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乐制度来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rot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它的历史和音乐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在我国就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的音乐观。本文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背景的礼乐制度来分析孔子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礼乐制度;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一、礼乐制度下的孔子音乐观
  (一)礼乐制度与孔子。周王朝建立后,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采取反对“淫乐”,使用“节乐”的措施,故西周初年产生了由周公制定、并经后人不断完善的“礼乐制度”。①在周代上层社会的各种典礼仪式的举行时,按参与者宗法等级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音乐,每一项仪式都配合各种严格的礼制规定,不可违反和逾越;对用乐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得更改。每一项都体现了对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的推崇。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音乐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善击磬、鼓瑟、奏琴、唱歌、作曲等。他组织弟子一起編订了《诗三百》;首创私学,在他的教学课程中乐便居于六艺中的第二位,而《诗三百》是他最直接的音乐教科书;儒家的音乐思想也奠基于他,这些都体现了他高度的音乐修养和才能。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雅乐音乐风格中正平和、庄重肃穆,曲调简单、节奏缓慢,演奏形式以齐奏为主,具有一定的乐教功能。孔子的儒家音乐思想观以“仁、中庸、尽善尽美、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最为显著,这与雅乐特征及其相似,正是表示了他对西周礼乐制度的维护。 而“《论语·八佾》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②这句原文说明了孔子对这种违反礼乐制度规定的行为他都不能忍受。
  (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音乐美学中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之间的中介环节又叫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的法则又分三种:(1)传统法则:和谐;(2)现代法则:冲突(3)当代法则:回归。传统法则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体现的恰到好处。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1)“仁”是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支柱;(2)“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评价标准;(3)对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张“尽善尽美”;(4)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其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评价标准体现的是中庸,强调音乐的“中和美”,这种中正平和的音乐体现的便是那时的和谐,因此孔子极力推崇周代的宫廷雅乐。孔子还首创“私学”,使得平民百姓也能受教育,他通过音乐教育这一途径,对西周的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周礼·地官》言:“以乐礼教和,而民不乖。”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最终还是为巩固统治者服务,即“礼乐治国”。孔子认为只有礼乐治国,国家才能安定;也只有这种服务于礼的音乐,才是符合传统法则的。从辉煌精细的西周宫廷礼乐制度,贵族子弟的礼乐教化与赋诗社交以及最野蛮最暴力的战争居然也彬彬有礼,孔子的一句“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正体现了孔子的音乐观是对礼乐制度认可,也体现了三千年前的人们的博大智慧。
  二、六代乐舞中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六代乐舞即周代时的《大武》、黄帝时的《云门》、尧帝时的《大咸》、舜帝时的《大韶》、大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它们共同成为礼乐制度中乐舞的一部分,深受统治者的重视。孔子评价最多的就是《韶》和《大武》。孔子曾对其作有十分精辟的评论:“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③。他直言不讳地表述了对《韶》和《大武》的审美观,成为一句传颂千古的名言,其中也表现了孔子的美学思想。
  (一)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美学中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包括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以及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和暗示性。而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表现声音。但是音乐中的模仿有时候也可能超出形态后外表特征的范围,带有某种概括性的含意。西周初年创作的大型乐舞《大武》共六段完整的内容,整个内容表现了武王伐纣、一统天下的过程。在《乐记·宾牟贾篇》中记载了《大武》演出的情景,它用乐舞的形式再现了武王伐纣的军事行动,从美学角度看就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模仿展示,同样也象征了统治者阶级权利,乐舞则是暗示着对统治阶级的拥护。
  (二)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征。孔子对《韶》与《大武》的评价体现了孔子要求音乐能够达到政治道德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尽善尽美”是音乐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最高审美理想,充分的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周带的六代乐舞中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中正平和、庄重肃穆,不仅具有一定的乐教功能,在精神特征上也体现当时上层社会的意志。从“尽美矣,未尽善矣”来看,孔子充分肯定了《大武》的美感作用,但又认为《大武》未尽善也,大多数学者认为孔子之所以认为《大武》“未尽善也”,是由于《大武》“以征伐取天下”的思想内容所造成的。后世儒家也认为这一观点具有最为广泛和最为典型的意义。现代的解释多承袭历史上的这一说法,并进一步将孔子所说的“善”肯定为政治标准,“美”肯定为艺术标准,认为孔子“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刘再生老师则认为孔子所要求的形式的美是为了表现他所要求的内容的善,即政治性和艺术性是统一的。孔子提出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他对音乐审美有非常精湛的独到认识,《韶》乐“尽善尽美”而《武》则“尽美”却未“尽善”,说明了他的审美理想是形式内容的高度统一协调的“文质彬彬”、和善与美皆有的“尽善尽美”。这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以及美学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延续
  孔子作为儒家的音乐思想奠基者,他的音乐思想也被儒家学派的后者继承与发展,当然也包括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乐记》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早期的音乐美学基础,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源远流长的,尤其是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评价标准再到后来音乐的“和”标准,始终是贯穿一致的。尤其是著作中论述的音乐具有审美情感这一论点与音乐美学中的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这一观点上不谋二合。
  参考文献:
  [1]张前 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05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第2次版
  [3]孙继南 周柱栓.《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05
  [4]喻意志.《中国音乐史考研精要》.[D].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3
  [5]杨华.《先秦礼乐文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03
  [6]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7]刘再生.《孔子的<大武>观》.[J].《音乐研究》.1990年第三期
  [8]王爱琴.《“和”孔子音乐美学的主旋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30日
  [9]李兆森.《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孔子研究.1998年7月1日
  [10]谈爱芳.《谈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艺海.2011年年1月15日
  注释:
  ①喻意志.《中国音乐史考研精要》.[D].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3.第11页
  ②《论语·八佾》
  ③《论语·八佾》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国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本文分析长沙市高校围棋开展存在的问题有:高校围棋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围棋运动比赛较少、缺少统一的高校围棋教材、缺少高校围棋器材和场地等,结合长沙市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了以下对策:积极推动高校围棋运动发展的内部机制、加快围棋
期刊
摘要:2015年李宗伟参加的2015年中国羽毛球顶级联赛、香港羽毛球公开赛、法国羽毛球公开赛,羽毛球世锦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研究李宗伟这样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每局比赛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技术应用以及变化,学习不同时期技术应用变化,以此为例进行学习,为我国的羽毛球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羽毛球男单;李宗伟;;技术;分期  一、前言  新赛制对男单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国际羽联在2006年宣布实施的21
期刊
摘要: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的成名小说《马语者》深刻描述了当代社会人类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小说通过主人公在历经挫折和磨难的成长环境变化及人生成长成熟历程的描述,揭示了不同人群的自我救赎途径和内心和谐的实现,从而引导现代人探求一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内心和谐的共存之道。本文将以小说中格蕾丝的母亲安妮为例,通过分析其苦难的根源、成长成熟的历程以及顿悟的实现,从而探讨其实现人生顿悟的历
期刊
摘要:当代公共艺术是具有兼容性的特点,融合了当今的社会文化和艺术语言的集合体。其内涵区别于传统公共艺术的审美角度,因此,在不断的发掘当代公共艺术的潜在审美价值时,能够为公共艺术的创作者和观赏者提供多维的审美视角, 这是一个新的艺术观看的方式, 并诠释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在开放空间和多元化形态下,当代公共艺术的格局。  关键词:当代公共艺术;审美角度;格局  公共艺术主要涵蓋了一切开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提高了对美育的重视程度,而合唱作为一种群体性美育活动,具有有别于独唱个体的优势,多声部的音乐通过和声之美来表达音乐细腻的情感,并带给听众震撼的听觉享受,对于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合唱的艺术处理,作为合唱作品排练过程中的灵魂所在,是辅助合唱队员准确理解、把握,并表现合唱作品的关键,也是提升合唱队合唱水平的关键,因此对于合唱作品艺术处理的探析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进入了英语这类文科领域的学习,突破了传统英语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这对我们英语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成为我们目前探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一、转变观念,尝试新型教学模式  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要符合该课程的课程目标与
期刊
摘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古训一直流传至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礼仪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更加突出,礼仪已成为现代人的处世艺术、成功者的必备要素。礼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  关键词:礼仪  引言  《礼记·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古来儒家很重视冠礼,认为冠昏丧祭乡射朝聘诸礼,皆始于冠礼。祖先们的思想精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文化教育资源,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国教育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深化,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道德修养水平具有十分大的影响。本文以实际调查为主,从调查现状、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素养;小学教育  引言  20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对形声字的声符表义功能进行讨论,概述了形声字声符表义研究的历史发展和意义,同时又进一步探讨了形声字声符表义的复杂性。  关键词:《说文解字》;形声字;声符表义  一、形声字的概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提出了“六书”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叙》中:“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①“四体二用”的观点被广泛认可。其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现代传媒的作用下,中华古典文化得以进一步地推动和传播,对其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着重论述在现代传媒的作用下,中国古典文化如何进行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化;现代传媒;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和相互融合,古典文化也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