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总书记的英明论断:创新是一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因如此,舉国上下才奏响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旋律,尔今,创新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能代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能代做;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去思考;学生能归纳的,让学生去归纳;学生能推导的,让学生去推导。在教学中,教师只能起牵线、搭桥、引路、“导演”角色。
1、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创新氛围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景、实例入手,采用动画、游戏、操作、故事、猜迷、活动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只有教师把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的大门,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时,课一开始,我就采用创设情景——做猜角游戏,即先让学生任意报出自己所带的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然后教师很快地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时,只见学生个个抓耳挠腮、大惑不解,同时感到老师很神秘,但又很想清楚老师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这情景创设,从而揭示课题,激发起学生去探索、求知的欲望。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想
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推动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动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敢于挑战权威。课堂上有时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有时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大家共同讨论,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促使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如:在学习笔算两位数加法时,有的学生问:“为什么从个位加起,而不从高位加起呢?”有时从高位加起比从低位简便(速算时),只是从低位加起比从高位加起在进位的处理上容易点。学习了“年、月、日”后,有的同学提出了“为什么是四年一闰、而不是两年、三年或其它年呢?”判断平年、闰年的核心就是“四年一闰”,必须给学生质疑。质疑前学生大胆猜测一下,这时学生兴趣大增,思维也活跃,纷纷各抒已见,然后教师利用有关的科普知识质疑,使学生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3、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
在教学中我经常提出“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还有更好、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吗”“你为什么这样想?”“你遇到的困难在哪儿?”“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我还“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我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智慧出于手指上”。“心灵手巧”的人聪明。由此看业,让学生劝手是我们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通过亲自操作来获取直接的体验,从而领会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程度,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4、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获取求知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必须教给学生解疑求知的方法。我十分注重在教学中渗秀学法指导,如“动手操作、实物演示、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类比推理”的数学学习方法,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方法。例如:我在讲授“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进行预习,并思考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时,学生用剪刀、硬纸板分别做成圆柱体纸筒和圆锥体纸筒(它们等底等高)然后用沙子分别装进两种纸筒内,结果发现:圆锥体纸筒装满的沙子三次正好倒满圆柱体纸筒。由此,同学们得出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
5、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大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协作,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基本构建起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比如教学中,有时两人商量、有时四人讨论,并且我还积极引导学生在组内开展互查、互改、互评、互学,另外还有邻组协作式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行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正常的儿童所固有的,所需要的只是把他们开发出来并加以发展。数学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教学,有利于这一能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非常规、开放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选择合成,提出各种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由学生自己编制数学问题,自己解答。特别是要学生解答一些答案不唯一、条件不足或多余的非常规、开放性的习题。
2、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特别重视学生自主性的探索、创新、实践等活动。例如,学习了四则计算后,可以创设商品购买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购买商品最合理;同时也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一些旅游点的价格,然后制定一份最简的旅游计划。
总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改革,力争做一个正确对待、善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伯乐”。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能代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能代做;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去思考;学生能归纳的,让学生去归纳;学生能推导的,让学生去推导。在教学中,教师只能起牵线、搭桥、引路、“导演”角色。
1、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创新氛围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景、实例入手,采用动画、游戏、操作、故事、猜迷、活动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只有教师把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的大门,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时,课一开始,我就采用创设情景——做猜角游戏,即先让学生任意报出自己所带的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然后教师很快地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时,只见学生个个抓耳挠腮、大惑不解,同时感到老师很神秘,但又很想清楚老师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这情景创设,从而揭示课题,激发起学生去探索、求知的欲望。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想
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推动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动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敢于挑战权威。课堂上有时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有时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大家共同讨论,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促使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如:在学习笔算两位数加法时,有的学生问:“为什么从个位加起,而不从高位加起呢?”有时从高位加起比从低位简便(速算时),只是从低位加起比从高位加起在进位的处理上容易点。学习了“年、月、日”后,有的同学提出了“为什么是四年一闰、而不是两年、三年或其它年呢?”判断平年、闰年的核心就是“四年一闰”,必须给学生质疑。质疑前学生大胆猜测一下,这时学生兴趣大增,思维也活跃,纷纷各抒已见,然后教师利用有关的科普知识质疑,使学生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3、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
在教学中我经常提出“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还有更好、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吗”“你为什么这样想?”“你遇到的困难在哪儿?”“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我还“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我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智慧出于手指上”。“心灵手巧”的人聪明。由此看业,让学生劝手是我们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通过亲自操作来获取直接的体验,从而领会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程度,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4、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获取求知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必须教给学生解疑求知的方法。我十分注重在教学中渗秀学法指导,如“动手操作、实物演示、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类比推理”的数学学习方法,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方法。例如:我在讲授“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进行预习,并思考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时,学生用剪刀、硬纸板分别做成圆柱体纸筒和圆锥体纸筒(它们等底等高)然后用沙子分别装进两种纸筒内,结果发现:圆锥体纸筒装满的沙子三次正好倒满圆柱体纸筒。由此,同学们得出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
5、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大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协作,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基本构建起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比如教学中,有时两人商量、有时四人讨论,并且我还积极引导学生在组内开展互查、互改、互评、互学,另外还有邻组协作式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行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正常的儿童所固有的,所需要的只是把他们开发出来并加以发展。数学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教学,有利于这一能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非常规、开放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选择合成,提出各种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由学生自己编制数学问题,自己解答。特别是要学生解答一些答案不唯一、条件不足或多余的非常规、开放性的习题。
2、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特别重视学生自主性的探索、创新、实践等活动。例如,学习了四则计算后,可以创设商品购买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购买商品最合理;同时也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一些旅游点的价格,然后制定一份最简的旅游计划。
总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改革,力争做一个正确对待、善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