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万不要站着俯视城市“蹲族”,而是要蹲下去,真正地平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愁。就当前来看,不能把“蹲族”的出现归结为年轻人自身的懒惰和堕落。
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这两个标签加起来仿佛预示着一份好工作、好前途。但实情却是,部分这样的年轻人并没有按照如此剧本走上理想之路,而是选择在家或出租屋里,成为一名城市“蹲族”。不同于“啃老族”“蛰居族”,城市“蹲族”特指拥有一手“好牌”、被人寄予厚望,却“放弃”自我、甘当社会“隐形人”的年轻人,他们往往以“现实低欲望、网上多冲浪”的方式闲散度日。(3月17日《半月谈》)
与过去所讲的“啃老族”不同,这些年轻的城市“蹲族”拥有高学历,也拥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只不过,本以为“好大学”就是终点的他们,进入大学又发现一条名为“好工作”的赛道,而进入社会却发现这条赛道并不好走,正是由于梦想和现实的落差,造成了他们今天这样,这种以前从没想过、现在也不敢想的样子。他们在学习这条路上能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考上向往的985高校,能够说他们不优秀,没有吃过苦吗?而他们现在选择窝在家里,难道就真的是不思进取、逃避现实的颓废族吗?
凭着已有经验,很难评价这些年轻的城市“蹲族”。其实,从他们身上也能够看到我们,看到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对于许许多多职场人士来说,哪怕正在高楼上,穿着得体的衣服,干着得体的工作,拿着得体的薪酬,但在内心深处,未必就没有不管不顾地“家里蹲”想法。只是因为各种迫不得已,而选择了无奈坚持,正应了那句话,所谓生活就是坚强地活着。
城市“蹲族”的出现,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关系。这些城市“蹲族”,可能不需要强迫自己工作,通过一份收入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家庭能够保证他们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家里蹲”是一种逃离,任何一种暂时的逃离都不能解决问题。他们窝在家里,可以暂时从网络游戏中抛却现实,但真要静下来,无论是他们,还是他们的父母,乃至我们的社会,恐怕都不能“静静”。
多位专家指出,城市“蹲族”的出现,与从小的高压学习环境、大学进校便开始的“内卷”、入职后的机械劳动等都存在现实关联。当然,这三个阶段都需要反思,但具体到已经“家里蹲”的年轻人来说,更值得重视的还是职场。
今天的年轻人,尤其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除却收入之外,更崇尚一种自由宽松的职场文化。然而现实却是,职场并不如他们想象。据说,大学生认知中的“好工作”多集中于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大家一窝蜂向前涌。互联网企业暂且不讲,就拿政府部门来说,一直以刻板严肃形象著称,为什么能够吸引这届年轻人?除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更重要的,可能还是规矩规范中透露出的关爱关怀,乃至有着清晰的职业通道和发展希望。有年轻人讲,我好不容易考上了985,不想过986的生活,难道不值得整个社会思考吗?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时代,但有很多人可能错过自己的时代;时代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时代的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城市“蹲族”所表现出的自我逃避、缺乏目标、找不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等状况,固然有他们自己的原因,没必要一味迁就他们、放弃应该的批评。但是,千万不要站着俯视城市“蹲族”,而是要蹲下去,真正地平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愁。就当前来看,不能把“蹲族”的出现归结为年轻人自身的懒惰和堕落,而要看到这是社会環境、家庭、学校等各种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本标志性出现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城市“蹲族”,已在二三线城市蔓延开来。这说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让城市“蹲族”站起来不容易,但让他们“蹲下去”会出大事。如何合力引导,尤其作出改变,这比谴责和感慨更有意义。
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这两个标签加起来仿佛预示着一份好工作、好前途。但实情却是,部分这样的年轻人并没有按照如此剧本走上理想之路,而是选择在家或出租屋里,成为一名城市“蹲族”。不同于“啃老族”“蛰居族”,城市“蹲族”特指拥有一手“好牌”、被人寄予厚望,却“放弃”自我、甘当社会“隐形人”的年轻人,他们往往以“现实低欲望、网上多冲浪”的方式闲散度日。(3月17日《半月谈》)
与过去所讲的“啃老族”不同,这些年轻的城市“蹲族”拥有高学历,也拥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只不过,本以为“好大学”就是终点的他们,进入大学又发现一条名为“好工作”的赛道,而进入社会却发现这条赛道并不好走,正是由于梦想和现实的落差,造成了他们今天这样,这种以前从没想过、现在也不敢想的样子。他们在学习这条路上能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考上向往的985高校,能够说他们不优秀,没有吃过苦吗?而他们现在选择窝在家里,难道就真的是不思进取、逃避现实的颓废族吗?
凭着已有经验,很难评价这些年轻的城市“蹲族”。其实,从他们身上也能够看到我们,看到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对于许许多多职场人士来说,哪怕正在高楼上,穿着得体的衣服,干着得体的工作,拿着得体的薪酬,但在内心深处,未必就没有不管不顾地“家里蹲”想法。只是因为各种迫不得已,而选择了无奈坚持,正应了那句话,所谓生活就是坚强地活着。
城市“蹲族”的出现,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关系。这些城市“蹲族”,可能不需要强迫自己工作,通过一份收入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家庭能够保证他们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家里蹲”是一种逃离,任何一种暂时的逃离都不能解决问题。他们窝在家里,可以暂时从网络游戏中抛却现实,但真要静下来,无论是他们,还是他们的父母,乃至我们的社会,恐怕都不能“静静”。
多位专家指出,城市“蹲族”的出现,与从小的高压学习环境、大学进校便开始的“内卷”、入职后的机械劳动等都存在现实关联。当然,这三个阶段都需要反思,但具体到已经“家里蹲”的年轻人来说,更值得重视的还是职场。
今天的年轻人,尤其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除却收入之外,更崇尚一种自由宽松的职场文化。然而现实却是,职场并不如他们想象。据说,大学生认知中的“好工作”多集中于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大家一窝蜂向前涌。互联网企业暂且不讲,就拿政府部门来说,一直以刻板严肃形象著称,为什么能够吸引这届年轻人?除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更重要的,可能还是规矩规范中透露出的关爱关怀,乃至有着清晰的职业通道和发展希望。有年轻人讲,我好不容易考上了985,不想过986的生活,难道不值得整个社会思考吗?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时代,但有很多人可能错过自己的时代;时代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时代的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城市“蹲族”所表现出的自我逃避、缺乏目标、找不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等状况,固然有他们自己的原因,没必要一味迁就他们、放弃应该的批评。但是,千万不要站着俯视城市“蹲族”,而是要蹲下去,真正地平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愁。就当前来看,不能把“蹲族”的出现归结为年轻人自身的懒惰和堕落,而要看到这是社会環境、家庭、学校等各种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本标志性出现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城市“蹲族”,已在二三线城市蔓延开来。这说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让城市“蹲族”站起来不容易,但让他们“蹲下去”会出大事。如何合力引导,尤其作出改变,这比谴责和感慨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