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有著名的两块石头,一块是《西游记》里孕育孙悟空的“仙石”,一块是《红楼梦》里幻化入世为贾宝玉的“顽石”。孙悟空和贾宝玉作为“仙石”和“顽石”的化身,一个是原始野性的猴,一个是出于人世完整的人。詹纳尔与霍克思在英译这两部著作的同时,也从各种的角度重塑了孙悟空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形象。笔者从两部著作的英译本着手,探寻两者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石头精神,比较孙悟空和贾宝玉在英译本中形象的异同。
关键词:仙石;顽石;孙悟空;贾宝玉;异同
引言
中国著作之古典名著的《红楼梦》、《西游记》,虽然《西游记》是以唐僧到佛教之国印度取经的故事为背景,而《红楼梦》是以明清时期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繁荣和衰败为背景,爱情故事为主线。看似两者并没有太多关联,但是一颗石头却将两者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孙悟空与贾宝玉,一个为仙石孕育,一个由顽石幻化,同为石源。然而孙悟空和贾宝玉之间有着精神与现实,仙界与人间,天生石猴与人世公子等太多的差异,但从精神实质上看,这两个形象又有惊人的相似和深层的内在联系。对于这两部经典著作的诸多译本以詹纳尔英译《西游记》与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为典型代表。这两部译作为分析英译作品中人物形象提供了契机,能从英文的角度深入分析孙悟空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的更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译作中的体现。
1.共性
1.1出世:同为石头孕育
詹纳尔译本《Journey to the West》开头描述孙悟空的出生是magic stone,说孙悟空是仙石孕育,受日月精华,化作的石猴。同样,在霍克思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多处出现了隐射贾宝玉身世的词句,例如第一回开篇,以及第二回里描述宝玉出生。两处提到的jade在同一回中甄士隐看到通灵宝玉时也有此番描述“Shi-yin took the object from him and saw that it was a clear, beautiful jade on one side of which were carved the words‘Magic Jade’.”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贾宝玉是女娲炼石补天留下的那一块石头的转世。不管是孙悟空的magic stone还是贾宝玉的magic jade都与石相关,两者从出生开始就与石结缘。
1.2如石的坚毅品性
一出生就与石结缘的孙悟空和贾宝玉自然石性天成,石头坚硬的品性在孙悟空和贾宝玉身上找到了形象的实物载体。
孙悟空的坚硬体现在它面对炼丹炉的炙炼,五行山的压迫毫不畏惧。在第七回里面,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进了炼丹炉里,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理应化作成灰,卻反而造就了孙悟空得火眼金睛。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在詹纳尔译本中完美刻画出了孙悟空的不畏炙炼,其中“gone berserk”和“raving mad”惟妙惟肖地描写出了孙悟空经过了炼丹炉的考验并没有萎靡不振甚至化成灰烬,而是像被牢笼圈禁之后恢复自由的白额虎和独角兽般的生龙活虎,生气勃勃。但是在此处为了让原文中癫痫的白额虎与风狂的独角龙形成的对仗形式,对等翻译到英文,那么把“gone berserk”替换成“going berserk”更能体现出与后文“raving mad”的对应关系。不仅如此,第八回中,悟空因大闹天宫触犯天条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当观世音菩萨来见他时,他并没有因此低头求饶收敛锋芒,而是依然精神抖擞:“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詹纳尔的译文也用了“shouted at the top of his voice”这样的译文表现出孙悟空桀骜不驯,坚毅的石性。
与石同质的坚毅品性体现在贾宝玉身上也十分明显,他的不同流俗,厌恶仕途经济,蔑视权贵。在第36章中,霍克思的译文展现了贾宝玉的这一面,尤其是crew of thievish, place-hunting career worms这个用词贴切地再现了曹雪芹所用“国贼禄鬼”,并且生动的把“国贼禄鬼”的本性是罪恶的一帮窃贼,谋求高职的国家的蛀虫体现得淋漓尽致。贾宝玉虽然成长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中,却从小追求个性的自由。不屈从于父亲的意愿,憎恶那些在官场尔虞我诈,追逐科举功名利禄的士大夫,包含着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不屈服。
1.3如石般的热情
人们常说铁石心肠来描绘一个人心肠像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这一词语本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宋璟集序》中,描写宋广平刚态毅状。其实石头的内心本不是向它的外表一样冰冷坚硬,而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热情。这种能量和热情在孙悟空和贾宝玉这两个与石同源的人物身上都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孙悟空和贾宝玉的内心世界都是同样的火热,不管外部条件如何的恶劣和艰难,也无法阻止这种火热的情怀的散发。
悟空是仙石孕育,在三界无父无母,观世音菩萨把它从五指山下解救出来后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不畏艰险地保护着唐僧和师弟们,就如同把他们是做自己的家人来对待。即使是在唐僧人妖不分因误会把它撵走的情况下,得知师傅被妖怪抓走备受折磨,它依然念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责备猪八戒没有保护好师傅。这样坦率,没有丝毫掩饰和虚假的成分,流露出师徒之情的忠贞。
反观贾宝玉虽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但是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骨子里对大观园里的“女儿群“的感情却是真挚的,火热的,纯洁的。“Girls are made of water and boys are made of mud. When I am with girls I feel fresh and clean’ but when I am with boys I feel stupid and nasty.”霍克思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译出贾宝玉由衷的心声,言语中透露出对女子的亲近之情和对男子的厌恶之感。在贾宝玉的观念中,只有女子才是清白的,纯洁如水的。因此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里,贾宝玉才会对女子如此的多情,不管是对黛玉,宝钗还是袭人、湘云。可见石头的内心也是柔软的,热情奔放的。 1.4最后的归宿
孙悟空皈依佛门,贾宝玉遁入空门,这两个人物最终的归宿相通。西游记中从一开篇悟空吧玉皇大帝的天宫闹得乌烟瘴气,经过了西天取经一番波折之后,最后皈依佛门,成为了斗战胜佛。在第一百回中,詹纳尔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的过程,从一开始的石猴到最后的成佛实现了升华。
顽石幻化,进入人世的贾宝玉在荣国府享受了荣华富贵和儿女之情,追求所谓的自由,然而最后还是走向茫茫大地,遁入空门,回归寂寞的青埂峰下。宝玉的叛逆性格和封建主义现实的冲突是对抗性的,霍克思在译本中并没有直接对宝玉出家进行描述,但是在最后几回里,文章多次暗示了宝玉中举之后便没有回家,而是独身一人走向了他追求的自由和本真。
2.差异
2.1诞生
贾宝玉和孙悟空的出世有着与石的同源,但是追根溯源却依然有着不同的地方。然而正是这些不同,对分析人物形象造成了不同。对于贾宝玉出世的描写,对比红楼梦程乙本和霍克思译本可以发现,由于底本的问题,霍克思在第一回中漏译了很大一段内容。然而正是这部分,可以看出贾宝玉身世的不同之处。贾宝玉的是青埂峰下那块被女娲补天弃用的一块顽石幻化而来。更重要的是此石想去人间走一遭的原因是秃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高谈阔论中被人间的繁华富贵打动了凡心。然而霍克思因为底本问题漏译之后,造成了对贾宝玉前世的一种误解,认为此顽石是被僧人因看到其不凡而主动带之去人间,其实不然。
除此之外,程乙本还提到“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这两句话都暗指此顽石化身贾宝玉来到人间的初衷并不是在官场追名逐利而是去享受人世繁华和女儿情,从这里可以为此石转世的肉身贾宝玉的人物性格中享受自由和怜爱女子这样的人物性格溯源。然而霍克思译本却漏译了这一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国外读者对贾宝玉人物性格的理解偏差。
相比较而言,詹纳尔译本中对于孙悟空人物出世描述塑造了一个更为真实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詹纳尔详尽的描述了从仙胞到石卵再到石猴一步一步的孕育过程。孙悟空是仙石孕育而来,对比贾宝玉的身世,它更为纯洁,并没有参杂任何其他复杂的情感。它无父无母,是自然的造就,独自蹦入尘世。相对于贾宝玉来说,从一开始就设定出生在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有各种牵绊围绕着他。
2.2外形差异
在分析人物的时候,第一步便是分析人物的外在形象。在霍克思的譯本第三回中不难看出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美男子,透着一股阴柔之美。不管是面容还是形体在大众的审美眼观之下都属于美。再对比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从詹纳尔译本并没有对孙悟空有专门外貌描写,但是在第二十回中,对孙悟空外貌侧面的描述:thunder?voiced, hairy?faced monk。把孙悟空形容成毛脸雷公嘴的和尚,是把孙悟空这样一个猴子的形象人化了,不是贾宝玉那般形如美玉,却是透着雄性动物的阳刚之感。
2.3性格差异
孙悟空作为出家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性格不是佛家那般慈悲和软弱,而是坚强倔强的石头性格。在詹纳尔译本第四回中,孙悟空在天庭中面对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以及一众文武百官时,面不改色,不朝礼。詹纳尔用了stood bolt upright来描写悟空的性格中的倔强,挺直身板,不畏强权。不仅从正面描写了悟空的动作,还从那一众仙卿们的言语中侧面的烘托悟空的石性。仙人们用了a savage monkey来形容它生性放诞不羁的性格。
石头精神的常态应该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奋发上进的,如果说孙悟空是石性常态的体现,那么与之对比的贾宝玉则是石头性格的变态体现。在贾府这一由盛而衰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贾宝玉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在霍克思译本的第二十三回中,霍克思细腻的描绘了贾宝玉面对严苛的父亲时的软弱和无力,把文中“焦雷”、“杀死不敢去”这两个反映贾宝玉性格的关键词的生动形象的传达了出来。
2.4对待女性的态度
对比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不近女色,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形象,贾宝玉则恰恰相反,他对家族缺乏责任感,传统观念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宝玉没有任何吸引力,相反把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花到了自己身边的小姐,丫鬟身上。第三十二回霍克思直译出了贾宝玉对贴身女仆袭人的情愫,出于好奇把仙姑所授之事和袭人偷试一番。然而追求灵魂的持久而不是肉体永恒的宝玉,黛玉才是他心灵爱的归宿。然而命运却不是像宝玉所期待剧情这样发展。面对和黛玉生与死的分别时,宝玉流露出了无尽的痛苦。第三十二回中,处在梦与现实之间挣扎的贾宝玉依然诉说着对林黛玉的情感“And the day that your illness is cured, I do believe that mine, too, will get better. Night and day, coz, sleeping and dreaming, you are never out of my mind.”这样的描述足以看出宝黛之间的情感超越了肉体的羁绊,上升到了灵魂的高度。如果说孙悟空是看破红尘的智者,那么贾宝玉便是为了还古代男人对女人所欠下的那份真情而来的情种。
孙悟空天生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猴子,没有父母。因此在人物复绘时,詹纳尔特别强调了他没有“性趣“,任何美女对他都没有吸引力。詹纳尔译本第七十二回在盘丝洞大战蜘蛛精时,对比二师弟猪八戒那么好色的跑去偷看女妖怪洗澡,孙悟空表现出他的不近女色,看到女妖怪在湖边沐浴,悟空不仅没有丝毫动过心,反而坚决禁止师弟的好色行为及思想。在陪同师父西天取经的过程中,遇见的美女无数,却未曾见过他对任何一个动过心。
结语
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与詹纳尔英译《西游记》通过译者对英文的掌控以及个人独特的理解视角,把悟空和宝玉这两个人物丰满的复绘出来,构建了两个看似不同却与石结缘的传奇形象。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以及因此造就出的不同的人物形象,却在迥异的环境中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们都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他们都叛逆,厌恶束缚。事实上,这两种石头精神的化身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具有同乡的坚定与执着,在孙悟空身上表现为对取经的坚定和执着,在贾宝玉身上表现为对官宦仕途的鄙夷和感情的精诚。也具有同样的反叛,在孙悟空身上是对强权政治的不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对封建思想的叛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2011).《红楼梦》[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2]曹雪芹(著)(2012).《红楼梦》.大卫·霍克思(译)[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3]杜贵晨(2010).一种灵石,三部大书——从《水浒传》、《西游记》到《红楼梦》的“石头记”叙事模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8-16.
[4]范雯媛梓(2008).从齐天大圣到混世魔王——孙悟空与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比较[J].《宿州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81-83.
[5]姜超(1986).贾宝玉与孙悟空[J].《红楼梦学刊》,第1辑,137-147.
[6]吴承恩(2006).《西游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
[7]吴承恩(著).(2008).《西游记》.詹纳尔(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8]张宝利(2003).石中诞育 禀性各异——孙悟空与贾宝玉形象比较[M].《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20-21.
[9]郑秀真(2013).从“花果山”到“大观园”——理想人生与社会现实之比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23-27.
[10]朱彤(1985).“从猿到人”——孙悟空、贾宝玉思想性格纵横谈[J].《红楼梦学刊》,第3辑,45-71.
作者简介:姚瑶(1993年),汉族,女,四川省自贡市人,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关键词:仙石;顽石;孙悟空;贾宝玉;异同
引言
中国著作之古典名著的《红楼梦》、《西游记》,虽然《西游记》是以唐僧到佛教之国印度取经的故事为背景,而《红楼梦》是以明清时期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繁荣和衰败为背景,爱情故事为主线。看似两者并没有太多关联,但是一颗石头却将两者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孙悟空与贾宝玉,一个为仙石孕育,一个由顽石幻化,同为石源。然而孙悟空和贾宝玉之间有着精神与现实,仙界与人间,天生石猴与人世公子等太多的差异,但从精神实质上看,这两个形象又有惊人的相似和深层的内在联系。对于这两部经典著作的诸多译本以詹纳尔英译《西游记》与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为典型代表。这两部译作为分析英译作品中人物形象提供了契机,能从英文的角度深入分析孙悟空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的更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译作中的体现。
1.共性
1.1出世:同为石头孕育
詹纳尔译本《Journey to the West》开头描述孙悟空的出生是magic stone,说孙悟空是仙石孕育,受日月精华,化作的石猴。同样,在霍克思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多处出现了隐射贾宝玉身世的词句,例如第一回开篇,以及第二回里描述宝玉出生。两处提到的jade在同一回中甄士隐看到通灵宝玉时也有此番描述“Shi-yin took the object from him and saw that it was a clear, beautiful jade on one side of which were carved the words‘Magic Jade’.”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贾宝玉是女娲炼石补天留下的那一块石头的转世。不管是孙悟空的magic stone还是贾宝玉的magic jade都与石相关,两者从出生开始就与石结缘。
1.2如石的坚毅品性
一出生就与石结缘的孙悟空和贾宝玉自然石性天成,石头坚硬的品性在孙悟空和贾宝玉身上找到了形象的实物载体。
孙悟空的坚硬体现在它面对炼丹炉的炙炼,五行山的压迫毫不畏惧。在第七回里面,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进了炼丹炉里,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理应化作成灰,卻反而造就了孙悟空得火眼金睛。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在詹纳尔译本中完美刻画出了孙悟空的不畏炙炼,其中“gone berserk”和“raving mad”惟妙惟肖地描写出了孙悟空经过了炼丹炉的考验并没有萎靡不振甚至化成灰烬,而是像被牢笼圈禁之后恢复自由的白额虎和独角兽般的生龙活虎,生气勃勃。但是在此处为了让原文中癫痫的白额虎与风狂的独角龙形成的对仗形式,对等翻译到英文,那么把“gone berserk”替换成“going berserk”更能体现出与后文“raving mad”的对应关系。不仅如此,第八回中,悟空因大闹天宫触犯天条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当观世音菩萨来见他时,他并没有因此低头求饶收敛锋芒,而是依然精神抖擞:“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詹纳尔的译文也用了“shouted at the top of his voice”这样的译文表现出孙悟空桀骜不驯,坚毅的石性。
与石同质的坚毅品性体现在贾宝玉身上也十分明显,他的不同流俗,厌恶仕途经济,蔑视权贵。在第36章中,霍克思的译文展现了贾宝玉的这一面,尤其是crew of thievish, place-hunting career worms这个用词贴切地再现了曹雪芹所用“国贼禄鬼”,并且生动的把“国贼禄鬼”的本性是罪恶的一帮窃贼,谋求高职的国家的蛀虫体现得淋漓尽致。贾宝玉虽然成长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中,却从小追求个性的自由。不屈从于父亲的意愿,憎恶那些在官场尔虞我诈,追逐科举功名利禄的士大夫,包含着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不屈服。
1.3如石般的热情
人们常说铁石心肠来描绘一个人心肠像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这一词语本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宋璟集序》中,描写宋广平刚态毅状。其实石头的内心本不是向它的外表一样冰冷坚硬,而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热情。这种能量和热情在孙悟空和贾宝玉这两个与石同源的人物身上都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孙悟空和贾宝玉的内心世界都是同样的火热,不管外部条件如何的恶劣和艰难,也无法阻止这种火热的情怀的散发。
悟空是仙石孕育,在三界无父无母,观世音菩萨把它从五指山下解救出来后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不畏艰险地保护着唐僧和师弟们,就如同把他们是做自己的家人来对待。即使是在唐僧人妖不分因误会把它撵走的情况下,得知师傅被妖怪抓走备受折磨,它依然念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责备猪八戒没有保护好师傅。这样坦率,没有丝毫掩饰和虚假的成分,流露出师徒之情的忠贞。
反观贾宝玉虽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但是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骨子里对大观园里的“女儿群“的感情却是真挚的,火热的,纯洁的。“Girls are made of water and boys are made of mud. When I am with girls I feel fresh and clean’ but when I am with boys I feel stupid and nasty.”霍克思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译出贾宝玉由衷的心声,言语中透露出对女子的亲近之情和对男子的厌恶之感。在贾宝玉的观念中,只有女子才是清白的,纯洁如水的。因此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里,贾宝玉才会对女子如此的多情,不管是对黛玉,宝钗还是袭人、湘云。可见石头的内心也是柔软的,热情奔放的。 1.4最后的归宿
孙悟空皈依佛门,贾宝玉遁入空门,这两个人物最终的归宿相通。西游记中从一开篇悟空吧玉皇大帝的天宫闹得乌烟瘴气,经过了西天取经一番波折之后,最后皈依佛门,成为了斗战胜佛。在第一百回中,詹纳尔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的过程,从一开始的石猴到最后的成佛实现了升华。
顽石幻化,进入人世的贾宝玉在荣国府享受了荣华富贵和儿女之情,追求所谓的自由,然而最后还是走向茫茫大地,遁入空门,回归寂寞的青埂峰下。宝玉的叛逆性格和封建主义现实的冲突是对抗性的,霍克思在译本中并没有直接对宝玉出家进行描述,但是在最后几回里,文章多次暗示了宝玉中举之后便没有回家,而是独身一人走向了他追求的自由和本真。
2.差异
2.1诞生
贾宝玉和孙悟空的出世有着与石的同源,但是追根溯源却依然有着不同的地方。然而正是这些不同,对分析人物形象造成了不同。对于贾宝玉出世的描写,对比红楼梦程乙本和霍克思译本可以发现,由于底本的问题,霍克思在第一回中漏译了很大一段内容。然而正是这部分,可以看出贾宝玉身世的不同之处。贾宝玉的是青埂峰下那块被女娲补天弃用的一块顽石幻化而来。更重要的是此石想去人间走一遭的原因是秃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高谈阔论中被人间的繁华富贵打动了凡心。然而霍克思因为底本问题漏译之后,造成了对贾宝玉前世的一种误解,认为此顽石是被僧人因看到其不凡而主动带之去人间,其实不然。
除此之外,程乙本还提到“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这两句话都暗指此顽石化身贾宝玉来到人间的初衷并不是在官场追名逐利而是去享受人世繁华和女儿情,从这里可以为此石转世的肉身贾宝玉的人物性格中享受自由和怜爱女子这样的人物性格溯源。然而霍克思译本却漏译了这一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国外读者对贾宝玉人物性格的理解偏差。
相比较而言,詹纳尔译本中对于孙悟空人物出世描述塑造了一个更为真实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詹纳尔详尽的描述了从仙胞到石卵再到石猴一步一步的孕育过程。孙悟空是仙石孕育而来,对比贾宝玉的身世,它更为纯洁,并没有参杂任何其他复杂的情感。它无父无母,是自然的造就,独自蹦入尘世。相对于贾宝玉来说,从一开始就设定出生在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有各种牵绊围绕着他。
2.2外形差异
在分析人物的时候,第一步便是分析人物的外在形象。在霍克思的譯本第三回中不难看出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美男子,透着一股阴柔之美。不管是面容还是形体在大众的审美眼观之下都属于美。再对比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从詹纳尔译本并没有对孙悟空有专门外貌描写,但是在第二十回中,对孙悟空外貌侧面的描述:thunder?voiced, hairy?faced monk。把孙悟空形容成毛脸雷公嘴的和尚,是把孙悟空这样一个猴子的形象人化了,不是贾宝玉那般形如美玉,却是透着雄性动物的阳刚之感。
2.3性格差异
孙悟空作为出家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性格不是佛家那般慈悲和软弱,而是坚强倔强的石头性格。在詹纳尔译本第四回中,孙悟空在天庭中面对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以及一众文武百官时,面不改色,不朝礼。詹纳尔用了stood bolt upright来描写悟空的性格中的倔强,挺直身板,不畏强权。不仅从正面描写了悟空的动作,还从那一众仙卿们的言语中侧面的烘托悟空的石性。仙人们用了a savage monkey来形容它生性放诞不羁的性格。
石头精神的常态应该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奋发上进的,如果说孙悟空是石性常态的体现,那么与之对比的贾宝玉则是石头性格的变态体现。在贾府这一由盛而衰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贾宝玉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在霍克思译本的第二十三回中,霍克思细腻的描绘了贾宝玉面对严苛的父亲时的软弱和无力,把文中“焦雷”、“杀死不敢去”这两个反映贾宝玉性格的关键词的生动形象的传达了出来。
2.4对待女性的态度
对比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不近女色,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形象,贾宝玉则恰恰相反,他对家族缺乏责任感,传统观念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宝玉没有任何吸引力,相反把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花到了自己身边的小姐,丫鬟身上。第三十二回霍克思直译出了贾宝玉对贴身女仆袭人的情愫,出于好奇把仙姑所授之事和袭人偷试一番。然而追求灵魂的持久而不是肉体永恒的宝玉,黛玉才是他心灵爱的归宿。然而命运却不是像宝玉所期待剧情这样发展。面对和黛玉生与死的分别时,宝玉流露出了无尽的痛苦。第三十二回中,处在梦与现实之间挣扎的贾宝玉依然诉说着对林黛玉的情感“And the day that your illness is cured, I do believe that mine, too, will get better. Night and day, coz, sleeping and dreaming, you are never out of my mind.”这样的描述足以看出宝黛之间的情感超越了肉体的羁绊,上升到了灵魂的高度。如果说孙悟空是看破红尘的智者,那么贾宝玉便是为了还古代男人对女人所欠下的那份真情而来的情种。
孙悟空天生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猴子,没有父母。因此在人物复绘时,詹纳尔特别强调了他没有“性趣“,任何美女对他都没有吸引力。詹纳尔译本第七十二回在盘丝洞大战蜘蛛精时,对比二师弟猪八戒那么好色的跑去偷看女妖怪洗澡,孙悟空表现出他的不近女色,看到女妖怪在湖边沐浴,悟空不仅没有丝毫动过心,反而坚决禁止师弟的好色行为及思想。在陪同师父西天取经的过程中,遇见的美女无数,却未曾见过他对任何一个动过心。
结语
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与詹纳尔英译《西游记》通过译者对英文的掌控以及个人独特的理解视角,把悟空和宝玉这两个人物丰满的复绘出来,构建了两个看似不同却与石结缘的传奇形象。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以及因此造就出的不同的人物形象,却在迥异的环境中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们都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他们都叛逆,厌恶束缚。事实上,这两种石头精神的化身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具有同乡的坚定与执着,在孙悟空身上表现为对取经的坚定和执着,在贾宝玉身上表现为对官宦仕途的鄙夷和感情的精诚。也具有同样的反叛,在孙悟空身上是对强权政治的不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对封建思想的叛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2011).《红楼梦》[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2]曹雪芹(著)(2012).《红楼梦》.大卫·霍克思(译)[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3]杜贵晨(2010).一种灵石,三部大书——从《水浒传》、《西游记》到《红楼梦》的“石头记”叙事模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8-16.
[4]范雯媛梓(2008).从齐天大圣到混世魔王——孙悟空与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比较[J].《宿州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81-83.
[5]姜超(1986).贾宝玉与孙悟空[J].《红楼梦学刊》,第1辑,137-147.
[6]吴承恩(2006).《西游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
[7]吴承恩(著).(2008).《西游记》.詹纳尔(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8]张宝利(2003).石中诞育 禀性各异——孙悟空与贾宝玉形象比较[M].《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20-21.
[9]郑秀真(2013).从“花果山”到“大观园”——理想人生与社会现实之比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23-27.
[10]朱彤(1985).“从猿到人”——孙悟空、贾宝玉思想性格纵横谈[J].《红楼梦学刊》,第3辑,45-71.
作者简介:姚瑶(1993年),汉族,女,四川省自贡市人,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