后它的祭祀成分不断加重,汉武帝开始,在这一天祭祀至尊天神“太一”。到了东汉,受佛教影响,汉明帝又下令在
期刊
“肮脏”一词在今天只有一个意思:不洁净。但在古代,不仅读音不一样,而且意思也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差地别。  “肮”本义是咽喉,比如古人有种死法叫“绝肮”,即割断咽喉而死。“脏”本义是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比如内脏、五脏。“肮”和“脏”组成一个连绵词“肮脏”,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高亢刚直的样子。东汉赵壹的《疾邪诗》中写道:“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伊优”是逢迎谄媚的样子,《康熙字典》解释“肮脏”
期刊
清华国学院:一场宁静的教育革命  北伐前成立的清华研究院国学部,文化立场上偏守旧,学术取向则更趋新。主事者吴宓想办一个突破边界、融合中西的新式书院,通过培养正直高明之士来影响社会。他并无太多口号和宣传,尽可能以静默的方式推行其具有革命性质的变革。他坚持讲授经史小学为主的“普通国学”与向西学开放的“专题研究”相结合,以师生常住院地密切接触方式挽救新教育体系下的师生疏离,通过分科以教授个人为主来颠覆西
期刊
汉字的起源,据传初始为仓颉所创。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相传他有四只眼睛。所谓“四只眼”,按照道医学的观点来说,是指他除了具有一双肉眼之外,还具有慧眼和天眼的能力。他根据日月的形状、鸟兽的足迹,观之于物,而用之于心,创造了以“象形”为主要特征的汉字。据说他创造汉字时,天地为之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就是说当时上天喜悦文字的出现而祝福,因此降大量的小米以庆贺。但是鬼魅看到人类有了文字以后,必然智慧大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