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2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初中体育教学在诸多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对初中体育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就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等几个方面做出了简要论述,以期为新课程标准在初级中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初中体育任课教师是初中阶段体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任课教师只有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内容组织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才能保障新课程标准在我国初级中学的顺利实施。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由体育成绩首位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体育成绩上,这样的教学观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成绩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成绩首位”的教育观念转变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重点,“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不但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体质水平的提升还同时关注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和意志力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由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要求体育任课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教学活动由以往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学活动以体育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为主,以教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征,导致了教学活动的枯燥和低效。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则要求把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有的体育运动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根据学生反馈对课堂组织作出科学的调整,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任课教师一般只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不注重体育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任课教师会在无意中压缩学生学习新知识、自我思考以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而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观念,则会引导教师去注意学生学习、接纳新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从而发现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和心理变化,并作出及时科学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身心全面发展。
由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学评价的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教学评价,即:根据学生的期中或期末体育达标测试成绩作出评价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同天赋、不同体质水平、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置于同一个评价标尺下,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体质水平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无需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体质水平较差、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即使付出双倍的努力,有时也很难达标或只能勉强达标。所以,这样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很难真正反映学生的进步程度。而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则更加关注教学的实施过程,会根据学生的现有体质水平来有针对性的衡量和反应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程度,除此之外,还在评价内容上增添了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所以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
二、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也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主要依据,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学习目标,并据此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其次,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实效性,即,此教学内容,在现有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得以实施、是否适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标准可以剔除一些过时的和不切实际教学内容,而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有能在现有条件下得以顺利实施的内容又均可列入选择范围,从而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最后,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运动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并同时具备教育价值和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更加多元和多样,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合理的进行选择。一般说来常用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辯证的运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并不是让我们完全丢弃传统的、已有的教学内容,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在重新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吸取积极有效的内容,从而达到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辩证运用;其次,改造简化现有的内容。体育教学活动与现代的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运动有着诸多的联系,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运动技能水平和其它情况,对现有的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和简化,降低其难度要求,使之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第三,选择生活化、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时,可注意选择生活化的内容,由此而来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生活中所需的其它能力,改变传统体育技能学习的单一性。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如选择民族体育项目、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类教学内容时,可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引入课堂或经过一定的梳理、改编之后再引入课堂教学。
三、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求,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了改变。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习的互动性、创新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探究式教学模式;2)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问题式学习模式;3)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为目的的合作式教学模式;4)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目的的资源型学习模式5)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教学要求将学生置于各个层次的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等等。实际上,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在选择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完美的、是绝对最优的,所以,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经验,让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得以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 伏广才.新课标的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分析与比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2).
[2] 尹林.谈新课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3] 唐占杰.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J].教育革新.2008(10).
[4] 詹崇将.新课标体育教育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06).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初中体育教学在诸多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对初中体育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就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等几个方面做出了简要论述,以期为新课程标准在初级中学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初中体育任课教师是初中阶段体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任课教师只有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内容组织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才能保障新课程标准在我国初级中学的顺利实施。
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由体育成绩首位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体育成绩上,这样的教学观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成绩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成绩首位”的教育观念转变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重点,“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不但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体质水平的提升还同时关注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和意志力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由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要求体育任课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教学活动由以往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学活动以体育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为主,以教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征,导致了教学活动的枯燥和低效。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则要求把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现有的体育运动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根据学生反馈对课堂组织作出科学的调整,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任课教师一般只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不注重体育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任课教师会在无意中压缩学生学习新知识、自我思考以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而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观念,则会引导教师去注意学生学习、接纳新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从而发现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和心理变化,并作出及时科学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身心全面发展。
由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学评价的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教学评价,即:根据学生的期中或期末体育达标测试成绩作出评价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同天赋、不同体质水平、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置于同一个评价标尺下,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体质水平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无需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体质水平较差、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即使付出双倍的努力,有时也很难达标或只能勉强达标。所以,这样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很难真正反映学生的进步程度。而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则更加关注教学的实施过程,会根据学生的现有体质水平来有针对性的衡量和反应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程度,除此之外,还在评价内容上增添了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所以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
二、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也要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主要依据,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学习目标,并据此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其次,在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实效性,即,此教学内容,在现有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得以实施、是否适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标准可以剔除一些过时的和不切实际教学内容,而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有能在现有条件下得以顺利实施的内容又均可列入选择范围,从而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最后,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运动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并同时具备教育价值和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更加多元和多样,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合理的进行选择。一般说来常用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辯证的运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并不是让我们完全丢弃传统的、已有的教学内容,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在重新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吸取积极有效的内容,从而达到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辩证运用;其次,改造简化现有的内容。体育教学活动与现代的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运动有着诸多的联系,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运动技能水平和其它情况,对现有的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和简化,降低其难度要求,使之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第三,选择生活化、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在组织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时,可注意选择生活化的内容,由此而来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生活中所需的其它能力,改变传统体育技能学习的单一性。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如选择民族体育项目、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类教学内容时,可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引入课堂或经过一定的梳理、改编之后再引入课堂教学。
三、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求,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了改变。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习的互动性、创新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探究式教学模式;2)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问题式学习模式;3)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为目的的合作式教学模式;4)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目的的资源型学习模式5)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教学要求将学生置于各个层次的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等等。实际上,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在选择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完美的、是绝对最优的,所以,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经验,让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得以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 伏广才.新课标的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分析与比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2).
[2] 尹林.谈新课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3] 唐占杰.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J].教育革新.2008(10).
[4] 詹崇将.新课标体育教育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