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技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在当今社会,完全没有技术干预的纯天然食品已经是比较难实现的追求。然而,包括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技术以及包装冷藏技术在内各项科技应用可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风险,本文从当今应用范围较广的几种技术入手,结合当代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对食品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食品科技 食品安全 食品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食品技术不仅指食品的加工、运输以及冷藏等技术,更包括了食品在内的基础农业、食品包装以及生物科技等技术。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物质水平有所提高,越发对健康问题和食品问题引起重视。而食品技术、食品安全本就是关乎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理应为人类所重视。
1 食品新技术的分类
随着生物和物理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产生并逐步应用食品生产、运输以及保存中,改变了传统食品生产与保存,不但丰富了食品的种类,更延长了食品的保存周期,还能提升食品的产量。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食品技术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现代生物技术、冷藏技术以及微波技术。
(1)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以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高新技术,通常也被人们称之为基因科技,主要是指通过生物、化学或者物理手段改变生物的遗传特征,达到改变生物体征的目标,主要应用于农业增产、抗虫抗灾能力以及提升牲畜的存活率等。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改变生物或其分子的遗传性质,产生新物质。转基因食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最主要的产物。
(2)冷藏科技。冷藏技术是通过采用合理的温度保障食品的新鲜程度,同时,维持这种适宜的温度就需要冷藏链技术与装备。冷藏链是以食品的冷冻技术为基础的一门科学技术,通常是通过运用制冷技术,从需要保存食品的原材料处理、食品再加工、食品运输和贮藏以及销售流通的整个过程,自始自终维持所需的合适温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持食品原有的质地,减少腐烂变质所带来的损耗,这是一项多工序的系统工程。
(3)微波技术。微波加热食品原理是通过应用交流电加快电磁波的正负极转换周期的特点,将水分子中的正、负极进行快速的交替转动。在水分子以每毫秒数千万次的迅速转动时,就会通过分子之间巨大、频繁的摩擦产生巨大的热能,使食物迅速加热。而这种方法可以将食物内各种营养物质最大程度的接近天然的状况。然而微波食品的方便、快捷以及经济的特点也是其在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据数据统计已经有95%的美国家庭拥有了微波炉,而这样家用科技也逐步在我国的家庭中被普及。
2 食品新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转基因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转基因技术应用于食品科技中,对食品行业和消费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确增加了食品的年产值,提升食品的抗灾能力,丰富食品的种类,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需要科学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冷藏科技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通常状况下,肉类或者其他食品的冷藏条件下也是存在保质期规定的。2007年,我国颁布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中对冷冻产品尤其是肉类做了明确的规定,冻猪肉原则上是按每年三轮进行储备,每轮储备可保存四个月;冻牛羊肉则不存在轮换的概念,只能储存8个月。不法分子仍然会对这部分利润不放手,违法违规出售这部分肉类,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3)微波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991以来,人们开始对微波食品的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因为微波加热的过程中,分子吸收能量,蛋白质分子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分解,然而在这个过程由于难以控制,可能会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而这些分子会造成人类身体的排异性,甚至可能具有毒性甚至会导致癌症。除此之外,微波处理后,营养价值往往会收到巨大的损害,尤其表现在维生素和固醇类的物质上,甚至会减少蛋白质的营养成分。
3 基于食品新技术安全影响的应对措施
(1)加快新技术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阐述,早在1995年我国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卫生法》,2002年我国卫生部制定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辐照食品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对规范我国新技术食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但法律的标准和范围仍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今年3月份国家相关领导和负责人表示,《食品安全法》会在今年出台,由此可见,我国的立法机关正在逐步推进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不断推进法律结合国情的基本方针。
(2)加快新技术食品检测技术和监测网络建设。我国应当不断加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投入,不断对食品新技术的检测和监管水平进行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是增加经费投入,自主研发新技术对食品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检测;然后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食品中的成分检测,分析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致病致癌物质,完善食品安全的防护机制,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度;三要与食品相关各部门的合作以及资源你用,构建并完善食品新技术的监管体系。
(3)加快开展风险性评估。有关食品新技术的开发问题会有长时间的争论,然而对于新技术食品的风险防范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开展对于新技术食品的风险评估工作。在新技术被投入使用以及进行批量生产之前,我国应当积极主动的对新技术食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风险评估,尤其是对新技术食品中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公开给公众知晓,保障群众不会被违法商家所欺骗。国家也应当积极保障这些不合格的新技术食品不会流入市场之中。
4 结语
随着各种领域间科技的相互融合与发展,食品新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其对食品种类和安全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WHO 和FDA 等组织均对食品新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应对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逐步消除食品新技术对全的负面影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收稿日期:2015-07-06
作者简介:李晓炜(1974—),女,河北南和县人,助理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食品科技 食品安全 食品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食品技术不仅指食品的加工、运输以及冷藏等技术,更包括了食品在内的基础农业、食品包装以及生物科技等技术。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物质水平有所提高,越发对健康问题和食品问题引起重视。而食品技术、食品安全本就是关乎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理应为人类所重视。
1 食品新技术的分类
随着生物和物理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产生并逐步应用食品生产、运输以及保存中,改变了传统食品生产与保存,不但丰富了食品的种类,更延长了食品的保存周期,还能提升食品的产量。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食品技术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现代生物技术、冷藏技术以及微波技术。
(1)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以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高新技术,通常也被人们称之为基因科技,主要是指通过生物、化学或者物理手段改变生物的遗传特征,达到改变生物体征的目标,主要应用于农业增产、抗虫抗灾能力以及提升牲畜的存活率等。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改变生物或其分子的遗传性质,产生新物质。转基因食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最主要的产物。
(2)冷藏科技。冷藏技术是通过采用合理的温度保障食品的新鲜程度,同时,维持这种适宜的温度就需要冷藏链技术与装备。冷藏链是以食品的冷冻技术为基础的一门科学技术,通常是通过运用制冷技术,从需要保存食品的原材料处理、食品再加工、食品运输和贮藏以及销售流通的整个过程,自始自终维持所需的合适温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持食品原有的质地,减少腐烂变质所带来的损耗,这是一项多工序的系统工程。
(3)微波技术。微波加热食品原理是通过应用交流电加快电磁波的正负极转换周期的特点,将水分子中的正、负极进行快速的交替转动。在水分子以每毫秒数千万次的迅速转动时,就会通过分子之间巨大、频繁的摩擦产生巨大的热能,使食物迅速加热。而这种方法可以将食物内各种营养物质最大程度的接近天然的状况。然而微波食品的方便、快捷以及经济的特点也是其在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据数据统计已经有95%的美国家庭拥有了微波炉,而这样家用科技也逐步在我国的家庭中被普及。
2 食品新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转基因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转基因技术应用于食品科技中,对食品行业和消费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确增加了食品的年产值,提升食品的抗灾能力,丰富食品的种类,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需要科学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冷藏科技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通常状况下,肉类或者其他食品的冷藏条件下也是存在保质期规定的。2007年,我国颁布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中对冷冻产品尤其是肉类做了明确的规定,冻猪肉原则上是按每年三轮进行储备,每轮储备可保存四个月;冻牛羊肉则不存在轮换的概念,只能储存8个月。不法分子仍然会对这部分利润不放手,违法违规出售这部分肉类,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3)微波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991以来,人们开始对微波食品的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因为微波加热的过程中,分子吸收能量,蛋白质分子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分解,然而在这个过程由于难以控制,可能会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而这些分子会造成人类身体的排异性,甚至可能具有毒性甚至会导致癌症。除此之外,微波处理后,营养价值往往会收到巨大的损害,尤其表现在维生素和固醇类的物质上,甚至会减少蛋白质的营养成分。
3 基于食品新技术安全影响的应对措施
(1)加快新技术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阐述,早在1995年我国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卫生法》,2002年我国卫生部制定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辐照食品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对规范我国新技术食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但法律的标准和范围仍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今年3月份国家相关领导和负责人表示,《食品安全法》会在今年出台,由此可见,我国的立法机关正在逐步推进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不断推进法律结合国情的基本方针。
(2)加快新技术食品检测技术和监测网络建设。我国应当不断加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投入,不断对食品新技术的检测和监管水平进行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是增加经费投入,自主研发新技术对食品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检测;然后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食品中的成分检测,分析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致病致癌物质,完善食品安全的防护机制,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度;三要与食品相关各部门的合作以及资源你用,构建并完善食品新技术的监管体系。
(3)加快开展风险性评估。有关食品新技术的开发问题会有长时间的争论,然而对于新技术食品的风险防范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开展对于新技术食品的风险评估工作。在新技术被投入使用以及进行批量生产之前,我国应当积极主动的对新技术食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风险评估,尤其是对新技术食品中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公开给公众知晓,保障群众不会被违法商家所欺骗。国家也应当积极保障这些不合格的新技术食品不会流入市场之中。
4 结语
随着各种领域间科技的相互融合与发展,食品新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其对食品种类和安全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WHO 和FDA 等组织均对食品新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应对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逐步消除食品新技术对全的负面影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收稿日期:2015-07-06
作者简介:李晓炜(1974—),女,河北南和县人,助理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食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