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发潮流的歌曲有很多,然而这些歌曲的流行周期很短、生命力不足。比较之下,经典歌曲无论是从歌詞还是曲调都有其独到特色。特别是在歌词方面极具中国古典意蕴,也即是 “文气”。在这个选择众多的时代,诗歌的涵泳对人的文气的培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流行歌曲;诗词;涵泳
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读诗的热潮,节目的收视率也节节高升。在此之前,霸居收视高位的节目以娱乐类真人秀为主,娱乐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而《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即便是在俗世生活中,大家也有对优雅的渴望。这份渴望来自于渗透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古典文化底蕴。
然而,节目终有落幕时、诗词热潮也终会降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古典之美又将边缘化。世俗与优雅之间有没有桥梁?有,那就是流行音乐。
“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的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在物质丰盈的时代,流行音乐是人们最易获得也最易参与的精神给养和精神生活。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对流行音乐类型的选择也就是大众审美趣味的反应。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引发一阵潮流的歌曲有很多,然而这些歌曲的流行周期很短、生命力不足。比较之下,经典歌曲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曲调都有其独到特色。特别是在歌词方面极具中国古典意蕴,也即是 “文气”。这里笔者从词与意境两个方面来探讨诗歌涵泳的现代意义。
首先,是用词方面。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描写爱情的歌词很多。多年前《香水有毒》《爱情买卖》风靡大街小巷,不唱两句似乎不能算一个“潮人”。然而细品歌词“擦干眼泪陪你睡”“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虽然反应了一定的现实,到底还是粗俗了些。就是这样的歌曲却获得了极高的下载量,导致了同类型的歌曲一夜之间多如牛毛。这些歌曲流行的突然,也消失的莫名。
比较之下,林夕写爱情用词更加谨慎,在这种谨慎中,我们读到了爱情的脆弱。他的经典作品《红豆》有这么一句“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他将爱情比作是一颗红豆,经历岁月的常煮,这颗“红豆”就化为人心头的伤口。爱情在他的笔下,是伤痕累累,是求而不得。而以红豆来喻爱情并非是林夕的独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红豆就是以爱情的形象出现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一诗充满着青葱年少的气息,虽然整首诗寄满了相思之情,但却没有直抒胸臆,并无直接表白,委婉而含蓄。
林夕的词,也吸收了这样的委婉与含蓄,而这些都来自于诗词的熏陶。林夕曾在访谈中表示过:古典诗词是在中国人血液中不停流动的,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里的。所以有了《夕阳无限好》、有了《开到荼蘼》、有了《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中的故人来,在唐诗中有许多出处,唐朝诗人尤爱写故人来。例如:王勃《别人四首》“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白居易《喜友至留宿》“忽闻车马至,云是故人来”。其中,李益“疑是故人来”用了“疑”字,林夕“似是故人来”用了“似”字, “疑”与“似”都带着不确定的意思,两者同样有着巧妙的意味,单单是歌名,已有许多深刻的含义在里头。而整首歌词,更贯穿了唐诗的韵味,使整首歌词诗意盎然,仿佛把唐诗搬进了流行歌曲之中,却又不失流行歌曲的时尚元素。[1]
其次,是意境的营造。
人们常论一首诗的好坏时,大都以意境之深浅或有无作为标准,不只旧诗讲求意境,其实新诗也有意境可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意境,“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日装饰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意境。
意境的营造对诗歌来说很重要,同样的,对歌曲的创作也至关重要。
周杰伦于2007年专辑《我很忙》中收录了《青花瓷》,开启了流行歌曲的“中国风”。“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烟雨朦胧的江南就在眼前。在这漫天的朦胧中,一个等待的身影久久地伫立,一份柔肠、一段哀伤也在这烟雨中荡漾开来。《青花瓷》是成功的,它的成功源自于词人方文山对“中国风”的准确把握。但随后出现的一系列“中国风”作品明显发生了偏差,似乎只要有类似“江南、烟雨、美人、浊酒”这些词就能称为是“中国风”。
“中国风”理应有它自己的位置,不该仅借一些古典的道具来构成一些画面。[2]“我们真的要亲近古典世界,那就千万不要糟蹋那些哲理,不要糟蹋那么丰厚的文化和那些充满智慧的概念”林夕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
很多时候,诗人笔下一景一物处处含情;读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便可以构成诗的意境。以林夕的《迷失表参道》为例,他描写的是一段迷失与找寻、发现。
“月色正打扫/黄叶在起舞/夜深表参道/让我再起步”,这段文字很有中国古人的气韵。人及时迷路了也不要紧,只要心安即是归处,颇有“吾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文字就不是只有“中国风”的标签,而是抓到内在的“韵”。
对于现今热火朝天的流行歌曲而言,诗歌已然变成明日黄花,但诗歌并未真正远离人们的生活,它的养料实则肥沃,破土重生。诗歌以流行歌曲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已然在普罗大众心里扎根,这也便是诗歌涵泳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斯蓝《浅析林夕歌词中的古典唐宋诗词情怀》
[2]舒甜《谈论中国风歌曲歌词文化》
关键词:流行歌曲;诗词;涵泳
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读诗的热潮,节目的收视率也节节高升。在此之前,霸居收视高位的节目以娱乐类真人秀为主,娱乐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而《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即便是在俗世生活中,大家也有对优雅的渴望。这份渴望来自于渗透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古典文化底蕴。
然而,节目终有落幕时、诗词热潮也终会降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古典之美又将边缘化。世俗与优雅之间有没有桥梁?有,那就是流行音乐。
“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的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在物质丰盈的时代,流行音乐是人们最易获得也最易参与的精神给养和精神生活。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对流行音乐类型的选择也就是大众审美趣味的反应。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引发一阵潮流的歌曲有很多,然而这些歌曲的流行周期很短、生命力不足。比较之下,经典歌曲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曲调都有其独到特色。特别是在歌词方面极具中国古典意蕴,也即是 “文气”。这里笔者从词与意境两个方面来探讨诗歌涵泳的现代意义。
首先,是用词方面。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描写爱情的歌词很多。多年前《香水有毒》《爱情买卖》风靡大街小巷,不唱两句似乎不能算一个“潮人”。然而细品歌词“擦干眼泪陪你睡”“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虽然反应了一定的现实,到底还是粗俗了些。就是这样的歌曲却获得了极高的下载量,导致了同类型的歌曲一夜之间多如牛毛。这些歌曲流行的突然,也消失的莫名。
比较之下,林夕写爱情用词更加谨慎,在这种谨慎中,我们读到了爱情的脆弱。他的经典作品《红豆》有这么一句“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他将爱情比作是一颗红豆,经历岁月的常煮,这颗“红豆”就化为人心头的伤口。爱情在他的笔下,是伤痕累累,是求而不得。而以红豆来喻爱情并非是林夕的独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红豆就是以爱情的形象出现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一诗充满着青葱年少的气息,虽然整首诗寄满了相思之情,但却没有直抒胸臆,并无直接表白,委婉而含蓄。
林夕的词,也吸收了这样的委婉与含蓄,而这些都来自于诗词的熏陶。林夕曾在访谈中表示过:古典诗词是在中国人血液中不停流动的,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里的。所以有了《夕阳无限好》、有了《开到荼蘼》、有了《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中的故人来,在唐诗中有许多出处,唐朝诗人尤爱写故人来。例如:王勃《别人四首》“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白居易《喜友至留宿》“忽闻车马至,云是故人来”。其中,李益“疑是故人来”用了“疑”字,林夕“似是故人来”用了“似”字, “疑”与“似”都带着不确定的意思,两者同样有着巧妙的意味,单单是歌名,已有许多深刻的含义在里头。而整首歌词,更贯穿了唐诗的韵味,使整首歌词诗意盎然,仿佛把唐诗搬进了流行歌曲之中,却又不失流行歌曲的时尚元素。[1]
其次,是意境的营造。
人们常论一首诗的好坏时,大都以意境之深浅或有无作为标准,不只旧诗讲求意境,其实新诗也有意境可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意境,“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日装饰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意境。
意境的营造对诗歌来说很重要,同样的,对歌曲的创作也至关重要。
周杰伦于2007年专辑《我很忙》中收录了《青花瓷》,开启了流行歌曲的“中国风”。“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烟雨朦胧的江南就在眼前。在这漫天的朦胧中,一个等待的身影久久地伫立,一份柔肠、一段哀伤也在这烟雨中荡漾开来。《青花瓷》是成功的,它的成功源自于词人方文山对“中国风”的准确把握。但随后出现的一系列“中国风”作品明显发生了偏差,似乎只要有类似“江南、烟雨、美人、浊酒”这些词就能称为是“中国风”。
“中国风”理应有它自己的位置,不该仅借一些古典的道具来构成一些画面。[2]“我们真的要亲近古典世界,那就千万不要糟蹋那些哲理,不要糟蹋那么丰厚的文化和那些充满智慧的概念”林夕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
很多时候,诗人笔下一景一物处处含情;读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便可以构成诗的意境。以林夕的《迷失表参道》为例,他描写的是一段迷失与找寻、发现。
“月色正打扫/黄叶在起舞/夜深表参道/让我再起步”,这段文字很有中国古人的气韵。人及时迷路了也不要紧,只要心安即是归处,颇有“吾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文字就不是只有“中国风”的标签,而是抓到内在的“韵”。
对于现今热火朝天的流行歌曲而言,诗歌已然变成明日黄花,但诗歌并未真正远离人们的生活,它的养料实则肥沃,破土重生。诗歌以流行歌曲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已然在普罗大众心里扎根,这也便是诗歌涵泳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斯蓝《浅析林夕歌词中的古典唐宋诗词情怀》
[2]舒甜《谈论中国风歌曲歌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