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学校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及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第一,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第二,教师行为的变化。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促进学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教育。
第三,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时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注意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注意讨论研究,训练学生自主释疑的能力;注意合作学习,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注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教学语言的变化。现在,教师多用精炼隽永的语言点拔,避免啰嗦重复的语言;多用导演式的语言启发学生,少用演员式的语言,让学生“唱戏”;多用引导性的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学习,少用指令性语言,让学生消极“应试”;多用商量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少用定性语言进行评判;多用鼓励性语言扶植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少用否定性语言浇灭其思想火花。
第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现在,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下课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这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独特性的显示与个体性的张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这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二、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
1.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心理学把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叫外部语言,在心理思考但没说出来的话叫内部语言。人们常说的“打腹稿”就属于内部语言。只有人们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也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因此,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语文是人类的交际的工具
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如老师上课对学生传授知识,同事在工作中的讨论等,都属于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增加了知识,收集了信息,丰富了生活,是语文使我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丰富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言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更能够注入情感因素。如果说“沟通从心开始”那么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
3.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
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他学科。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他各门学科文化知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人文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环境讲求人文性,教育也讲求人文性,什么叫“人文性”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具体讲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砥砺品德,完美人格。二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迷失方向。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既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高效低耗”。
(三)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程语文教学注意学生的合作探究,这顺应了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也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防止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追求表现的热闹,从而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独自静静地思考的权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静思,这样的思考更具有个性化。
(四)提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摒弃有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结语
以上种种,在语文新课标改革中存在的误区,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很多语文教师未能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未能真正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未能真正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各级教研部门在组织公开教学等教研活动中未能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引导。
为此,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各级教研部门也要多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引导,以便课程改革能真正朝正确的轨道前进。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学校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及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第一,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第二,教师行为的变化。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促进学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教育。
第三,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时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注意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注意讨论研究,训练学生自主释疑的能力;注意合作学习,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注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教学语言的变化。现在,教师多用精炼隽永的语言点拔,避免啰嗦重复的语言;多用导演式的语言启发学生,少用演员式的语言,让学生“唱戏”;多用引导性的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学习,少用指令性语言,让学生消极“应试”;多用商量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少用定性语言进行评判;多用鼓励性语言扶植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少用否定性语言浇灭其思想火花。
第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现在,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下课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这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独特性的显示与个体性的张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这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二、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
1.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心理学把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叫外部语言,在心理思考但没说出来的话叫内部语言。人们常说的“打腹稿”就属于内部语言。只有人们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也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因此,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语文是人类的交际的工具
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如老师上课对学生传授知识,同事在工作中的讨论等,都属于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增加了知识,收集了信息,丰富了生活,是语文使我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丰富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言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更能够注入情感因素。如果说“沟通从心开始”那么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
3.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
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他学科。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他各门学科文化知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人文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环境讲求人文性,教育也讲求人文性,什么叫“人文性”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具体讲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砥砺品德,完美人格。二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迷失方向。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既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的学习“高效低耗”。
(三)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程语文教学注意学生的合作探究,这顺应了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也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防止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追求表现的热闹,从而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独自静静地思考的权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静思,这样的思考更具有个性化。
(四)提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摒弃有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结语
以上种种,在语文新课标改革中存在的误区,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很多语文教师未能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未能真正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未能真正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各级教研部门在组织公开教学等教研活动中未能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引导。
为此,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各级教研部门也要多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引导,以便课程改革能真正朝正确的轨道前进。