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水平,接触物理实验,解答物理习题,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鉴于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学激趣”探究教学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节内容为例,探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导学激趣 教学应用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课堂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并为其提供必要指导,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法进行探究。
一、课前合理导学
为了提高实际教学效率,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下,可以先进行课前导学,为课堂新课教学进行铺垫和指引。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前置性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并以教学大纲等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指导学生利用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完成作业。在教学《摩擦力》前,笔者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有关摩擦力的实际案例。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这些摩擦中哪些有益?哪些有害?谈谈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如何减小有害摩擦?通过有效的课前科学导学,学生可以“先做后学”,通过学习对各种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上巧妙激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巧妙激趣,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当前初中物理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十分被动,学习兴趣不浓厚。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巧妙质疑。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提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了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自然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摩擦力》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汽车刹车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在刹车之后还会向前继续行进一段距离之后才停下来呢?笔者指导学生展开热烈的集体讨论,根据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摩擦力相关问题和知识等,共同探讨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走到学生中间,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并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问题。
2.合作探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将学生分组。分组学习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合理分组,并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实现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积极发挥应有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等,并结合学生的个人意见,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划分。笔者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划分出若干小组。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接触面产生的对相对运动产生阻碍的力即为摩擦力。并提出问题: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摩擦力具体在什么地方产生呢?摩擦力的方向和实际作用是什么?鼓励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分组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自己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并承担不同的任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笔者积极鼓励各小组成员交换意见和心得体会等,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力量,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后延伸探究
初中物理《摩擦学》一节涉及很多理论知识,若一味学习各种理论,则显然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后延伸,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注意积极将教学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等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束课堂交流和总结,即按照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学小实验,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课余时间多思考关于摩擦力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积极探究。
“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科学指导,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以上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应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殿军.激趣导入事半功倍——例谈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设计[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30(6):27-28.
[2]赖瑞明.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4):88-88.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导学激趣 教学应用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课堂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并为其提供必要指导,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法进行探究。
一、课前合理导学
为了提高实际教学效率,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下,可以先进行课前导学,为课堂新课教学进行铺垫和指引。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前置性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并以教学大纲等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指导学生利用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完成作业。在教学《摩擦力》前,笔者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有关摩擦力的实际案例。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这些摩擦中哪些有益?哪些有害?谈谈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如何减小有害摩擦?通过有效的课前科学导学,学生可以“先做后学”,通过学习对各种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上巧妙激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巧妙激趣,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当前初中物理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十分被动,学习兴趣不浓厚。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巧妙质疑。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提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了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自然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摩擦力》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汽车刹车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在刹车之后还会向前继续行进一段距离之后才停下来呢?笔者指导学生展开热烈的集体讨论,根据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摩擦力相关问题和知识等,共同探讨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走到学生中间,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并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问题。
2.合作探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将学生分组。分组学习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合理分组,并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实现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积极发挥应有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等,并结合学生的个人意见,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划分。笔者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划分出若干小组。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接触面产生的对相对运动产生阻碍的力即为摩擦力。并提出问题: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摩擦力具体在什么地方产生呢?摩擦力的方向和实际作用是什么?鼓励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分组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自己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并承担不同的任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笔者积极鼓励各小组成员交换意见和心得体会等,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力量,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后延伸探究
初中物理《摩擦学》一节涉及很多理论知识,若一味学习各种理论,则显然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后延伸,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注意积极将教学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等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束课堂交流和总结,即按照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学小实验,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课余时间多思考关于摩擦力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积极探究。
“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科学指导,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以上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应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殿军.激趣导入事半功倍——例谈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设计[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30(6):27-28.
[2]赖瑞明.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4):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