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求全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十三邀》许知远和陈传兴对话的那集,陈传兴说许知远虚伪以及假装疯狂。也就罢了。马上有人兴高采烈拿这个大做文章,似乎许知远的虚伪,终于得到了印证,终于被人戳穿了。这是和许知远(也包括罗永浩、高晓松)有关的讨论里,让我最不舒服的一种东西:求全和厚古薄今。
   求全太常见了,豆瓣上特别多求全的人。读一本小说,既要求结构好,人物塑造得好,语言极其精妙,又要求理念适合每一个时代,还要求作者的私生活经得起考量。既能畅销,又能在文学上立得住,既符合武侠的标准,也经得起推理的推敲,言情部分能说得过去,和时代结合得又紧密。或者看一个电影要求电影既能像伯格曼一样深沉癫狂,又能像周星驰一样悲凉搞笑,既能像塔可夫斯基那样深邃优美,又能有超英电影的爽快解恨。这个春节期间,对《你好,李焕英》和《刺杀小说家》的一些讨论,就是这样展开的。这种作品根本是不存在的。
   或者要求一个人,身体完美,性格无可挑剔,财富自由,私生活刚正,心地又博大,观念俯瞰众生。就是杜拉斯说的,你是一千个男人合成的人。这样的人也是不存在的。
   当然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这种求全,而是有些是人和有些作品特别能够激发起人们求全的欲望。根据我的观察,这种能够激发起求全欲望的人,恰恰是在某些方面很优秀的,正是对这种优秀的警觉,导致了进一步的追索。
   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样子,自己的姿态,自己的局限。没有一个人是一千个人合成的。
   许知远的相貌发型和衣着,措辞用句乃至提问时的姿态,还有面对美丽女明星时的状态,都被拿出来各种评点。但我想,古往今来的那些被当做圣人的人,在当时,恐怕也都不过如此。
   人们热衷于批評的,常常是他的性格、他的过分执拗、拧巴,但能够有他这样的知识体系,能和那些人对话,在镜头前有如此表现,甚至能表现出这份执拗,我自问做不到。就说他和基因公司老总对话的那一期,所牵涉的领域,跨了何止几个地界,而且被访谈人,有一份风云人物的霸气,但他照旧拿住了那期节目,找到了一个精准的切入角度。
   又有几期节目,录制时间特别长,他几乎是在和对话者近身肉搏,用心力体力,磨对方也磨自己,最后让双方都放下心防,袒露心声。这要耗费的能量,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人无完人,甚至,因为人们评判角度的变化,一个人最闪光的地方,在另一个人那里,恐怕也是缺陷。陈传兴拍过的周梦蝶,在闹市里开一间书店,放个纸盒子,让大家自己交钱自己拿书,自己像老僧入定一样坐在幽暗里。这一番作为,用带点情感色彩的字句评点一下,招得围观的人叫好,并不难。拧巴、虚伪和假装疯狂,用来点评周梦蝶,也能说得过去。
   怎么办呢?知道人世“不过如此”,人也“不过如此”就好了。
   求全和厚古,貌似是针对别人的,但归根到底还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假设有一种绝对,有一种纯粹,一种至高的完美,自己没有,别人也没有。或者说因为别人没有,所以自己的没有就变得可以解释了。
   我曾经有很长时间写不出来想写的东西,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我想写出张爱玲、赫尔曼·麦尔维尔、迪伦马特、爱伦·坡、索尔·贝娄合起来再平均出来的那种作品。这种作品是不存在的。我被这个不存在的无比完美无比圆满的东西给挡住了。
   但有一天我突然觉悟了,放弃了这种追求,我就再也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我就力所能及,在某个地方有所突破,比和我一起被狼追着逃亡的羊再跑快一点点就好了。也不再对别人求全,但凡有一点点好,那就是真的好,就值得看见。尤其是看得见同时代的好,也就知道了历史上的那些好,多半是后世追加的结果。
   放弃了这种全能的追索,也就放弃了全能的自恋。天地为之一宽。
其他文献
现在流行“怀旧情绪”,从70后到90后,动不动就回忆小时候的味道。干脆面、麦丽素、小豆冰棍儿……人们怀念的不仅是那些好吃的,还有少年时最向往的“圣地”——学校小卖部。   学生的钱是好赚的,无论在什么时代,这个“生意经”都好使。虽然都是“穷”学生,可是,他们对于零食和学习用品的渴望是刚需,所以,在学校周边,特别是学校内开小卖部,一直被认为是最有诱惑力的生意。这个生意有多抢手,來看一场近期的拍卖会
期刊
在网络舆论场,这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读书无用论”一度很有市场,从边远山区初中生辍学现象到一线城市大学生就业难,各种“读书无用论”的翻版论调不断出现:“七万硕士送外卖”的假新闻赚足了流量,自嘲为“985废物”和“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城市选择“就地躺平”的“蹲族”生活引发一片共鸣;优秀学子从“985”到“996”的人生轨迹充满幻灭感,等等。这一切看似是在质疑读书的意
期刊
一名高校教师的征婚帖,在网上引发诸多议论。清华大学“姚班”毕业、计算机“天才”、月入5万元……这个名叫张昆玮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身上的种种标签,或许本身就具有一定话题因素。然而,真正令其卷入舆论漩涡的,恐怕还在于其偏胖的身材。在张昆玮发布征婚贴的平台上,一些网友将这个帖子收藏到了“矮矬穷劣质气囊纪实”“中华男性魅力时刻”等带有明显贬低意味的话题中。   有人引用一档脱口秀节目的台词讽刺:男人为什
期刊
有一种精神疾病,常见而多发。认知上以多为好、越多越好,故称“多多益善”病。病因或源于贪念,抑或与韩信将兵有关。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与其统帅能力相匹配的,非但不是病,而是能。一切无害的良性多多益善,都是能而非病。这里说的是有害的恶性多多益善,是病而非能。   “多多益善”多有病患。居家过日子,东西越多越好,啥都留着。塑料袋攒着装垃圾,纸袋存着装东西,越留越多,直多得塑料袋本身也成了垃圾,纸袋
期刊
电视剧《赘婿》荧幕走红,让赘婿群体进入公众视野。近日,钱江晚报记者走访了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一家名为金点子的婚介所,过去21年来,它专以介绍上门女婿为特色。婚介所老板李继延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两三百个电话涌来,咨询、报名做上门女婿的男青年络绎不绝,包括上亿规模企业家、“入赘世家”江苏小伙、北京名校在读博士。   在物质匮乏时代,萧山一些只有女孩的家庭为了增加劳动力,会让男孩“倒插门”;伴随着城镇化进程
期刊
前几年,“大女主”曾一度成为我国电视剧的热门词语。所谓“大女主剧”,是指主要以一位女性角色的命运为故事核心,将女性成长和爱情历程作为叙事主线的连续剧作品。《甄嬛传》《陆贞传奇》《芈月传》《如懿传》……近10年来,每年都能找出至少一部有一定热度的“大女主剧”。   不过,仅仅数年时间,“大女主剧”的观众缘似乎大减。近两年推出的“大女主剧”反响平平,而今年播出的《上阳赋》,虽然有电影大咖参演,但开播
期刊
到底有多少钱才算财富自由?这不,又有人来做你的焦虑生意了。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分为入门级、中级、高级和国际级四个阶段,设置了常住房、金融投资和家庭税后年收入等指标,细分到中国一二三线三类城市,甚至连二套房的面积、自有汽车的数量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回顾胡润研究院近年發布的榜单,大都是根据调研样本划出几个区间,呈现财富分布状况,尚有一定说得过去的依据。这次单独拿财富自
期刊
千万不要站着俯视城市“蹲族”,而是要蹲下去,真正地平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愁。就当前来看,不能把“蹲族”的出现归结为年轻人自身的懒惰和堕落。   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这两个标签加起来仿佛预示着一份好工作、好前途。但实情却是,部分这样的年轻人并没有按照如此剧本走上理想之路,而是选择在家或出租屋里,成为一名城市“蹲族”。不同于“啃老族”“蛰居族”,城市“蹲族”特指拥有一手“好牌”、被人
期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早两年对普通人而言还玄之又玄的量子概念及其理论,在逐渐出现于一些应用场景之后,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产品营销的一种手段。据媒体记者从公开渠道了解,仅过去一年,全国就成立了各类“量子企业”2100多家。这些企业要么冠名以“XX量子公司”,要么在经营范围内注明量子类产品。当然,也有很多“量子公司”的主营业务与量子科技无甚关联,比如量子建筑公司、量子物流公司、量子体育公司,“有一名创业
期刊
报上有教人识破作弊电子秤的文章,读之很开眼,原来市场上电子秤使手段、乱来来的花样竟这么多!再读文章“支招”,也似有些针对性,必要时可一试。但读完似又总觉得文章没有做完,让读者不够过瘾,美中不足,缺了至关重要的一只角。此“角”者,秤之執掌人也。   我常去商店、菜场等处购物,曾遭作弊秤“弄松”的不快事。买带鱼两条缺秤二两,公平秤说话了,前去交涉。业主拿过鱼往身后一扔,“不卖”!凶吧?只得悉听尊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